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正>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分泌、唯一随脂肪含量的增加而表达下降的细胞因子,它与受体在能量分配、贮存和消耗以及疾病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2])。脂联素通过结合脂联素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s)可以提高糖、脂的代谢,使动物向不利于脂肪形成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同组织脂联素受体的分布不同,脂联素受体的种类与脂联素的结合力和敏感性密切相关,而且脂联素可能是通过不同的受体发挥其在相应组织的功能~([3])。本文就脂联素及其受体的结构特征、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调控以及对脂肪代谢的作用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不同品种肉牛脂联素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选取1.5岁健康无病的延边黄牛和杂交肉牛(西门塔尔×当地黄牛)各30头,分别分成3个重复组,每组10头,育肥期180 d,试验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观测不同品种肉牛不同育肥阶段脂肪组织脂联素(ADPN)mRNA水平,应用索氏浸提法测定育肥结束期肌内脂肪含量,同时...  相似文献   

3.
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联素在调节动物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联素与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 C端结合后,脂联素受体N端再与信号接头蛋白(APPL1和CK2)结合,影响肝激酶(LKB1)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活性或表达,激活AMPK和PPARα等信号因子,促进脂肪酸氧化和抑制脂质合成,达到降脂的作用。目前,关于脂联素调节脂质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和啮齿动物,并且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脂联素的发现、结构、组织分布、信号接头蛋白和其调节动物脂质代谢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究该基因在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引起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脂肪沉积表观差异的内在因素,本研究比较了AA肉鸡(56日龄)与北京油鸡(56日龄和114日龄)的体脂沉积、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浓度、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60只和北京油鸡120只,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结果表明,56日龄AA肉鸡腹脂率高于同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但是低于114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从肉鸡血浆总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浓度,血浆脂蛋白酯酶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均低于56日龄和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肝脏载脂蛋白A-Ⅰ(apoA-Ⅰ)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56日龄和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腹脂中的甘油三酯脂酶(ATGL)基因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114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腹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56日龄北京油鸡(P<0.05).腹脂A-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ATOL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肝脏apoA-Ⅰ基因和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量均与腹脂H-FABP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北京油鸡血浆脂蛋白酯酶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高于AA肉鸡,从而导致较高的血浆总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浓度,这可能是北京油鸡脂肪沉积较高的内在因素之一.A-FABP基因是造成2个品种腹脂沉积量差异的关键基因,H-FABP基因是脂类代谢通路上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奶牛胎盘组织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内脂素(Visfatin)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正常分娩奶牛56头,按犊牛初生重划分为A(≤40kg)、B(40~45kg)、C(≥45kg)3组,分娩后立即手术采集胎盘组织,用RT-PCR和ELISA检测胎盘组织脂联素、瘦素和内脂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犊牛初生重增加,奶牛胎盘组织脂联素、内脂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瘦素先降低再升高;C组瘦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在A、B、C 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B组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C组脂联素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瘦素和内脂素在A、B、C 3组间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胎盘脂联素、瘦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犊牛初生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牛胎盘内脂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犊牛初生重相关性不显著(P0.05);母牛胎盘脂联素、瘦素、内脂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表明,奶牛胎盘中均有脂联素、瘦素和内脂素表达,胎盘脂联素、瘦素、内脂素相互协调对犊牛宫内生长发育发挥作用,其中脂联素和瘦素对犊牛初生重影响较大而内脂素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奶牛胎盘组织中脂联素、瘦素、内脂素对犊牛初生重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脂联素(ADPN)与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对围产期奶牛脂肪动员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随机选取围产期健康奶牛10头,分别于产前28天、产前14天、产后1天、产后14天和产后28天,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脂肪组织ADPN mRNA和HSL mRNA丰度。结果表明:在围产期,随着分娩日龄的临近,其脂肪组织的HSL mRNA水平随着ADPN mRNA丰度的降低而下降,产后则随其升高而上升,初步推测脂联素可能是通过调控脂肪HSL mRNA的表达和分泌来调节围产期奶牛脂肪的。  相似文献   

7.
