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种子世界》2008,(6):I0001
本刊记者从中国种子协会获悉:当前,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正处在关键阶段,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恢复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是紧急提供灾区农业生产所需种子。根据震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和种植业管理司的要求,5月20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种子协会向全国种子行业发出倡议:全力保障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2.
李向宏 《种子科技》2010,28(5):19-20
随着耕地面积的刚性减少,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一是稳定作物播种面积,二是提高作物单产。种子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的科技贡献份额占40%以上,实施良种补贴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集水高效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集水农业在半干旱区水保型农业发展阶段中形成的必然性,论述了集水农业产生的理论基础、区域发展的可行性以及对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性的作用,指出集水农业技术在恢复植被、环境治理、作物抗旱稳产、设施农业水分供给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具有生产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社会适宜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宁夏南部旱区农业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出发,分析了宁夏南部旱区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特征。宁夏南部旱区农业水资源14.90亿m3,占整个区域水资源总量的93.35%。其中土壤水资源为6.35亿m3,是这一区域旱作农业、草地、林地等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与建设的重要来源。依据该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陕西旱作节水农业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的核心和突破口、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快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检索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梳理了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了山西主要农事机构及学校的创办情况,从选育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技术、开展科学试验3个方面介绍了农事机构及学校的科技活动。对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活动的成效和局限性做了简单的归纳,认为北洋政府以及山西地方政府的农业改良措施,对于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恢复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从理念上看,引进品种的同时注重科学试验以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将棉业作为当时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与当下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创新实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陈喆  薛臻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5):124-126,137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通过对苏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过程的内容、特点等的阐述,突出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对实施苏州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通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和扩大效应,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种子科技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科技档案是在良种的生产、试验、推广和经营等过程中形成的,又是继续进行种子培育、试验、推广的可靠依据和必要条件,在加速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种子科技档案的地位种子科技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是由它的内容和价值所决定的,是良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种业连线     
<正>政策法规韩长赋: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调研时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改革创新,加强对口支援西藏农牧业发展和四川地震灾区农业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善藏区和地震灾区农民生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北京市农业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提出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建立起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要求,并能充分体现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提出五大研究项目、十大课题.争取到本世纪未,京郊农业科学技术能达到70年代未和80年代初国外先进水平,部分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现代化手段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农村防震减灾相关政策并为其提供实证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地震灾害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不够,防震减灾技能掌握不足;(2)居民有一定的自救互救意识,但主动性和组织性较差,地震谣言辨别能力不强;(3)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总体水平不够理想,其中防震减灾技能最差,自救互救实况最好。表明开展地震灾害知识普及、防震减灾技能培训和地震信息甄别工作是增强农村地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ree living spaces,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 rural areas of Shiye Town in Zhenji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tudy analyze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in production,life and ecological space (three living space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space optimization.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village is mad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b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ilot villages such as Yongmaowei,Huanqingzhou and group 1 of Xianfeng Village.In addition,special reconstruction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houses and public spaces in various typical villages.  相似文献   

13.
贵阳市白云区摆茅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利用贵阳市白云区摆茅村优美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结合村内果蔬种植现状,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积极挖掘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以形成农业产业优势,营造乡村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为目标。将摆茅村规划为6个功能区,分别是自然生态观光区、果树采摘观光区、蔬菜产业观光示范区、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生态珍禽养殖观光区、休闲度假区及民俗农耕文化馆。结合每个园区的主题,构建景观,开发各种旅游形式,最终将摆茅村建设成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高新农业技术展示、农事体验参与、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为贵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为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从分析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入手,提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冷热点分析的项目区遴选方法,并在吉林省舒兰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舒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较大,高适宜区和中适宜区合占耕地总面积的74.91%,主要分布在北部乡镇;空间稳定性与建设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整体呈现“北部高于南部”的特征;高标准农田建设呈现明显的“北部易于南部”特征,其中优良协调类占耕地总面积的52.92%,主要分布在平安镇、金马镇、七里乡、开原镇、水曲柳镇和天德乡等,该类耕地自然禀赋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并且与城镇、交通干线有一定距离,建设占用的可能性较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最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法特镇、莲花乡、天德乡、平安镇、七里乡等北部乡镇,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优先选择区域。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舒兰市“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总面积10828.89 hm 2。  相似文献   

15.
为使农业经济对中国总体经济影响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通过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格木乡平安村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用线性回归模型与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样本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土地种植面积、家庭收入、风险偏好与家庭劳动力人数都对农户农业信息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鼓励男性劳动力回流、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进一步落实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加强信息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摘 要:天津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具体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独特的人才、智力、学科与科技优势,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农业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推广体系,构建农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机制,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凯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53-59
为了深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产生原因。作者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并依此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详细地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1978—2012 年间全国13 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在17.28%~33.82%之间,全国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为26.22%;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资本存量的科技含量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较大;农业科技进步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经济生态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农业发展长效机制以解决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笔者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经济学理论总结工农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特点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规律,基于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分析,探讨工农业协调发展以减少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可行性,并提出减少农业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及多层次政策体系。结果表明,对农业发展产生不确定性的冲击主要有自然条件及自然灾害、经济周期、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运用现代知识技术的短缺等3大冲击。降低这3大冲击,不仅是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的需要。农村土地经营权拍卖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创新农村金融与保险体系等措施可以降低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简析江苏农业科技服务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述了新世纪以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新要求,指出农业科技服务对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参考比较了国内同类研究成果之后,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江苏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现状,找出在机构组建、人才队伍、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服务成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整合现有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创建科技服务新模式、拓展科技服务范围以及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对研究我国科技服务发展情况有较强参考价值,有助于重构我国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州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06-412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八一村和沙县延溪村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s模型对影响农户选择农业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获得政府补贴、农户对污染的可控性态度、经营土地总面积和家庭能源月消费额等四个因素对农户采纳沼气技术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农户采纳太阳能技术的主要因素是农户受教育年限和采纳技术是否获得政府补贴;而农户采纳轮作技术主要是受教育年限、经营土地总面积、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数、是否参加农技部门的指导和培训、对农业部门的服务是否满意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采取政府主导型、加大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倡适度规模经营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