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村,农业是基础、是根本,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其基础地位尤为重要,水利事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  相似文献   

2.
农村水利是发展农业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条件.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水利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现有的农村水利设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点和中心环节.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段忠武 《吉林农业》2011,(10):205-205
农村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多年来农村水利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但现有的农村水利设施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制约因素,滞后于新农村发展,提高水利供给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田收益的命脉所在,水利是生态环境发展的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持。所以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以下文章阐述了当前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胡万萍 《现代农业》2014,(11):74-75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担负着重要使命,面临着繁重任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水利服务的传统领域和对象,在新的历史阶段,水利已由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从传统的灌溉服务拓展到为农村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维护、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服务。一、充分发挥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水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基本要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县大部分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的"人、地、水"组合极不合理,是农村  相似文献   

7.
1.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是以现代农业为标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根本,没有“生产发展”作保证,就谈不上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农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迎来新契机,农村工业化、商品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也对农村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农村水利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文章重点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目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三农"的战略基础,如果水利工作搞不好,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是句空话,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先从水利现代化抓起.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都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来阐述。农业水利是农村生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尝试解读农村水利的发展现状,整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农村水利发展的目标,以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许晓栋 《农技服务》2011,28(6):882-882
水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的基础条件,加强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我国农业优化升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丰富内涵,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与农业机械化有着密切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建设是中心,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生产又是重中之重,农业现代化是保证农业丰产丰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技术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型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波 《北京农业》2011,(9):208-209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党中央对农村的发展十分重视,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集中在"三农"问题上,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主要讨论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机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水利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新形势下水利在农业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湖南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现代农业是以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着力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是以现代农业为标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动摇的产业基础。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看。“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和前提,没有“生产发展”作保证,就谈不上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过去,我们往往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金济、推动农村进步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也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由于近几年大面积干旱的出现.就更加显示出了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体系与科学管理,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所带给农业生产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是首要任务。随着目前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村沼气、农用机械运输设备及农药等农业生产用品的广泛使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日趋专业化和规模化。同时,农村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农村的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没有农村的稳定,农民就不可能真正全面享受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就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罗永锋 《吉林农业》2010,(9):156-156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同时它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要求,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标准,农业机械的综合运用,大大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和农民对农村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基础水利设施薄弱、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饮水安全形势严峻、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等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