上接2011年第11期(总153期)宠物保健栏目4脂联素及犬、猫脂联素的研究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蛋白质,对包括脂肪组织本身的全身各器官系统都有调节功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的关系,是继瘦素后研究最多和了解最多的脂肪因子。在发现脂联素时,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约克夏猪和藏猪血清中脂联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约克夏猪和藏猪血清中脂联素含量分别为(62.59±5.51)μg/L和(87.79±1.97)μg/L,呈极显著差异(P0.01);胰岛素含量分别为(48.48±3.17)m IU/L和(47.41±0.94)m IU/L;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2.50±0.24)%和(5.48±0.44)%。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脂联素可通过血液正向调控肌内脂肪含量,初步阐明了猪血清中脂联素的品种差异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蒙古羔羊不同部位脂肪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乙酰辅酶A羧化酶α、脂联素和瘦素)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0只6月龄健康蒙古公羔羊,随机分为2组,其中青干草精料组(29.93±2.2)kg羔羊饲喂精粗比为5∶5的日粮,而秸秆精料组(29.99±2.13)kg羔羊饲喂精粗比为7∶3的日粮,饲养60 d。分别于试验末期屠宰羔羊,采集腿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和心周脂肪,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脂联素和瘦素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2组羊育肥末期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2组日粮模式下,羔羊腿脂ACCα,脂联素和瘦素表达量均高于肠系脂和心脂,其中青干草精料组羔羊腿脂ACCα,脂联素和瘦素表达是心脂的6.07倍、3.93倍和5.98倍(P0.05),而秸秆精料组羔羊腿脂ACCα,脂联素和瘦素表达是心脂的3.16倍和2.00倍和2.44倍(P0.05)。因此,青干草精料日粮模式下羔羊腿脂脂肪合成、脂联素和瘦素合成更加旺盛。试验为蒙古羔羊的科学育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祥  吴德  Su Xiang  Wu De 《中国饲料》2008,(1):10-14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之一,主要通过对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等细胞因子的作用,增加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肪沉积.本文对脂联素及受体分子结构和组织分布,这三因子对脂肪沉积的调节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取单层生长状态良好的犊牛脂肪细胞,分别添加0、2.5、5、15、30、50、100 μg/mL外源牛重组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培养12 h后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脂联素对脂肪细胞ADPN mRNA和HSL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ADPN添加量的增多,ADPN mRNA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添加ADPN 15 μg/mL时,HSL mRNA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中ADPN mRNA表达量受自身的负调节,而添加适量的ADPN可刺激脂肪细胞HS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鸭脂联素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原核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鸭脂联素(Adiponectin)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揭示该基因的序列特征、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采用RT-PCR、5′-RACE和3′-RACE的方法从鸭脂肪组织总RNA中扩增脂联素基因cDNA片段;半定量RT-PCR检测组织表达特异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建立原核表达体系。从鸭脂肪组织中得到3个脂联素基因cDNA片段,克隆测序后,拼接获得了鸭脂联素基因1374bp全长cDNA序列,其包含一个长度为738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5个氨基酸;编码区与鹅、鸡脂联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9%和86.0%,与人、小鼠、狗等物种脂联素基因的同源性在64.2%~67.0%之间;氨基酸序列比较可知,鸭与鹅、鸡的脂联素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达95.5%和84.0%,与人、小鼠、狗等哺乳动物的同源性在65%左右。半定量RT-PCR研究结果表明脂联素基因在所测组织中均表达,且高度表达于脂肪组织、肌胃、小肠、心和骨骼肌,中度表达于肺、腺胃、卵巢和脾组织中,而在肝、肾和间脑中低度表达。构建得到在其C端含有8个组氨酸的鸭脂联素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41a-duck-adp,重组表达质粒转入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经IPTG诱导后并SDS-PAGE检测获得了30ku的鸭脂联素原核表达蛋白。脂联素基因在动物进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通过原核表达可获得鸭脂联素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3.
