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树种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的种类影响,及寄主樟子松体内死亡新渡户树蜂幼虫体表的优势内生真菌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的拮抗作用,从微观角度探索寄主内新渡户树蜂幼虫死亡的原因,为新渡户树蜂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不同寄主树种内新渡户树蜂的共生真菌种类,通过平板对峙和发酵液试验及显微观察判定优势内生真菌大伏革菌Phlebiopsis gigantea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Amylostereum chailletii和A.areolatum的拮抗能力。【结果】不同寄主树种中均能分离到新渡户树蜂的共生真菌A.chailletii和A.areolatum,但2种共生真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在樟子松中新渡户树蜂更易携带A.chailletii,而在油松中则更易携带A.areolatum。2种内生真菌的生长速率均快于共生真菌,其中绿色木霉的生长速率最快,共生真菌A.areolatum的生长速率最慢。绿色木霉和大伏革菌均能抑制共生真菌菌丝生长,并缠绕、寄生或穿插生长在共生真菌菌丝上,使得共生真菌菌丝扭曲、...  相似文献   

2.
分离健康茶树叶片、落叶、种子、实生苗和扦插苗等的内生真菌,研究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因素、季节变化规律、传播方式和生活史.结果表明: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在不同的山茶属植物叶片中存在明显差异,茶树中最高,油茶次之,山茶最低;新抽出的叶芽中没有内生真菌分布,但随着叶片龄期的增长,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逐步提高,至老叶中高达73.5%.在茶树中,品种是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有明显差异;1年之中,芒果球座菌的消长明显受新梢抽出期、叶龄、茶叶采摘、温度和降水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2-4月和6月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低,而5月、7-8月和12月是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高峰期.种子、新长出的实生苗中没有分离到芒果球座菌;随实生苗的生长,芒果球座菌感染逐步增多.结合枯叶和空气中真菌孢子检测结果可知: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通过水平传播方式在茶园扩散.而在扦插苗中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结果说明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也可以通过存在于插穗中的菌丝体扩散到下一代,在茶园进行垂直传播.因此,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同时存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种扩散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陕西小叶杨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差异显著的陕北和秦岭北麓地区。研究小叶杨叶内生真菌群体特征,明确影响小叶杨生态分布的生态因素。【方法】通过对2种生境下小叶杨林分代表植株叶片定点、定时采集,在严格的表面消毒下,进行PDA和纸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技术对分离真菌进行鉴别,并用SASS软件对内生真菌群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和榆林的小叶杨内生真菌相似系数较高(0.444 5),优势种群相似。交链孢属、单隔孢属、茎点霉属真菌相对分离率分别为23.1%,22.5%,28.44%,皆为优势菌群,呈现明显的暗色有隔菌群特点,这可能与小叶杨树种旱生发育型相关。地区内的内生真菌群体相似系数大于地区间的相似系数,尤以陕北榆林地区3个采集点内生真菌相似系数大(0.666 7~0.689 7)。地区间树龄接近、林下植被类似,则相似系数大。榆林地区内生真菌群体的菌株数量、相对分离率和定植率高于宝鸡地区,多样性指数却呈现相反的趋势。在6个不同的采集地点中,小叶杨叶片内生真菌群体多样性指数为1.53~2.62,多样性指数按凤南桃川鹦鸽青云红山无定河依次递减,但相互间无显著差异。小叶杨叶片内生真菌的组成在春季和秋季存在差异。内生真菌的菌株数量、相对分离率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定植率和多样性指数呈相反的趋势。【结论】小叶杨叶片内生真菌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寄主选择性。林下植被类型、树龄影响内生真菌的群体结构,但气候特征对内生真菌群体多样性差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菌根,就是土壤中真菌与根的木栓化幼嫩部分形成的共生联合体.形成菌根的真菌叫做菌根菌.菌根能促进寄主的生长,在有效磷低的土壤中,它能成倍地促进植物的生长.菌根有两种类型:一种叫外生型菌根.真菌的菌丝包在幼根的外面或侵入皮层细胞的间隙中,使根毛不发达,甚至没有而被菌丝所代替.如松、山毛榉、麻栎等;另一种叫内生型菌根.菌丝穿过细胞壁侵入细胞内,并同细胞原生质体混在一起,在表皮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笃斯越橘根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侵染率、侵染结构及宿主矿质元素含量,明确内生真菌侵染对笃斯越橘矿质元素的影响。【方法】以大兴安岭山地、水湿地冻土、水湿地有土壤3种立地类型的笃斯越橘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技术(ITS)分析笃斯越橘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内生真菌侵染率与宿主矿质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H'=3.58~4.36)及侵染结构(根外菌丝、胞间有隔菌丝、胞间无隔菌丝、胞内菌丝团、表皮细胞缺失)较丰富,侵染率较高(54.98%~68.09%);笃斯越橘根系内生真菌具有立地类型特异性,其中水湿地有土壤类型和山地类型以Phialocephala为优势菌属,而水湿地冻土类型的优势菌属为Meliniomyces。2)3种立地类型中,笃斯越橘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侵染率均以水湿地冻土类型最高,山地类型次之,水湿地有土壤类型最低,笃斯越橘N、K、Ca、Fe元素的丰度与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及侵染率呈现相同的趋势。3)根系内生真菌侵染率与宿主植物N、P、K、Ca、Fe元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Zn元素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4~(**))。【结论】内生真菌对笃斯越橘矿质养分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推测内生真菌侵染是影响笃斯越橘矿质元素含量的重要因子,环境条件是影响笃斯越橘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和丰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Botryospaeria属真菌引起的溃疡病是危害树木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经济后果。本文在分离陕西省内两个不同地域小叶杨叶片内生菌的过程中,得到大量的Botryospaeria菌株,通过培养特征和形态学分析发现,叶片内生菌Botryospaeria菌株和树干分离的杨树溃疡病菌B.dothidea无明显差别。内生菌B.dothidea是宝鸡地区的优势菌株,且只出现在早春时节。采用人工打孔接种法,将叶片内生Botryospaeria回接到三倍体毛白杨2年生枝条上发现,叶片内生葡萄座腔菌对枝条具有明显的致病性,但相比枝干上分离的溃疡病菌B.dothidea菌株,其致病性要弱。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内生真菌1893是从中国南海秋茄(Kandelia candel)上分离的一株内生真菌,在液体发酵条件下能够产生包括1893A和1893B在内的多种新物质。为了正确的鉴定该菌株并为进一步的工业应用做准备,本文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学两方面对它进行了鉴定,首先,在纯培养条件下,将它和具有以下形态特征的相似菌株进行比较:产生受精丝或像受精丝一样的菌丝,这些菌丝又和像雄器一样的菌丝发生明显的融合现象;环状产囊体与大量菌丝缠绕形成菌核前体。进一步通过该菌株在寄主秋茄和非寄主芒果叶子上的培养性状与其它相似真菌比较,结果将该菌株归于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其次,在ITS序列水平上,将它和具有形态学或生态学相似性的拟茎点霉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最后,综合形态学和分子学,红树林内生真菌1893被定为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sojae,本文是首次报道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sojae做为内生真菌寄生于秋茄。图5参43。  相似文献   

