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有经营人工纯林存在的问题,通过对8组不同立地条件下3种林分类型(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人天混林)的三项经济因子(成本、生态效益、生长量)与每公顷效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针叶纯林成本最大;针阔叶混交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优于针叶纯林;人天混林的造林成本低,投资少,有较高的木材收益,物种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对薪炭林纯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证明,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比薪炭林纯林产量高、见效快,而且还能改良立地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等,是一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薪炭林优良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柠条人工林进行了典型随机抽样调查。初步结论为,(1)柠条有三种配置方式:一种是纯林随机分布,一种是纯林带状分布,第三种是与油松混交排列;(2)不同配置方式的柠条林生物产量不同,最佳的配置方式是带状排列,带宽1m、带间距1m的林分生物量最高。此外,亦对其生物产量进行了经济价值的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人工阔叶红松林4个主要混交类型的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特征、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同龄红松纯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特征、生物量等差异显著。在混交林中红松—水曲柳类型、红松—杂木类型结构较理想。混交林在立木产量上虽低于红松纯林,但总生物量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灌木、草本植物、细根、枯枝落叶贮量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5.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建水县碳汇林试验基地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造林模式(云南松纯林、加勒比松纯林、车桑子纯林等)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构建评价模型,分4层进行评价.通过确定指标体系、判断矩阵及权重等步骤,认为几种造林模式中,加勒比松纯林的综合效益最大,云南松纯林其次,最小的是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林及车桑子纯林.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土贡种源纯林与混交林生长量和产脂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土贡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人工成熟纯林和混交林于2007年和2008年进行连续2年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年均生长指标均高于马尾松纯林,且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马尾松混交林松脂产量大于纯林,但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各年产脂力和矫正产脂力无显著差异;胸径和松脂产量关系最为紧密,其次为树高和树冠比,而与枝下高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对闽东12年生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竹阔混交林比纯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平均竹秆产量、平均蓄积量分别比毛竹纯林增加了17.9%、8.7%、37.53%和25.6%;立竹度、均匀度、整齐度、叶面积指数均比毛竹纯林高。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杉木及其混交林生长与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盛炜彤  薛秀康 《林业科学》1992,28(5):397-404
本文从林分生长、空间分布格局、生物量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14年生福建柏、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方丘陵营造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有利于维护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经济、生态和美学方面均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生物量比杉木、福建柏纯林高22.9%和4.7%,达79.58 t/ha,福建柏纯林比杉木纯林高17.4%。补植福建柏是改造杉木中低产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杉桐复合经营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三年桐复合经营能有效地利用林地空间,提高林分的光能利用率,5a生林分总生物量是杉木纯林的1.92倍,其干材生物量比杉木纯林增加72.6%,有效地提高了木材的经济产量。同时复合经营模式还具有较高的短期经济收益和较强的培肥土壤功能,在南方杉木产区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8年对柠檬桉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定位观测看出,混交林在森林群落冠层截留量和凋落物量、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持水量、土壤蓄水和土壤肥力等方面均比纯林增加,并有改善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量及提高林木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抚顺矿业集团林业处现有森林36 305 hm2,但1990年前,落叶松、油松人工纯林面积占到了86%。由于培育单一树种大面积的人工纯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有害生物蔓延、生态功能下降等弊端。20年来,依据"近自然林"理论,在森林培育的各个环节中,连续采取改变人工纯林树种组成、调整林分结构等措施,逐步诱导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演替,初步实现了人工纯林向建康的近自然林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野生乌饭树经人工栽培后4—5 a即可形成较密实的冠层,平均苗高78.2—87.6 cm,冠径58.8—63.5 cm,单株鲜叶产量1. 56—2. 15 kg,每公顷产量分别为30 420—41 925 kg,产值为24. 34万—33. 54万元,每公顷可盈利18. 54万—26. 6万元,4—5 a即可收回投资成本,经济效益较高。上层林木的郁闭度对下层乌饭树生长和鲜叶产量有显著影响,当上层榉树郁闭度为0. 6时,下层乌饭树的苗高、冠径和鲜叶产量为全光纯林对照的60. 1%,74. 4%和38. 7%,上层榉树郁闭度为0. 9时,下层乌饭树苗高、冠径和鲜叶产量仅为全光纯林对照的31. 6%,33. 0%和6. 0%。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的土壤密度显著大于刺槐纯林和马尾松+刺槐混交林,但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最小;马尾松纯林有效钾含量最高,刺槐纯林最低;马尾松纯林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最低,刺槐纯林与马尾松+刺槐林没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刺槐pH值最高,马尾松纯林和刺槐纯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植被土壤碱解氮与有效钾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有效钾、碱解氮及pH值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马尾松+刺槐林和刺槐纯林的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没有显著差异。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建议营造混交林,以便增加抗逆性,降低营林成本。  相似文献   

14.
邢亮 《防护林科技》2019,(3):1-4,12
为了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辽宁省泥质海岸5种不同类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得出了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H值、总孔隙度、体积含水量、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护林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理论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中速效氮含量的依次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和辽宁杨纯林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pH值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各林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影响,以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土壤孔隙度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辽宁杨纯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对土壤密度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径流区面积150083.0hm2,森林主要为纯林和相对纯林,中幼龄林占优势。文中介绍了“三湖”径流区森林资源概况及特点,对其评价结果认为,森林的防护作用和生态价值突出,针叶纯林比例大,不利于生态功能的发挥,用材林后备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提出大力发展林果业,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发展林下经济,加快低效林改造和中幼龄林抚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河岭村杭坑自然村寨子窠22年生的锥栗(Castanea henryi)林下套种大果红花油茶(Camellia magnocarpa(Hu et Huang)chang)试验,对大果红花油茶纯林与林下套种的生长差异、锥栗产量、林下植被种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锥栗林下适宜套种大果红花油茶;2锥栗林下套种大果红花油茶对锥栗产量有促进作用;3套种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比锥栗纯林更丰富。  相似文献   

17.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同林龄楠木+杉木、鹅掌楸+杉木混交林的生长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造林9年后,鹅掌楸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均高于楠木,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差异不大,但胸径和材积显著小于纯林;2种混交林的经济产出均高于纯林,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乌桕与竹柏等树种混交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乌桕纯林、8桕2柏、8桕2栾、5桕5柏、5桕5栾等5种乌桕造林模式4a林分单株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产油量等性状表现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林分乌桕、竹柏单株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黄山栾树无显著差异;林分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5桕5柏林分种子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最大,8桕2柏林分次之,均高于乌桕纯林;乌桕与黄山栾树种间竞争激烈,混交林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产油量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5桕5柏为5种乌桕造林模式中最佳,为乌柏伴生树种、混交比例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省洋口林场开展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林研究,从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分析了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带状混交林(5∶5和6∶4)中杉木生长较杉木纯林迅速,混交林植被发育繁茂,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孔隙度大,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高于杉木纯林。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带状混交可减缓杉木纯林地力衰退,为杉木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鄂西南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鄂西南6种退耕还林经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由高至低为厚朴+箬竹模式(密植茶园模式(杉木+毛竹模式(杉木+桤木模式(香椿纯林模式(日本落叶松纯林模式;混交模式比纯林模式的生态功能发挥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