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部分绿名茶内含成分与感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精选我国13种绿名茶进行了主要内含成分与感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17.0%~25.0%,氨基酸含量在3.0%~4.0%,咖啡碱含量在3.0%~4.5%,酚/氨在5~11,水浸出物含量在27.0%~40.0%,儿茶素总量在7.9%~14.3%,收敛性指数在0.7~0.9,是一种较恰当的比例,使绿名茶体现出鲜醇爽口的滋味。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黑土地区,在减氮肥50%、减磷肥100%条件下,评价15种商业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肥50%处理减产3.6%~5.5%;不施磷肥减产0.6%~4.1%。在减氮条件下,33.3%的微生物肥料稳定增产,增产率为15.7%~35.5%(平均增产25.6%);在不施磷条件下,26.7%的微生物肥料稳定增产,增产率为9.7%~21.5%(平均增产15.6%)。生物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优于菌剂接种。含有链霉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及木霉菌等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2012-2013年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保存的1984份陆地棉品种资源的纤维品质和种仁品质进行了检测分析。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28.1~30.0mm的材料占总数33.5%,在30.1~34.0mm的占11.7%;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在74.5%~87.8%,其中63%的材料在83.0%~87.8%高档范围内;有40.8%的材料马克隆值属于B2档,A级(3.7~4.2)占30.6%;棉纤维断裂比强度有58.8%的材料超过29.0cN·tex-1,表现优良。种仁中粗蛋白含量在31.6%~49.8%,其中含量在40.0%以上的材料占46.0%;有58.1%的材料粗脂肪含量在34.0%以上。  相似文献   

4.
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河南省两个生态区进行2年定位试验,研究常规耕作+秸秆还田(CT)、深耕+秸秆还田(DT)和深耕-秸秆不还田(D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能够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深耕后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4%、14.2%、4.7%,在粘土上分别增加8.6%、7.6%、3.9%。秸秆还田能提高深耕后土壤的养分含量,在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0%、13.8%、11.0%和11.8%,在粘土上分别增加1.6%、20.2%、10.8%和6.0%。在深耕基础上,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该效应受年份、土层深度和土壤质地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根瘤超着生大豆突变体0498和完全不结瘤的大豆突变体0701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大气CO2浓度倍增、UV-B辐射增强以及复合逆境胁迫条件对大豆部分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突变体0701在上述3种处理下,SOD活性分别下降14.5%、17.4%和25.5%;丙二醛含量在CO2倍增处理下降低29.7%,在UV-B增强处理下则升高18.4%。大豆突变体0498在上述3种处理下,UV-B吸收物质的量分别增加44.4%、39.0%和71.9%;POD酶活分别增加27.3%、47.7%和65.6%;SOD活性在UV-B增强处理下增加27.3%;丙二醛含量在UV-B增强处理下升高85.3%,在复合处理下仅升高62.7%;UV-B增强使其离子渗透率增加12.7%。综合分析可见,突变体0498的抗性优于0701;CO2倍增能提高大豆的抗性,UV-B增强则引起大豆的抗逆反应,复合处理下大豆的响应则较单一处理复杂,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设置3个播种日期,对比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对两个玉米品种产量、生物量、氮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XY335在早播和晚播处理下,产量比中播处理分别提高11.5%和5.1%;ZD958在早播和中播处理下,产量较晚播分别提高15.8%和11.1%。在VT-R6期,XY335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早播和晚播较中播分别提高6.8%和2.7%、31.5%和11.4%,ZD958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早播和中播较晚播分别提高26.6%和25.9%、99.2%和59.4%。在早播处理下,XY335、ZD958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和氮素分配,分别达到了58.5%和63.2%、49.1%和52.2%。在公主岭地区,两个品种均适宜早播,但XY335播期范围更广,适宜播期均通过提高VT-R6期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而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使用低毒农药防治水稻粘虫,2015年7月在广西乐业县同乐镇和甘田镇进行25%灭幼脲悬浮剂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粘虫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7 d,核心区25%灭幼脲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分别为96.19%和94.73%,在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示范区的防效分别为93.50%和95.10%;施药后10 d,核心区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分别为96.61%和97.35%,在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示范区的防效分别为90.07%和89.59%。25%灭幼脲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区对粘虫的防效均要高于农民自防区。  相似文献   

