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8,(3):17-1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是威胁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免疫抗体的监测对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疫病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四川省201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分别在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采集血清样品共3 160份,使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的血清有2 877份,平均合格率为91.04%,21个市(州)中免疫合格率最高为100.00%,最低为79.44%。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的血清有3 076份,平均合格率为97.34%,21个市(州)中免疫合格率最高为100.00%,最低为83.33%。结果表明四川省201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疫苗免疫均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数学者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流行基本上由多病原混合感染引发,且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弓形体等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连续4年对本地规模猪场上述5种病原的抗原和抗体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发现猪瘟的抗体合格率为79.8,抗原检出率为34.1,证明猪瘟野毒抗原存在,是引发猪瘟持续感染而导致猪场高热病的一个主要病因;猪蓝耳病抗体为75.6,低于80,也是造成高热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猪圆环病毒感染率为49.6,但感染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伪狂犬为12.9,弓形体为14.8,基本可以排除本市生猪高热病与该2种病原的相关性。此外,从检测结果来看,2009-2010年猪瘟野毒抗原阳性率高,猪瘟免疫抗体下降,而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的血清阳性率在上升,可以证明与生猪高热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20,(9)
目的为了解四川某猪场猪瘟、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及猪伪狂犬病感染情况。方法采集猪场不同类型和生长阶段猪群血清进行猪瘟、猪蓝耳和猪伪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猪瘟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0.21%,猪蓝耳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41%,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2.52%;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为22.38%。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9,(5):12-14
目的为了解龙岩市规模化猪场2014-2016年猪衣原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对采自龙岩6个县市247个规模化猪场的3 663份种猪血清进行猪衣原体的抗体检测。结果 3年来龙岩市猪衣原体病的阳性感染率为14.06(515/3663);2015年感染率最高。不同种猪群之间的猪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其中母猪群的阳性感染率最高,达16.62%(179/1077),其次是后备母猪的阳性感染率为14.39%(20/139),公猪群的阳性感染率较低,为12.43%(23/185);繁殖障碍母猪与健康母猪的猪衣原体病的阳性感染率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龙岩市猪衣原体病感染仍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5)
<正>自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被纳入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管理范畴后,生猪的强制免疫病种由以前的猪瘟、猪口蹄疫2种增加至3种,使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免疫工作任务加重,难度增大。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结合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要求,于2012年2—3月在潼南县11个镇街的11个村(社)的39家散养户及2个规模猪场,在以往免疫程序(如仔猪30日龄阉割时,同时给仔猪、母猪注射猪瘟、猪口蹄疫疫苗;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同时免疫1次猪瘟、猪口蹄疫疫苗等)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1,(9)
为了解江苏2个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成效,2个猪场各采集30份血样送至实验室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1各阶段猪群猪瘟抗体阻断率平均值均达到免疫合格要求,且变异系数较小,免疫效果较好;猪场2保育猪群和母猪群猪瘟抗体阻断率均值未到达免疫合格要求,且变异系数较大,免疫效果较差。规模猪场要定期进行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动态调整猪瘟免疫程序,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猪群及时补免,以便有效控制猪瘟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7)
<正>某规模猪场饲养生猪10 000头,其中,种猪1 000头,育肥猪5 000头,仔猪4 000头。该猪场按程序对生猪进行免疫,首次免疫猪瘟疫苗(0日龄),再次免疫猪瘟疫苗(28日龄),免疫链球菌疫苗(42日龄),免疫猪伪狂犬疫苗(56日龄),免疫猪肺疫疫苗(保育期后),配种前、后分别免疫猪细小病毒疫菌和伪狂犬疫苗。2014年11月8日,猪群开始发病,经该场兽医诊治后,治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1)
为全面掌握防疫质量和免疫效果,科学制定免疫程序,使猪体长期保持有效免疫状态。蒙自市自2005年开始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方法(IHA),每年2次对猪瘟免疫抗体进行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效果跟踪调查。结果表明,20082013年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达64.69%(491/759),其中规模猪场免疫合格率达77.8%(136/171),散养户免疫合格率达60.37%(355/588),免疫抗体合格率逐年有所提高。发病率平均达5.59%(378/6 756),死亡率平均达3.92%(265/6 756)发病死亡率逐年有所降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血清学监测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5,(9)
<正>随着秋季到来,猪场疫病多发,如果防治不到位,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些病的病因及防治办法介绍如下。1秋季常见猪病1.1猪蓝耳病典型症状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或早产,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猪蓝耳病毒会使猪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加强,常会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还会影响猪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12)
<正>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群中处于活跃期时,会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如伪狂犬,猪瘟等)。当猪群中蓝耳病不稳定时,建议先做好母猪群的保健(替米考星)和提升免疫力的中草药(参芪肽能),之后再进行疫苗免疫。仔猪群应按照标准免疫程  相似文献   

11.
