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三强  胡万志 《油气储运》1996,15(10):25-28
开都河穿越是库鄯输油管道一个大型穿越工程。工程采用了穿越速度快、管道埋深大、定位准确、对环境影响小的水平定向钻穿越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镇海炼化-杭州康桥成品油管道定向钻穿越设计进行动态模拟计算,建立了钱塘宽定向钻穿越钻导向孔,预扩孔,管段回拖三种工况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的分割计算,得到穿越过程中每个节点的受力状况,从而为钱塘江定向钻穿越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钱塘江定向钻一次穿越2308m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袁忍让 《油气储运》1997,16(8):46-49
利用定向钻来完成管道的穿越工程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施工方法,与开沟挖槽进行施工的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是管道埋深大,施工周期短,在施工过程中不影响交通,对环境污染小。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最近研制出了一种DZI小型定向钻,其穿越长度为150m,深度为5m,管径为250mm,全套设备由定向钻机,液压系统,泥浆系统,钻井钻具及定位导航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4.
西气东输二线泾阳泾河穿越是目前我国管径最大的管道长距离定向钻对穿工程,穿越地层主要为卵石层、粉砂层及粉质黏土层。在φ1219大口径钢管穿越设计中采用"大开挖深基坑埋管+长距离夯套管+定向钻对穿"的组合穿越方案,并在施工中实现了优化扩孔器组合、调整泥浆性能、使用推管机协助管道回拖等多种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两岸厚卵砾石层穿越,河床高硬塑性粉质粘土层扩孔时卡钻、抱钻以及管道回拖卡管等施工技术难题,可供类似管径定向钻穿越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Rich.  JE 孙丽华 《油气储运》1996,15(12):57-60
用水平定向钻穿越河流是敷设管道的一种最好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虽然投资大,但管道的使用寿命长、维修率低。在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的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在选定穿越地点后,要确定穿越管子需要几种覆盖层及其厚度,并且要给出河流穿越的剖面图及管道敷设的最小标高。(2)仔细分析土壤类型,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改变钻探位置、深度和频率。(3)利用剖面图、标高T和土工技术资料来确定管道敷设的最佳方法,该位置的定位要兼顾管道所需最小埋深和所在土壤最佳敷设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崔伟 《油气储运》2020,(11):1304-1309
在定向钻穿越段管道回拖过程中会出现防腐层损伤,而穿越段阴极保护电位分布规律与直埋段不同且难以测试,可能存在阴极保护不足,给穿越段管道带来腐蚀风险。对穿越段管道进行防腐层质量和阴极保护效果评估,采用临时阳极地床对两段穿越段管道进行馈电试验,使用电流环进行管中电流测试,结合地表电位、土壤电阻率、阴极极化行为等测试,计算穿越段管道防腐层电导率,评价防腐层质量;估算破损点阴极保护电位,形成穿越段管道防腐层质量和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方法。评估结果表明:两段穿越管段的防腐层评估质量均为优秀,估算了较差一段管段破损点处的阴极保护水平,最正电位为-0.845 VCSE,建议适当提高阴极保护电流或采用100 mV的极化准则。该方法可用于评估在役穿越段管道的防腐层质量,为阴极保护的运维提供建议。(图4,表6,参24)  相似文献   

7.
川气东送管道穿越长江7处,总长15.3 km.通过分析管道穿越方式和选择穿越方案的技术要点,最终基于不同穿越点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和技术难点,分别采用了盾构隧道、钻爆隧道及定向钻穿越方式.其中:南京定向钻长江穿越,创长输管道定向钻穿越长江最长和管径最大的世界纪录;忠县长江隧道穿越创长输管道过江隧道净空断面最大的国内纪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齐鲁石化-青岛输气管道首次应用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穿越蓝烟铁路的概况,论述了蓝烟铁路水平定向钻穿越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给出了穿越段钢套管的选用和管道防腐等程序,对定向钻穿越铁路的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管道回拖是定向钻穿越的最后环节,在回拖过程中导向孔四周坚硬的岩石容易破坏管道外3PE防腐层,因此仅用传统聚乙烯热收缩带对管道进行保护是不够的。研发了耐磨性能更好的新型定向钻穿越管道保护材料。在川渝管网北外环二期工程涪江定向钻穿越工程中,首次引入了FB(Fibertec)光固化套与Strong Pipe管道定向穿越耐磨保护材料、PP-KJ光固化套及传统的聚乙烯热收缩带一同进行试拖试验。结果表明:FB光固化套耐磨性能和抗剪切性能较好,能够适应川渝地区的地质条件,较好地保护3PE层,但FB光固化套与3PE层间的粘结较弱,因此应根据工程费用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试拖试验可用于验证管段保护材料安装方案的优劣性,同时填补了该材料在川渝管道工程中安装应用及效果检验方面的空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浅海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按照钻机钻进方向区分,分别论述了陆对海、海对海、海对陆3种浅海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的施工方式,针对每种穿越方式列出施工流程和涉及的施工设备资源等。提出了计算浅海水平定向钻穿越回拖力的必要性,建议计算过程中考虑管道的弯曲变形,提出了钻机操作平台选型建议;提出了穿越泥浆控制的注意事项、应对措施,穿越回拖风险控制的注意事项。结合铺管船、海上操作平台等设备的应用,浅海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是目前管道铺设施工的一项重要施工工艺,在世界各国及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穿越距离较长,作业带难以满足管道一次性预制需求,3 300 m长江定向钻穿越作业带可用部分只有1 km,要达到一次性预制存在巨大的拆迁量,而采用"二接一""三接一"等施工方法对长距离管道回拖存在较大风险,为了确保管道一次性回拖成功,采用弹性敷设、过路、过河等措施实现长距离管道一次性预制。通过对管道强度进行应力计算以及现场多次测量,最终采取管道弹性敷设漂管进美人港河的预制方案,实现了1 km管道陆地部分预制,2 km管道进入美人港河漂管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该措施大大降低了管道回拖力,减少了拆迁量,为管道的一次回拖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长距离定向钻穿越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参6)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牛地气田的开发,气井压力逐渐降低,分析气田管网的运行状况,优化存在问题的管道对保证天然气正常输送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GNET软件建立大牛地气田管网系统仿真模型,以单位长度压降为指标对管网运行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单位长度压降较大的管道,采用敷设副管的方法进行优化。基于TGNET软件对优化后管网进行模拟,优化后管道的单位长度压降降幅平均值为79.4%,3-阀室2、5—2、21-阀室B管道集气站最低出站压力分别降低0.09MPa、0.21MPa、0.06MPa。结果表明:敷设副管能够降低管道压力损失和集气站出站压力,起到延缓气田增压时机的作用。(图6,表3,参7)  相似文献   

