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对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条件进行优化,为实现应用细胞系生产NDV提供参考。在确定BHK-21细胞TPCK-胰酶耐受浓度的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PCK-胰酶、新生牛血清及调节不同pH,通过对细胞培养液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的测定,确定最适胰酶浓度、血清浓度及pH;通过固定接毒量而添加不同数量细胞或固定细胞数量而接种不同量的病毒,确定最适细胞量及接毒量;将BHK-21细胞接种NDV LaSota株后,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细胞上清液TCID_(50)绘制增殖曲线,确定最佳收毒时间;应用转瓶对该病毒进行扩大培养,并进行TCID_(50)、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与血清凝集价(HA)的测定。结果显示,NDV 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增殖的最适TPCK-胰酶浓度为3μg/mL,最适接毒量为10~(6.375) EID_(50),细胞数量为1×10~6个,培养基pH为7.2,且可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BHK-21细胞接种NDV LaSota株后最佳收毒时间为34~36 h。应用BHK-21细胞采用转瓶培养的方式对NDV LaSota株进行增殖,结果显示,细胞培养液TCID_(50)值为10~(7.0)/0.1 mL,EID_(50)为10~(7.5)/0.1 mL,HA效价为1∶256。因此,应用以上条件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完全适用于该病毒的规模化生产,且符合现行的兽医生物制品与检验制造规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根据NDV、IBV二种病毒能在鸡胚中繁殖的特点,通过筛选上述二种病毒的最适稀释比例,将混合毒种接种9~10日龄鸡胚尿囊腔内(筒称同胚培养),使接种鸡胚尿囊液96h二种病毒毒价同时达到高峰,每0.1ml尿囊液含NDV≥10~8EID_(50)、IBV≥10~7EID_(50).本试验用兔抗NDV、IBV血清抗体封闭相应病毒测定混合毒获得成功.本研究目的在于为制备鸡二联油乳剂灭活苗时改进繁毒方法,降低疫苗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在低免疫鸡胚中进行同胚接种培养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稀释倍数的La Sota株和M41株接种同一低免疫鸡胚,分别测定收获尿囊液La Sota株和M41株含量,确定最佳的稀释倍数以及适宜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结果显示:La Sota株和M41株以10 000∶5 000的比例稀释,培养96 h病毒含量和收获量最佳,La Sota株含量可达到109.17EID50/0.1 m L,HA效价为1∶1 024,M41株含量可达到106.50EID50/0.1 m L。接种后孵育温度为36.5℃时,每胚收获量比37℃培养增加了1.0~1.2 m L。按照此工艺生产病毒制备疫苗免疫SPF鸡,NDV和IBV抗体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试验探索并优化了La Sota株和M41株在低免疫鸡胚中同胚接种的培养条件,为大规模抗原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根据NDV、IBV二种病毒混合毒种的最适稀释比例,将混合毒种接种9~10日龄鸡胚尿囊腔内(简称同胚培养),使接种鸡胚96h二种病毒毒价同时达到高峰,0.1ml尿囊液含:NDV≥10~8EID_(50)、IBV≥10_7EID_(50).收获同胚培养的胚毒,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用三批疫苗分别免疫18日龄雏鸡,免疫后4周二联疫苗的有效抗体分别为:ND血凝抑制抗体(HI)≥1:16、IB中和抗体(VNT)≥1:8,抗体持续时间可达16周;攻毒保护率分别为:ND 8/8、IB 6/8以上,获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禽脑脊髓炎(AE)病毒自分离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用于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的研制,以发病雏鸡脑组织为材料,进行SPF鸡回归试验、PCR检测、SPF鸡胚分离培养有限稀释纯化、特异性试验等,得到一株禽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HM08株,对该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毒株纯净、无外源病毒污染,E1代病毒含量达到10~(5.56)EID_(50)/0.2 mL,E2代至E15代病毒含量稳定在10~(7.0)EID_(50)/0.2 mL以上;100倍稀释的E1代毒种,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胚龄SPF鸡胚,12 d内,引起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用E1代毒按照500 EID50/只对1日龄、7周龄的SPF鸡脑内接种,出现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以该毒制成的疫苗0.3 mL/羽份免疫鸡,能获得100%保护。表明HM08株是一株较好的AE疫苗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抗N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效果较好的中药,试验用鸡胚培养方法确定桂枝、黄芩、防风、金银花等10种中药汤剂的安全性;用RT-PCR扩增方法检测鸡胚试验扩增病毒是否成功;用鸡胚培养试验和RT-PCR方法确定N6亚型AIV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中药汤剂与AIV等量混合后进行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试验,培养72 h后收集尿囊液,再对收集的尿囊液进行血凝素(HA)效价测定。结果表明:0.2 mL浓度为250 mg/mL的中药汤剂为安全剂量。