王国富 《畜禽业》2012,(3):62-63
为了分析潼南县猪瘟免疫效果,于2011年10月在22个镇(街)的规模化猪场和和散养猪场共采血786份,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猪瘟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80.99%,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效果较好,部分散养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较低,并对免疫抗体水平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本地许多猪场和养猪户的母猪和生长育肥猪发病较为严重,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治疗不当死亡率高达50%~80%,给许多猪场和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些猪场甚至因此而破产。虽然目前诸多兽医专家认为是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猪流感、伪狂犬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多种细菌等多病原的混合感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9)
为了解和弄清目前免疫状态下上海规模猪场仔猪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蓝耳病、圆环病毒等5种主要疫病母源抗体消长动态,于2014年2—6月开展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仔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临界值出现于74日龄,口蹄疫为53日龄,猪瘟为32日龄,蓝耳病为46日龄,猪2型圆环病毒病为32日龄。从而为评估和优化仔猪免疫程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3)
<正>1免疫程序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CSF免疫程序。目前多数猪场采用仔猪、育肥猪20~28日龄首免和60~70日龄二免,种猪每年2次免疫的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林毅等采用Dot ELISA检测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4种猪瘟免疫程序(超前免疫组: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接种2头份猪瘟单价疫苗,注苗后1h让其吃初乳;超前并加强免疫组:按超前一次免疫后,45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5)
<正>猪蓝耳病(PRRS)主要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断乳仔猪呼吸系统症状,并干扰猪的正常免疫系统,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造成PRRS和猪瘟混合感染。今年2月份,笔者接到一起这样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我县某猪场于2014年2月初从外地猪场购进仔猪40头,体重约20 kg左右。回场后该仔猪饲养在生产区栏舍内,10 h后开始饲喂,就发现大部分猪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当时以为是经过长途运输应激所致。第三天病猪增多,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体  相似文献   

16.
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对种猪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通过对猪场进行标准化建设,选取国家核心原种猪场实施物理隔离、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与监控、消毒与无害化处理、投入品控制等成套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净化种猪场生产内外环境。结果表明:2012-2016年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逐年提高,母猪获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屏障和抗体整齐度,进而提高了种猪的生产性能,每头母猪保育仔猪数原种猪场2016年较2012年提高了3.89头,增长了26.07%,父母代种猪生产场提高了3.71头,增长了24.05%,差异极显著(P∠0.01);每头母猪保育仔猪数的提高是由于母猪年产窝数、产活仔数和保育仔猪成活率提高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7.
林太明 《畜禽业》2006,(21):46-47
1发病情况2006年月4月份到7月份期间,福建省福清某猪场母猪存栏120头,全场存栏1300多头,在此期间共有35头母猪发病,其中3头母猪发生流产,32头母猪产死胎,死胎数大部份在怀孕100d以后,死胎数占产仔数1/3左右,母猪的发病率占总母猪数29.1%。在此期间共死亡哺乳仔猪250余头。保育猪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在30%左右。猪场以前没有免疫过猪兰耳病疫苗,猪瘟疫苗、猪伪狂犬疫苗、猪口蹄疫苗有正常免疫。通过笔者采取综合性措施很快控制疫情。2临床症状2.1母猪母猪发病时体温在40 ̄41.2℃,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外观母猪皮肤较以前苍白,个别表现黄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猪群中口蹄疫、猪瘟、高致病型蓝耳病这3种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与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个规模生猪养殖场以及40个散养户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生猪耳静脉血或者是前腔静脉血后对猪群三种主要疫病(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免疫效果。结果 20个规模生猪养殖场采集200头生猪血液样本,40个散养户采集400头生猪血液样本,对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测定后对比发现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散养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规模生猪养殖场还是养殖户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国家及地方标准规定(70%)。结论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的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普遍好于散养户,二者均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规定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故强化防疫监管以及免疫疫病抗体监测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业部监测计划的规定,猪瘟抗体监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阻断ELISA、抗体间接ELISA)和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许多规模猪场场主偏信宣传,对猪瘟抗体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结果持怀疑态度,因此笔者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个规模化猪场6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免疫效果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20.
吴在玉  邓敏 《畜禽业》2013,(5):72-73
为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涪陵区生猪养殖场的抗体免疫保护率情况,以及为该区防治动物疫病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2012年对涪陵区25个集约化生猪养殖场进行了定点血清样品采集,分别采集了能繁母猪和仔猪的血清样品各500份,共1000份,然后利用免疫血清学抗体检测试验对蓝耳病抗体进行了血清学抗体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400份血清样品中蓝耳病抗体阳性的血清有336份,阳性率为84%,2011年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70%,2010年蓝耳病阳性率为55%,2012年与前两年血清抗体监测水平对比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