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培养过程中母体细胞污染问题。方法对190例流产绒毛和50例产前绒毛进行细胞培养和核型分析。结果 240例绒毛中培养成功228例(95.0%),包括178例流产绒毛和50例产前绒毛。85例核型正常流产绒毛中女性核型65例(76.5%),与55例核型异常流产绒毛(除外性染色体异常者)中女性核型31例(56.4%)、45例核型正常产前绒毛中女性核型20例(44.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型正常流产绒毛中母体污染率更高。结论核型异常是稽留流产的最常见原因,相比产前绒毛流产绒毛的母体细胞污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胎儿颈部透明带(NT)值对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畸形的价值。方法 3016例单胎孕妇在孕10~14周之间作NT测量,并在孕中期作彩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NT≥3mm或胎儿异常者均于16周后作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 3016例胎儿中,NT〈3mm、NT≥3mm者分别为2913例(96.58%)、103例(3.42%)。在NT〈3mm胎儿中,发生染色体异常3例,严重畸形21例,胎死宫内6例,流产72例;在NT≥3mm胎儿中,发生染色体异常6例,严重畸形13例,胎死宫内3例,流产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增厚预示着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畸形、死胎及流产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类型脐带异常的妊娠结局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间我院住院分娩后证实为脐带异常855例(864例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无脐带绕颈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864例胎儿中,脐带绕颈所占比例最高为74.9%(647/864)。脐带异常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脐带异常者的剖宫产率为62.7%(536/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带绕颈仍是影响围产儿的重要因素,脐带异常可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增高,强调及时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降低其对胎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稽留流产的病因.方法 收集100例稽留流产的胚胎或绒毛组织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导致稽留流产原因.结果 100例样本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2.0%,结构异常2.0%;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为96.3%(52/54),以染色体结构重复为主,缺失次之;夫妻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胚胎染色体异常为18.5%(10/54);微重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脑炎 (简称病毒脑 )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的意义。方法 :对 2 96例病毒脑的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头颅 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电图检查 2 96例均异常 ,异常率为 1 0 0 % ;脑脊液检查 96例 ,异常者 50例 ,异常率为52 .1 % ;头颅 CT检查 54例 ,异常 32例 ,异常率为 59.3%。在病毒脑早期的异常率以脑电图最高 ,明显高于脑脊液和头颅 CT检查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1 )。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基本平衡。结论 :小儿病毒脑的脑电图早期敏感性高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并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晓兰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3):284-284,289
目的 :了解湛江口岸 5 0岁以上出入境者心电图情况。方法 :对湛江口岸 1998年 1月到 2 0 0 2年 12月 1764例 5 0岁以上出入境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心电图 5 76例 ,检出率为 3 2 .7%;中国籍与外国籍、男与女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同时有两种以上异常心电图类型 117例 ,占异常者的 2 0 .3 %;结论 :5 0岁以上出入境者异常心电图的出现 ,大多由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引起 ,对这些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 ,可更好地为出入境者提供国际旅行保健咨询服务 ,防止旅途中心脏病突发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早孕期绒毛直接制备染色体 G 带方法对100例人工流产早孕胚胎绒毛染色体作了检查及异常核型分析。在制片成功的87例中发现染色体异常4例,自发畸变率为4.8%。对异常病例的病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染色体检查诊断了60例胸腹水患者。其诊断标准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并见超四倍体2-3个;染色体结构异常,并有巨大标记染色体或标记9染色体存在;异常细胞比率较镐。对此诊断方法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绒毛组织细胞培养方法和染色体制备方法,探讨染色体改变与稽留流产的关系,对50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进行培养。每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标本均先用胰酶消化后再培养5~10 d,对照组按常规法收获细胞,实验组将细胞传代后采用改良方法进行收获。两组细胞染色体制片完成后进行G显带分析,分别计算并比较分裂指数。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收获方法步骤简便易于操作,分裂指数较对照组高,染色体形态和分散程度均较对照组好。50例绒毛组织染色体分析发现常染色体异常14例,性染色体异常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三倍体1例,正常核型24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亚洲栽培稻三个生态型13个亲本及其146个F_1的染色体行为。细胞学观察表明,亲本及杂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异常,频率甚低。粗线期的主要异常为染色体疏松配对(0-20%),倒位和易位环(0-4.2%),2个单价体(0-6.9%);偶线期和终变期的异常则是单价体(0-5.7%),四价链(0-4.5%),四价环(0-3.6%);中期Ⅰ和后期Ⅰ则是染色体落后和拖曳(0~5.0%),单价体(0~2.0%),桥和断片(0~2.9%);第二次中期后期则为染色体落后(0~3.5%),桥和断片(0~3.1%)。染色体异常与 F_1不同程度的不育性无直接关系,而Aus61×Ijo Gading 和 Ijo Gading×Kinandang Patong 杂种的粗线期呈20%和10%的疏松配对,与杂种不孕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两例世界首报染色体核型,进行 G、C 显带分析,并用高分辨显带技术对异常染色体断裂点进行了精确定位,同时对孕期保健、遗传咨询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赖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9-10710
[目的]为特种野猪的遗传学研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用外周血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宁波特种野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为38,其中,A组由1~5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B组由6~7号2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C组由8~13号6对染色体组成,属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D组由14~18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X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与家猪相同,但核型有些差异。特种野猪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有5对,与家猪的正好相反。[结论]特种野猪的核型可能是一些罗伯逊易位个体与正常核型个体间反复杂交,染色体重新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灰枝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枝紫菀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32,核型公式2n=2x=32=26sm+6st、属4A型,染色体中未发现随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根尖压片法对白首乌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首乌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其中10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9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44=20m+18sm+6st;染色体平均长度为1.73μm,为小型染色体;该染色体组内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值为1.86,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目的45%,核型属于2A基本对称类型。  相似文献   

15.
对桔梗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桔梗染色体的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K(2n)=2X=6m(2SAT)+12sm,核型类型属于2A型,较不对称,为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6.
地宝兰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法研究地宝兰[C.eodorum densiflorum(Lam.)Schltr]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地宝兰的染色体数目2n=54,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54=36m+14sm+4st,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分类为2C型,比较对称,属于小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东方百合三倍体杂种后代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方百合三、二倍体杂交获得的种子萌发进行了统计及相关的比较研究,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研究。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均为二倍体植株,但各株系还出现了一些非整倍体细胞;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核型类型都属于Stebbins的3B核型,且都完全符合二倍体百合属核型特征,但各株系间出现了核型多样性,各类染色体组成、数量及其在核型中排序的位置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芒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芒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核型分析按李懋学标准进行,核型类型根据Stebbins标准划分,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按Artmo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芒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染色体基数为x=24,核型中有13对m染色体、8对Sm染色体及3对St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48=26m+16Sm+6St。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0.45%-2.45%,臂比变化范围为1.10-3.97。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的长度比为5.74。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为63.07%,核型属“2C”型。  相似文献   

19.
珍稀植物蒙古莸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首次研究了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 Bunge)根尖染色体的数目、核型.结果表明:蒙古莸染色体为二倍体,数目2n=26,基数x=13;相对长度组成I.R.L.= 6L+6M2+8M1+6S,即具3对长染色体,3对中长染色体,4对中短染色体和3对短染色体;臂比值变化范围是1.02~2.18,核型公式为2n=2x=26=22m+4sm,中期染色体具11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属于"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48%,未观察到次缢痕和随体.  相似文献   

20.
薇甘菊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解去壁法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薇甘菊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属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为19,核型公式为2n=38=26m+10sm+2st, 属于不对称核型(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As.K% =6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