8.
福帅得和科佳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日本石原产业出品的2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福帅得悬浮剂和10%科佳悬浮剂均能较好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其中50%福帅得悬浮剂施用效果最佳,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80.4%、80%、78%,增产率达34.8%,其次为10%科佳悬浮剂,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79.7%、79.6%、76.1%,增产率达34.8%。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益生菌对玉米的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盐渍化农田作物的耐盐性,从生长于高盐土壤的玉米根际中分离促生潜力的菌株,在NaCl胁迫下,测定其对玉米发芽率、发芽势、促生长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NY-06、巨大芽孢杆菌YJ-1和解淀粉芽孢杆菌YJ-3有很好益生效果。在1.5%NaCl和2.0%NaCl胁迫下,3个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玉米株高分别增高16.3%、9.5%、16.7%和18.9%、8.3%、19.9%,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28.8%、21.5%、34.0%和29.3%、22.8%、36.3%,根系鲜重分别增加32.7%、15.5%、18.3%和51.9%、58.6%、56.8%,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11.1%、9.2%、8.0%和6.4%、9.5%、14.2%。  相似文献   

10.
旱作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元素在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磷素浓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 28%~0 51%、0 26%~0 58%、0 33%~0 49%,成熟期磷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15%~20%、10%~15%、70%~75%。马铃薯对磷素的吸收速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出苗后50d左右),最高吸收速率可达19 2mg/(株·d),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磷素0 80kg。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强结瘤(NTS1007)和弱结瘤(南豆12)大豆品种在3种不同根系分隔方式(B1,B2,B3)下大豆的光合特性、农艺性状、生物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弱结瘤处理,强结瘤品种可提高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且在R1期达到最大值,比弱结瘤增加了13.17%。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强结瘤品种较弱结瘤品种增加大豆生物量,增幅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V3期30.95%减小到R1期1.27%,在R4期增长到23.36%。相对于强结瘤品种,弱结瘤品种可降低大豆株高,在V3、R1、R4期下分别降低了18.68%、40.90%、21.65%;增加大豆单株粒数、百粒重与籽粒产量,分别增加87.03%、14.88%、55.94%。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下,尼龙网分隔有利于改善大豆的农艺性状。在V3、R1、R4期,尼龙网分隔较完全分隔株高分别降低了17.05%、9.74%、5.51%;在R1、R4期下,尼龙网较不分隔处理茎粗分别增加了4.85%、9.78%。大豆净光合速率在V3、R1、R4期均为尼龙网分隔最高,在V3、R1、R4期较完全分隔高14.67%、2.82%、24.00%。大豆根与茎的生物量在V3期尼龙网分隔最高,较不分隔分别高40.00%、6.06%,在R1、R4期下完全分隔最高,较尼龙网分隔分别高16.45%、8.59%。叶与荚的生物量在V3期以完全分隔最高,较尼龙网高17.14%;在R1、R4期下均以不分隔最高,与尼龙网分隔相比分别高10.55%、11.01%。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大豆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大豆百粒重与籽粒产量均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完全分隔,不分隔下大豆百粒重与产量较完全分隔分别高11.22%、25.45%。  相似文献   

12.
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2004~2005年在吉林省不同类型土壤上,通过110个田间试验对玉米一次性施肥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吉林省5种主要土壤上玉米一次性施肥产量明显低于推荐施肥产量。干旱年份风沙土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明显减产。黑土一次性施肥效果年际间不稳定,干旱年份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有30%田块平产,70%田块减产;在湿润年份仅有31.2%田块减产。白浆土、冲积土两年间一次性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有20%~27.2%和12.5%~25%的田块增产,减产的田块分别占到46.7%~59.1%和50%~62.5%。黑钙土干旱年份增产的田块只有9.52%,有71.4%的田块减产,集中在淡黑钙土区。两年试验说明,在吉林省的风沙土、淡黑钙土区不适宜采用玉米一次性施肥;在黑土、白浆土、冲积土区的高肥力土壤可以短期适当采用一次性施肥,中低肥力土壤尽量不要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 9种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 8%甲霜灵锰锌 ,72 %杜邦克露 ,72 %霜霉疫净三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均在 70 %以上 ,以 5 8%甲霜灵锰锌防治效果最为理想 ,防治效果在 80 %以上 ,上述三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后 ,挽回产量损失效果十分明显 ,均在 2 0 %以上 ,其中 5 8%甲霜灵锰锌挽回产量损失达 32 2 7%。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抑芽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和低温两种贮藏条件下,分别在陇薯3号和陇薯6号上进行了马铃薯抑芽剂的应用效果研究,计算了各处理的腐烂率、失重率和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常温贮藏5个月,对照的腐烂率为5.36%~6.87%、失重率为16.05%~19.76%、抑芽率均为0,其余各处理的腐烂率为3.60%~4.90%、失重率为11.41%~16.15%、抑芽率为78.21%~84.78%;低温贮藏7个月,对照的腐烂率为2.45%~2.72%、失重率为17.64%~20.35%、抑芽率均为0,其余各处理的腐烂率为2.04%~2.56%、失重率为13.85%~18.08%、抑芽率为96.01%~97.52%。由此可知,马铃薯抑芽剂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都能够抑制马铃薯发芽,但是低温抑芽效果优于常温。  相似文献   

