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名果,投产快——当年可投产;产量高——亩产可达3000~5000斤;销路好——国内外有广阔的市场.近几年来南方各省发展很快,不少地区年种植面积成倍增长,但品种使用混乱,有的灾害严重,有的品质下降.因地制宜,对口使用香蕉品种,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我国南方香蕉主要品种(表1)及当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香蕉良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香蕉品种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箱内不同的钾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4个香蕉品种苗期的吸钾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对K~+的亲和力(1/K_m)以及I_(max)是香蕉苗期钾吸收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且K~+吸收动力学参数K_m和I_(max)可作为对不同香蕉品种钾效率分类的指标进而评价分析高效吸收钾的品种(系).但不同品种香蕉K_n和I_(max)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表现的规律不同,K_m和I_(max)值的大小受到香蕉本身钾营养状况反馈调节.有的品种受本身钾营养状况影响较大,有的受其影响较小,但总体上相一致.综合以上因素认为泰选是钾高效吸收品种,皇帝蕉是钾低效吸收品种,巴西和8818属于中间型.同一基因型的香蕉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以不同机制吸收钾.  相似文献   

3.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33个香蕉引进品种(系)和1个国内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4个品种(系)中扩增带数在4~17个之间,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3.05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21~0.91之间,平均0.78.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问遗传距离在0~45.53%之间,平均28.19%,说明引进的香蕉品种之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UPGMA聚类分析将34个品种分为A基因组和AB基因组为主的2大品种类群.检测出多个与我国早期引进的主栽品种巴西蕉和Williams遗传差异突出的引进品种,这为筛选鉴定出新的替代品种,以及进一步在不同类群品种之间进行杂交选育新的品种奠定了基础.洪都拉斯3号与M931之间,洪都拉斯1号和洪都拉斯2号之间没有区分开来,它们可能分别是同一克隆,或者是同一克隆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4.
从根系分泌物角度阐释不同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的抗(耐)性机理,通过离位溶液培养法收集对香蕉枯萎病抗(耐)性不同的3个香蕉品种‘GCTCV-119’、‘桂蕉9号’和‘桂蕉1号’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根系分泌物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其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促进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有机酸含量则比感病品种高。3个香蕉品种中,共检测到13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仅在感病品种‘桂蕉1号’中检测到;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只在抗(耐)病品种‘GCTCV-119’和‘桂蕉9号’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5.
香蕉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水果.它几乎包含人体所有必需营养成分(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且具一定的医疗功效.由于香蕉果蕴含丰富的能量,取食24个左右(每个约1百克),即可满足脑力工作者每人每日的能量需要量(2400卡/天).香蕉营养成分如下(Annon,1976):  相似文献   

6.
香蕉种质资源丰富,不同香蕉品种对各个枯萎病生理小种的耐受性不同,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大、抗性不同的香蕉品种进行轮作可能达到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常见的香牙蕉、粉蕉、龙牙蕉、贡蕉等栽培蕉类型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24个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应用,筛选遗传背景不同并且具有一定抗枯萎病的品种,进行...  相似文献   

7.
椰子果肉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品种间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香水椰子、红矮、黄矮、海南本地高种、马哇、文椰78F16个椰子品种的果肉蛋白主要亚基的组成、分子量、含量、分类和命名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椰子果肉蛋白中含有11~18条亚基,分子量范围为12~115 kDa,主要是中、小分子量亚基.其中,主要亚基有CSα、CSβ、CSA1、CSA2、CSB1、CSB2、CSδ和CS△.CSA1、CSA2为酸性亚基,CSB1和CSB2为碱性亚基;CSα的含量最高,其次,CSδ和CS△的含量也较高.方差分析表明,除CSB1外,其余7种亚基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呈极显著性差异.Native-PAGE分析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椰子果肉蛋白质是由5个分子大小不一、带有不同电荷的组分构成的.不同品种椰子果肉蛋白亚基组成的差别可能是不同品种椰子间口感和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的蛋白质,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以目前生产上几个主要抗枯萎病的香蕉品种为材料,参照Gross的PGIP活性测定方法,通过测定了Musa AAA、Musa ABB、Musa ABB、Musa AA和Musa AAAB等不同细胞基因型的香蕉品种的PGIP活性,发现东莞大蕉(Musa ABB)的活性最高.通过对东莞大蕉根、假茎、叶不同部位的PGIP活性比较,发现假茎的活性最高.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接种诱导东莞大蕉能明显提高PGIP活性,观察还发现东莞大蕉苗期PGIP的活性明显高于后期.  相似文献   

