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节这天,阿萍回故乡小城扫墓。阿萍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已有十余年,故乡已没有任何一个亲人了,她这次回乡是祭奠死去已一年有余的父亲。父亲是个老林业工人,阿萍的母亲在阿萍出生后不久就害病死了,父亲一直没有再娶。那时父亲是个护林员,每天从山上回家不是给宝贝独女采一束野花,就是给她摘一把野果,阿萍从父亲身上既得到了父爱,又享受到了母爱。而阿萍放学回家后,帮爸做饭,洗衣服,真正是父女相依为命。阿萍参加工作后,父亲也已退休,她把父亲接进城里安享晚年,可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后,说省城缺少小城的韵味,缺少大山的气…  相似文献   

2.
我出生在吉林临江,那是祖国东北的一个边陲小城。它有长白林海的簇拥,更有鸭绿江水的缠绕。父亲的工作正是守卫这片青山和绿水,他是一名森林公安。不过,小时候他最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父亲那身帅气的公安制服,而是父亲的勤劳和简朴。与平时生活中一样,父亲在学习上对我很严格。他不看名次,只看分数,所以每每赶回家报喜的我,总要在父亲那里碰一鼻子灰。父亲读书不多,但若不是时代环境所限,以父亲的智慧,今天绝对能考入名校。我小学时参加了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白天由老师辅导,晚上就是父亲辅导。父亲的方法虽然不像教科书中那样严…  相似文献   

3.
我老家祖屋临街大门口有一棵老柳树,听父亲在世时讲已经有100多年了,是我爷爷亲手栽的,1950年爷爷过世,父亲是老大,老屋的三间土房就留给我父亲,自然那棵老柳树归父亲所有。  相似文献   

4.
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大名河的交汇,诞生了豫东重镇周口。自明朝以来,直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沙颍河为主干的水上航运一直十分发达。河南省周口市森林公安局直属派出所民警时跃进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时正伦在周口船民公社干了  相似文献   

5.
陈大光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少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早早地与母亲一起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改革开放以后,他积极把握机遇,取得了很大成功。他旗下的金矿,名列全国五大黄金矿山民营企业之一。东大光也因此多年被广西黄金管理局评为“有突出贡献个人”。  相似文献   

6.
陈大光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少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早早地与母亲一起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改革开放以后,他积极把握机遇,取得了很大成功。他旗下的金矿,名列全国五大黄金矿山民营企业之一。陈大光也因此多年被广西黄金管理局评为有突出贡献个人。成为第  相似文献   

7.
陈大光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少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早早地与母亲一起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改革开放以后,他积极把握机遇,取得了很大成功。他旗下的金矿,名列全国五大黄金矿山民营企业之一。东大光也因此多年被广西黄金管理局评为“有突出贡献个人”。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家住在榆旺村,准确地说,是我父辈的老家在那里,从我父辈上溯到爷爷的爷爷……都出生在那个小山村。顾名思义,就会猜到,村里的榆树长得很旺盛。不错,据我父亲介绍,六十年前,村里村外到处都是榆树,而且还有合抱粗的大榆树。  相似文献   

9.
神农架女孩     
快到神农顶峰的时候,小女孩醒了。当她发现枕在我的肩膀上并且一小串口水已经打湿了我的衣领时,红了脸。我连说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如果还困,尽管接着睡。如果真有“投缘”一说,那么,我和小女孩就算很投缘。我是一打眼就喜欢她的。当年进神农架我也就只有她这么大。她身上老是幻化出我的影子来。小女孩一觉醒来,一双杏眼忽闪忽闪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没有关掉的意思。小女孩告诉我,她叫王萍萍,今年十一岁,就出生在神农架,父亲是松柏邮局职工,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员。她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我问她天寒地冻的独自一人上神农顶做什么,她…  相似文献   

10.
陪父亲喝酒     
父亲年轻时不喜欢喝酒,他认为喝酒和醉鬼是一个意思。他尤其不喜欢早晨就喝酒的人,认为这样的人办事不牢靠。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不喝酒的。父亲第一次喝酒就醉了,那是二十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童年3岁那年,她还是个懵懂无知的黄毛小丫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在门口等着父亲下班,父亲进门时总会一把抱起她,用胡茬轻轻扎她的脸,她就会尖叫着笑着躲避,狭小的屋子很快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有时,父亲不忙的时候会送她去幼儿园,她坐在高高的自行车车梁上,或坐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一路咿咿呀呀地唱着不成调的歌,父亲总是微笑着,偶尔会陪她一起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那条通往幼儿园的路种满了梧桐,童年的回忆就氤氲在这一片清淡的桐花香气里,温馨甜蜜。  相似文献   

