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番红花(GrocussativusL.)为灵敏类名贵药材.对番红花特征、特性及生育规律的观察和研究,并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温带季风的气候特点,提出球茎秋种夏收,露地越冬繁殖球茎:室内无土栽培,促使球室开花采收花柱,作两年生作物栽培.实施该技术后干花每公顷从原水平11.7kg提高到15kg左右,球茎有效繁殖倍数稳定在2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番红花为名贵中药材,1979年起上海连续三年引进日本少量番红花球茎,引种获得成功,因球茎繁殖有效倍数低,大球茎难以繁殖,花柱亩产不高,发展受阻,本文通过对番红花特征,特性观察与研究,为番红花高产栽培及无性繁殖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番红花为名贵中药材,1979年起上海连续三年引进日本少量番红花球茎,引种获得成功。因球茎繁殖有效倍数低,大球茎难以繁殖,花柱亩产不高,发展受阻。本文通过对番红花特征、特性观察与研究,为番红花高产栽培及无性繁殖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的方法。[方法]以番红花球茎的染菌率、褐化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指标,分析了外植体大小、氯化汞浓度和消毒时间对番红花球茎染菌和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抗坏血酸和活性炭对番红花球茎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当外植体大小5 mm~3,氯化汞溶液浓度0.2%、消毒时间10 min时,染菌率和诱导率较为适宜;向培养基中加入0.5 g/L活性炭可以降低球茎的褐化。[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方法,为野外番红花球茎的初代组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番红花种球定量留芽增产效果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番红花球茎高产,提高繁殖率,开展了番红花种球定量留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6~30 g的大球茎留3芽、18~25 g的中球茎留2芽、18 g以下的小球茎留1芽为合理留芽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花1号,对番红花促花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5,10,50ppm促花1号在番红花球茎芽分化期浸种处理,均可增加单球球茎花朵数和干花柱产量,增产幅度以50ppm为最大,分别为34.6%和42.1%。  相似文献   

7.
一、番红花概述 番红花(学识:Crocussativus L.、英文名:Saffron)幅鸢尾科(Iridaceae)番红花属(Crocus)多年生球茎草本植物。大约有100余种,大多为名贵观赏花卉,其中有一种还是名贵药材和香料,这一品种的番红花又被称为藏红花或西红花。  相似文献   

8.
番红花链格孢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番红花球茎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生长特性等研究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类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Fr.)Keissler.该菌能单独引起番红花球茎腐烂,与青霉菌互作时腐烂程度加重.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影响较大:①在10~35℃时,菌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2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②在pH为4.0~7.0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值为6.0;③当空气相对湿度(RH)高于80%时,菌丝才能生长并形成孢子,RH高于85%,孢子才能萌发;④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和蔗糖,淀粉和甘油需分解后才能被良好利用;⑤氮源以有机态氮和硝态氮为佳,铵态氮对其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番红花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番红花别名藏红花、西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球茎花卉,也是一种常见的香料作物。番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以其花柱入药,能祛淤生新、活血通经,素以治跌打损伤出名。原产欧洲西部和小亚细亚,属地中海气候型花卉,适于自秋季到春末降雨较多、夏季凉爽干燥的环境,要求冬季不太寒冷,夏季为20~25℃。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限于气候因素,繁殖不易,一般均由外国进口种球,秋、冬季栽培至春季开花,花谢后即废弃。我国的上海、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01,(2)
浙江松阳县叶村乡陆文俊等读者来信咨询泊夫兰引种问题,现简要回答如下:泊夫兰即番红花、西红花、藏红花,原产地中海沿岸一带。近年来,引种泊夫兰的人很多,有的地区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浙江建德市的三都种植面积已在千亩以上。在商品市场上,大多数还是球茎(繁殖  相似文献   

11.
药用西红花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红花属鸢尾科植物,靠球茎繁殖,以其花丝入药。种植可分大田繁殖球茎和室内培育开花2个阶段:11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为大田繁殖球茎阶段,通过温度、光照、肥水、病虫杂草等的科学管理,繁殖出个大、均匀、无病球茎;5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为室内培育开花阶段,通过温度、湿度、光照的合理调控,适时采收,及时烘千,获得优质花丝。  相似文献   

