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埃维菌素长效控释丸在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埃维菌素长效控制释放丸在血浆和胃液中的药物动力学,所测成分为埃维菌素B1a。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72:18:10,紫外检测波长为245um,流速1ml/min。结果表明埃维菌素长效控释丸在绵羊体内稳定释放,可持续110天以上,血浆和胃液中埃维菌素B1a的浓度分别为8.37±1.90ng/ml和41.24±23.41ng/ml。  相似文献   

2.
芬苯哒唑长效控释丸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试验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芬苯哒唑长效控释丸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在血浆中测到芬苯哒唑代谢产物亚砜和砜,其平均浓度分别为7.17±1.54mg/ml和3.86±1.03ng/ml,但未测出原药浓度。在瘤胃液中测出的芬苯哒唑平均浓度为219.00±130.83ng/ml。结果表明芬苯哒唑长效控释九可以在山羊体内恒定释放药物110天以上。  相似文献   

3.
埃维菌素和芬苯达唑控制释放长效丸预防羊寄生虫试验沈杰,叶明忠,徐慧斌,陈永军,何国声(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孙先红(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草畜示范场)放牧羊的寄生虫感染频繁,往往导致羊死亡和生产能力下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内一般商品化药...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瘤胃内抗蠕虫药控制释放技术是一种新的给药技术.由于其连续长时间自动释放药物,可使放牧反刍动物在放牧季节新侵袭幼虫被杀死在性成熟之前,因而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寄生虫病;而且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虫卵对草场的污染.较好地解决了寄生虫反复感染的问题.我们采用国产新药埃维菌素和芬苯达唑分别制成控制释放长效丸,经临床试验表明对防制山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气雾剂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罗延红(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陕西相陵,712100)近年来,随着国内兽医药事业的发展,兽药领域先后研制开发了多种新型药剂,如丙硫咪唑脂质体、三氮脒脂质体、丙硫苯咪唑瘤胃控释剂、埃维菌素、硫苯唑控释长效丸剂以及杀虫涂膜剂等,但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放牧绵羊瘤胃液氨氮和血浆尿素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放牧绵羊瘤胃液氢氮和血浆尿素氮水平在青草期内较高,而在枯草期内较低;蠕虫感染对放牧绵羊瘤胃液氨氮和血浆尿素氮浓度有一定影响,当绵羊受到蠕虫严重感染时,使其瘤胃液氨氮水平降低,而使血浆尿素氮水平升高。绵羊瘤胃液氨氮和血浆尿素氮水平受其粗蛋白质和能量进食水平的显著影响,采用SYSTAT统计软件包建立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瘤胃液氨氮浓度(NH3-N:mg/100ml),代谢能进食量(MEIMJ/日·只)或血浆尿素氮水平(PUN:mg/100ml)估测放牧绵羊蛋白质进食量(CPI:g/日·只)的数学模型为:CPI=-66.405-6.959(NH3-N)+0.931(NH3-N)2+20.018PUN-0.604PUN2CPI=34.501-12.276(NH3-N)+0.859(NH3-N)2+10.139MEI+0.165MEI2利用瘤胃液氨氮浓度(NH3-N:mg/100ml)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TVFA:mM%)估测绵羊代谢能进食量(MEI:MJ/日·只)的数学模型为:MEI=6.397+0.477(NH3-N)-0.285TVFA  相似文献   

7.
山羊寄生虫病严重阻碍着养羊业的发展,损害了我市养羊户的经济利益。为了积极有效地对我市山羊寄生虫病进行防治,探索驱虫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市高效养羊业的进程,我们于1998年11月在遵义县进行了山羊驱虫增重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材料和方法1.且试验动物:选用遵义县枫香镇农户饲养的自然感染寄生虫病的山羊20只。1.2试验药物:(1)伊维菌素:粉剂,5g/包,含有效成分10m/包,北农大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批号971120。(2)丙硫苯咪唑:片剂,25mg/片,重庆张家花园兽药厂,批号980620。(3)左旋咪唑:片剂,50mg/片,陕西长…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多拉菌素浇泼剂在犬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犬背部皮肤一次浇注多拉菌素浇泼剂(0.1 mg/kg体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犬前肢静脉采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中药物浓度进行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WinNonlin 5.2.1的非房室模型药动软件处理。给药后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β为(2.14±0.56)d,Tmax为(1.00±0.00) d,Cmax为(24.38±4.82) ng/mL,AUC为(89.79±16.90)ng/(d·mL)。提示多拉菌素浇泼剂在犬体内血药浓度维持的时间较长,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9.
牛羊猪肉组织中伊维菌素残留量检测HPLC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羊、猪肉组织中伊维菌素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样品用乙腈提取,用正己烷脱脂并于50℃减压蒸干。残留物用乙酸乙酯溶解,过C18SPE柱,用乙酸乙酯-甲醇(1:1)溶液洗脱;收集流出液和洗脱液,合并蒸干后于(50±3)℃减压干燥20min;残留物用N-甲基咪唑溶解并与三氟乙酸酐-乙腈(1:2)溶液于(67±2)℃衍生1h。用配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本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2.0±6.6)%,批内RSD〈10%,伊维菌素浓度在5~400ng/mL时,呈线性关系,r=0.9997。检测限为2μg/kg。  相似文献   

