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1971到1982年,宁强县先后飞播造林31.27万亩,由于加强了经营管理,成效较好。经检查评定,1971至1974年,飞播造林12.8万亩中,良好的有5.47万亩,占42.8%;合格的有3.17万亩,占24.9%;较差的有3.89万亩,占30.9%;失败的有2800亩,占2.1%。成林面积为6.7万多亩,占飞播面积的52.6%,已大部郁闭成  相似文献   

2.
1991——2000年,是我省造林绿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省造林绿化的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是: 一、奋斗目标 (一)总目标 1、造林面积和新增(即保存)森林面积。 1991——2000年规划造林面积50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00万亩,飞播造林400万亩,封山育林1400万亩,年均造林500万亩。“八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757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55%。其中人工造林1707万亩,飞播造林3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九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243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45%。其中人工造林1493万亩,飞播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到2000年新增森林面积3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到2000年,扣除6000万亩宜牧用地后,尚有宜林荒山2900万亩。 2、造林绿化的其他指标 (1)保存率。造林绿化综合保存率为64%,  相似文献   

3.
2001年,省政府与各省辖市签订的人工造林目标任务为250万亩,目前已完成206万亩。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干旱,一些地方的造林成活率较低,有的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补植补造任务十分艰巨;有的市去冬今春完成山区造林面积较小,这就加大了雨季造林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贷款造林对于增加造林投入,提高造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贷款造林成效调查统计,柳州地区1985年至1988年,共完成贷款造林599719亩,发放贷款总额2134.21万元。在完成数中,国内开发性贷款造林面积467598亩,贷款金额1656.76万元,林业项目贷款造林面积97298亩,贷款金额342.02万元;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面积31426亩,贷款金额127.39万元;扶贫贷款造林面积3397亩,贷款金额  相似文献   

5.
最近5年,我国林业工业发展的总投入中,近90%是民间资本;非公有制林业在新造林面积中占了80%以上,个别省份达90%(包括退耕还林);许多造林大户,非公有制林业已迅速崛起。2002年,陕西省完成造林面积1126.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9.6万亩,荒山造林415.33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70.6%;2003年全省计划造林112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20万亩,荒山造林420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74.6%。全省承包500亩以上荒山荒坡的大户共投资3.76亿元,治沙英雄石光银在沙地造林22.3万亩,定边县64万亩的荒沙荒坡,有3个石光银就可以使  相似文献   

6.
《广西林业》2010,(8):F0004-F0004
<正>2010年,七坡林场在确保完成自治区林业厅下达的造林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力争全年造林任务确保完成8万亩新造林,力争完成10万亩新造林。截至7月底,七坡林场完成场外租地6万亩,完成造林面积48595亩,占年度任务的72.1%。目前正在备耕整地面积为3.7万亩。  相似文献   

7.
张掖市从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工程至今31年间,共完成人工造林268.67万亩,合格保存面积217.45万亩,保存率达80.94%;植被封育251.47万亩。其中:一期工程人工造林保存面积54.45万亩;二期工程人工造林保存面积78.71万亩,植被封护及封山(沙)育林合格面积109万亩;三期工程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万亩,  相似文献   

8.
我旗近几年来林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造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建设期间,造林保存面积为131.9万亩。其中,1978~1980年造林91.5万亩,保存28.1万亩,保存率为30.7%;1981~1983年造林86万亩,保存37.4万亩,保存率为43.5%;1984~1985年造林79.4万亩,保存66.3万亩,保存率为83.5%。1986年是实施“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的第一年,我旗工程造林12.4万亩,合格11.4万亩,合格率为84.6%。工程造林质量之所以能逐年提高,除了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格管护等措施外,主  相似文献   

9.
牙克石林区的人工更新从五十年代开始,三十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以人工更新造林为主的方针,使大面积的采伐迹地和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一代新林茁壮成长。三十年来共完成更新造林面积654万亩,保存面积354万亩,保存率为54.1%。其中:已郁闭成林面积106万亩,占保存面积的29.94%,可望抚育成林面积145万亩,占保存面积的40.96%;经补植可成林的103万亩,占保存面积的29.1%。人工林蓄积为900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37.8立方米,2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103立方米,年生长量5.8立方米;3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188.1立方米,年生长量6.3立方米。  相似文献   

10.
<正> 1961—1985年,广西马尾松飞机播种造林经历了初试、扩大试验和大面积推广三个阶段,全区实播有效面积为3,661.44万亩,其中1969—1985年的推广面积达3,198.10万亩,占全区宜播面积的46%。飞播造林保存面积为1,185.95万亩,保存率为32.4%,使广西森林覆盖率净增3.4%。广西飞播造林取得了十分  相似文献   

