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大豆品种垦丰16为试材,采用宽窄密(4行)、宽窄密(6行)、行间覆膜和玉米茬原垄卡种4种栽培模式,同时以三垄栽培为对照在八五三农场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宽窄密(4行)产量和效益最好,是白浆土农田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4年设在黑龙江省曙光农场试验站,土壤为岗地白浆土,有机质含量2.815%,pH值6.64,土壤速效氮39.45mg/kg、速效磷66.22mg/kg、速效钾153.15mg/kg。前茬为大豆,秋深松。春起垄,达到播种状态。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连作大豆长期不施肥和单施氮、磷化肥,白浆土中各形态氮素呈下降趋势,其中氨基酸态氮减少最多,10年间分别降低了148.00%和60.00%。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大豆秸秆还田,不仅增加连作大豆白浆土中各形态氮含量,而且改变了土壤氮素组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机械作业改良白浆土,以常规机械作业为对照,设6个处理,研究心土不同间隔混拌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土2年后不同处理20~60 cm混拌层都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幅1.02%~4.90%,降低土壤容重,降幅4.93%~10.56%,降低土壤硬度,降幅3.05%~28.15%,以单向条沟改良(T2)效果最好。6个处理中,隔垄交错条沟改良(T5)和单向条沟改良(T2)大豆产量最好,分别达到1991.92 kg/hm2和1969.57 kg/hm2,比常规机械作业提高7.92%和6.7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鸭绿河农场四区4号地,土壤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4.17%,速效氮29.1mg/kg,速效磷23.2mg/kg.前茬小麦,秋翻地,春耙平、起垄、施肥、播种一条龙作业,垄距70cm.底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kg、尿素45kg、硫酸钾30kg.大豆品种为绥农14号,5月20~22日播种,保苗数33万株/hm2,播种前用黑龙江八一农大生产的大豆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桦南县有耕地面积18.9万hm2,耕地土壤类型有暗棕壤、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等,其中白浆土占耕地面积的33.5%,白浆土是典型的低产土壤。桦南县大豆历年播种面积在12万hm2以上,种植品种以合丰号为主,2003年开始推广黑农44号大豆,几年来种植面积逐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低湿耕地大豆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江平原地区低湿耕地湿、冷、硬、旱、板、瘦等限制大豆高产因素的特点,以“六五”试验的垄底深松、垄下分层深施肥、垄上双条精量点播为基础,采用工程、耕作与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建成一个低湿耕地大豆抗旱涝、高产稳产、抗病质佳、节能高效的生产规范化体系(模式)。通过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扩大了土壤生态容量,有利于大豆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模式的增产情况,采用大区对比研究方法,在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进行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苗期及始花期,原垄卡种模式的大豆株高、干物质和叶面积低于传统耕作种植模式,而在结荚期至成熟期高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原垄卡种模式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而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均低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原垄卡种较常规大豆耕作模式产量增加10%。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了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盐碱土等不同类型土壤对小粒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暗棕壤和黑土壤育的小粒大豆在株高,植株鲜重,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根鲜重,有效根瘤数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土壤,单株产量以暗棕壤培育的小粒大豆最高,达12.65g/株,黑土培育的小粒大豆次之,为12.32g/株,蛋白质含量,脂肪 蛋白质含量以暗棕壤培育的小粒大豆最高,为44.22%和59.93%,脂肪含量以白浆土培育的小粒大豆最多,达15.72%,黑土培育的小粒大豆脂肪 蛋白质含量为59.81%,仅次于暗棕壤。  相似文献   

10.
胜利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年有效积温2300~2400℃,地势低平,以岗地白浆土为主,采用常规三垄栽培模式种植的大豆产量在2100kg/hm2左右。为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效益,2004年我们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产量3571kg/hm2,比采用大垄密增产512kg/hm2,纯增收395.30元/hm2,现  相似文献   

11.
白浆土机械改良对土壤微生物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白浆土及其改良,采用四段犁对白浆土进行改土深松,研究改良后的白浆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作物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四段犁深松不仅可增加白浆土白浆层土壤微生物数目,增加细菌数目311.03%,真菌数目289.31%,放线菌数目356.39%,增加微生物总数320.55%,而且可增加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并提高大豆产量6.71%。  相似文献   

12.
对原垄卡种与传统耕作种植大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原垄卡种的株高、干物质和叶面积从最初苗期低于传统耕作种植到结荚期后逐渐高于传统耕作种植。原垄卡种的土壤含水量高于传统耕作,而土壤容重低于传统耕作;原垄卡种较传统耕作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8%。  相似文献   

13.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的变化及其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连作引起土壤pH值下降、水分亏缺、有益菌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有效养分降低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差。  相似文献   

14.
柳河县大豆田主要以白浆土为主,我们重点在此土壤类型进行了三要素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的试验,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增加根瘤重量、根系发达、植株生长旺矗,产量均比其他处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2003、2004年设在黑龙江省云山农场科研站。土壤为平地白浆土,前茬玉米,秋翻、春耙、春起垄,土壤有机质含量5.1%,pH值6.1,全氮0.28%,全磷0.148%,全钾2.29%,碱解氮252mg/kg,速效磷17.3mg/kg,速效钾166.2mg/kg。供试材料:根瘤菌由秦皇岛领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与之匹配的大豆品种为绥农14号,不匹配的大豆品种为绥农10号。  相似文献   

16.
通过2年对低湿地深松种植大豆的研究,在低湿地改平翻耕法为深松耕法,高起垄,保持垄形,可有效地克服低湿地土壤理化性状不适合大豆生长发育的缺点,提高大豆产量。深松、高起垄、保持垄形,提高种床位置、苗后深松的农艺组合,是低湿地大豆高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低湿地大豆高垄平台增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低湿地采用高垄平台耕作法土壤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着手研究其对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探讨低湿地大豆高垄平台耕作法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土壤土著大豆根瘤菌的数量变化范围在3-10000个g鲜土,受种植年限 地等因素的影响,黑土土著菌数明显的高于其它土类。在寄主植物大豆生长时期土壤中根瘤菌数量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变化,即存在着土壤载菌量的问题。寄主植物存在与否对黑土和白浆土的载菌量有明显的影响,而对风沙土和草甸土影响不大。接处菌B1611CStr、Rif、Gen在黑土中的生存定殖能力强于在白浆土,在风沙土和盐碱土上最弱。  相似文献   

19.
本技术模式特点是选用优质品种,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垄上双条精播,分层深施底肥. 增产原因: ①垄底深松及垄沟深松:改善了土壤耕层构造,扩大了土壤生态容量,深松打破了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增进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进而协调了土壤肥力因素,较好地满足大豆生育对养分的要求,有利于在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大豆根瘤的形成,为大豆根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地处第二积温带下限,活动积温2200~2500℃,无霜期133d左右,土壤类型以草甸白浆土和岗地白浆土为主。一般大豆生育所需的活动积温为2200~2700℃,虽然八五二农场所处的地理位置适宜种植大豆,但是如果遇到春季低温冷害,种子发芽慢、苗期衰弱,将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