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菲律宾尚处在研究过程中的柑桔黄龙病或青果病(Greening)防治方法,主要是首先根除既无经济价值又是病害接种源的大田病树,然后利用无病栽培材料建果园,审慎喷药使果园不遭传毒媒介——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为害。早在1960年到1972年间,八打雁及其吕宋岛上邻省的兴旺柑桔产业就因病害问题而荒废。据鉴定,所发生的病害是青果病,它的  相似文献   

2.
柑桔木虱(Dai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桔黄龙病的传病媒介,它的发生与柑桔黄龙病的流行密切相关.1982年以来,作者在参加全区柑桔黄龙病和柑桔木虱普查后,又多次对灵川、兴安和灌阳三县进行调查,同时在兴安和灌阳县设立监测哨,定期对柑桔木虱的动态进行调查监测.1987年8~10月间,又对1982年普查时未发现柑桔木虱的兴安等7个县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7个县全都有了柑桔木虱发生,柑桔木虱在广西的分布北缘已到了最北县份.作者以调查的结果绘成《广西柑桔木虱北延情况示意图》,此图可见,1980年以来,广西柑桔木虱有两次大规模和一次小规模北移;第一次大规模北移该虫的分布北缘线由1980年的北纬25度向北推移了0.5度,分布范围扩大了7个县(市);第二次是小规模北移,分布北缘线仅向北延伸了15公里.第三次大规模北移,分布北缘线由北纬25.5度又向北推移了0.5度,分布范围扩大了7个县.经过上述三次北移,该虫在广西的分布范围扩大了14个县(市),致使广西全境都有了柑桔木虱发生.作者对柑桔木虱逐年向北迁移的原因作初步分析:1、柑桔木虱大规模向北扩散的最可能途径是:随气流迁移.如上所述,在短短的几年里,此虫就作了三次北移,范围波及14个县(市).如不是借风力作迁移,是不可能达到的.2、大量的虫源是柑桔木虱北延的  相似文献   

3.
 1973-1978年用从田间病树上采集的柑桔木虱成虫放饲在398株健康柑桔苗上,有32株发病。用病树上采集的柑桔木虱高龄若虫置健苗上所羽化的成虫放饲的56株,有5株发病。未接虫的110株没有发病。初步说明柑桔木虱成虫可以传病。  相似文献   

4.
柑桔木虱传递柑桔黄龙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主要媒介昆虫。几年来的试验初步表明:无病植株上繁殖木虱成虫,在病树上吸毒20—30天以上就可传病。黄龙病病原在成虫体内约经20—30天循回期、带毒后木虱成虫,虫口密度大(20头/苗以上),吸食传毒1天即可发病;虫口密度小(1—5头/苗),吸食传毒7—14天也能传病。潜伏期一般2—8个月,个别株2年才发病,病梢于冬季回接,3—5个月后也表现出和虫传发病苗相同的斑驳状病症。  相似文献   

5.
柑桔木虱、桔蚜是为害柑桔嫩梢、嫩芽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时,叶片卷缩、梢芽生长不起,树势减弱,且易引起柑桔黄龙病、煤烟病的发生.近年来,果农在防治这些害虫时多用有机磷杀虫剂,其效果不够理想.为此,1987年初我们用多杀菊酯(重庆农药厂产品)作为防治柑桔木虱和桔蚜的药效试验材料,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生物测定和电镜检验的方法,探讨黄龙病病原在其介体昆虫(柑桔木虱)体内的循回期。前者的结果表明,其循回期长短不一,短的为3天或少于3天,长的达26-27天。木虱成虫能终身携带病原。获"毒"饲育若虫新羽化的成虫也能传病。其中,羽化后1天和2-5天便能传病的单虫分别占供试虫(组)数的3%和5%。电镜检验结果,在获"毒"饲育后3天的成虫唾液腺细胞内能观察到病原体,有力支持了采用生物测定循回期的可靠性。根据由获"毒"饲育若虫新羽化的成虫就能传病的新认识,建议治虫防病的重点应放在治卵和若虫上。  相似文献   

7.
亚洲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唯一传播媒介,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以目前科技水平还不能解决柑橘黄龙病的防治问题。通过控制亚洲柑橘木虱发生,降低柑橘黄龙病初传播风险和次生传播机率,是提高柑橘黄龙病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亚洲柑橘木虱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获菌与传菌能力、带菌率与带菌量、成虫在果园的分布规律、对柑橘品种的选择性,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概述,旨在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柑橘种植者防控亚洲柑橘木虱与柑橘黄龙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柑桔黄龙病病原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CR技术能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田间和温室内罹病的柑桔、长春花以及带菌柑桔木虱样本中的柑桔黄龙病病原(BLO),而健康植株和柑桔木虱样本则呈阴性反应。采用的PCR引物(Primers)是根据柑桔黄龙病病原亚洲株系的DNA序列(In-2.6,基因库号码:M9491)设计的。应用竞争性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能测定病原在不同样品中的含量。该技术关键在于:病原DNA和浓度系列稀释后的竞争物DNA,在同一试管中进行DNA扩增反应时,共用相同的引物。由于彼此互相竞争反应引物的结果,病原的PCR产物和竞争物的PCR产物在数量上呈反向线性相关。因竞争物的浓度为已知,便可从线性关系中推算出病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袁辉  李安国 《广西植保》2007,20(4):31-32
桂林市是我国著名的柑桔优势产区,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优势带”,2005年柑桔面积8·3万多公顷,产量105万t,产值16·1亿元,柑桔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却面临着柑桔黄龙病的严重威胁,因黄龙病毁灭的柑桔达0·4万多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柑桔黄龙病已成为桂林柑桔产业发展的瓶颈,而柑桔黄龙病主要是通过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传播的,因此,研究柑桔木虱种群分布特点,探讨其防治对策,对发展桂林柑桔产业有积极的意义。1柑桔木虱的危害柑桔木虱不仅是柑桔梢期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柑桔黄龙病的病原在木虱体内循回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生物测定和电镜检验的方法,探讨黄龙病病原在其介体昆虫(柑桔木虱)体内的循回期。前者的结果表明,其循回期长短不一,短的为3天或少于3天,长的达26—27天。木虱成虫能终身携带病原。获“毒”饲育若虫新羽化的成虫也能传病。其中,羽化后1天和2—5天便能传病的单虫分别占供试虫(组)数的3%和5%。电镜检验结果,在获“毒”饲育后3天的成虫唾液腺细胞内能观察到病原体,有力支持了采用生物测定循回期的可靠性。根据由获“毒”饲育若虫新羽化的成虫就能传病的新认识,建议治虫防病的重点应放在治卵和若虫上。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柑桔青果病与我国柑桔黄龙病的病原物是相近似的。此病在我国南方柑桔产区和印度、泰国、南非及其它热带国家的柑桔产区为害十分严重。在菲律宾,青果病曾使八打雁地区(Batangs)和吕宋岛上的邻  相似文献   