9.
广西主要杧果资源遗传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SSR技术,对48个杧果品种(系)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14个SSR基因座在48个品种(系)中分别扩增出3~6个等位基因,共获得6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A)平均为4.50;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66,各基因座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在0.1929~0.686 3之间,平均0.533 7,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值(He)分别为0.424 1和0.594 3.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55 9~0.941 2之间,平均为0.705 3.以桂热杧06-3号与桂热杧06-5号两者之间的相似系数最小,而Keitt与红凯特杧及玉文杧与蜜桃杧之间相似系数最大.UPGMA聚类分析将48个品种分为5大类群.聚类结果表明,在分子水平上,杧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胚性无直接关系;且广西本地杧果品种(系)多是象牙杧、青皮杧、吕宋杧或秋杧等的杂交子代或实生后代.  相似文献   

10.
咪鲜胺在香蕉防腐保鲜储藏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相色谱分析45%咪鲜胺香蕉常温储藏和冷库储藏下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采用咪鲜胺药液浸泡法处理刚采摘的香蕉.经检测咪鲜胺在香蕉中的消解动态符合负指数方程,半衰期:常温下是10.06~10.33 d,在冷库条件下19.64~21.80 d.室温储藏28 d后,咪鲜胺的分解率达86.22%以上,冷库条件下70 d达90%以上.最终残留量,以高剂量900 mg/kg浸果一次,储藏天数7~21 d,常温条件和冷库条件下果肉中的残留未检出,全果中的残留常温下是0.925~3.345 mg/kg,冷库条件下是2.789~4.182 mg/kg.常温储藏较低温储藏降解速度显著加快,其残留代谢物主要集中于果皮,而果肉部分残留极少.按GB 2763-2005,咪鲜胺在香蕉上的MRL值为5 mg/kg,45%咪鲜胺乳油在香蕉贮藏时采用500~1 000倍浸果,浸果1min,且浸果1次,贮藏保鲜7d以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茶树果是一种年年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天然资源,但目前茶树果的综合利用仍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且相关营养性成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极少。本文以几个不同品种的茶树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茶树果不同部分的内含物质含量差异,并考察了不同品种茶树果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果中桂青种种仁的水浸出物(79.56%)、英红九号果皮的茶多酚(10.73%)、福云六号种仁的可溶性糖(27.88%)、英红九号种仁的氨基酸(4.70%)和总黄酮(11.05mg/g)含量最高,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仁的98.89%,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壳的95.07%,证明茶树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英红九号品种的茶树果抗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以‘巴西’、‘威廉斯(8818)’、‘矮化威廉斯(8818-1)’3个香蕉品种的果实为试验材料,进行果实发育过程中糖、淀粉、单宁以及Vc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香蕉不同品种果实生长趋势及糖、淀粉、单宁和Vc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品种糖与淀粉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香蕉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以积累淀粉为主,糖含量保持较低水平(1.5%左右);后熟期,淀粉转化为糖。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巴西香蕉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巴西香蕉组培苗为试材,进行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香蕉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索和类胡萝卜素(Car)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则呈增加趋势.综合不同处理下巴西香蕉幼苗水分特征和生理特征可知,香蕉幼苗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是田间持水量的71%~8%.  相似文献   

