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V,其中猪最敏感,发病也最严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危害性可见一斑。近年来,猪伪狂犬病暴发来势汹汹,但养殖户对伪狂犬病缺乏认识和重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伪狂犬病病原及其危害作简要介绍。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V,其  相似文献   

2.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猪群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不同阶段的猪群均可感染发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本文介绍了笔者预防控制猪伪狂犬病的体会,供养猪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频繁的引种和人员、物资的流动成为常态化,畜禽疫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猪伪狂犬病就是养猪业中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由于该病呈暴发性流行,一旦发病就将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已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此,做好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养猪业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妊娠母猪感染可导致繁殖障碍,引起流产、死胎及产弱仔,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亦可引起公猪不育,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本病在我国广泛存在,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种猪群感染率上升,病原很难净  相似文献   

5.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除猪以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我国,1947年刘永纯首次报道伪狂犬病例以来,目前已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市,并呈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猪伪狂犬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在我国一些大型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该病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15年)重点优先防制和净化的疫病。本研究是在应用猪伪狂犬病gE/gB-ELISA监测方法(GB/T 18641-2002)进行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抗体监测区分PRV野毒与疫苗毒感染的基础上,配合猪场从PRV病原学检测区分PRV野毒与疫苗毒的多重PCR(mPCR)方法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建立,对贵州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进行净化方案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先后开展了对安顺某规模化猪场血液进行了4次PRV-gB/gE ELISA抗体监测及PRV抗原检测,共监测样品为1 837份,检测结果表明,安顺某规模化猪场在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工作之后猪PRV-gB抗体水平均达到90%,PRV-gE抗体阳性率及PRV抗原阳性率均降为0,表明所开展的净化方案对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有明显的效果,该研究可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猪一旦感染伪狂犬病毒,将会终生带毒。作为危害全球养猪业最严重的猪传染病之一,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有种猪繁殖障碍,仔猪神经症状、腹泻、呼吸道病,生长发育受阻等。20日龄以下的仔猪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到2020年要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为了有效控制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对厦门市翔安区猪伪狂犬病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翔安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率。本研究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ELISA试剂盒,共检测1 411份血清样品,并实地调查20个猪场,了解猪场饲养管理和免疫情况。结果显示,翔安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为74.4%(95%CI:60.0%~88.7%),个体流行率为57.9%(95%CI:56.4%~59.4%)。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1年起全国各地陆续暴发了猪伪狂犬病,人们对伪狂犬病也是空前的重视起来。2012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台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其中明确规定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猪场猪伪狂犬病要达到净化标准。因此猪场对伪狂犬病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能减,本文结合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与疫苗使用情况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lesvirus,PRV)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PRV属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其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小为180 kb,其中g B、g C、g D、g E和g I共5种蛋白与毒力有关,g B、g C、g D还与宿主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1]。该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  相似文献   

11.
穆棱地区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伪狂犬病(Pseudom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猪是PRV的天然宿主和传染来源,该病对猪危害最大,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被感染猪的年龄.母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常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症状.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常出现返情而屡配不孕或不发情;公猪常出现睾丸肿胀、萎缩、性功能下降、失去种用能力;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20%~30%,死亡率为10%~20%.育肥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增重滞缓.  相似文献   

12.
正猪伪狂犬病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已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需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对于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保持猪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南京市已全面开展猪场的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本文将结合实际,浅谈种猪场的伪狂犬病净化,以供参考。一、做好猪伪狂犬病净化应具备的工作基础1.充分认识伪狂犬病。猪场负  相似文献   

13.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奇痒症、奥叶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AD),病原为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等有本病的报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猪场猪伪狂犬病都要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厦门市同安区为了配合做好猪场净化工作,掌握全区猪群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辖区内猪群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流行率。本研究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试剂盒,共检测991份血清样品,并实地调查20家猪场,了解猪场饲养管理和免疫情况。结果显示,同安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为65.0%,个体真实流行率为47.5%(44.5%~50.4%)。  相似文献   

15.
伪狂犬病(PR)又名奥耶斯基氏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均呈致死性感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通过实施根除计划,英国、丹麦、荷兰、德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在家畜或全部区域内实现了该病的根除。但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频繁发生伪狂犬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10月,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疫署(APHIS)发布第1923号技术公告《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详细阐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美国伪狂犬病根除项目。该报告从养殖业背景、伪狂犬病毒的特性和历史、早期控制伪狂犬病的诸多尝试、疫苗以及诊断方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开展根除项目的背景,总结了5个州的试点情况、全国根除项目的实施、各个州根除的历程及应急响应。该报告也记录了国家伪狂犬病根除项目的发展与其受到行业认可的整个过程,包括在行业内以及州/联邦官员之间对于是否采取根除措施的辩论、资金筹措、疫苗和检测方法的发展与选择等。同时,也讨论了根除项目的成本效益、再次引入野生猪所带来的威胁和得到的经验教训。鉴于该报告对于我国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意义,译者翻译并整理了该报告全文,并将以连载的形式刊发于本杂志,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二类传染病,国内外近几年由于伪狂犬病流行正呈上升趋势,以及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许多国家己经将伪狂犬病列为了重点防疫并计划最终根除的猪病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人们对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结构、基因功能、检测手段以及疫苗预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文章就猪伪狂犬病毒基因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主要基因变异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伪狂犬病毒基因及其基因变异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同时结合本实验室对伪狂犬病gE/gB基因建立的多重PCR净化的病原学研究和国家对该病采用gE/gB-ELISA检测血清学净化方法标准进行了综合,为制定猪伪狂犬病防治及净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伪狂犬病(简称PR)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及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根据本县年初制定的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乐都部分乡镇的456份猪血清进行伪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4.8%。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探讨猪伪狂犬病"免疫+监测+淘汰"净化方案的临床应用,采用美国IDEXX动物疫病ELISA试剂盒检测猪场猪伪狂犬病抗体,通过PRV-gI/E和PRV-gB抗体检测、免疫程序调整与优化、阴性后备种猪补充替换、gI(gE)阳性种猪逐步淘汰和持续监测等系列综合措施,4年内实现了全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的目标,目前已连续3年保持猪伪狂犬病野毒阴性。  相似文献   

19.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奥耶斯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但是猪感染后无奇痒症状,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的高病死率,对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国际兽疫局(OfficeIntem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2008年,我国农业部也将伪狂犬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0.
张凤鸣  韩胜利  张亮 《养猪》2013,(1):108-109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多种动物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以发热和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严重腹泻和断奶仔猪死亡,肥育猪生长缓慢等,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伪狂犬病病毒为疱疹病毒科,具有高度的潜伏性感染,这种潜伏感染随时都有可能被体内外和环境变化的应激因素刺激而引起疫病暴发.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减少经济损失以及最终根除和消灭此病,保证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在规模化猪场用gE抗体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伪狂犬病,对猪伪狂犬病净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践证明,在合理的方案下,加强疫病的血清学监测,及早采取预防措施,能达到有效净化伪狂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