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民勤绿洲沙化退耕地造林树种梭梭、沙拐枣、花棒、柠条、柽柳、毛条、沙枣的水分生理测定的结果表明:耐旱树种具有水势低、水分亏缺大和保水力强以及变化幅度大等特点,7个树种抗旱力大小为梭梭〉柽柳〉花棒〉柠条〉毛条〉沙枣〉沙拐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无灌溉造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灌溉造林首选树种为梭梭;无灌溉造林应先选择靠近绿洲的流动沙丘造林;无灌溉造林合理初植密度梭梭应为2m×2m或2m×3m,沙拐枣应为2m×3m;造林6~7a后,梭梭母树开始自然更新;北疆无灌溉造林适宜季节以秋季第一场雪前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克拉玛依砺漠区5种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筛分回填的方式进行种植环境的改善,研究保水剂剂量对5种荒漠植物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铃铛刺、柠条锦鸡儿最适宜的保水剂剂量为30 g;头状沙拐枣、刚毛柽柳、梭梭3种荒漠植物添加保水剂效果不显著;保水剂剂量为30 g时铃铛刺、柠条锦鸡儿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5.6%、91.1%,不添加保水剂时头状沙拐枣、刚毛柽柳、梭梭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5.6%、78.9%、93.3%。  相似文献   

4.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在春季进行人工造林。但由于北方干旱地区春季风沙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少,导致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影响了造林成活率。笔者于2008~2011年在阿拉善左旗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地区进行了十几种乔、灌木树种的秋季造林试验,造林地为沙壤土。现就不同树种的秋季人工造林技术及思路进行总结。一、灌木树种试验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红柳、宽叶沙木蓼。梭梭秋季造林成活率较高,并经过连续3年的秋季造林试验后,于2011年秋季在腾格里地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以黑河中游地区4种沙生植物梭梭、柽柳、花棒和柠条作为研究对象,在干旱条件下对光合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柽柳和花棒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午睡"现象,而梭梭和柠条呈单峰型,无"午睡"现象出现。在水分利用方面,梭梭和柽柳有较高的利用效率,花棒和柠条则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柠条的蒸腾速率在4种植物中处于较高水平,其他3种都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额济纳旗国家公益林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额济纳旗国家级公益林胡杨和柽柳群落盖度平均增加2.69%、梭梭降低1.89%、白刺降低0.30%、沙拐枣降低0.42%。(2)胡杨、柽柳和白刺群落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生物量增加2.13 g·m~(-2);梭梭和沙拐枣群落生物量均有所减少。(3)额济纳旗7种主要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963,有较大幅度的增加,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主要物种均有增加。Simpson's优势度指数沙拐枣有减小趋势,减幅均接近于0.03,其余植物群落均有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多物种均呈增加趋势,尤以白刺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沙丘"双眉式"麦草方格沙障和丘间低地上分别进行梭梭、沙拐枣裸根苗浸根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造林能够稳定提高造林成活率,也可以提高植物体自身抗性,控制水分丧失,维持植物体水分平衡,延缓植物生命周期,抑制林木生长状态,延长生长期,降低造林成本,促进梭梭、沙拐枣等苗木生长发育。抗旱造林粉是干旱、半干旱沙区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温室盆栽的二白杨、柠条、梭梭叶片为材料,在人为控制灌水条件下、测定不同类型植物对缺水的敏感程度、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三种植物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累积均增加,且叶绿素含量都明显降低,复水后又逐渐恢复正常。在停灌的第12天,二白杨、柠条、梭梭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6倍、4.3倍、1.6倍;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3.1%、27.9%、16.2%。同时还观察出,这三种植物忍耐水分胁迫的时间长短不同,也就是其抗旱能力不同,二白杨为12天,梭梭为16天、柠条为14天,故梭梭抗旱能力较强,柠条次之,二白杨最弱。由此看出这三种植物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不同,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及时地把握公益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状况,更加有效地指导相关部门加强公益林的建设与保护,采用固定样地法对额济纳旗国家公益林进行了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额济纳旗国家级公益林胡杨和柽柳群落盖度平均增加2.69%、梭梭降低1.89%、白刺降低0.30%、沙拐枣降低0.42%。(2)胡杨、柽柳和白刺群落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生物量增加4.26kg;梭梭和沙拐枣群落生物量均有所减少,其中梭梭减少2.26kg,沙拐枣减少2.77kg。(3)额济纳旗7种主要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2014年介于0.251 9~1.701 5之间,平均值为0.963 0,相比2010年的0~1.8的值区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主要物种均有增加。Simpson优势度指数沙拐枣有减小趋势,减幅均接近于0.03。其余植物群落均有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多物种均呈增加趋势,尤以白刺增幅最大。(4)额济纳旗胡杨和柽柳群落中离子含量较2010年均有所减少,且二者均是SO_4~(2-)减幅最大,分别为1.755g·kg~(-1)和2.688g·kg~(-1);梭梭群落阴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5)额济纳旗国家公益林综合效益增长19.04亿元,年均增长3.81亿元。  相似文献   