13.
杨敬杰 《油气储运》2014,(3):315-317
由于施工条件复杂,导向孔钻进、管道扩孔及回拖过程存在不可见性,定向钻穿越施工时经常出现冒浆、卡管、钻机故障等作业风险,一旦控制措施失当,会对整个工程施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结合某天然气管道定向钻穿越河流施工,讨论了影响定向钻施工的各种风险因素,并针对潜在的风险源,制定了详尽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施工工序,优选钻具组合,确定与其地质条件相适应的泥浆参数,严格进行钻进轨迹控向,采取卡管风险削减措施等,成功穿越了地下粗砂层,避免了钻机推拉力不足、抱管及大面积冒浆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定向钻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图1,表1,参6)  相似文献   

14.
定向钻穿越回拖管道径向变形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庆铁老线嫩江定向钻穿越回拖时管子发生径向变形问题,对管子变形、设计参数和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设计选取的管子壁厚偏薄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不可预见的外力等因素是造成管子变形的主要原因,指出应根据穿越的深度和地质情况,采取增加管子壁厚、限制回拖的泥浆压力等措施,以确保管道设计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输气管道缺陷尺寸定量化及其概率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新伟  周方勤 《油气储运》1998,17(10):49-52
通过对四川某输气管道现场采样管段的室内缺陷探测,建立了以现场采样,无损检测、切检测拉断和缺陷尺寸测试为主要过程的缺陷探测和尺寸定量化方法。对采样管段探测结果表明,管子内焊耻存在严重的表面裂纹,裂纹平均深度为1.91mm,最大深度为3.85mm,采用了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和威布尔分布拟合缺陷尺寸的概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裂纹深度α最接近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挖掘管道内外检测数据的有用信息,以管道内检测数据为基准,将其与外检测数据对齐,形成以位置信息为基准的内外检测对齐数据库,进而明确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依托某天然气管道工程,利用内外检测数据对齐方法实现了数据对齐,并对管道腐蚀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开挖验证,结果表明:该管道阴极保护状态良好,土壤电阻率和交/直流杂...  相似文献   

17.
伊洛瓦底江穿越是建设期中缅油气管道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采用定向钻方式分别穿越主河和岔河,管道从江心岛直埋通过。由于伊洛瓦底江两岸未采取规范治理,河道不断摆动,导致管道穿越出土点位置处河岸不断塌陷,管道濒临露管风险。为了确保管道安全运营,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制定了一套经济可行的临时整治方案:木桩石笼透水丁坝群+木桩石笼护岸。现场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经受住汛期考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管道行业由传统管理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坚持以"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聚焦智慧管网,经过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建立了人工智能与管道行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在已有管道运营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工业互联网、机器学习、智能控制等技术,形成了站场智能巡检、分输智能控制、流量计智能检定等核心技术,推动了天然气管道站场智能运行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天然气管道关键设备全面智能感知技术,开展了天然气泄漏检测、站场运维巡检智能化管控、压缩机组与流量计智能监测等核心技术创新;构建管道风险智能管控技术体系,推进了管道线路风险智能识别、光纤安全预警、管道智能防腐等核心技术的提档升级。在此基础上,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高效推进智能管道运行效率再升级,构建了"全方位感知、综合性预判、一体化管控、自适应优化"的智能管网雏形,为中国油气管道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