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胚芽脱脂后,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小麦胚芽蛋白质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提取小麦胚芽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9.5、提取时间80min、温度50℃和料液比为1∶6,在最佳条件下小麦胚芽蛋白的提取率为63.16%。并对得到的小麦胚芽蛋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脱脂小麦胚芽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Alkaline Protease,Alcalase)水解制备了小麦胚芽多肽。并对脱脂小麦胚芽肽进行了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小麦胚芽为原料,用微波灭酶、混合和压片等方法,研制小麦胚芽咀嚼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小麦胚芽咀嚼片的最佳工艺参数和配方参数。结果表明:小麦胚芽咀嚼片较好地保留了小麦胚芽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处理小麦胚芽球蛋白以提高其功能性质.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理化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小麦胚芽球蛋白的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都降低;当超声波功率大于900 W时,由于小麦胚芽球蛋白重新伸展,疏水基团暴露增多,引起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增加.此外.超声波功率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其溶解度明显增加.因此,通过选择适宜的超声波功率水平能够改善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理化和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微波稳定麦胚的机制,以小麦胚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测量频率、含水率、脂肪含量及添加不同无机盐条件下麦胚粉体的介电特性(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因数ε″)。实验结果表明,在2个常用微波频率下,小麦胚芽ε'在频率为915 MHz时略大于2 450 MHz时,但ε″在2 450 MHz时明显大于915 MHz时;小麦胚芽介电特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当其含水率从4%增至16%时,其ε'和ε″分别从2.61和0.02升高至4.32和0.8;不同脂肪含量的小麦胚芽的介电特性相差较小,尤其是ε″;对比添加5种无机盐后小麦胚芽介电特性发现,Na Cl对其ε'和ε″有明显增加作用,尤其是当Na Cl的质量分数为1%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小麦胚芽咀嚼片为对象,研究其在储藏期间的过氧化值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变化情况,讨论添加不同的抗氧化剂对储藏时间的影响,并以此计算其货架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胚芽咀嚼片中添加0.02%BHA后,真空避光(22℃)条件下,其货架期可达133.68d。小麦胚芽咀嚼片的硬度(4056.23g)适中。  相似文献   

6.
麦胚制品开发前景看好麦胚制品是采用特殊工艺提取小麦胚芽后的食品,现已开发出能作为主食食用的有麦胚片、麦胚粉、麦胚通用粉、麦胚自发粉、麦胚冲调粉等系列产品。小麦胚芽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纤维素。维生素E及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其成分高于一般食品几倍乃至...  相似文献   

7.
植物凝集素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结合活性的蛋白,含有1个或多个可与单糖或寡聚糖可逆性特异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区域。在简要介绍植物凝集素的定义、分类、特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从小麦胚芽、豌豆、半夏等植物中提取的植物凝集素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油工业发展四大趋势──面粉加工向小包装专用系列面粉发展。因而需要农业提供优质小麦,严格等级粉的生产标准,饼干粉、水饺粉、自发馒头粉、面条粉、油炸粉等多品种新型专用粉。同时,注重小麦胚芽的开发利用,以及从效应中提取高纤维麦粉,作为新型食品营养剂加...  相似文献   

9.
赵贵兴 《农业工程》2012,2(4):34-41
大豆胚芽是大豆加工副产物,用其提取得到的胚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活性物质。该文着眼大豆胚芽的综合利用,开发富含维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的大豆胚芽油,并将其制成微胶囊,不仅充分发挥了大豆胚芽油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也可增强脂肪酸及其维生素E的稳定性。该文对大豆胚芽油的制备、精炼及其微胶囊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大豆胚芽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胚芽精米机     
胚芽精米机胚芽精米既精白又保留胚芽,是当今粮食产品中闪烁异彩的奇葩。它非但吃口好,且营养丰富。在大米胚芽中: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5、B6、E、胆碱和肌醇等多种营养元素;2.含有的VB1,不但可以预防脚气病和心肌炎,而且从生物化学角度看,它是许...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视觉在大米胚芽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提出了有计算机视觉系统代替人眼对大米胚芽进行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对胚芽米的颜色特性和彩色图像的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以饱和度S作为特征参数进行胚芽和胚乳的识别,从而实现了对大米留胚率的自动检测。以建立和识别指标和方法用计算机视觉系统进行胚芽识别,结果与人工检测吻合率达88%以上。留胚率的自动检测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胚芽制油经历了30个春秋,最近几年发展迅猛,无论是技术状况还是产品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除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几大油种以外的一个产量较高、品类较多、市场覆盖面积较大的受大众欢迎的独立油种。研究玉米胚芽制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推动玉米胚芽制油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1玉米种植与玉米胚芽油总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玉米胚芽的稳定性,分别采用短时微波、紫外照射和挤压法3种工艺对新鲜玉米胚芽进行稳定化处理。以玉米胚芽的脂肪酶(LA)和脂肪氧化酶(LOX)为指标进行稳定化处理方式择优,结果表明,挤压法在玉米胚芽灭酶效果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胚芽米是指稻谷在加工过程中能保留其胚芽部分的一种精制米,胚芽位于胚轴的顶端,能发育成胚叶并生长,故胚芽米被称为具有生命力的“活米“.胚芽在一粒大米中按重量只占3%,但其营养却占一粒米的50%,被誉为“天赐营养源“.胚芽蕴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且含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经化验分析,大米胚芽中植物蛋白含量20.8%,脂肪含量20.7%,每公斤胚芽中含维生素B14.5 g,维生素B23.6g,维生素E3.7g,为此,胚芽是大米中的营养“黄金“.……  相似文献   