贵州鸭源N6亚型AIV EID_(50)为1×10~(-7.66)/0.2 mL。中药汤剂与100EID_(50)等量混合后进行鸡胚尿囊腔接种,黄芩组、防风组、金银花组、荆芥组、鱼腥草组、大青叶组、川芎组、桂枝组、苍术组、地黄组的HA效价分别为2.83,3.58,4.43,4.50,5.00,5.00,5.17,6.20,6.40,6.80 lb。说明在试验选用的十味中药中,单味黄芩汤剂在鸡胚中抗贵州鸭源N6亚型AIV效果最佳,地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对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条件进行优化,为实现应用细胞系生产NDV提供参考。在确定BHK-21细胞TPCK-胰酶耐受浓度的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PCK-胰酶、新生牛血清及调节不同pH,通过对细胞培养液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确定最适胰酶浓度、血清浓度及pH;通过固定接毒量而添加不同数量细胞或固定细胞数量而接种不同量的病毒,确定最适细胞量及接毒量;将BHK-21细胞接种NDV LaSota株后,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细胞上清液TCID50绘制增殖曲线,确定最佳收毒时间;应用转瓶对该病毒进行扩大培养,并进行TCID50、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与血清凝集价(HA)的测定。结果显示,NDV 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增殖的最适TPCK-胰酶浓度为3μg/mL,最适接毒量为106.375 EID50,细胞数量为1×10~6个,培养基pH为7.2,且可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BHK-21细胞接种NDV LaSota株后最佳收毒时间为34~36 h。应用BHK-21细胞采用转瓶培养的方式对NDV LaSota株进行增殖,结果显示,细胞培养液TCID50值为107.0/0.1 mL,EID50为107.5/0.1 mL,HA效价为1∶256。因此,应用以上条件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完全适用于该病毒的规模化生产,且符合现行的兽医生物制品与检验制造规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将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强毒株按不同倍数稀释后,同胚接种10日龄易感鸡胚,接种后72、96 h分别收获病毒液,通过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病毒含量。结果表明:72、96 h收获的病毒液病毒含量差异不明显,均能达到配苗要求,但72h病毒液收量最多。本试验为生产高质量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降低成本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鸡新城疫病毒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同胚培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按一定的稀释比例等量混合接种9~10日龄SPF鸡胚,让其在同一鸡胚中增殖(简称同胚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用5倍稀释的ND-Lasota病毒液与 5000倍稀释的IBH120病毒液等体积混合后尿囊腔接种鸡胚,能在同一鸡胚中正常增殖,接种后96 h收毒,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测得NDV、IBV两种病毒的血凝价分别为11 log2和12 log2,不低于各自病毒单独增殖的HA滴度,病毒的增殖基本趋于平衡。同时也证实了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IBV对NDV的复制不会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697-1702
利用NDV LaSota弱毒疫苗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禽腺病毒4型(FAdV-4)中国流行株的全长Fiber2基因插入到NDV基因组的P和M基因之间,构建并拯救出重组病毒rLaSota-Fiber2。利用RT-PCR和序列测定,以及Western blot对重组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Fiber2基因插入位置和方向正确,Fiber2蛋白得到正确表达,表达形式为可溶的游离形式而非嵌入到NDV颗粒中。第10代重组病毒的鸡胚致病性试验和在鸡胚中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重组病毒的半数鸡胚感染量(EID_(50))最高可达10~(8.5)/100μL,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120 h,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均为0,重组病毒保持了LaSota弱毒疫苗亲本毒株的低致病特性和对鸡胚良好的高滴度生长适应性。重组病毒与亲本LaSota株生长滴度在相近时间达到峰值,生长动力学特性与亲本株无明显差异。本试验构建的表达FAdV-4中国流行株Fiber2基因的重组病毒rLaSota-Fiber2有望为同时防控NDV和FAdV-4的感染提供安全、廉价和高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病毒(NDV)V_4株是澳大利亚学者自健康鸡体内分离获得的自然无毒株.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其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鉴定,结果发现,V_4株病毒可以在鸡胚中很好地增殖,感染鸡胚的尿囊液对鸡红细胞的血凝效价可达1:320~1:1280,这种血凝作用能为已知的NDV阳性血清所抑制,也能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但不凝集猪、马等动物的红细胞,对发育鸡胚不致死,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可达10~(-8.0)~10~(-9.0)/0.1mL;56℃1h仍然保留感染性,通过耐热筛选,获得  相似文献   

12.