10.
四种沙生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固沙造林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对梭梭、花棒、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的水分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分析,看出:①四种植物的日平均蒸腾速率: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②四种植物同化枝日平均水势: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③从四种植物抗旱性指标的分析中,反应出它们的抗旱性顺序排列为: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  相似文献   

11.
利用林场常用的梭梭、沙拐枣、毛条、霸王等4种治沙造林树种的营养袋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造林模式下进行造林试验,对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种造林模式下,梭梭的成活率最高;营养袋苗的生长量呈现出补植造林>厚覆沙地造林>沙丘造林>荒沙滩地造林;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下,营养袋苗生长量呈现出...  相似文献   

12.
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林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民勤人工梭梭林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上,这3种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占民勤人工梭梭林的97.56%;在丘间平滩地、风蚀残积山坡、山前洪积扇和平缓假戈壁也有人工梭梭林分布,但是面积很少。3种主要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保存密度接近,在330株/hm2左右,保存率为26%左右,这主要是梭梭林初植时和生长的前期,立地条件接近的缘故。随着生境条件的变化,梭梭的生长状况明显不同,其中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生长最好,主要体现在树体较高大、冠幅大、枝条数量多、新枝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3.
民勤梭梭林自然更新苗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勤是我国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为了治理沙害从新疆引入梭梭种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梭梭林,由于环境的变迁,人工梭梭林退化严重.通过野外调查人工和天然梭梭林更新苗的分布现状,结果表明:人工梭梭林开始出现自然更新,其更新苗的聚集性特征明显,幼苗的生长与存活受到了抑制,保苗率极低;比较天然梭梭林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工梭梭林幼...  相似文献   

14.
沙生饲用灌木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对5个沙生灌木树种的引种、生物量、抗旱性、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作了测试和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传统饲用灌木、牧草、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棒、梭梭和乔木状沙拐枣不同产地间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两个性状上差异显著;乔木状沙拐枣和杨柴的地上生物量低于多枝怪柳(对照)10.69%和18.87%,花棒、梭梭、毛条分别高于对照16.98%、27.04%和2.64%。所选5个树种7项生态生理综合指标反映的抗旱性均高于对照树种二白杨和小叶杨;适于在乌兰布和干旱环境中生长;粗脂肪、租纤维和无氮浸出物高于传统饲料汤、柳、榆树叶;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高于玉米秸和小麦秸;11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毛条12.53%,花棒10.91%,传统饲料多枝栓柳为7.8%,紫花苜蓿1.18%,沙打旺1.24%,玉米秸0.82%,小麦秸1.05%.栽培沙生饲用灌木是沙区发展畜牧业的一条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乌兰布和沙漠5种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刺在夏初和秋末主要利用土壤浅层30~60cm的水分,而其他4种灌木则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性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白刺在夏初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秋末(P0.05),黑沙蒿、沙冬青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较稳定;沙冬青、白刺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黑沙蒿。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种源梭梭种子特性、育苗以及生长表现等方面出发,对不同种源梭梭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及出苗率、保苗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1~2年生梭梭苗木的生长量与生物量进行了观测,研究了不同种源梭梭在种子和苗木生长方面的差异及不同种源梭梭的年生长规律。最后综合各项指标选择出了2个优良的梭梭种源,它们分别为阿拉善右旗种源、民勤种源。  相似文献   

17.
在张掖市五泉林场开展人工梭梭林接种肉苁蓉相关性研究,从2种植物种间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入手,对梭梭细根密度的分布情况,肉苁蓉寄生对梭梭树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影响,梭梭接种肉苁蓉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梭梭水平距主干20~40 cm处垂直40 cm深的土壤环境利于细根生长,肉苁蓉接种成功率高。接种后的梭梭树高、地径和冠幅,普遍小于未接种的梭梭,寄主梭梭的生物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在荒漠地区的铁路防沙体系建设中,植物种的表现是决定防沙体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在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所采用的植物种不仅需要适应气候条件并能够正常生长,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固沙防沙功能。本文根据各参试植物的保存率、冠幅、株高、地表分枝数、地径和抗病虫鼠害及自然灾害能力等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终选择出沙拐枣扦插造林,花棒、柠条、沙柳、柽柳等适于河西荒漠地区的植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