皖西白鹅与朗德鹅脂肪基因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90日龄的皖西白鹅和朗德鹅各20只,取其腹腔脂肪,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以β-actin为内标,比较分析腹脂中的脂联素(adiponectin,ADP)、脂联素-2型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 2,ADPR2)、瘦素(leptin, LEP )mRNA的表达,并与腹脂重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两种鹅血液中ADP水平.结果表明:皖西白鹅的腹脂重和腹脂率与朗德鹅无显著差异;皖西白鹅腹脂ADP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朗德鹅(P<0.05),而ADPR2显著低于朗德鹅(P<0.05),LEP mRNA表达在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腹脂重与ADP、AdipoR2、LEP mRNA的表达无显著的相关性;皖西白鹅血液中脂联素含量显著低于朗德鹅(P<0.05).结果提示:①鹅腹脂中ADP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存在品种差异;②鹅腹脂分泌的ADP可能不是血液中ADP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选取规模化养殖场正常分娩奶牛54头,按犊牛初生质量划分为A组(≤40kg)9头、B组(40~45kg)25头、C组(≥45kg)20头共3组,母牛分娩后立即采集脐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液脂联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与犊牛初生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组脐静脉血中均有脂联素、胰岛素和IGF-1表达,随犊牛初生质量增加,脐静脉血中脂联素、胰岛素和IGF-1含量均逐渐增加。其中A组脂联素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和B、C组脂联素含量均分别差异不显著(P0.05);A、B组胰岛素、IGF-1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胰岛素、IGF-1含量均分别差异不显著(P0.05);脐静脉血脂联素、胰岛素和IGF-1含量均分别与犊牛初生质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脐静脉血脂联素、胰岛素和IGF-1含量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公犊牛脐静脉血脂联素和胰岛素含量均略高于母犊牛脐静脉血,而公犊牛脐静脉血IGF-1含量略低于母犊牛脐静脉血,但脐静脉血脂联素、胰岛素、IGF-1含量在公、母犊间差异均分别不显著(P0.05)。据此得出,脐静脉血均有脂联素、胰岛素和IGF-1表达;脐静脉血脂联素、胰岛素和IGF-1含量均对犊牛初生质量影响较大;但脐静脉血脂联素、胰岛素、IGF-1含量在公、母犊间差异性均不显著;为进一步研究脐静脉血脂联素、胰岛素和IGF-1对犊牛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构建牛脂联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试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牛脂联素(bovine adi-ponectin,BovADPN)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正确的质粒经EcoR Ⅰ和Not Ⅰ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到pPICZαt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 BovADPN.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有100%的同源性;目的基因正向插入,阅读框正确无误,说明牛脂联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脂联素基因的cDNA全序列及序列分析,试验利用引物悬挂延伸PCR法,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先分别扩增得到编码脂联素的第2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的序列,再以这2个外显子为模板,进行第2轮PCR,纯化连接pMD 18-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体,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经PCR产物测序证明,得到大小与脂联素基因编码序列大小相同的片段,此片段长度为732 bp;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脂联素c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家猪脂联素同源性高达99.7%,有2处发生了碱基错义突变.  相似文献   

17.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能参与调控糖和脂质代谢、能量调节、免疫反应以及抵抗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激素。禽脂肪性肝病是由于禽肝脏中脂肪酸合成与酯化、脂肪酸转运、脂肪酸氧化、脂肪分解和利用等代谢途径发生异常, 导致的脂类代谢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文章介绍了脂联素及其分子结构, 脂联素受体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 并重点阐述了脂联素对肝脏脂质代谢、炎症、氧化应激、肝细胞凋亡与自噬方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以及脂联素受体激动剂的生理作用。同时, 结合禽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对脂联素及其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文章为预防和治疗禽类乃至其他动物的脂肪性肝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猪血清中脂联素和胰岛素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不同体重梯度的川藏黑猪配套系和DLY猪血清中脂联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藏黑猪在90、110和130 kg体重时血清中的脂联素含量分别为82.49、79.15和82.49 μg/L,胰岛素含量分别为37.44、39.77和37.53 mIU/L;DLY猪血清中的脂联素含量则分别为62.59、62.86和61.81 μg/L,胰岛素分别为48.48、46.45和48.29 mIU/L,相同猪种不同体重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而相同体重不同猪种间达极显著差异(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含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胰岛素含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提示脂联素和胰岛素可能是通过血液来实现对猪肌内脂肪的整体调控.  相似文献   

19.
肠道是动物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具有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参与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等作用。家禽的部分肠道疾病(如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多与炎症反应有关,能降低家禽对饲料的利用率,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家禽死亡,对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脂联素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类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上皮细胞也可以分泌脂联素,且肠内各种细胞均有其受体的表达。文章综述了家禽肠道炎症危害及其诱因、脂联素的抗炎机制,进而阐明脂联素在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家禽肠道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隆人脂联素基因(ACRP30),获得有免疫活性的重组人脂联素,以人皮下脂肪组织为材料,提取总RNA,通过RT-PCR得到ACRP30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CKS-ACRP30,转化表达茵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人脂联素重组蛋白,利用镍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其活性,双抗体夹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