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集县水稻秸秆焚烧的现状分析和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广东怀集县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特别是水稻秸秆。怀集县是水稻种植大县,水稻种植面积大约为4.13万hm~2,生产水稻秸秆20多万t,大部分被废弃或焚烧,燃烧秸秆是PM2.5数值升高的罪魁祸首之一,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2.
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与收获机械发展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农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水稻产量、秸秆数量都在不断地提高,但秸秆这一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根据秸秆利用的特点,探讨了将农艺与农机结合,为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冈市是我省的农业大市,拥有耕地面积460万亩(1hm2=15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含复种面积)971.9万亩左右。据测算:年产水稻、油菜、小麦秸秆375 612万kg。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生活能源结构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过去农家的主要生活燃料是以秸秆为主,现在变成以电、煤、气为主,因此秸秆演变成一种"负担物",农民对大量秸秆采  相似文献   

4.
玉米和水稻是我省的两大主要作物,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是我省秸秆利用的重点与难点。围绕玉米和水稻秸秆阐述了我省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与技术体系,对秸秆直接还田、饲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方式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江西省和上海市的典型生物质农作物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和棉花秸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生物质的化学组成特性,比较分析不同种类秸秆性质的异同,推断不同秸秆适宜的能源化利用途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热化学转换时更易转化为CO、CO2,棉花秸秆热化学转换时更易转化为CH4;棉花秸秆不适合热裂解液化生成生物油,其次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更适合生产乙醇;油菜秸秆不适于直燃发电。本研究可以为3个地区不同类型生物质能源利用时的原料选择及热化学转化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秸秆沼气工程湿法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生物气化工程生产沼气是处理和利用秸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既防止了废弃秸秆污染和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清洁能源短缺的难题。为此,研究了秸秆沼气工程的工艺方法及湿法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为沼气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研究表明:干物质(TS)浓度为8%、发酵温度为35℃、厌氧发酵周期35天,容积产气率最高可达76m3/(m3·d)。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下降,大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废弃和焚烧及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作物秸秆粉碎、旋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的技术工艺路线及技术应用,制定了配套技术,并对几种机械作业成本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8.
资源与环境是时代的主题,随着社会对资源利用的逐步增强,很多传统的非常规资源逐渐体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水稻秸秆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尤其对于社会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来讲,水稻秸秆的可再生性能够为生产生活提供长期的能源,因此水稻秸秆的合理利用意义重大。在国家秸秆回收政策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地区加强了秸秆回收的相关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基于此,重点分析了水稻秸秆的利用难点与存在问题,说明了水稻秸秆机械化处理的主要方式及其分类和流程,总结了水稻秸秆的再利用技术特征与有效途径,强调了秸秆机械化回收处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稻秸秆营养秧盘是以稻草粉、牛粪为原料,采用气动成型原理实现秧盘成型的水稻营养秧盘,具有原料易得、可降解、可自养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等优点。为此,对水稻营养秧盘的结构进行分析,改进了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的设计,探讨了水稻秸秆营养秧盘对水稻生长影响及其降解性能。在黑龙江前哨农场开展水稻秸秆营养秧盘(XS)与塑料水稻育秧盘(CK)对比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水稻育秧盘对水稻秧苗素质、水稻产量及自身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塑料育秧盘(CK)相比,采用水稻秸秆营养秧盘可以提高水稻出苗率、株高、茎基宽,显著提升水稻秧苗生物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及产量;在保障水稻生长的同时,水稻秸秆营养秧盘降解效果明显,移栽到田间120天后,降解率达到84.79%。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秸秆营养秧盘的推广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召  宋欣 《农机化研究》2007,(10):209-212
以农作物秸秆等廉价资源为原料,与废弃生物质处理相结合,采用厌氧发酵法制取氢气的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论述了发酵法生物制氢领域的研究进展,分别对产氢相关的酶、发酵类型、氢酶基因的研究以及废弃生物质制氢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发酵制氢的可行性,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