11.
一、1995年全省林业工作情况 “八五”期间,全省山区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600万亩,是五年规划任务的119.6%;其中飞播造林383.6万亩,封山育林245万亩。由于坚持了人工造林实绩核查和通报制度,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省人工造林面积平均核实率、合格率达到96.4%和83.98%,分别比“七五”时期提高了26.93和30.18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资源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和林木覆盖率持续增长。平原绿化自1991年实现全省整体达标后,及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控制绿  相似文献   

12.
飞播造林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是在人工造林困难的地方进行造林绿化的一种好方法。我省自一九七九年开始飞播造林,飞播面积已达400万亩,目前成苗成林面积120万亩。但由于飞播林面积集中,多是针叶林,易发生森林火灾。我省卢氏、栾川、西峡  相似文献   

13.
凤县是宝鸡市开展飞播造林最早的县,自1980年到1996年,在11个乡25个播区,共飞播造林45.8万亩,有效面积34.4万亩。其中成效面积20.6万亩,已经郁闭成林的面积12.4万亩。为确保飞播造林成果,充分发  相似文献   

14.
伊金霍洛旗在建国以后,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治沙造林.截至1990年底,全旗累计人工造林500.32万亩,保存面积为265.32万亩,保存率为52.9%;飞播造林21.28万亩,保存面积为15.28万亩;加上天然林1.4万亩,全旗有林地总面积达到2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7%.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飞机播种造林事业的发展,三十年来,我国在大部分省、区的偏远大面积荒山开展了飞播造林,扩大了森林资源。但是,由于森林火灾的原因,飞播林保存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据1984年飞播造林成效清查,全区1961—1983年累计飞播作业面积4500多万亩,有效面积3330多万亩,但保存面积仅925万多亩,占有效面积的27.7%;失败面积共计2344万多亩,其中因火烧失败的达1123万多亩,占总失败面积的47.9%,占有效面积的33.6%。有些播区因火灾几乎毁于一旦。每年因火灾而使飞播林造成的损失也是惊人的。据广西百色地区护林办统计,85年  相似文献   

16.
<正> 钟祥县位于鄂中、荆北、汉水中游,地理位置为东径112°07'-113°0',北纬30°42'-31°36',全县总土地面积663万亩,是一个山丘湖兼有的地区,其中山区面积135万亩,丘陵面积338万亩,平原湖区面积190万亩。全县荒山面积30余万亩,造林任务大,育苗用地多(年育苗2000亩左右),为了加快造林步伐,繁育林木良种,缩短育苗周期,减少苗田用地,提高造林质量,我们进行了火炬松容器育苗技术推广工作。从1988年起,成立了推广小  相似文献   

17.
治山·治县 1990年至1993年,乐业县完成人L造林24.93万亩,封山育林57万亩。全县森林面积从1989年的133.75万亩增至215.68万亩,增加了81.93万亩(含封山育林和新造林面积),全县荒山面积从原来的65万亩减少到目前的2.5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2.6%上升到1993年的46%。4年来全县平均每年人工造林62333亩。这一连串的数字表明,如今的乐业“山山披绿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2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造林绿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海西现代林业发展和"森林福建""美丽泉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结合实际、统筹兼顾的原则开展工作,森林培育质量持续提升,造林成效显著。据统计,2014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合计9.6万多亩,其中"四绿工程"建设完成6.4万亩,人工造林更新完成3.2万多亩。2015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2.2万多亩,占全年计划的104.6%;"四绿工程"建设完成7.6万多亩,占计划任务的102%;人工  相似文献   

19.
《河南林业》2002,(4):36-36
灵宝市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共完成工程造林20.9万亩(退耕地造林8.7万亩,荒山荒地配套造林12.2万亩)。其中,2000年退耕还林4.5万亩,经检查验收,面积核实率达99.29%,面积合格率达96.48%;2001年退耕还林9万亩,已通过省级复查,面积核实率达95.17%,面积合格率达95.04%;2002年省下达我市退耕还林任务7.4万亩,截至4月底已全面完成。 为了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82年至1988年,西林县平均每年造林5万亩,然而1982年有林面积269万亩,1988年有林面积却减少到229.8万亩,7年间有林面积减少39.2万亩。为什么年年造林不见林?除了群众毁林烧窑、开荒造田地外,林业部门和木材公司的营林意识和销售措施也出现过误区。过去,西林人自认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因而采伐规划性不强,限额采伐措施不力,伐大于植,覆盖率越来越低。面对越来越稀疏的林木,西林县木材公司开始作出反思,认为林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建林木基地与木材加工销售结合,适地适树调整结构,集资集约规模营造。”他们开始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