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东省湛江市2004-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收集该市2004-2013年麻疹发病共3 552例,发病率为0.06~15.34/10万,2006、2008年曾出现2次麻疹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为10.72/10万、15.34/10万,2008~2010年采取麻疹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等控制措施,2011年报告发病率降至0.06/10万,但2013年再次出现流行高峰,报告发病率达13.22/10万。总体仍呈以小年龄组人群发病为主,<1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8.18%,以0岁组发病率最高。结论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偏低,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适龄儿童麻疹接种率,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控制医院内感染,适时开展含麻疹成分疫苗补充免疫工作,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湛江垦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情况和报告质量。方法:根据2004年湛江垦区19个接种单位上报的常规免疫报表统计数据,采用《全国常规接种率监测方案》提供的“D”值和“R”值评价方法。结果:2004年湛江垦区的常规免疫报表报告率为100%,通过“D”值和"R”值综合评价,有11个(57.9%)单位报告的数据是可信的,有6个(31.6%)的单位报告的数据为可疑,全垦区的数据为可信。结论:湛江垦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计划免疫工作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我院计划免疫门诊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计划免疫工作达到了接种程序化、技术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资料档案化的要求,“四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9.50%以上。针对传染病监测系统运转正常.辖区内未发生1例针对传染病病例。但仍存在少数流动儿童迟种、未种、漏种、未完成全程免疫的问题。结沦:计划免疫工作需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同时需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参与.计划免疫工作才能在控制、消灭传染病中继续发挥其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老两种百白破疫苗免疫接种反应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观察新老百日咳(DPT)疫苗的接种反应。方法:3~5月龄或1.5~2岁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幼儿200例随机分成新DPT(DPT a)接种组及老DPT(DPTw)接种组两组,每组100例。新DPT接种组接种无细胞DPT疫苗(DPT a),老DPT接种组接种老DPT疫苗(DPTw),进行为期1周的观察,并建立电话追踪,对出现的免疫接种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新DPT组和老DPT组总的局部反应率分别为11.0%和31.0%,全身反应率分别为14.0%和47.0%,新DPT组的局部及全身反应率均明显低于老DPT组(P<0.01)。结论:新DPT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少于老DPTw疫苗,可作为预防百白破、白喉、破伤风疾病的首选推广疫苗。  相似文献   

5.
<正>(续第8期第33页)四十、乡村兽医可以将多种疫苗同时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吗?答:常规灭活苗无限制累加联合会影响主要疫病的免疫防制,其原因是动物机体对多种外界因素刺激的反应性是有限度的,同时接种疫苗的种类或数量过多时,不仅妨碍动物体针对主要疫病高水平免疫力的产生,而且有可能出现较剧烈的不良反应而减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对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防制,应尽量使用单独的疫苗或联合较少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达到预期的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6.
溶藻弧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尔马林灭活法制备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疫苗,腹腔注射接种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以牙鲆血清为抗原制备兔抗鱼血清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接种疫苗后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此外通过攻毒实验测定了疫苗对牙鲆的保护率。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接种疫苗后第7d抗体效价为1:64,在免疫后第7~8周达到最高抗体效价1:2048;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受免鱼对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为73.3%,且溶藻弧菌疫苗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i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rarhaemolyticus)也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其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6.25%、64.71%。  相似文献   

7.
<正>夏季水貂防疫是水貂一生中第一次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两种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由于影响防疫接种效果的原因较多,为防止免疫失败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接种后的管理水貂主要接种水貂犬瘟热和水貂病毒性传染性肠炎两种疫苗。第一次接种疫苗会对幼貂肌体产生重大的刺激,可以刺激水貂免疫系统包括脾脏、骨髓、淋巴循环系统和结肠内的免疫细胞。由于动物个体存在差异,可能会引起个别个体食欲减退和精神差。经过1~2周的时间,接受疫苗,通过认识、识  相似文献   

8.