14.
香蕉果实营养差异及其对人体膳食摄入量贡献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香蕉品种的营养成分差异及其对人体推荐膳食摄入量(RNI)的贡献,分别以7个海南产香蕉品种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糖、酸、维生素C、粗蛋白、矿物质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的研究以及香蕉果实营养成分间相关性及变异度的分析,并比较不同品种香蕉果实内含营养对人体营养摄入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香蕉果实分别含有5.36%~21.16%的还原糖、15.46%~23.16%的总糖;每百克果实中含有0.20~0.68 g总酸、14.21~34.07 mg维生素C、0.92~1.72 g粗蛋白、262.0~444.3 mg的钾;每千克香蕉果实含0.61~3.51 mg锌、3.79~5.66 mg铁;每百克香蕉可提供膳食推荐摄入量9.5%~14.2%的能量、14.2%~34.1%的维生素C、13.1%~22.2%的钾、2.5%~3.8%的铁以及0.4%~2.3%的锌。通过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香蕉品种间的果实营养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幅度,香蕉果实对RNI的部分指标具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BEB17是分离自健康香蕉根部的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采用直接灌根法,评价了该菌株对4个不同香蕉品种组培杯苗的促生作用和其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BEB17回接后的香蕉杯苗平均株高、叶片数和鲜重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对南天黄品种的促生效果最好,株高增加48.24%,鲜重增加111.19%;带菌植株接种Foc4后,香蕉杯苗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上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该菌株对南天黄和桂蕉1号的防治效果最明显,相对防效分别可达81.51%和77.46%。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观察其在不同品种香蕉苗的定殖情况,发现BEB17能稳定定殖于4种香蕉品种,其中在南天黄的根部定殖10 d后定殖量最高,达6.43×10~4 CFU/g,在桂蕉1号定殖10 d和20 d后茎部和叶部定殖量达峰值,分别为1.58×10~3 CFU/g和1.43×10~3 CFU/g;品种比对发现菌株BEB17与南天黄和桂蕉1号的亲和性较强,定殖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香蕉黄叶病是由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E.F.Smith)Snyder & Hansen所引起的.从2900年至1960年它是西半球香蕉商业性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在这60年间,这种病害毁灭了大约100,000公顷香蕉园,给许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影响.最终导致了香蕉栽培上从感病的兰田种(Gros Michel)品种向抗病的香芽蕉(Cavendish)品种的转化.自从抗病的香芽蕉成为世界性栽培品种以来,这种病害除了澳大利亚、加那里群岛(Canary ls-lands),南非和台湾外,在所有香蕉生产国家里都不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台湾这样病害于1967年首次发现,目前已成为一个最为严重的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1,500多公顷.侵染台湾香芽蕉品种的病原真菌已鉴定出是F.oxysporum f.sp.cubense生理小种4.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同一成熟条件下3个品种芭蕉(2个合恩角种和1个法国种)和香蕉果实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香蕉在充分成熟时含淀粉1%,过熟不含淀粉;而芭蕉充分成熟时含淀粉9%,过熟含3%(鲜重百分数).充分成熟和过熟香蕉总糖含量是23%;而芭蕉充分成熟时20%,过熟时增加到27%.香蕉、芭蕉在整个成熟期的各个阶段,葡萄糖/果糖比率趋于一致.充分成熟的香蕉和芭蕉,蔗糖占总糖的70%,过熟时约为50%.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是危害全球香蕉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枯萎病的有效措施,而开展抗病香蕉品种的果实特性及品质研究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的基础。本研究通过以巴西蕉为对照,对4个香蕉枯萎病抗性品种的果实特性、果实品质及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蕉9号’的单穗重、果梳数和果指直径显著高于巴西蕉,单株产量比巴西蕉增加21.9%,而‘南天红’和‘南天黄’的单穗重、果梳重及果指数均显著低于巴西蕉,‘中蕉4号’的果实性状则与巴西蕉无显著差异。‘南天红’的含水量显著高于巴西蕉,其他3个品种的含水量则与巴西蕉无显著差异。‘中蕉4号’的可食用率显著高于巴西蕉,其他3个品种的可食用率与巴西蕉无显著差异。‘中蕉9号’的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巴西蕉,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显著高于巴西蕉。‘中蕉9号’和‘南天红’的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巴西蕉,‘南天黄’的单宁含量则显著高于巴西蕉。‘南天红’和‘中蕉9号’的果肉色泽、气味、甜味及口感等感官评价显著高于巴西蕉,其他2个品种则与巴西蕉无显著差异。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表明,4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的综合表现可分为3个等级,‘南天红’和‘中蕉9号’为第1等级,‘中蕉4号’为第2等级,‘南天黄’为第3等级。综上,‘中蕉9号’的单株产量高、综合性状优异,可进一步开展大面积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不同皮骨比值的红麻品种,不同器官和麻株的不同部位、蒴果去留对纸浆得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皮骨比值与得浆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44~(**))。红麻各器官得浆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韧皮部>全杆>根部>麻骨>果梢;而叶(含叶柄)、果(含果柄)基本不合浆,髓不含浆;麻茎中下部得浆率显著地比中上部高。品种间得浆率以7804(49.53%)最高,比其它品种高1.01~4.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属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包括有40个种.在世界各地生产上具有栽培价值的是圆果种(C.capsularis L.)和长果种(C.o-litorius L.).果型是黄麻种间分类的特征,而腋芽是类型间分类的重要标准。长果种品种一般都有腋芽,圆果种品种则有腋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