12.
22岁那年,因为父亲李海仓意外去世,尚在念书的李兆会从澳大利亚赶回国继承父业。在所有人怀疑的目光下,李兆会愣是用7年时间,把海鑫的规模从50亿元做到130亿元。有人说,李兆会能把企业打理得好是因为其父李海仓留下了丰厚的家底。事实上,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李兆会自己最清楚。父亲李海仓出生在闻喜县东镇川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经过多年闯  相似文献   

13.
风县坪坎乡银母寺村窑洞湾1995年3月4日发生山林大火时,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冲上火场,与烈火英勇搏斗,壮烈牺牲。以自己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少年英雄壮歌。人们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沈来学。 沈来学是坪坎乡中心学校初二学生。发生火灾那天,他正在和父亲一起干活。中午,奶奶给他端了碗饭,他刚吃几口,就听外边有人喊:“后头茅坡着火了,快去打火”!他父亲沈宏民也急匆匆跑进屋说:“山上起火了,你若能去,就跟我去打”。沈来学说了声:“能!”便和父亲向屋后着火的山上冲去。他父亲  相似文献   

14.
邓桂芬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祖父兄弟五个都是八路军军人,父亲很早就参加革命。这样的家庭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论身在何处,她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面对一切,追求事业成功的人生坐标从未动摇过。 她已经55岁了。作为女领导干部,她曾先后在工厂、乡政府、市计划生育部门任职,1988年调任濮阳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任该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濮阳市委候补委员。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她是河南  相似文献   

15.
我老家祖屋临街大门口有一棵老柳树,听父亲讲已经有100多年了,是我爷爷栽的。1950年爷爷过世,父亲是老大,老屋的三间土房就留给父亲,自然那棵老柳树也归父亲所有。  相似文献   

16.
<正>1 9 9 0年,大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小女儿才刚刚出生。我在《桂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父亲·我·女儿》的文章。文中追述了目不识丁的父亲竭尽其所能教育我为人处事、发奋努力以及我为人父后秉承父亲的方法教育女儿的故事。在文章结尾,我信心满满地写道:"我不敢说我的女儿将来有多大出息,但敢说女儿在人生道路上,一定会努力奋斗的。"  相似文献   

17.
“让毛乌素沙漠披上绿装,让人们都能吃上当地产的苹果,是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这是现年73岁的谷起祥的心里话.他出生在乌审旗纳林河乡水清湾村,小村就在毛乌素沙漠腹地无定河与纳林河的相汇处.他12岁那年,务农的父亲被土匪打死,寡母带着孤儿艰难地生活.小起祥学着大人模样开始在河边、田头、宅院种杨移柳.  相似文献   

18.
<正>5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任了300名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下简称青龙县)茨榆山乡霍丈子村郭猛名列其中。对于“国家林草乡土专家”这个称号,郭猛格外看重,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他成长的动力。郭猛,这个生长在燕山大山深处的普通农民,对种植果树有着异常的热爱和执着。他告诉笔者,17岁时,他就向父亲提出管理家里的果树,父亲起初不同意,他一再向父亲磨。磨不过他,父亲便让他尝试着种,结果他家的板栗树比邻居家的长得好,收的板栗又大又甜,父亲就决定放手让他折腾,这一折腾就是30多年。  相似文献   

19.
父爱     
父亲在虚岁18时,我爷爷就去世了。所以说,父亲比我们缺少父爱。但他却养育了4儿3女,倾注了自己一生的父爱。从我记事不久,我奶奶又去世了。父亲和母亲年复一年的劳动所得,除供我们果腹遮体外,所剩无几。然而,生活的窘迫并未冲淡他对儿女们所施的父爱。父亲所给予我们的是一颗心、一份爱、一种情、一种亲。父亲生活中有两大嗜好。一是爱读书。他虽只念过4年书,但由于勤奋好学,识的字比我多。《四书》、《五经》中许多句子至今还能背出。父亲读书喜欢诵读,有时读到兴奋处还要朗诵;《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他曾通读过两遍;当年…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在城市工作的儿子,一位在乡下耕种的父亲,一块"父亲的水稻田"把城市与乡村连结起来,所有的故事,就从这块稻田里生长出来。新农人新下田一开始我跟父亲说"想在2014年在老家乡下种一小片田、跟城里人分享大米"的时候,父亲惊讶极了。当我说到一斤大米30元的价格时,他嘴巴都张大了。这件事太异想天开了。他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当然后来他相信了。因为这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儿子,不仅自己回来种田,还把城市里的大人和小孩一起带来,几十个人高高兴兴干农活,大家一起插秧,一起割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