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对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共收集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资源材料3 872份,分属88科206属672种。本文对调查地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宁省乡土青杨派杨树基因资源的广泛调查,共调查到小叶杨、小青杨、青杨、香杨、马氏杨和大青杨6个树种基因资源,并对其种群分布的概况进行描述;同时收集了小叶杨和小青杨各6个种源共35株优树的种质资源,收集了青杨、香杨、马氏杨和大青杨共16株优树的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保存。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了辽宁省乡土杨树基因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对下一步研究、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彩叶树种良种基地,收集保存彩叶树种种质资源30科60属188个;保存常绿阔叶种质资源树种5科8属29个;收集保存砂梨、白梨、洋梨、秋子梨四大系统和杂交品种梨种质资源365份;收集保存大兴乡土、甘肃天水雄株毛白杨无性系200份;收集保存了国内、国际栎树资源11个品种。黄垡苗圃在40年中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苗圃的发展路径,立志做专业化、标准化苗圃,为此黄垡苗圃人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对2016年启动的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特点进行初步探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注重顶层设计与技术创新,同时创造性地提出经费测算依据和标准;优化完善了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类型划分,对优树和优良单株调查登记提出新见解;野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范围不局限于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内,精确量化了调查线路长度,开展了二类固定样地与样线调查方法树种丰富度比较;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快速、高效、准确地开展野外数据采集和资源管理。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碳汇林基线情景低效针叶林,包括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和调查的生物量与解析木实测数据,选择不同数学模型,通过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模型参数,建立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和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采用相关系数较高、MSE值最小的幂函数模型、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4个树种的树高生长模型形式各异,日本落叶松、湿地松以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杉木以抛物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以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的生长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5%以上,且都通过了F检验。  相似文献   

6.
<正> 毛白杨(Populus tomen tosa Ca-nn)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用材树种,也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摸清我省毛白杨资源状况,为我省大力发展这一优良树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2年至1986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如下:一、调查内容与方法根据我省毛白杨分布范围广,栽培点分散等特点,确定以县为调查单位。首先走访当地林业局,收集当地毛白杨有关资料,然后选择该地毛白杨集中分布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毛白杨的生长,类型变异及土壤、水分条件等情况。具体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海南、云南及广西11省(自治区、直辖市)70个县(区、市)的楠属(Phoebe)树种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楠属种质资源分布、群落现状、木材利用及人工造林情况,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并详细介绍主要树种的特征差异。调查发现,中国楠属树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紫楠(P.sheareri)、闽楠(P.bournei)及白楠(P.neurantha)分布范围最广;综合比较生长速度和适应性,广西适宜推广种植的楠属树种有闽楠、桢楠(P.zhennan)及崖楠(P.yaiensis)。  相似文献   

8.
在贵阳市长坡岭林场在开展了14科18属21种珍稀树种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袋装苗造林抗旱性和造林成活率高于带土球苗和裸根苗;红花木莲、青钱柳、飞蛾槭、南方红豆杉、蓝果树生长较好,比较适宜在此收集保存圃保存。为此,提出了珍稀树种保存建议:收集保存点选址时应根据收集保存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当地立地条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麻疯树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多功能综合性树种。本文概述了麻疯树资源的用途和地理分布,以及我国麻疯树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为麻疯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在半干旱地区收集树种基因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着重介绍了油松、沙棘、榆树、刺槐、华北落叶松等树种基因资源收集的方法、范围及保存措施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南宁市香椿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香椿为广西地区的主要珍贵树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香椿富含多种丰富营养元素,其木材也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主要通过对广西香椿自然资源的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重点开展了香椿种质资源调查,新增优树无性系收集保存50份;建立香椿种质资源库20亩,其中续建10亩、新建10亩;新建子代测定林50亩;新建初级种子园50亩。以期做好香椿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元宝枫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对元宝枫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为元宝枫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优良种质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从查阅文献入手,结合元宝枫生长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前往主要分布区对全国范围内元宝枫种质资源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种质资源。结果与结论对全国15省28个地区元宝枫进行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获得元宝枫不同居群的生态环境、生长特性、叶片和种实形态特征等,拟采用播种繁殖,将种源家系苗木补充到泰安市乡土观赏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13.
云南热区优良用材树种的研究状况及其人工林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优良用材树种调查及优秀类别评选的研究,优质种质资源收集及栽培技术研究,云南热区优良用材树种试验示范林的营建等方面论述了云南热区优良用材树种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针对云南热区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又从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为优良用材树种人工林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激励云南热区优良用材树种人工林的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了其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57-60
采用资料查询、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调查了枣庄抱犊崮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有木本植物225种,隶属50科117属,其中野生树种111种,栽培树种114种;国家珍稀濒危树种6种,省级5种;群落主要类型为天然次生杂木林和人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纯林;古树25株,另有板栗古树群。分析表明,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具有天然次生杂木林群落完整、耐干旱瘠薄树种较多的特征,存在受保护树种总量少、人为干扰重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受保护树种的培育保护、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多用途树种的培植,以促进保护区与地方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引进抗虫树种,改变树木组成,是抑制森林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省在五十年代发生日本松干蚧(Matscoccus matsumurae Kuwana)的初期,曾在青岛中山公园等地进行过抗虫树种的研究,并肯定了落叶松是抗日本松干蚧的优良树种。为了进一步探讨北方地区几种主要针叶树对日本松干蚧的抗虫作用,我们又于1983年对日本落叶松等8个树种,进行了统一对比接虫试验和引种生长情况的调查。同时,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发现英山县共有木本植物资源90科274属1037种,其中乔木527种、灌木413种,木质藤本97种。古树名木579株,古树群落11个。选定优良林分13块52.76 hm2,树种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枫香、麻栎、栓皮栎、乌桕、油桐、日本落叶松等8个树种;初选优良单株16株。并对英山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野生海棠是阜新乡土树种,本文对阜新及周边地区5处海棠主要栽培区域进行调查和收集,以苗木方式收集到海棠种质资源12个品种,保存株数20000株,从选址、区划、营造、苗木、栽植、抚育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介绍了阐述营建海棠资源圃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回顾我国经济林育种工作,经过品种资源的调查、分类和收集阶段,全面系统、有组织的发展阶段,现将要进入常规育种与高技术相结合的阶段。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各地都进行了品种资源调查、分类。同时,进行了油茶、油桐、核桃、板栗等树种生物学,优株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对当时经济林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开展了经济林各树种全面的、有系统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家储备林工程珍稀树种资源调查与分析,对我国林业资源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了解广西人工培育珍稀树种用材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评价原则,调查广西国家储备林(一期)工程珍稀树种培育实际情况,分析珍稀树种资源种类、分布、面积、生长状况等情况。结果表明:珍稀树种培育总体保存率较高,保存面积3 318.83 hm2,占总调查面积的88.66%,其中幼树生长质量整体较好;同时,广西国家储备林工程珍稀树种资源培育存在培育技术不够成熟、珍稀树种培育面积较小、部分作业编制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积极探索珍稀树种栽培技术、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多渠道资金投入、重视作业设计科学性的建议,为科学制定珍稀树种资源发展规划、规范经营和管理珍稀树种资源、有效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资源查阅、知情人访谈、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东港区林木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本次调查共记录木本植物77科179属533种,其中野生树种120种、栽培树种381种、引进树种21种、珍稀濒危树种11种、古树名木68株。对林木种质资源特点及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开展中长期规划、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强重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注重乡土树种选育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