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霞 《中国种业》2019,(12):23-25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使用广泛。概述了小麦常规育种及其流程,包括确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及选择杂交后代。提出了当前小麦育种的目标主要有超高产育种、广适抗性育种和优质小麦育种,介绍了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的2个小麦新品种淄麦29和淄麦28,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2.
小麦的育种方法有很多,而在国内外使用最多的育种方式还是常规育种,也就是种内品种间杂交选育纯种品种,这种方法应用范围最广、成效最大。在小麦育种方面,经过育种家们长期的实践探索也总结出了不少技术和方法,但时代在不停地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停地发展,人们对小麦的需求使得小麦的育种目标发生变化,小麦常规育种方式也应当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针对小麦常规育种技术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再提出了时代变化下的发展方向,最后对小麦的常规育种改进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的创制期间,结合常规育种实践总结了两种高效培育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的新方法,以期拓宽近等基因系的培育技术,推动小麦品质研究和育种的发展。(1)SDS辅助选择的分株回交技术。该方法利用小麦自花授粉和分蘖特性,借助SDS-PAGE室内辅助选择目标亚基植株,结合经典近等基因系培育方法,提高了非直观性状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培育成功率。(2)借助SDS辅助选择,并结合大田系谱育种技术而形成的杂合系谱法。本方法结合大田常规系谱育种,借助SDS-PAGE辅助选择目标亚基株系,同一组合内大量培育双亲中间类型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较大的提高了培育效率。  相似文献   

4.
花药培养技术是目前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应用最为成功的方法。从197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关学者通过不断优化该技术体系,进而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先后育成50多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为小麦常规育种的有益补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技术在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中的应用情况,首次较为全面地统计了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小麦品种,分析了影响小麦花培育种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常规育种是有目标的加速了的进化过程,是所有其它小麦育种技术的根祖及终成必经之路。但因目的基因捉摸不清选择不准/稳定出圃费时费工成功率却很低。因此,缩短新品种出圃年限是小麦育种家和麦农的共同愿望。笔者1996年在英国剑桥PBIC实地参与了SSD小麦育种新技术的大田及生长室试验,并与该所小麦育种首席专家Brown博士及来访的德、法、墨小麦育种家从不同层面对SSD法做过一些有偏评估。本文简介SSD概要及个人管见,盼能引起涉麦工作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干旱缺水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小麦产量年度间变幅较大,尤其在小麦主产区黄淮地区更为严重。小麦抗旱节水育种是应对干旱的重大措施。本综述对小麦抗旱节水常规育种、抗旱节水分子遗传育种相关性状QTL定位、抗旱相关功能基因克隆鉴定、转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水旱亲本杂交与异地交叉选择是卓有成效的常规育种方法,通过分子标记鉴定了关于根重、根长、胚芽鞘、高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性状的大量QTL;42个抗旱相关基因被克隆并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验证,均从不同代谢通路上影响着小麦抗旱性;14个来自不同供体的抗旱相关基因被研究者导入小麦品种后,转基因小麦植株的抗旱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植株在产量和其它抗逆性方面也得到提高。以上研究进展为抗旱节水小麦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现就小麦育种工作上急需改革的几个问题,与同志们共同商讨,以期对开创小麦育种新局面,提高小麦育种成效有所裨益。 一、育种途径的主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麦育种技术有了很大的革新。除常规育种外,还涌现出不少新的育种途径。如花培、理化诱变、远缘杂交、杂种优势、核不育材料利用以及细胞融合等,有的已在育种实践中起了作用。但从目前实际效果看,常规育种中的杂交育种,仍是目……  相似文献   

8.
晋麦73,原名临抗1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协作,利用小麦黄矮病抗源,采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穿梭育种、异地选择、联合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抗病耐旱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002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蜡质小麦研究进展及其育种途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绕影响小麦品质的蜡质基因 ,展开分析了国内外小麦蜡质基因突变体筛选、蜡质基因对淀粉合成的影响、电泳检测技术的发展、蜡质基因的分子遗传研究和蜡质小麦的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近况 ,并对培育蜡质小麦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常规育种、单倍体育种、反义基因转移等 5种途径的 7种方法进行了逐一分析和列表类比。  相似文献   

10.
对近期河南省小麦育种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期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小麦新品种(系)及育种单位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一些特点.期望能够为小麦育种者提供一些参考.以利于小麦育种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再论小麦育种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小麦品种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本文根据目前小麦育种,优质小麦育种,超级小麦育种和饲用小麦育种,并从亲本选配,杂交类型选择。生理生化特性的改进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小麦育种方向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麦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小麦转基因育种研究发展迅速,并成为常规育种的有效补充。分析了各类转基因方法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中国小麦转基因分子育种的发展及现状,主要包括小麦抗病虫、品质改良以及耐非生物逆境胁迫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并分析了目前小麦转基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是综合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途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不受环境和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影响的特点,结合传统抗病性鉴定可在育种早期对植株抗病性进行综合分析,快速有效地进行育种选择,从而大大缩短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本综述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图谱构建、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病状况评价、抗性基因差异表达及抗性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等4个方面论述了3代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病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在小麦抗条锈病遗传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辉 《中国种业》2015,(11):12-13
小麦辐射诱变育种是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及优良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新途径。本文介绍了小麦辐射育种较常规杂交育种的优势,并结合试验对辐射育种的关键环节加以阐述,最后对辐射与常规杂交结合的育种方法做出了展望,以期对小麦育种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沈佳 《种子科技》2014,(1):14-14
矮败小麦是继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农业领域又一重大发明。近日,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亚萍完成的“小麦特异矮败群体构建及新品种选育”农业攻关项目,利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工具,克服常规育种技术涉猎亲本少、手段局限性大、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等关键问题,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矮败小麦育种群体,并建立起小麦优良性状动态基因库,为进一步高效培育高水平小麦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作物育种选择的精确性和效率,应用小麦亲本杂交后代F1(或F2)代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经激素诱导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胚及植株,加倍单倍体(DH)育种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表达,达到了单代纯化培育小麦新品系的生产能力;本文阐述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发展进程,分析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较孤雄生殖、球茎大麦技术等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速递     
《种子科技》2015,(1):5
<正>山东启动新项目带动粮食增产近日,山东省正式启动新项目"超高产小麦、玉米创建"工程,计划培育其新品种,预计到2020年带动山东粮食增产20亿kg。据了解,育种团队将完善现代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并突破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滞后等难题,努力培育出单产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9.
河科大9612是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组以太谷核不育(Tal)小麦材料为遗传改良的技术平台,通过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育成的一个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8015).河科大9612属弱春性多穗型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中南部中晚茬高水肥地块及相应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题。从育种角度评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连锁标记和功能标记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的重点领域。概括小麦品质研究中与育种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即面包、面条和饼干品质育种中的品质评价方法和选择指标,建议今后加强5个方面的工作。对未来小麦育种4个重要问题做了分析,提出国内进一步加强高产潜力研究的初步设想,建议加大持久抗性的研究力度,重视抗旱、抗热及适应性等与气候变化相关性状的研究,还分析了种业商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