1、适时防疫危害犬的几大疫病,主要是犬瘟热、狂犬病、犬肝炎、犬副流感、病毒性肠炎、犬喉气管炎等,这几类传染病发病后,都难治愈,死亡率很高,有的还能传染给人。因此,要适时做好防疫工作。防疫程序是:42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接种,56日龄二次免疫,84日龄三免,成犬每年接种1次疫苗。在接种前犬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在接种期内尽量减少应激刺激和不必要的投药,否则会影响犬体的免疫效果。2、及时驱虫目前,宠物犬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线虫、钩虫、肺丝虫和疥螨等。寄生虫的多少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规模化养殖和农户散养版纳小耳猪群中伪狂犬病的感染情况,按流行病学随机抽样方法,从2个规模场、7个自然村采集152份血液样品,对病原的抗原、抗体进行检测。2个规模化场均接种了猪伪狂犬疫苗,但所有散养户均未接种。因此,规模养殖场的猪群总抗体阳性率较高,养殖场1抗体阳性率94.1%(32/34),感染性抗体阳性率17.6%(6/34);养殖场2抗体阳性率为92.0%(46/50),抗原阳性率12.0%(6/50),而散养户感染性抗体阳性率较高为55.9%(38/68),抗原阳性率17.6%(12/68)。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病原在版纳小耳猪群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模化饲养的猪群免疫合格率高于散养户。从抗原检测结果来看,规模化场的发病率也低于散户。要控制该病的流行,应重点在散户中推广疫苗接种,提高散户的免疫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荆州市城区高三学生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并与本市相应人群及全国青少年的情况进行比照。方法2005~2006年对中心城区的7659名18~19岁的高三学生测定身高、体重等,并计算体重指数,筛检出超重及肥胖率。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本市112487名高三学生一般人群体检资料及全国不同城市青少年的情况。结果2005~2006年本市城区高三学生肥胖率为2.6%,超重率为10.7%,且男生均较女生为高,并明显高于本市高三学生一般人群。超重率明显高于湛江市及四川城市,接近河南城市,低于北京市和上海市。结论高中青少年肥胖症的发生率在我市城区较高,超重率在全国属中等水平。应积极改善高三学生生活方式及学习压力,以提高该组人群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将在含体积分数为0.050%、0.001%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LB培养基中培养的血清5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分别以3×109CFU.只-1的菌量对30日龄小白鼠进行接种,观察不同NAD含量条件下培养的APP对小白鼠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01%NAD培养的血清5型APP对小白鼠的致病性较强,小白鼠接种APP后,多数表现肺脏严重出血;而用0.050%NAD培养的血清5型APP接种小白鼠后,只有少数小白鼠肺脏出血严重,多数表现为轻度出血.将上述条件培养的APP按常规方法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在第3周龄和第6周龄对小白鼠进行免疫接种,在2免后3周对免疫的小白鼠进行同源攻击,并对免疫前后小白鼠的抗体效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别用0.050%、0.001%NAD培养的血清5型APP制备的灭活疫苗,对小白鼠的保护率差异不显著;用0.001%NAD培养的血清5型APP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小白鼠,用血清5型APP同源攻击后,发病的小白鼠肺脏出血较轻,而用0.050%NAD培养的疫苗免疫小白鼠攻毒后,发病的小白鼠肺脏出血严重.可见在不同NAD含量条件下培养的APP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和免疫保护力不同.  相似文献   

12.
鄂西北地区猪蓝耳病毒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鄂西北地区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免疫水平情况。[方法]于2007年4~12月对鄂西北地区(襄樊、荆门、随州和十堰地区)76家标准化猪场接种过高致病蓝耳疫苗的猪群随机采集572份血样,应用ELISA方法对该地区的猪群致病性蓝耳血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受检的572份血清中,阳性数217份,总体阳性率37.94%,其中,抗体弱阳性样本143份,占25.00%,抗体强阳性样本有74份,占12.94%。统计分析表明,在受检的76家猪场中,群体免疫合格率在75%以上的有20家,占26.32%。[结论]该调查结果表明,鄂西北地区蓝耳抗体免疫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蓝耳病的积极预防,以有效地控制猪蓝耳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血凝抑制(HI)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检测手段,对以点眼和滴鼻途径接种新城疫B_1系疫苗的无特定病原(SPF)雏鸡(1日龄首免、14日龄二免)进行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同时对两种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力图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为ELISA在我国鸡新城疫群体免疫中的应用提供新资料。实验结果表明:新生雏鸡抗体产生系统发育迅速,4日龄即可在血液中检测到HI抗体,经两次免疫后,27日龄达最高值,HI抗体在2~4以上的持续期为50d。14日龄前,ELISA未能检测到ND特异性抗体,而HI试验能准确地反映ND抗体的消长规律,两试验无相关性。二免之后,两试验所反映的抗体消长规律基本相同,二者检测的血清抗体水平具有相对平行的关系,且ELISA的敏感性高于HI试验。在SPF雏鸡14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后的免疫应答中,Ig~G是其主要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4.