8.
杨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健康杨树植株的叶(芽)、皮、枝中分离获得154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归属于3个目、5个科、13个属中.利用两点对峙培养拮抗试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从中筛选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的拮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内生真菌(4属)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的菌株拮抗效果表现最明显.青霉菌可迅速对病原菌菌落包围、覆盖,从而使植物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孢子萌发试验中,3 d的培养滤液就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9.
为防治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从核桃叶、茎、根等组织中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分别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与胶孢炭疽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和田间致病性检测,筛选得到一株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Chen-P20。经分子学和形态学鉴定为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研究表明:平板对峙培养条件下Trichoderma sp. Chen-P20菌丝对胶孢炭疽菌抑制率为83.3%,其孢子悬浮液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率为84.7%。Trichoderma sp. Chen-P20在核桃叶、茎和幼苗植物体内拮抗活性显著,对胶孢炭疽菌的防治率分别为62.6%、55.6%和66.8%。Trichoderma sp. Chen-P20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甘氨酸,最适环境条件为25℃,持续光照,pH在5~6之间。  相似文献   

10.
Gliocladium virens生物型GVP寄生在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和菌核上。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我们发现GVP的菌丝缠绕在寄主菌丝上侵入并在其内生长,形成附着胞,寄主菌丝原生质颗粒状或外溢以及有时呈丛枝状。在PDA平板上GVP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抑制寄主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GVP的三种供试培养滤液影响寄主菌丝生长和干重的降低,使细胞内含物外渗,以致崩解死亡。被寄生的寄主菌核的组织软化、不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