15.
任健  徐慧 《农业机械》2012,(21):61-63
本文利用反胶束法萃取玉米胚芽蛋白,考察了KCl溶液浓度、pH值和萃取时间对玉米胚芽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并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反胶束法后萃取玉米胚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液KCl溶液浓度1.14mol/L、pH值10.14和萃取时间53min,此时脱脂玉米胚芽蛋白后萃取率可以达到64.57%。  相似文献   

16.
胚芽米是指稻谷在加工过程中能保留其胚芽部分的一种精制米,胚芽位于胚轴的顶端,能发育成胚叶并生长,故胚芽米被称为具有生命力的“活米”。胚芽在一粒大米中按重量只占3%,但其营养却占一粒米的50%,被誉为“天赐营养源”。胚芽蕴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且含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经化验分析,大米胚芽中植物蛋白含量20.8%,脂肪含量20.7%,每公斤胚芽中含维生素B14.5g,维生素B23.6g。  相似文献   

17.
辐照对鲜食核桃发芽率与胚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辐照对鲜核桃的抑芽效果及胚芽内源激素与其萌发的关系,以辽河4号鲜核桃为试材,用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处理后,研究了常温(20±3)℃下和(0±1)℃冷藏30d后再于(27±1)℃温度下贮藏核桃的发芽率及0、0.1、1.0kGy剂量处理核桃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两种贮藏条件下,对照样品胚芽分别在20d和12d萌发,萌发时内源激素ABA(脱落酸)含量下降,GA_3(赤霉素)、IAA(生长素)、ZR(玉米素核苷)含量及w(GA_3)/w(ABA)、w(IAA)/w(ABA)和w(ZR)/w(ABA)的比值增加,以对照样品减幅和增幅最大.表明内源激素ABA对鲜核桃胚芽萌发起抑制作用,GA_3、IAA和ZR起促进作用; 0.05kGy剂量辐照处理即可完全抑制鲜核桃胚芽的萌发.  相似文献   

18.
胚芽分离旋流器内部流场决定了淀粉的分离效率以及分级精度,利用常规实验测量的方法来获取内部流场信息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以获取瞬时信息。为揭示流场内空气柱生成规律,建立了胚芽分离旋流器的流场区域模型,并通过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了流体的给入速度对空气柱的影响。从数值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给入速度是影响空气柱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较高的给入速度有利于空气柱的形成,继续提高速度,空气柱形状尺寸趋于均匀。为胚芽分离旋流器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豆胚芽是大豆的精华部分,营养最丰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最多。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业生产技术从大豆胚芽中萃取出了天然绿色、无溶剂残留、含有大量的天然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质量大豆胚芽油,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任健  徐慧 《农业机械》2012,(3):64-67
本文利用反胶束法萃取玉米胚芽蛋白,考察了AOT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提取温度和脱脂玉米胚芽粉加入量对玉米胚芽蛋白前萃率的影响,并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反胶束法前萃取玉米胚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脱脂玉米胚芽粉加入量0.75g、AOT浓度2.19g/50mL异辛烷、缓冲溶液pH值7.17和温度38℃,此时脱脂玉米胚芽蛋白前萃率可以达到58.36%,与模型的预测值(59.77%)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