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棘油产品的加工技术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伟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64-65,71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沙棘资源,但其开发和综合利用率很低。从沙棘中提取的沙棘油是一种非常好的医药保健品,目前沙棘油加工的最先进技术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介绍了山西省沙棘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沙棘油的功效、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原理和在沙棘深加工中的应用;展望了山西省沙棘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沙棘制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发展现状 启蒙于古藏医对沙棘药用的苏联和西方国家,认识到沙棘的莫大价值,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系统研究。历经40余年,由最初的食品营养价值研究,到七十年代,已转向医学应用的主要方面,特别是生产药用沙棘油及其它生物活性成份的研究。 对沙棘油的提取技术,国外(主要是苏联)曾开展过一些工作。本文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就不同制油原料所得沙棘油的性质、制油工艺路线以及萃取溶剂等影响沙棘油医学应用性能,从而影响到沙棘制油技术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一简要评述,供我国沙棘油开发利用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无刺沙棘     
无刺沙棘沙棘油和沙棘系列产品有着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已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商品。但是,由于沙棘是有刺的,沙棘果很难采摘。辽宁阜新地区虽然野生沙棘资源很丰富,但这种天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由阜新市水利局沙棘果科研组培...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不同用途的沙棘品种(系),发掘功能性沙棘种质资源,以7个不同亚种的沙棘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深秋红为对照,对不同沙棘亚种间果实基本性状、果油、籽油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实基本性状不同,杂交沙棘果实较小,百果重小,但果实结实密度大,单株产量高,果油含量及果实总黄酮含量均超过蒙古沙棘,其中晚黄沙棘单株产量11.25 kg,果肉含油率37.93%,总黄酮含量2.27 mg·g-1,显著高于其他沙棘品种,其熟期晚,果实经冬不凋,适合多种采收方式,可作为生产加工型品种在沙棘产业中应用。蒙古沙棘果实体积大,色泽鲜艳,百果重大,但果实密度低,单株产量低于杂交沙棘,特别是丘依斯克品种,虽然籽油含量略高于杂交沙棘,但熟期过早只适于手工采摘,因此在沙棘产业应用中,可用于观光采摘及鲜食加工。  相似文献   

5.
沙棘籽油的提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法,利用索氏抽提器提取沙棘籽油,用GC-MS对沙棘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67.78%,主要是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93.21%;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占饱和脂肪酸的70.79%。单料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沙棘籽油能与烟香协调,提高香气质,增加香气量,同时,还有减轻刺激性,去除杂气和改善余味的作用,更适合加到清香型单料烟中,且添加量以烟丝质量的1‰~1.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及果油呈香物质进行分析,确定其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为新疆大果沙棘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真伪鉴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这3种沙棘主要制品的香气进行研究,表征每种沙棘制品的呈香组分及其香气活度,探究3种沙棘产品的关键香气组分,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明确每种沙棘产品的香气特征,并通过聚类热图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究3种沙棘制品的香气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新疆大果沙棘制品共有64种呈香物质,沙棘原浆最多,其次是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最少;沙棘原浆和果油关键呈香物质以酯类为主,籽油以醇类为主。沙棘原浆与果油的香气特征相似,均以果味和酒味为主,沙棘籽油以果味、花香和油脂味为主。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挥发性成分含量丰富,香气独特。沙棘原浆与果油相关性更高,沙棘籽油与另外两种制品相关性较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沙棘产品深加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沙棘根系分布及根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国沙棘、俄罗斯大果沙棘和蒙古大果沙棘的3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根窖法对沙棘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cm的土层中。通过调查,发现中国沙棘“中阳”根瘤总数、中根瘤数最多;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金阳”的根瘤总体积、根瘤鲜重、根瘤干重、最大根瘤重、最大根瘤直径、根瘤总氮量最大;蒙古大果沙棘品种“秋阳”大根瘤数最多。  相似文献   

