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片式微喷带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力特性是衡量灌溉设备灌溉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在参照微喷带水力特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从流量变异系数,流量压力关系,水量分布均匀系数等角度对新型压片式微喷带水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从而为压片式微喷带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压边热合和打孔工艺可以保证压片式微喷带产品质量均一;压片式微喷带流量变异系数较小,低于5%,流量变异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压力和流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水量分布均匀系数为50%~62%,与市场上普通微喷带相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工作压力的增加可以提高水量分布均匀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为合理的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从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运行和经济性,以及对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影响等方面,对小面积滴灌、压力补偿滴灌和微喷带灌溉等工程辅管轮灌模式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小面积滴灌工程采用辅管轮灌减少了大管径管材管件用量,有效降低了工程投资;在压力补偿滴灌和微喷带灌溉工程中,辅管轮灌对管材管件使用的影响较小,但减少了土方的开挖和回填,降低了工程费用,同时,田间出水管数量大幅减少,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因此,在小面积或灌溉单元流量较大的灌溉工程中,辅管轮灌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农业灌溉因复杂山地坡度和高差不同造成灌溉效率低下、水资源及劳动力浪费等问题,通过分析山地高差、坡度区别和滴灌压力、流量设计,实现了丘陵山地分区实时精准农业灌溉。为此,重点研究山地区域不同对应农业滴灌流量和压力参数不同的精准滴灌系统,优化太阳能低损耗、精准检测土壤含水率、远程控制,以及无线传感网络等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区域划分,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高于或者低于土壤水分所需值时,系统能通过远程控制方式开启或者关闭滴灌电磁阀,同时通过GSM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终端,达到山地分区实时精准灌溉和监控的目的。该研究弥补了丘陵山地传统农业灌溉方式的不足,为我国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特低水头微灌中微喷带的水力特性和灌水均匀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低水头微灌就是微喷带的正常工作水头1m左右的微喷灌,在所有喷微灌中工作水头最低,又能满足设计灌溉补充强度。可按控制一条微喷带的流量偏差率、设定微孔间距和喷射角度来达到灌水均匀。低压灌溉管道在灌溉水稻田的同时不添增压设备也可对旱作进行低能量微灌。  相似文献   

5.
微喷带雷诺数与沿程水头损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喷带是有节水、省工、节能、增产和改善气候等优点的新型灌溉设备,本文对微喷带的沿程水头损失与雷诺数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微喷带的沿程水头损失与铺设长度和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沿程水头损失的因素,对微喷带的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库尔勒市今年引进以色列农业灌溉技术进行滴灌试验.试验面积6.7hn。’.主要对种植棉花、西红柿、玉米进行滴灌试验。在市农工部、科委的主持下.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市农技中心、市科技开发站承担了该试验项目的施实和相关技术服务。以色列派来一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滴灌技术采用以色列纳恩公司的滴灌设备。其工作过程为:灌溉用水通过水泵按规定的压力和流量输入到滴灌供水设施中.经两级过滤后,再按一定压力输入到主管路.然后按设计流量,开闭相应的阀门.使水进入到分布在作物之间的滴管中.通过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泥沙浓度与进口压力对微喷带堵塞的影响,采用含沙水短周期连续灌溉的试验方法,将粒径小于1 mm的泥沙,配置成3种泥沙浓度的浑水,分别在4种进口压力下,观测微喷带单循环孔组流量变化,结合孔组相对流量分析微喷带堵塞规律.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的泥沙粒径条件下,相同进口压力下,微喷带孔组堵塞程度并不完全随浑水含沙量增大而增大;同一泥沙浓度时,进口压力低于额定工作压力时易造成喷孔堵塞.泥沙浓度与进口压力均对微喷带抗堵塞性能影响显著,利用含有泥沙粒径与级配与本次试验相似的含沙水灌溉时,应尽量避免泥沙浓度为1.0 g/L,并使用较高的首部压力或在灌溉结束时用高于工作压力(不高于爆破压力)的首部压力冲洗微喷带.  相似文献   

8.
王慧  张璐 《农机化研究》2017,(7):196-200
为了实现精准灌溉和节约用水的理念,提出了基于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设备驱动的温室微喷自动装置。通过分析温室参数和作物生产信息,利用传感器网络采集温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因子,采用微喷灌调节和控制温室内环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有利的条件。文中重点研究了嵌入式内核系统、传感检测网络、数据处理单元及水泵送水管道组件的微喷自动控制装置,并搭建了试验平台。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对温室环境实施实时监测,可通过电磁阀控制执行器进行微喷灌水,有效控制环境因子,可靠性强、稳定性高,对微喷灌溉应用于农业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现有机组设备沉重、运行成本不清以及与微喷带组合方式不明确的问题,设计研发了ZGKQ50-W型抗旱灌溉机组,机组选择汽油泵作为动力设备。试验测试了机组首部耗油量及配备4种常用型号微喷带的喷洒均匀系数,计算并验证了与不同微喷带组合后的最大灌溉面积以及灌溉667 m~2土地所需的运行成本。结果表明,机组首部与微喷带组合后的最大运行流量为20 m~3/h,与Ⅰ号微喷带组合后喷洒均匀系数低于70%,与Ⅱ号微喷带的组合方式为2条33 m以2 m的间距并列铺设,组合后的喷洒均匀系数为73.30%,灌溉667 m~2土地运行成本为470.9元;与Ⅲ号微喷带的组合方式为3条83.3 m以3.5 m的间距并列铺设,组合后的喷洒均匀系数为77.06%,灌溉667 m~2土地运行成本为175.2元;与Ⅳ号微喷带的组合方式为3条99.3 m以2 m的间距并列铺设,组合后的喷洒均匀系数为77.40%,灌溉667 m~2土地运行成本为320.0元。综合考虑喷洒均匀系数及运行成本,Ⅲ号微喷带省工省时,适合进行大面积灌溉;Ⅱ号微喷带灌溉区域灵活性强,适合在小型零散地块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光伏提水技术日渐成熟,利用光伏提水进行灌溉在很多无常规能源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光伏提水直接驱动喷灌带进行试验发现:由于太阳能的不稳定性,造成光伏提水驱动微喷设备流量、压力变化大,不能稳定均匀灌溉。提出根据主管压力控制不同位置的喷灌带工作条数和时间来确保稳定均匀灌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滴灌系列水力性能检测装置的总体结构、硬件选择、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试验过程说明。该装置适用于滴灌带、滴灌管和滴头等节水灌溉元件的水力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2.
