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平丹1号”余甘春季开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余甘"平丹1号"的春季开花特性。[方法]以平丹1号为试材,调查从始花期起至终花期为止每天开花量,各类花的数量,花朵着生的叶腋位以及从多年生的第3级分枝到到1年生末次梢所抽生的花枝数量。[结果]余甘花朵着生在花枝叶腋间,平均每个花枝着生花朵的叶腋有9.86个,其中有4.32个为正常叶片的叶腋。平均每个叶腋着生花数为18.2朵,其中雌花1.34朵,占总雌花数的85.53%。第1至第6叶腋位的成花率为100.0%。花枝下部的第1至第3叶腋位着生雄花较多。从多年生的第3级分枝到一年生的末次梢都能抽生花枝,平均每级分枝14.24条。雌雄花花期相遇期为14d。温度变化对雌花开放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为提高"平丹1号"余甘的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8个板栗品种开花特性及其与低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8个板栗品种开花特性及其与低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栗雄花序先于雌花形成,而且雄花序多雌花少,在营养分配、输导上不利于雌花形成和发育。仅在结果枝上平均每一雌花就拥有4.27 ̄8.62条雄花序。各品种结果枝平均仅有1.40 ̄1.87朵雌花。结果母枝抽生的枝梢中,结果枝仅占29.75%,每一结果母枝仅有2.44朵雌花。结果枝长度和粗度与转化成结果母枝的能力呈正相关,但是结果枝挂果后往往生长发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种期对黄瓜性型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雌系黄瓜品种D0422和弱雌系黄瓜品种东农803为试验材料,设5个播种期,每次间隔15~16d。调查黄瓜主茎前20节内雌雄花数量及雌雄花比例。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强雌系黄瓜品种D0422的影响较大,雌花数量与雌雄花比例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先上升再下降,雄花数量很少,在5个播种期中以4月5日雌花数量最多,雌雄花比例也最大。播种期对弱雌系黄瓜品种东农803的影响不大,并且此品种以雄花为主,雌花只占很少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正>余甘子又称滇橄榄,是绿化造林、果用及庭院绿化兼用落叶树种。保山1号余甘子2017年通过了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特征特性。保山1号树体高大,树冠阔圆形。主干明显,树皮灰白色、光滑。叶片互生、线状长圆形。雌雄同株,花白色,多朵雄花和1朵雌花或者全部为雄花组成腋生的聚伞花序。果实扁圆形,横径3.2厘米、纵径2.7厘米,平均单果重17.43克。外果皮肉质光滑,无  相似文献   

5.
连续多年观察青钱柳开花,分析了温度、光照、降水、树高、胸径和花龄对青钱柳幼树花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钱柳的雌、雄花出现时间与花前积温有关,雄花始终比雌花早出现5-7 d,雌、雄花期能相遇;青钱柳幼树有雌花株、雄花株、雌雄花同株多种花性别类型,其中雌花株出现的概率与前一年的降水量和开花前6个月的光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花性别类型个体与温度、光照和降水关系暂不明显;不同花性别类型植株胸径和树高均值大小为:两性花株>雌雄花同株>雌花株>雄花株>未开花株;青钱柳幼树花性别转变现象普遍,大部分青钱柳首次只开雌花,第2、3年开花时变成雌雄花同株类型,雄花株比例随花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雌雄花同株比例增大;青钱柳开花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6.
光周期和温度对江蔬1号丝瓜花芽发生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江蔬1号丝瓜为材料,设置6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江蔬1号丝瓜雌雄花发生和发育的影响。不同播期其实质是光周期和温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日照能显著提高雄花节位4~7节、雌花节位10~11节,并显著缩短第1朵雌雄花从出苗到开放所需时间(雄花缩短4~56 d、雌花缩短6~59 d),高温度强化了长日照促进雌雄花提早开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胺与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板栗花性别分化期内源多胺含量变化以及外源多胺对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板栗雄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内源腐胺和亚精胺含量高于抽生营养枝的芽;在板栗雌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和抽生营养枝的芽内源多胺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内源腐胺含量在萌芽前降至最低后到萌芽时升至较高水平,内源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在萌芽前均略有上升,到萌芽时迅速升至较高水平;在雄花分化期和雌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均以亚精胺含量变化幅度最大,腐胺次之,精胺最小。板栗雌花分化期施用外源多胺,外源腐胺对花芽分化(尤其是雌花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亚精胺对雌花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酸枣为漆树科南酸枣属落叶乔木,冠大荫浓,树冠球形至扁球形。树干端直,树皮褐色,条片状剥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5片,对生,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全缘。花杂性异株,淡紫红色,雄花和假两性花排成聚伞状圆锥花序,长4~10厘米,雌花单生叶腋,花期4~5月。核果椭圆形,黄色,  相似文献   