12.
经两年的田间调查资料,用8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进行检定,得出柑桔木虱卵和若虫的分布型均呈聚集分布。卵的聚集是由于木虱的习性引起的,若虫的聚集是由于环境的作用引起的。进行资料代换时可用下列公式: 1.y=log(x+1) 2.x=1n(x+1)本文还提出估计田间种群数量时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3.
李一农  唐庚元 《植物检疫》1992,6(5):326-328
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媒介昆虫,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近年在江西南部、四川南部、浙江南部、云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1981年我省首次在湘南临武、宜章、郴县等地发现柑桔木虱。为了有效地防止柑桔黄龙病在我省的蔓延,确保柑桔生产安全发展,从1982年开始,我省对柑桔木虱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并以宜章县为重点对柑桔木虱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分述如下,并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是柑桔嫩稍期害虫之一,能传播柑桔黄龙病。我们从柑桔木虱的多种寄生菌中,分离出致病性较强的蜡蚧头孢菌(Cephalosphorium lecanii Zimm),两年来,做了一些研究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柑桔木虱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了各种低温条件下对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越冬成虫的测定结果证实:柑桔木虱能忍受10分钟-18℃左右的强低温和4小时-10℃左右的低温。其过冷却点为-17.4±2.78℃,结冰点为-15.75±2.77℃,经模拟低温测定和自然低温观察,柑桔木虱经过极端最低气温-10℃时,也不会全部死亡,说明木虱具有一定的耐寒力。  相似文献   

16.
快速检测单头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采用简易的柑橘木虱制样方法,利用PCR检测技术在单头柑橘木虱体内检测到黄龙病病原,并利用XbaⅠ限制性内切酶将从柑橘木虱体内扩增的黄龙病病原16SrDNA酶切成520bp和640bp两个片段,证实了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为亚洲种。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的方法,可为检疫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及Nested PCR技术检测柑桔木虱及其寄主九里香的结果表明:PCR只可检测最低2头带菌木虱,Nested PCR可检测到单个带菌木虱。100头带菌木虱中,单虫检出率为96%。检测田间重、中等、轻病的柑桔园内的木虱,其带菌率依次为87%、53%和21%。在病芦柑上饲菌不同天数的木虱均能检测出带菌,其饲菌时间最短为1d。城市九里香叶片及在其叶上取食的木虱单虫,均能用Nested PCR检测出病原。饲菌木虱接种九里香及芦柑健苗,在植株尚未表现症状时,常规PCR难检测出病原,但用Nested PCR则能检测到病原,说明九里香不仅是木虱的寄主,而且是黄龙病病原的隐症寄主。  相似文献   

18.
柑橘黄龙病毁桩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柑桔黄龙病是全国植物检疫对象,是柑桔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该病的防治扑灭,只有通过加强柑桔木虱防治,严格控制带病苗木、接穗的调运,挖除感病植株.可对病树桩的挖除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即费时且花费也大,但如对病树不进行挖除,被砍树桩抽生后,又达不到扑灭根除之目的.为此,笔者对病树桩的毁桩处理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芸香科Rutaceae植物新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黄龙病Huanglongbing的主要传播媒介,严重威胁江西柑橘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线粒体基因标记,研究江西10个地点亚洲柑橘木虱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多态性。扩增了2个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1 43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2个(均为非同义突变,A/G转换),单倍型3个(Hap-1,Hap-2和Hap-3)。最常见的单倍型是Hap-1(占总样本数的91.7%),发生在所有采样点;其次为Hap-3(6.3%),分布在大余和崇义;Hap-2(2.0%)仅在兴国出现。单一直线型的单倍型网络结构模式、小而不显著的HR(Harpending’s raggedness)指数值,以及单峰型错配分布曲线均表明:江西地区的亚洲柑橘木虱是近期入侵并经历了快速的种群动态扩张。  相似文献   

20.
用Holling—Ⅰ型和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对红基盘瓢虫Lemia circumusta雌成虫、雄成虫、四龄幼虫捕食柑桔木虱若虫的作用进行拟合,得出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雌成虫对柑桔木虱若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