10.
伊维菌素是新的高效广谱驱虫剂,可防治猪、牛和羊的体内外寄生虫,但未见用药后山羊奶禁止饮用期限的规定。本实验取山羊奶5ml用异辛烷和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伊维菌素的量。色谱柱为6~8μm Zorbax-ODS(150×4.6mmID),流动相为乙腈+甲醇+2%冰乙酸水溶液(45+45+10),紫外检测波长为255nm。伊维菌素含量为4~50ng/ml时,峰面积—浓度曲线呈线性,回收率为85.0±2.8%。以300mcg/kg.b.w.剂量给山羊皮下注射伊维菌素,1~3天奶中可达峰值,含量约24ng/ml,经8天后奶中不再检出伊维菌素,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8天内的山羊奶不能供人饮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在仔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采用平行试验设计方法,将12头28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头(公猪),第1组口服沈阳伟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第2组口服英国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两组给药剂量相同均为125mg/kg,所有仔猪给药前禁食12h,给药6h后恢复正常饮食。给药后按照预定的采血点采集血样,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测定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的血浆浓度,用DAS 2.1.1 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口服沈阳伟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在仔猪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平均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247.3 ng/m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899.0 ng/ml*h,平均达峰时间(Tmax)为1 h;口服英国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平均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159.8 ng/m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86.0 ng/ml*h,平均达峰时间(Tmax)为1.5 h;结果表明,沈阳伟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平均最高血药浓度(Cmax)是参比制剂的1.55倍,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参比制剂的1.93倍,生物利用度是参比制剂的193%;沈阳伟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相比参比制剂(英国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具有给药后仔猪体内分布迅速,血药浓度高,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高,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和代谢速度快,药物残留时间短,休药期短,对减少抗生素残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阿维菌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分泌抗阿维菌素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测定腹水的效价为1:160000,抗体的50%抑制药物浓度(IC50)为2.5ng/ml,抗体与伊维菌素的交叉反应为12.5%,与多拉菌素、莫西菌素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维菌素缔合胶体溶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0.3%伊维菌素缔合胶体溶液中伊维菌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的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60∶32∶8),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表明,伊维菌素H2B1a在6.795-217.4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该方法准确可行,伊维菌素H2B1a与相邻峰分离完全,能排除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猪肌肉注射多拉菌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拉菌素在猪体内的肌肉注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长白×杜洛克杂交猪5头,临床健康,体重36kg~50kg。以300μg/kg体重剂量通过肌肉注射给药,血浆样品经乙腈处理后过18C富集柱,用甲醇提取多拉菌素并进行衍生化反应,以反向HPLC测定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药物动力学参数用MCPKP程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猪肌肉注射多拉菌素后,血浆药物浓度可测至25d,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α0.056d±0.022d,t1/2β3.20d±1.34d,AUC223.51μg/(L.d)±65.20μg/(L.d),CMAX28.99μg/L±10.69μg/L,Tp1.24d±0.87d。结果显示,多拉菌素在猪体内具有吸收分布迅速、体内分布容积大、消除缓慢和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的特点,并表现为显著的长效性。研究结果对认识多拉菌素在猪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型苯甲酸的体外和体内控释效果。[方法]试验分为体外溶出试验和体内控释试验。①体外溶出试验:配制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在200目转篮中置入普通型苯甲酸和控释型苯甲酸,在溶出度仪中于1、2 h(人工胃液)和1、2、3、4 h(人工肠液)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苯甲酸含量,计算溶出度和留存率。②体内控释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健康清远麻肉鸡36只,预饲后分为3组,每组12只;晨饲后立即投喂纯面粉丸剂(对照组)、含0.1%普通型苯甲酸的面粉丸剂和含0.1%控释型苯甲酸的面粉丸剂,并于投喂后0、1、2、4 h每组分别取3只鸡屠宰,取各区段胃肠道内容物,采用HPLC技术检测苯甲酸含量。[结果]①体外溶出试验:在人工胃液中1 h,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是普通型苯甲酸的3.45倍;在人工胃液中2 h,普通型苯甲酸未被检测出,而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为56.18%;在人工肠液中4 h,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为40.10%,而普通型苯甲酸在1 h时未被检测出。②体内控释试验:采食后1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腺胃+肌胃中的苯甲酸浓度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5.46倍,二者差异显著(P<0.05);采食后2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中的苯甲酸浓度分别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1.61、2.43、1.95倍,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采食后4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回肠内容物中的苯甲酸浓度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6.68倍,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溶出和体内控释试验均表明,将苯甲酸进行包被等工艺处理后形成的控释型苯甲酸具有较高的过胃率,进入肠道后段在整个肠道缓慢释放,实现长效抑菌功效。  相似文献   