以黄淮平原种植区为研究对象,综合种植区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借助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黄淮平原灌水技术选择模型。利用单因素、多因素法提出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方法,优选出最适宜灌溉技术。在喷灌、滴灌、微喷灌、低压管灌和畦灌5种方案中,运用所建立模型选择最优的灌水技术,综合因子大小为微喷灌>喷灌>低压管灌>滴灌>畦灌。黄淮平原种植区适宜灌溉技术为微喷带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在辽西半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通过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压片式微喷带灌溉与传统管灌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片式微喷带灌溉可使玉米灌溉水量和耗水量减少23.8~35.1mm和24.1~48.2mm,且节水效益随着生育期内降雨量的减少而增大;压片式微喷带灌溉对玉米植株生长性状影响较小,而干旱年份则有利于LAI的提高;压片式微喷带灌溉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较小,但WUE可提高6.9%~8.7%。压片式微喷带灌溉技术是适宜辽西半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作为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的确定方法,研究中设计了一套测试微喷带流量与压力的试验装置,提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适合评价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的指标,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更加科学的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布孔方式对微喷带灌溉均匀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孔方式是影响微喷带灌溉均匀度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设计和生产微喷带产品,在参照微喷带水力特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从灌溉水分布特征和水量分布均匀系数等角度对微喷带布孔方式的选择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水孔单峰排列、齿形排列分布和单斜线排列分布灌水强度分别为14.8~23.8、20.3~21.5、20.6~25.6mm/h时,水量分布均匀系数分别为0.43~0.51、0.64~0.62、0.41~0.51;喷水孔单峰和单斜线排列分布时,喷水孔间距增大和喷水孔直径减小将导致水量均匀分布系数下降。喷水孔齿形排列分布时,灌溉水量分布最均匀,且喷水孔微小改变对灌溉均匀度影响较小。因此,根据试验结果,喷水孔齿形排列是微喷带适宜的布孔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现小麦生产高产高效。【方法】以强筋小麦烟农2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漫灌、小型微喷灌、大型微喷灌、高架微喷及滴灌5种灌溉模式,研究了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干物质、氮磷积累、转运及吸收利用以及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干物质累积与转移具有显著影响,滴灌模式下小麦花前干物质累积量较其他灌溉模式高38.0%~59.2%。滴灌模式下小麦转移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较漫灌、小型微喷、大型微喷、高架微喷灌溉模式分别高104.8%、421.0%、129.0%、126.8%。小麦氮磷积累、转移方面,滴灌模式下小麦氮磷花前累积量、转移量、转移氮磷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灌溉模式。滴灌模式下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他灌溉模式。小型微喷、大型微喷、高架微喷、滴灌灌溉模式经济效益较漫灌模式分别高25.0%、23.4%、25.4%、77.0%。【结论】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建议首选滴灌模式,其次为高架微喷模式,可以促进小麦养分吸收利用,提高小麦产量、经济效益,适于小麦进行补充灌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微灌技术由于在节水、节约劳动力、节省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等方面的显著作用而得到了较快发展。通常所说的微灌主要包括微喷、滴灌和渗灌,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微喷和滴灌。微灌系统是微灌工程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等技术系统集成的现代农业装备,是经过精密设计安装完成的灌溉机械。随着农用塑料工业的发展,目前微灌系统的组成部件多为塑料制品,优点是节约了投资成本,缺点是对维护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一些微灌系统之所以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或者达不到设计年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试验方法对微喷带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公式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沿程水头损失公式,探究了水头损失与首端流量和微喷带的铺设长度的关系、压强和流量的关系,从而得到微喷带相关的水力特性,为微喷带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析膜下滴灌自动化灌溉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自动化灌溉技术及其适用范围1 1 自动化灌溉技术自动化灌溉技术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设备 ,在固定灌溉系统、设备基础上发展的应用技术 ,其主要技术可分为 :1,设计合理、设备配套、运行可靠的固定灌溉系统 ;2 ,性能稳定、运行可靠、操作简便的控制系统 ;3 ,系统运行中 ,与灌溉决策密切相关的技术参数采集的传感及数据处理技术。1 2 自动化灌溉技术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的灌溉形式有 :大型喷灌机组、滴灌、微喷、涌泉灌、渗灌等灌溉系统。主要原因 ,在于这些灌溉系统除具有灌溉保证率特点外 ,还拥有自己固定的水源、独立的输水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20.
将痕量灌溉、微润灌溉与常规滴灌进行试验对比,目的是掌握这些新型节水灌溉设备的节水效果,摸索其工作时适合的技术参数(工作压力、埋带深度和出水量),了解其综合性能(耐用性、省力程度和能耗),为以后节水灌溉设备的更新运用以及根据农作物的不同要求建立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提供基础性材料,便于农业技术推广和相关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