15.
在红壤区,土壤钾素缺乏严重限制了烟草的需钾能力和品质提升。本研究以稻草源的生物炭为切入点,分别 在水稻土和旱地红壤上设不施钾肥(CK)、化学钾肥(FK)、60%化学钾肥配施 40%的稻草钾肥(60% FK+40% SK)、 60%化学钾肥配施 40%的生物炭钾肥(60% FK+40% BK)等 4 个处理,分析烤烟产量和烟叶钾素含量以及土壤速效钾 含量。结果表明,与 CK 和 FK 相比,60% FK+40% SK 和 60% FK+40% BK 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烟叶钾含量, 且水稻土明显高于旱地红壤。在所有处理中,均呈现出 60% FK+40% BK 处理的增幅最高。与 CK 相比,水稻土上 60% FK+40% BK、60% FK+40% SK 和 FK 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 48.43%、40.88%和 11.95%,旱地红壤上的增 幅分别为 29.63%、22.96%和 20.00%。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烟叶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通过拟合方程发现,盆栽试验条件下,水稻土和旱地红壤的速效钾含量增加 10 mg/kg,烟叶钾含量可以增加 0.12%,但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在红壤地区,施用稻草源的生物炭可以替代 40%的化学钾肥,且可以保证烟叶产量和提高烟叶钾含量。  相似文献   

16.
2014~2017年在山东省聊城等地开展机械粒收玉米品种鉴选与机械粒收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机械粒收子粒破碎率在3.2%~30.5%,未达国标≤5%要求的样本占比为95.1%;杂质率分布于0.6%~12.3%,未达国标≤3%要求的样本占比为60.5%。收获时子粒含水率符合正态分布,样本含水率范围在26.6%~40.6%。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均呈极显著的指数增长模型,含水率高是导致收获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山东玉米品种收获时往往刚达到生理成熟,半数品种收获时子粒含水率分布于31.0%~35.0%。推广应用机械粒收技术,需要更新熟期适宜、脱水迅速的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获得转新型抗草甘膦基因G10aroA棉花材料抗草甘膦程度,在棉花子叶期、3—4片真叶期、蕾期、花铃期喷施质量分数为0,0.1%,0.2%,0.4%,0.6%,0.8%,1.0%,1.5%的草甘膦。结果表明:转新型抗草甘膦基因G10aroA棉花材料在子叶期对草甘膦耐受程度达到0.8%,3—4片真叶期、蕾期对草甘膦耐受程度均达到1.0%,花铃期对草甘膦耐受性达到1.5%。  相似文献   

18.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持续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连续3年进行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研究。结果表明:放蜂对当代玉米卵平均寄生率为75.1%,平均防效62.8%,玉米平均被害率减少62.3%。对二代玉米螟的持续效果为蛀孔率下降44.6%,折茎率下降51.9%,平均防效为48.3%。秋末虫量下降幅度在40.8%~49.0%,平均下降率为46.2%。在玉米螟一般发生年份,利用一代放蜂的持续效果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杨子山 《中国棉花》2009,36(11):22-22
Lee D R等研究抗草甘膦大豆对抗草甘膦棉花的影响发现:大豆对棉株收获高度无影响,但对棉花单产有影响。在棉行间大豆株距1m、全生育期干扰的情况下,棉花单产减少14%。而在棉行间大豆株距0.19m仅干扰1周时,棉花减产0.4%~1.0%;干扰持续2周、4周、6周时,棉花分别减产1%~3%、5%~6%、8%~11%。抗草甘膦棉田中的抗草甘膦大豆应被视为杂草在前期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在红壤区,土壤钾素缺乏严重限制了烟草的需钾能力和品质提升。本研究以稻草源的生物炭为切入点,分别在水稻土和旱地红壤上设不施钾肥(CK)、化学钾肥(FK)、60%化学钾肥配施 40%的稻草钾肥(60% FK+40% SK)、60%化学钾肥配施 40%的生物炭钾肥(60% FK+40% BK)等 4 个处理,分析烤烟产量和烟叶钾素含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 CK 和 FK 相比,60% FK+40% SK 和 60% FK+40% BK 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烟叶钾含量,且水稻土明显高于旱地红壤。在所有处理中,均呈现出 60% FK+40% BK 处理的增幅最高。与 CK 相比,水稻土上 60% FK+40% BK、60% FK+40% SK 和 FK 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 48.43%、40.88%和 11.95%,旱地红壤上的增幅分别为 29.63%、22.96%和 20.00%。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烟叶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通过拟合方程发现,盆栽试验条件下,水稻土和旱地红壤的速效钾含量增加 10 mg/kg,烟叶钾含量可以增加 0.12%,但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在红壤地区,施用稻草源的生物炭可以替代 40%的化学钾肥,且可以保证烟叶产量和提高烟叶钾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