16.
5种伊维菌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比较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5种不同处方的伊维菌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比较药动学特征。5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5组,通过单次给药剂量(5 mg/kg体重)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3P97药动学计算软件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家兔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属于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自制伊维菌素注射液的:T1/2(Ka)(8.10±3.68) h、T1/2(Ke)(36.34±14.63) h、Tmax (22.38±8.63) h、 Cmax (354.01±57.75) ng/mL、 AUC (25843±3029) ng/(mL·h)。经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显示自制伊维菌素注射液的T1/2(Ka)、T1/2(Ke) 无显著性差异,但Cmax 分析显示与C、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A、B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A、B的Cmax。AUC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余4种,说明自制伊维菌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具有吸收好,消除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临床可安全使用,具有更好的抗寄生虫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BZ)和伊维菌素(IVM)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互作关系,以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单独或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法,选取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第1组口服给予阿苯达唑(15mg/kg),第2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第3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的同时口服阿苯达唑(15mg/k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由颈静脉采集血样,分离血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浓度,并用PK Solution 2.0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出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绵羊血浆伊维菌素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44.80ng/mL±6.12ng/mL、5 007.46ng.h/mL±1 301.42ng.h/mL和85.47h±5.03h,均显著(P<0.05)小于单独用药组的对应参数值67.62ng/mL±9.06ng/mL、7 125.08ng.h/mL±908.52ng.h/mL和113.39h±9.00h。口服阿苯达唑组绵羊血浆中仅检测到了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而未检测到阿苯达唑母药。联合用药后,除阿苯达唑砜的达峰时间(T max)显著推迟外,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的其他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联合应用IVM和ABZ可影响它们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且对伊维菌素药动学特征的影响尤为明显,在临床联合用药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两种伊维菌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生物等效性,采用双周期交叉给药方式,将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2组,按5 mg/kg体重皮下单剂量注射两种伊维菌素注射液,使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伊维菌素,利用3P97药动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_(max)分别为(26.45±8.62)h,(22.33±11.72)h;Cmax分别为(182.73±59.27)ng/m L,(166.77±65.25)ng/m L;AUC_(0-t)分别为(21122±9999)ng·h·L~(-1),(19475±7009)ng·h·L~(-1);AUC_(0-∞)分别为(27390±12197)ng·h·L~(-1),(31559±13412)ng·h·L~(-1)。伊维菌素注射液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AUC0-t、AUC0-∞、Cmax、T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可为兽医临床给药方案的制定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研究制备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制剂与普通伊维菌素注射剂药物代谢及药效时间,本研究制备伊维菌素含量分别为0.5%、1.0%和1.5%的长效透皮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药量相同体积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制剂和普通伊维菌素注射剂(1.0%)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并通过PKSolver药代动力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0.5%、1.0%、1.5%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和1.0%普通注射剂吸收半衰期分别为0.81、0.52、1.02和0.12 d;达峰时间为1.55、0.97、1.62和0.42 d;峰浓度为47.36、72.02、115.30和99.53 ng/mL;消除半衰期为3.61、5.92、5.59和1.79 d;平均滞留时间为5.27、7.37、5.13和2.16 d;药时曲线面积为1 488.70、3 081.98、3 161.20和480.00 ng·d/mL,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体内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的时间长达35 d,普通注射剂仅为9 d。结果表明,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效果稳定,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性,将伊维菌素脂质体给试验小鼠按一定浓度一次腹腔注射,连续观察7-14d,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95%的可信限,并在同一方法和条件下与伊维菌素注射剂相比较。结果表明,伊维菌素脂质体(脂质体组)的LD50(92.1516mg/kg.BW)显著高于伊维菌素注射剂(原药组)的LD50(24.2493mg/kg.BW),是原药组的3.80倍。证明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安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