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我国北方渠灌区多以多泥沙河流为水源,管道淤堵问题是影响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渠灌区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之一。而解决浑水管道泥沙淤堵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其临界不淤流速及与之配套的工程技术措施。结合国家“863”研究课题部分成果,根据北方浑水渠灌区特点和运行实际,分析研究了浑水管道淤堵机理,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道防淤堵技术措施,并结合工程进行了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引黄灌区浑水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泥沙淤堵问题,合理确定临界不淤流速,用试验沙样和清水配制了6组不同含沙量的浑水水样,在4种规格管径的管道中进行了浑水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试验.分析了浑水含沙量、输水管径、泥沙密度和颗粒粒径对临界不淤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管径和泥沙密度不变时,临界不淤流速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含沙量和泥沙密度不变时,临界不淤流速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泥沙密度和粒径对临界不淤流速影响也很明显,特别是泥沙颗粒的上限粒径(d90或d95),一般最先沉降到管底的是粒径比较大的泥沙颗粒.同时,基于泥沙悬浮效率系数和悬浮泥沙能量耗损的角度,建立了临界不淤流速计算公式;利用试验数据,确定了泥沙悬浮效率系数计算方法;经试验并比较了临界不淤流速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两者之间的最大误差为2958%.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北方多泥沙河流灌区使用低压管道灌溉甚少,其主要原因是泥沙的淤堵,管网的配套等主要问题尚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在黄河小北干流东雷抽黄灌区选择了600亩地作为试区。通过二年多的灌溉试验研究,管道三年的运行,得出了符合生产需要的含沙水流管道水力坡降经验公式,临界流速范围,以及管网设计的各种参数。浑水管道灌溉与渠道输水灌溉相比省地2.5%,节约水量18%以上,具有便于耕作,维修管理费用低,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浑水管道阻力损失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道输水试验系统,对浑水管道输水系统水沙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并以实验为基础,运用泥沙运动力学和管道水力学原理,对浑水管道阻力损失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浑水管道阻力损失计算经验公式,为今后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渠灌区的推广应用和有关水力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探索自流灌区节水灌溉技术,1990年我们在陕西咸阳宝鸡峡灌区帝王管理站所辖48斗付斗渠系进行了渠灌区浑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试验研究。本文介绍我们在管道系统规划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为山丘区和梯田地田间灌溉工程配套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七五”以来,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井灌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按田间地埋管道密度大于9()inhmZ的工程标准统计,现阶段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控制面积已达267万hnlZ,输水管道长度约25万km。但是在渠灌区(水库灌区、自流灌区、提水灌区)管道输水灌溉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其技术难点比井灌区管灌技术复杂得多。本文拟就开敞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作用及其在渠灌区中的应用加以探讨。1开敞式管道输水系统管道输水系统一般指从水源经各级管道及附属设施到达出水口(给水栓)之间的部分管网。所谓开敞式管道输水系统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7.
渠灌区半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渠灌区管道输水灌溉简况,提出了渠灌区半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自水源、拦污栅、闸门、通气孔、管道、量水装置、安全与保护装置、分水减压池、浮子阀、田间给水栓等一整套工程解决方案,通过建设半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示范工程和现场试验观测,验证了该种管道结构形式的适用性并取得了相关工程技术经验,为渠灌区开展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模式。建议渠灌区宜采用中低压的自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主干管宜采用开敞式结构,支管宜采用半封闭式结构,并应适时制定渠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浑水管道输水沿程阻力系数,以黄河泥沙为沙样,在室内用U-PVC管道进行了110、125mm管径条件下不同含沙量、不同流量的浑水管道阻力实验。结果表明,引黄管道水流属于过度粗糙区,管道输水沿程阻力及沿程阻力系数与管径、流量、含沙量、雷诺数等因素有关。得到的浑水管道输水沿程阻力系数经验公式的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河下游泥沙观测数据,采用B C科诺罗兹公式、瓦斯普公式、何武全经验公式和张英普经验公式,计算并分析不淤流速。结果表明,管道输水不淤流速的上限为何武全经验公式,下限为B C科诺罗兹公式;工程设计中可采用瓦斯普或张英普经验公式,计算不淤流速。  相似文献   

10.
低压管道灌溉管道淤积的因素主要有水源含沙量及颗粒级配、管道流量、管径、灌溉方式与运行管理等因素。根据不同管径情况下含沙量与临界不淤流量关系研究表明,以长江水源泥沙含量0.414 kg/m3,中值粒径为0.01 mm分析,干管管径500 mm时,临界不淤流量为281 m3/h,支管管径200 mm时,临界不淤流量为40 m3/h。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管道临界不淤流量增大,同时,在相同泥沙含量情况下,临界不淤流量随输水管径的增加而加大,输水管径对临界不淤流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引黄灌溉枢纽挟沙水流沿程含沙量变化规律和悬移质泥沙的垂向分布规律,推求首部枢纽有害泥沙悬浮的临界不淤流速,阐明减少有害泥沙引入的措施与方法,以提高输配水利用效率.以山西尊村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一级站首部枢纽2019年5—7月取黄河水样及工况、断面流速、水深、水面宽度数据监测,分析了泥沙含量、沉起流速,采用...  相似文献   

