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套袋是芒果栽培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对贵妃芒果摘袋前后果皮中的叶绿素、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多糖等生理指标的分析,明确套袋在芒果果实外观品质及色泽中的作用,特别是光照在芒果果实着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摘袋前后,芒果果皮中的多酚、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等物质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总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套袋处理可使芒果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增加,使果实更加容易着色,有效地改善了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了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红富士苹果套袋后果皮色素含量和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套袋后果皮叶绿素含量一直低于对照果实,其中chla的含量降低最多,并且与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动态相似,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不大,这可能有利于果实着色;成熟期果实果皮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摘袋5d后其含量超过对照,采收时超过对照1倍以上,使果实着色更鲜艳;套袋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总糖、还原糖及各种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套袋果实各种糖、酸等含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相同。  相似文献   

3.
以7年生苹果梨为试材,研究不同套袋处理对其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栽培可显著改善苹果梨果实外观品质,降低果皮叶绿素含量,改善花青苷显色背景,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减小果皮厚度、果点大小,提高果实果皮光洁度,但果实单果质量有所降低。不同套袋处理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同,在供试果袋中以瓦房店彤乐外灰里红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套袋对巨峰葡萄果实色素形成及PPO和P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对葡萄果皮色素形成及PPO、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总体上降低了葡萄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总酚的含量及PPO、PAL活性;类黄酮、总酚、PPO含量的变化与花青苷含量的变化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套袋处理可以降低部分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与果皮PA...  相似文献   

5.
以4年生紫金红1号为对象,研究不同透光率果袋对油桃果皮色素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套袋处理降低油桃果皮花青苷及叶绿素含量,随着透光率的减少,果皮呈现深红、鲜红、黄红相间、黄色4种颜色,其中透光率为0处理的果实花色素苷和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下降926%和917%。套袋处理可增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但对可溶性糖、还原糖、Vc含量影响不一致。小林单层袋(Columbia和1 LP)处理显著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但同时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生产上应加强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6.
以庚村阳桃为试材,于硬核期对果实进行白色、黄色、外白内黑、外黄内黑4种不同纸质果袋的套袋处理,并于采前7 d对部分果实进行拆袋处理,不套袋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适宜庚村阳桃优质栽培的套袋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袋、白袋拆、黄袋处理对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重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处理显著降低;套袋处理均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其中黄袋、黄袋拆、白黑袋、白黑袋拆、黄黑袋拆处理的降低程度较小;套袋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肉可滴定酸(titritableacidity, TA)含量;除黄袋拆外,其他处理均提升了果实硬度;白黑袋、黄黑袋处理能显著降低果肉花青苷含量,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白袋、白袋拆处理能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不同纸质果袋遮光强度不同,对L*、a*、果实着色指数(CIRG)的影响不同,其中白袋、白袋拆、黄袋拆综合表现较好。白袋处理的果实花青苷含量在所有样品中最高,但果实外观暗红,着色过深;黄袋处理的果实果...  相似文献   

7.
套袋对嘎拉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陕西不同海拔果区套双层纸袋对嘎托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双层纸袋显著改善了果 实外观品质,提高果面洁净度,增加果皮花青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使花青苷/叶绿素比值大幅度提高,促 进了果实着色,但对果形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套袋还使嘎拉苹果的单果重、糖、酸和vC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 低,对果实风味有所影响。综合套袋嘎拉苹果的品质及商品性,认为套袋对嘎拉苹果品质的影响利大于弊,值 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8年生苹果品种(王林、陆奥和宫滕富士)的果实为试材,采用套袋处理对黄绿品种的果实着色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纸层析技术分析了着色果皮的色素种类。结果表明苹果的黄色和绿色品种具有合成花青苷的潜能,经套袋处理,着色潜能就能发挥出来,果皮可以由非红转变为红色。摘袋后,富士套袋果的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经6 d即达到非套袋果水平;而黄绿品种套袋果的花青苷合成对光反应迟钝,在摘袋后16 d才开始增加。黄绿品种果皮形成红色是由于花青苷合成的增加;而套袋处理改善红色品种着色,并非由于提高花青苷含量。着色的黄绿品种果皮上的色素种类与正常红色品种果皮的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
纽荷尔脐橙果皮色素组分和含量与果实着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不同地点的纽荷尔脐橙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成熟果实的外观色泽。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对果皮单一色素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和各时期单一色素含量的高低都有明显的影响,在果实膨大期,在各时期果皮间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同,并且分别无显著的差异。果皮着色主要决定于“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值高低,而与单一色素含量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果袋类型及摘袋时期对玉露香梨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62-1465
为筛选能提高玉露香梨果实着色效果的果袋和最佳的摘袋时间,以10年生玉露香梨为试材,研究了10种不同的果袋和3个不同的摘袋时间处理,对玉露香梨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着色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果袋均可使果皮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套2号双层果袋(外袋条纹黄色单光,内袋黑色加蜡的木浆纸),在采前3周摘袋时,其果皮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果袋处理下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且果面着色面积在高于其他果袋处理的同时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就改善果实着色效果而言,套2号双层果袋,在采前3周摘袋可作为玉露香梨的适宜果袋和摘袋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人们也从多放面给予“绿色”与“生态”的关注。但对于“绿色”与“生态”内涵的理解,某些生态学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还有待探讨。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为真正的绿色、生态图书馆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应从建筑、能源、环境等方面入手,在现实中建成。  相似文献   

12.
从参考馆员制度与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历史入手,从内涵、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性质、服务模式、角色与职责、素质能力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参考馆员与学科馆员的异同,提出在当今网络资源庞杂浩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利"与"弊"     
有一次,著名人际关系交往专家卡耐基曾经长期租用红约一家饭店的大舞厅,用来举办一系列的讲座. 但是在某一季度开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饭店让他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当然不想付这笔增加的租金,可是他知道跟饭店的人争论是没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14.
15.
中华文化有两种精神相对峙,一种是刚健的,一种是柔顺的。《易经》"生生"学说所代表的正是中华文化的刚健精神。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熊十力、张岱年等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注重吸收《易经》"生生"学说,将生生与创造联系起来。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论证创造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人应如何发挥创造性等重要命题,赋予中国哲学新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魏晋"名士风度"与宋代"圣贤气象"是不同的理想人格类型,它们在价值取向、思想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是,它们均是古代士大夫人生哲学的体现,故而在士大夫主体意识、名教可乐、性情结构、超越境界等问题上有诸多共同点,着重论述了二者承传发展的关系与思想逻辑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在我国,地氟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地球化学疾病。研究表明,发病人群与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紧密相关。该研究将以山东省高密市为典型研究区域,对比现有的除氟降氟方法,提出"原位驱氟"的设想,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并且论证该设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