8.
外引沙棘品种的抗寒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导法和回归系数b值分析,对外引沙棘不同品种的抗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由俄罗斯引进的7个品种(其中一个品种为雄株)均较对照野生中国沙棘亚种抗寒力强;而其中的6个雌株品种又均较雄株品种的抗寒力强;其6个雌株品种的抗寒力顺序为‘楚伊沙棘”、“巨人沙棘”、‘浑金沙棘”、“金色西伯利亚沙棘”、“卡图尼礼品沙棘”、“丰产沙棘”.测定结果与1990~1996年连续7年引种试栽的越冬表现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话说沙棘     
沙棘,又名醋柳,是一种落叶灌木。过去一直默默无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断扩大,这个无名“小卒”即刻名声大振,正在出现一种“沙棘热”。沙棘利用价值最大的是果实,成熟时为橙黄色或桔红色。味道酸甜,营养丰富。据科研部门测定,沙棘果可溶性糖的总含量为5.44—12.5%,有机酸3.12——4.67%,蛋白质0.38%。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比鱼肝油的含量还高。每百克沙棘果中含维生素C388—400毫克,相当于苹果的20—50倍。每百克沙棘油中含维生素E100—200毫克,沙棘油是各种生命活性物质的浓缩物,人体吸收后可抗辐射、抗疲劳、增强肌体活力。此外,沙棘果中还含有大量维生素B_1、B_2K和氨基酸等物质。在国外有“维生素宝库”之称。沙棘果实可制成各种高级营养品,如糕点、果精、果晶、果酱、果子露等,还可酿酒、做醋。目前,国家体委已把沙棘汁列为运动员的滋补健身之佳  相似文献   

10.
一、陕西省沙棘主要分布区种质资源及选优 由我院水土保持系张广军、王幼民同志共同主持和宝鸡市水保站、延安、榆林地区水保所协作的“陕西省沙棘主要分布区种质资源及选优”科研课题,于1987年6月9日由陕西省水保局组织通过鉴定。该课题组根据沙棘果实颜色、大小、形状等对陕西沙棘主要分布区的沙棘划分出25个类型对其主要类型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并选出了30个沙棘优良单株,其均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状,为沙棘选育栽培和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依据和原始材料。在沙棘类型划分、选优、按类型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RSA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方法,探讨不同提取剂、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次数、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沙棘籽油的最佳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剂,超声波功率为800 W,提取时间17 min,料液比为1∶9。该条件下,沙棘籽毛油的提取得率可达到9.27%;沙棘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传统方法提取的沙棘籽油高25%。   相似文献   

12.
大果沙棘新梢生长、座果与产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试验园中的俄罗斯沙棘、蒙古沙棘大果品种和中国沙棘(对照)的新梢生长动态、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座果、产量和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和座果率强于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生长。从产量上看,俄罗斯沙棘“金阳”单株产量最高,中国沙棘最低。从果实主要性状看,俄罗斯沙棘“巨人”和“金阳”最好,其次为蒙古沙棘“秋阳”,中国沙棘较差。  相似文献   

13.
沙棘是具有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优良树种,中国拥有丰富的沙棘资源,但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却仍然相当滞后。笔者主要总结了国内关于沙棘野生及人工培育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垦沙棘1号”是从沙棘品种“乌兰沙林”自然实生苗中选育的沙棘新品种..其果实卵圆形.平均百粒果重63.4克.最大单果重11.2克.深橘黄色,果顶有红晕;鲜果总糖含量7.14%,  相似文献   

15.
互助县沙棘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助县沙棘资源面积2452.71hm^2,年平均产果量2024t; 沙棘集薪炭经济功能于一身,是广大山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乡土树种之一,开发利用沙棘资源也是广大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固原地区退耕还林中要大力种植沙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固原地区退耕还林中种植沙棘的重要性,提出了种植沙棘的思路、沙棘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超声波技术为辅助,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沙棘全果油,将提取率做为目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稀释倍数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最后对提取的沙棘全果油进行了基本的理化指标的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全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g/mL),时间为4 h,稀释倍数为20,此时沙棘籽油的得率为14.15%;沙棘全果油酸值、皂化值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69%,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丰富;沙棘全果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4.347 g/L和2.73 g/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油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沙棘籽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油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原料颗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沙棘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后原料颗粒度为1.0 mm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 h、CO2流量10 kg/h,沙棘油得率可达8.12%.  相似文献   

19.
着眼宁夏南部山区(及固原市原州区)分布广泛、规模庞大的沙棘资源,进一步掌握沙棘种植技术,并思考、认识其资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