试验用SPF鸡胚和普通鸡胚分别测定鸡新城疫LaSota两种不同毒株的EID50:LaSota株Ⅰ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7.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7.25;LaSota株Ⅱ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4.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4.25。两种不同LaSota毒株在SPF鸡胚中的毒力普遍比在普通鸡胚中的毒力强,说明鸡胚母源抗体能影响鸡新城疫病毒的增殖,进而指导疫苗的生产。试验用SPF鸡胚和普通鸡胚分别测定鸡新城疫LaSota两种不同毒株的EID50:LaSota株Ⅰ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7.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7.25;LaSota株Ⅱ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4.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4.25。两种不同LaSota毒株在SPF鸡胚中的毒力普遍比在普通鸡胚中的毒力强,说明鸡胚母源抗体能影响鸡新城疫病毒的增殖,进而指导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基于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生产新城疫病毒(NDV)的工艺,本研究首先筛选了适于NDV增殖的乳仓鼠肾细胞(BHK-21)单克隆细胞株,并将鸡胚适应的NDV在筛选获得的细胞株(BHK-v002)中传代,获得细胞适应的NDV。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检测病毒感染复数(MOI)、TPCK-胰酶浓度、细胞培养液的稀释比例等工艺参数对病毒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NDV在无血清培养的BHK-v002细胞中增殖的最适条件为:当细胞生长至约9.0×10^6个/mL时,以培养液.新鲜培养基为2:1的比例补加新鲜培养基,使细胞密度达6.0×10^6个/m L,按MOI为0.005接种NDV LaSota株,TPCK-胰酶终浓度为5μg/mL。接种病毒后96 h收获病毒液的HA效价为8.5 log2HAU/25μL,单细胞产毒量(Svy)达到1 685.9病毒颗粒/细胞,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TCID50)为7.9 log10TCID50/100μL。本研究确定了NDV LaSota株在BHK-21细胞悬浮培养中的增殖条件,建立了基于BHK-21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体系中NDV的生产工艺,该工艺操作简便,易于放大,为当前ND疫苗的鸡胚生产工艺提供了候选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经反向遗传构建的H7N9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AIV)H7-Re1株和H7-Re2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本研究将这2株病毒分别以104倍稀释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36℃培养,观察鸡胚存活情况并检测病毒HA效价,结果显示96 h时,2株病毒接种的鸡胚全部存活,培养至72 h时其HA效价均为9 log2,均显著高于亲本分离株。测定2株病毒的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显示均为0。将2株病毒分别以10~6EID_(50)剂量鼻腔内接种5周龄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后14 d内,2株病毒接种鸡均无临床症状,也不排毒。以2株病毒为种毒分别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以0.3 mL/只接种3周龄SPF鸡后3周时检测免疫鸡血清中HI抗体,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免疫鸡平均HI效价均可达到8.0 log2。于免疫后21 d,H7-Re1株免疫组鸡分别攻击10~6EID_(50)的H7N9亚型低致病力AIV(PG/SHH/S1069/13株)和10~5EID_(50)的高致病力AIV(CK/GX/SD098/17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毒攻毒后免疫鸡均全部存活,且无发病和排毒出现。H7-Re2株免疫组鸡于免疫后21 d分别以10~5EID_(50)的剂量进行高致病力H7N9亚型AIV(CK/GX/SD098/17株)和H7N2亚型AIV(DK/FJ/SE0195/18株)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毒攻毒后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以上结果表明,以H1N1亚型A/Puerto Rico/8/34株病毒为内部基因供体、经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的H7-Re1株和H7-Re2株均具有生长滴度高、生物安全性高和免疫原性好的特点。