12.
浑水泥沙粒径与含沙量对迷宫流道堵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文全  刘璐 《排灌机械》2011,29(6):547-552
为客观评价浑水中泥沙特性对滴头流道堵塞的影响以及合理选择滴灌水质处理方法,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浑水间歇灌水测试,并提出了以滴头平均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系数作为基本参数的滴头堵塞程度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了压力、含沙量以及泥沙粒径等变化对滴头堵塞比例和堵塞程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小于0.1 mm的泥沙颗粒,工作压力对流道堵塞的影响非常显著,其次为泥沙粒径;滴头堵塞程度的大小是由粒径、含沙量、工作压力三者相互耦合作用引起的,且相互之间不存在单调相关关系.在实际灌水过程中,当灌溉水中含有较多小于0.1 mm的泥沙颗粒时,应尽量滤除粒径小于0.048 mm的颗粒,并可加入分散剂,阻止细小黏粒的团聚絮凝作用,以提高滴头抗堵塞能力.  相似文献   

13.
泥沙级配对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增长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测坑中开展灌溉条件下2种含沙量4种泥沙级配组合下的浑水灌溉入渗试验,发现泥沙级配对土壤水分增长过程的影响显著:泥沙级配越细,相同灌溉入渗历时的累积入渗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越小,与清水灌溉试验结果的差异性越大。同一含沙量浑水灌溉,泥沙级配越细,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始变历时和增长拐点历时更长;同一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含沙量越大,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始变历时和增长拐点历时更长。相同入渗历时,浑水灌溉下的累积入渗量和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均较清水灌溉的小,土壤水分增长较清水缓慢;由于浑水中泥沙的阻渗和减渗作用,同一含沙量条件下,泥沙级配越细,灌水后相同入渗历时的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和累积入渗量越小;同一泥沙级配浑水,含沙量越大,灌水后相同入渗历时的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和累积入渗量越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浑水膜孔灌入渗试验,基于三维Green-Ampt模型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研究浑水含沙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影响.将浑水泥沙对水分入渗的影响概化为水土界面沉降层的减渗作用,以清水膜孔灌为基础,得到不同含沙率下水土界面沉积层减渗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层减渗作用随着浑水含沙率的增大而增大,含沙率越高,减渗作用越明显,同一含沙率浑水减渗作用与时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该减渗作用力最大值出现在土壤水分入渗初期,前30 min减渗作用力明显较大,30 min后减渗作用力变化趋势逐渐减小,100 min后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该研究为后续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灌溉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冲洗措施下迷宫流道灌水器泥沙运行分布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了3种冲洗流速(0.25、0.50、0.75m/s)和5种冲洗频率(2d冲洗1次、4d冲洗1次、7d冲洗1次、10d冲洗1次和无冲洗对照组)对内嵌式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对水源泥沙、滴头排出泥沙、滴头内滞留泥沙进行级配对比和粒径分析,并对不同冲洗处理下灌水器的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冲洗处理对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抗堵塞性能有显著影响,12种冲洗处理提高了内嵌式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的输沙能力,使滴头使用年限平均提高了39.58%;在冲洗作用下,泥沙凝聚沉降的机会降低,流道内小颗粒泥沙及时排出,没有形成体积较大的团聚体,滴头堵塞形成缓慢,灌水均匀度和流量系数下降缓慢;冲洗处理能有效减少毛管内泥沙堆积,降低大颗粒泥沙进入迷宫流道的机率,从而提高了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16.
多因素浑水膜孔灌入渗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选取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膜孔直径和浑水含沙率4个影响因素,研究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特性及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利用SPSS软件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四因素影响下的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拟合决定系数R=0.98,表明各影响因素均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有影响.利用相对值法分析了各因素入渗参数对单位膜孔累积入渗量的影响程度,且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浑水含沙率;利用敏感性指标判断得出在同一入渗时间,各影响因素越大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的入渗速率的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测控一体化板闸在高含沙水渠道的测流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选取宁夏南山台扬水灌区18条测流条件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支渠,通过对比无喉道量水槽的测流结果,整理分析不同灌水时期测控一体化板闸的测流数据,采用ANSYS Fluent建立物理模型,模拟研究测控一体化板闸的水力性能随含沙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Rubicon测控一体化板闸测流原理,分析含沙量影响测控一体化板闸测流精度的成因.结果表明:当渠道水含沙量较大时,测控一体化板闸与无喉道量水槽的测流结果偏差较大;板闸计量箱内的流速分布、湍动能、含沙量、沙粒粒径均可能影响超声波流量计的测流精度;随着含沙量的增加,测控一体化板闸计量箱内湍动能减小,但流速分布无明显变化.因此,含沙量对测控一体化板闸测流精度有一定影响,主要由超声波在含沙水中的衰减作用以及含沙水的制紊作用导致,而流速分布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