12.
培育番红花大球茎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培育番红花大球茎的关键栽培技术。番红花室内开花采花期内,应保证一定的光照强度,一般应在2000lx以上,以防止形成过多的侧芽和花芽生长过长。苏南地区室外田间最佳栽种期在10月底到11月中旬,最迟不能到11月中旬以后。  相似文献   

13.
番红花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番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球茎花卉。主产西班牙、希腊、法国、意大利、印度、伊朗等国家。解放前,我国由印度经西藏进口,故又称"藏红花"、"西红花"。现已在上海、浙江、河南、北京、新疆等22个省(市)引种成功。西红花是名贵妇科良药,还大量用于日用化工、食品、染料工业,是美容化妆品和香料制品的宝贵原料,球茎可作为高档花卉出售,西班牙人誉之为"红色金子"。番红花喜温和环境,怕酷热,怕干旱。喜阳光,耐寒,忌积水。土壤以肥沃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快速繁殖魔芋种子的方法,选择魔芋小球茎、芋鞭、根状茎、球茎顶芽和球茎侧芽等5种不同繁殖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出苗率为小球茎芋鞭球茎顶芽球茎侧芽根状茎,球茎数和芋鞭数均为小球茎芋鞭球茎顶芽球茎侧芽根状茎,株高为小球茎球茎顶芽芋鞭球茎侧芽根状茎,冠幅为小球茎球茎顶芽芋鞭球茎侧芽根状茎。魔芋小球茎作为繁殖材料最为理想,不但出苗率高、冠幅大,而且采收后平均球茎数和芋鞭数最多,分别为12 321个/667m~2和16 539个/667m~2,极显著高于其余繁殖材料;芋鞭其次,顶芽第三,侧芽第四;根状茎的繁殖效果最差,分别为1 110个/667m~2和555个/667m~2。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药肥对西红花球茎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红花(Grocus satirus L.)又称番红花、藏红花等,是一种名贵、经济价值高的药用植物,也可作观赏花卉。上海是西红花种植生产的重要基地。为采集更多的西红花,首先要提高其球茎的重量,为此我们进行了杀菌剂(多菌灵)和肥料(强力增产素、尿素 KH2PO4和天丰素)混合药肥喷施西红花叶面的试验,以达到增加球茎的重量。  相似文献   

16.
球茎甘蓝鲜,干重变化及需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球茎产量在60588.2kg/hm^2条件下,球茎甘蓝植株鲜重,干重的增长动态及NP,K,S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植株鲜重,干重在出苗后76-90d生长最快,平均每生产1000kg球茎植株需吸收N3.28kg,P2O5,1.94kg,K2O31.7kg,S1.06kg;植株吸收有N,P2O5,K2O主要贮存在球茎,S则主要贮存在叶内;  相似文献   

17.
扁秆蔗草生长与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秆麓草以地下球茎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球茎顶芽开始萌发形成地上植株。随着地上部分的生长,球茎逐渐发生一至数条根状茎,根状茎生长一定阶段其顶端膨大形成新的球茎。以后新的球茎又以同样的方式产生再生根状茎和再生球茎,使扁秆草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球茎主要分布在O~10cm土层中,当年新产生的球茎具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三棱草为须根系杂草,根系分布较浅,但是茎节处有一个球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和繁殖能力。活体的球茎很容易切开,其剖面为乳白色;用药后须根韧皮部腐烂、脱落,木质部相互连接,球茎木质化、硬化,较难切开,其表面变为红褐色。三棱草是棉田中危害最为严重的莎草科恶性杂草,具有基数大、繁殖速度快、根除困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红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属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属高级紧缺药材品种,被誉为“红色金子”。市场价达到15000元/kg。我国1982年从日本引进栽培,三都镇经过近三十年的种植发展,已经形成拥有球茎1120T,面积187hm^2,成为影响全国的西红花生产基地,并成功摸索出了西红花一水稻轮作,“千斤粮万元钱”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大岩桐又名落雪泥,属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花卉。1大岩桐繁殖技术大岩桐可用播种、扦插和分球茎等方法来进行繁殖。1.1扦插法。可用芽插和叶插。块茎栽植后常发生数枚新芽,当芽长4cm左右时,选留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