本研究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蚀斑克隆技术,对新城疫病毒LaSota疫苗株进行连续纯化,在原病毒株的基础上筛选到1株免疫原性较好的病毒纯化株,血凝效价从9 log2提高到11 log2,鸡胚半数感染量(E ID50)从10-9.1/0.1 mL上升到10-9.5/0.1 mL。通过对纯化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F和HN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9.5%和98.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6.9%;F基因裂解位点区(112~117)氨基酸组成与原疫苗株完全一致。纯化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在109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0.375,与原疫苗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表明该纯化株比原疫苗株更适合用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荣骏弓研究员等,从国内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腺胃病变型传支病毒(IBV)(IBV-D971株)在SPF鸡胚上连续传120代,培育出了毒力明显减弱,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株IBV-D971p株,毒价为10~(8.15)EID_(50)/0.1ml。检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ELD50,将已知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B87株)生产种毒分几个滴度进行稀释,分别接种SPF鸡胚,结果各组鸡胚随病毒接种量的提高,高峰期死亡时间逐渐靠前,高峰期死亡率也逐渐增加,抗原效价也逐渐提高,抗原产量也有明显变化,病毒滴度以102.0 ELD50/0.1mL接种鸡胚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在MDCK全悬浮细胞上的增殖规律,确定100 L生物反应器工艺的最适接毒量和收获时间,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敏感的MDCK全悬浮细胞进行单克隆筛选和全悬浮驯化,筛选出对该毒株最敏感的MDCK单克隆细胞株;在摇瓶工艺的基础上,将该细胞在100 L生物反应器中接种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病毒HA效价和病毒滴度(EID_(50)),确定最适接毒量和收获时间。共筛选出22株MDCK全悬浮细胞单克隆细胞株,其中5株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最敏感,接种后病毒HA效价均可达到9 log2;对MDCK单克隆细胞株按0.01%体积比接种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在100 L生物反应器中培养60 h,HA效价可达10 log2,病毒含量可达10~(8.17)EID_(50)/0.1 mL,可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放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胚上最佳培养工艺,试验采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以不同稀释倍数接种不同鸡胚(SPF及普通鸡胚)、不同日龄鸡胚及不同培养时间收获鸡胚尿囊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出的鸡胚尿囊液的产量及病毒效价。结果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无禽流感病毒(H9亚型)HI母源抗体鸡胚的最佳病毒稀释倍数为1×10~(4 )~1×10~5倍,接种带有禽流感病毒(H9亚型)HI母源抗体鸡胚的最佳病毒稀释倍数为1×10~3~1×10~4倍,最佳接种日龄为10日龄,最佳培养时间为96~120 h。说明采用优化的鸡胚培养方法生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得到高质量、高产量的病毒液。  相似文献   

20.
为检测重组鸡α干扰素(rChIFN-α)抑制H9N2禽流感病毒(AIV)在鸡胚中的增殖效力,本研究将rChIFN-α按其抗病毒效价高低分为4个组(10~7 U/mL、10~6 U/mL、10~5 U/mL和10~4 U/mL),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各实验组再依次按照给药时间不同又分为"先给药再接种病毒组"、"同时给药和接种病毒组"及"先接种病毒再给药组"3个小组进行试验,通过检测H9N2 AIV血凝效价的变化、H9N2 AIV HA基因拷贝数以及各组EID_(50)评价rChIFN-α对H9N2 AIV增殖抑制效力。结果显示,除低剂量组以外,各剂量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结果均可以显著降低鸡胚尿囊液中H9N2 AIV的血凝效价(p0.01),同时能够显著减少H9N2 AIV基因的拷贝数(p0.01)及显著降低EID_(50)(p0.01)。表明中等剂量(10~5 U/mL)及更高剂量的rChIFN-α在鸡胚中能够显著抑制H9N2 AIV的增殖。本研究为rChIFN-α今后在临床中抗AIV治疗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相关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