9.
五、授粉、坐果、疏果 西瓜大多为雌雄异花,大棚早熟栽培一般可结两批瓜。初春气温较低,昆虫较少,必须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坐果最佳时间为4月中旬,在第10~12节位上选第二朵雌花或子蔓第一朵雄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主蔓和子蔓各坐1个瓜,并做好标记。  相似文献   

10.
油松雌雄球花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1994年,研究了卢氏油松咎子园无性系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掌握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结实习性。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雌雄球花垂直分布可分为3种分布型,雌球花以单峰和平缓型为主,雄球花则以偏峰型较常见。雌球花水平分布集中在树冠一级侧枝外缘1-5a的轮生枝上,约占总花量的90.4%,雄球花主要分布在树冠内 弱的枝条上,在冠缘1-5a生的轮生枝上着生的雄球花只占总花量的23.3%,两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平丹1号余甘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形四分体;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平丹1号余甘的雌蕊为上位子房,3心皮3室,每室含倒生胚珠2枚,为厚珠心,具珠心喙,胚囊为蓼形;平丹1号余甘部分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及胚囊发育异常,致使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进行受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油棕雌、雄花序的发育规律及在形态学和细胞组织学水平上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油棕花序性别分化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取油棕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序,测量其长度和质量,制作石蜡切片后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组织学特点。【结果】油棕花序的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雌雄未显性期和雌雄显性期,且雌雄未显性期发育时间比雌雄显性期长得多,约占总时期的80%。雌雄未显性期与雌雄显性期间存在一个花序长度和质量呈指数式迅速增长的时期,即花序发育指数增长期(EGSI)。油棕花性别分化之初,花序开始迅速发育,进入EGSI。油棕雌、雄花序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同之处表现为:雌花有一个两性期阶段,由一个有功能的雌花及两侧的伴随雄花组成,伴随雄花选择性败育,雌花成为单性花;而性别分化后,雄花不存在两性期阶段,直接进入单性期阶段。油棕雌、雄花序每个小穗轴上花原基分生组织数目明显不同,雄花花原基的数量远多于雌花花原基,具有数量级差别。【结论】油棕花序发育过程中存在EGSI。幼嫩雌、雄花序的花原基分生组织数目显著不同,根据花原基分生组织的数量可判断尚未从叶片基部露出的幼嫩花序性别。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总结回顾云南干热河谷余甘子的保护和利用状况,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对策,通过对云南野生余甘子的利用价值、生境及分布特点、保护利用现状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总结了云南野生余甘子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分布区域及生境概况、群落分布特点、野生群落现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表明,由于国家建设开发的需求及民间掠夺性的采伐,云南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群落在逐年减少,野生余甘子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极大威胁。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云南省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进一步保护、开发的相应技术措施和方法,为余甘子产业发展和种质资源的进创新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以余甘子无菌幼苗作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影响余甘子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以完善余甘子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以茎或叶作为外植体,在MS+1.0 mg/L 2,4-D+0.5 mg/L 6-BA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7.9%以上,愈伤组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余甘子地理气候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余甘子分布区的地理和气候因子进行主分量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余甘子在我国大致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分布区:极端干热区、较湿润区和湿润区,并分析了各区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并确定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两性完全花诱导和差异基因分离的关键时期与花蕾大小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直径芦笋花蕾的性别分化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雄株和雌株的花器官发育早期,两者都有雄蕊和心皮。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雄蕊和心皮分别在雌性和雄性个体中停止发育。雄花花蕾直径2.0mm,是芦笋雄花雌性器官发育停滞的关键时期,为雄性两性完全花诱导和性别分化差异基因分离时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甘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晓梅  魏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94-13094,13099
通过查阅近年来研究余甘子的文献报道,就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余甘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花结构特性与结实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智军  张东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64-14565,14601
[目的]分析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花结构特性与结实性的相关性。[方法]对文冠果不结果树、低产树和高产树的雄性花、两性花和果实结构进行大量的形态学观察和数量统计。[结果]文冠果树具有2种类别的花:雄花和两性花。两性花有2种花结构类型:长短花丝花和短花丝花,其中长短花丝花是不孕花,短花丝花是可孕花。单株结果树两性花中的短花丝花数量及比例与其产量呈正相关,且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文冠果树的果实有3种不同的果实开裂方式:3瓣裂果、4瓣裂果和5瓣裂果,其中3瓣裂果占绝大多数,4瓣裂果较少,5瓣裂果罕见。文冠果树的可孕花比例和果实开裂类型所占的比例往往是决定文冠果树是否高产的决定因素,对文冠果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文冠果优良高产单株的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余甘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玲  郑必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5-13046
[目的]测定余甘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AlCl3-NaNO2比色法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5个品种的余甘子(青油甘、玻璃甘、油甘、丙甘和甜油甘)中总多酚、总黄酮及VC的含量。[结果]青油甘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1.518g/100g;玻璃甘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27.8mg/100g;甜油甘中的VC含量最高,为160.9mg/100g。[结论]余甘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