程明珂 《北京农业》2016,(4):135-137
以2015年1-7月北京市门头沟城区4家动物医院就诊的267只犬为研究对象,开展弓形虫抗体检测,并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复检。结果表明:267只犬中有7只感染了弓形虫病,感染率为2.6%;犬弓形虫感染中1~3岁犬感染率最高为5.4%,小于1岁犬感染率为1.0%,3~6岁犬感染率为2.4%,大于6岁犬没有发生感染。不同性别犬之间雄性犬感染率为2.8%,雌性为2.3%,性别对于弓形虫病的感染差异不显著。因此,建议养犬人定期对犬进行弓形虫检测、免疫、驱虫,相关部门应及时收容流浪犬,并加强文明养犬及犬弓形虫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5年在网室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测定了222个东乡野生稻单株对稻瘟病菌混合菌株及A~G 7个不同生理小种、水稻纹枯病菌、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①39号单株(东野樟塘-35)和83号单株(东源叶禅寺-4)在两年混合菌株的测定中,均表现为中抗稻瘟病(另有7个单株在2004年的测定中表现为中抗,但在2005年的测定中表现为中感),而其余的单株表现为中感或感病,没有发现对稻瘟病表现出高抗、抗病或高感的单株,不同生理小种接种测定表明,39号单株除对小种2001-050E1感病外,均中抗其余小种;83号单株除对小种97-23-2D1感病外,均中抗其余小种。②东乡野生稻没有对纹枯病表现出高抗、抗病或高感的单株,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单株数分别为18、169和35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11%,76.13%和18.47%;③东乡野生稻没有对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或高感的单株,抗、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单株数分别为37、75、91和19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6.67%、33.78%、40.99%和8.56%;④东乡野生稻没有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出高抗或高感的单株,抗、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单株数分别为46、68、67和41株,所占比例分别为20.72%、30.63%、30.18和18.47%。⑤东乡野生稻除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外,对其它病害的抗性没有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中缺乏高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抗源,难以在抗病育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有效防控猪伪狂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头不带野毒感染的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头,分别设为猪伪狂犬病疫苗+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Ⅰ~Ⅲ)、猪伪狂犬病疫苗+瘟毒清药物对照组(Ⅳ)、猪伪狂犬病疫苗对照组(Ⅴ)和空白对照组(Ⅵ),以探讨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猪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后抗体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中剂量组(Ⅱ)的血清抗体水平相对较稳定,其平均抗体阻断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至给药后第28 d,Ⅱ组的血清IL-2水平升至108.75±34.15 pg/mL,且在整个试验过程均维持在90.00 pg/mL以上,前后波动不明显;在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方面,注射给药前均以Ⅱ组的水平较低,分别为56.22±7.04和28.11±3.52g/L,至给药后第28d则以Ⅱ组的水平最高,分别为80.50±2.43和40.25±l.21g/L,均显著高于Ⅴ组和Ⅵ组(P<0.05);血清溶菌酶水平方面,以Ⅱ组和Ⅲ组的血清溶菌酶水平波动较小,均维持在50.00μg/mL以上.各处理组间的血清XOD活性与NO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猪伪狂犬病疫苗有增效作用,其临床推荐用法用量为: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后按0.125 mL/kg的剂量进行肌内注射,1次/d,连用3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宜兴市生态赤字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9):22-28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宜兴市2004—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了生态赤字水平、动态变化及成因,并结合可持续发展力指标,对宜兴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宜兴市出现严重生态赤字,赤字大小由2004年的2.21 hm2·人-1增加至2013年的3.43 hm2·人-1,其中能源的生态赤字最大,约占总生态赤字的70%。此外,生态压力指数较高,达8.13;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较低,为1.16~1.09;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87~0.35;区域发展能力指数呈小幅增加趋势。可见,宜兴市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平衡,但资源利用率较高,区域发展能力逐渐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因此,宜兴市应着力于控制人口数量、加快工业的转型与升级、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北京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1980、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6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利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市域、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及类型转化的时空差异,以期为北京市实施土地利用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全市耕地减少1 462.11km~2,建设用地增加1 344.64km~2,林地和草地略有增减;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呈"先加速后减速"趋势,1990—1995和2000—2005年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缩减尤为严重;2000年前,耕林草之间相互转化较活跃,后趋于稳定,2000年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成为最主要的转化方向;2)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耕地降幅分别为61.75%和22.28%,建设用地增幅分别为84.32%和109.16%,较其他功能区更为剧烈;3)耕地缩减及建设用地扩张多发生在距城市中心较近(30km)的区域,且随时间变化向外推移,距城市中心65~70km有密云、平谷和延庆区建成区,耕地缩减和建设用地扩张也相对明显。过去30年北京市建设用地激增,耕地锐减,土地利用结构失调,未来应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全国其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应重点协调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及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