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温平 《云南林业》2002,23(2):8-8
机降灭火是利用直升机,将扑火队员及时运送到火场,进行空中布兵,包围火场,并在扑火战斗中根据火场态势及时调整兵力,形成最佳攻势,尽快扑灭森林火灾的一种重要手段。机降灭火的特点:一是速度快,能抓住有利战机。二是居高临下,对火情了解准确,有利于全面、合理布兵。三是机动灵活,有利于及时调动兵力。最早使用机降灭火的是美国,相继是前苏联,我国于1976年在东北地区开始实施机降灭火。西南林区从1986年起开始进行机降灭火实验,1994年正式开展机降灭火。到2001年,全省共实施机降灭火70个火场、78架次,出动兵力660多人次。无…  相似文献   

2.
航空护林在我国东北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航空护林这个家族中,机降灭火和空降灭火,以及空中喷洒灭火的试验已搞过多年,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人们普遍认为机降灭火是目前我国东北林区扑救林火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手段。笔者通过多年航空护林的经验发现,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林火以雷击引燃为主,但多发生在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即使采用机降灭火,也很难选择着陆场地,现有的着陆场地离火场距离不等,往往机降队员需长途跋涉才能赶赴火场,这在短时间内扑火带来许多不便。笔者通过几年索降灭火的试验研究,对索降灭火在我国东北林区的应用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文只对索降灭火的方法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论述。具体应用和技术要求将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3.
现以苏联、美国、日本等国为例,概述一下当前防护林的营造水平和发展趋势。 一、防护林的发展水平 苏联、美国、日本等国都很重视防护林的建设,收到的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到1982年苏联拥有人工防护林500多万公顷,防护林在森林中的比重由1956年的3%提高到1982年的20%。美国每年营造防护林1万公顷左右,到目前共造防护林近70万公顷。日本的防护林面积已达800多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比重已由1953年的10%提高到现在的32%。  相似文献   

4.
[苏《真理报》1981年6月23日报道]近5年来,苏联共开设了近8,000公顷的防火线和52万公里生土化防火带,铺设了3万多公里供灭火车辆通行的道路网。迄今为止,俄罗斯联邦林业部系统共建立了19个航空护林站,护林面积达7亿公顷。此外,还建立了2,000多个化学灭火站。目前,俄罗斯联邦观察发现火情广泛采用红外线探测仪,火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业》2009,(2):I0002-I0003
在国家林业局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东北航空护林已具规模,形成了较完备的行业体系。 东北航空护林1960年有了第一支专业扑火队伍——空降大队,并总结出“打早、打小、打了”的灭火经验,1980年组建了专业扑火队伍——机降大队,又提出“早发现、行动快、灭在小”的新的指导思想。从单一的空降、  相似文献   

6.
林区跳伞灭火是随着航空护林事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扑火措施,是航空护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不受地面交通的影响,具有速度快、机动灵活等特点。特别是对交通不便,偏远林区的灭火工作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我国的林区跳伞灭火组织是1960年在林业部的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当时在空降兵部队调来120人,仅仅是在边沿林区进行试跳。到1965年,这支队伍发展到308人。1965—1966年是我国林区跳伞灭火大发展的时期。在32个火场,跳伞78架次,331人次,扑灭林火面积1800km~2,90%以上是靠跳伞队员自己单独  相似文献   

7.
宇宙树种     
有一年,苏联的“联盟”号和美国的“阿波罗”号两只宇宙飞船实行对接,组成联合星际站,美国宇航员将加拿大枞树种送给苏联宇航员,苏联宇航员回赠了西伯利亚落叶松种。苏联宇航员带回的枞树种,在苏联科学院总植物园里已育成树苗。在这些树苗的旁边种了没有到过宇宙的同一种加拿大枞树。对比表  相似文献   

8.
云岭高原森林的保护神@王鸿飞云岭高原森林的保护神武警云南省森林警察总队于1995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昆明市正式成立。这支部队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第一支空降灭火伞兵部队,在祖国北疆——大小兴安岭、内蒙古林区奋战了33年,驰骋在森林防火第一线,参加...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于1872年在美国建立,那就是位于怀俄明西北、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的黄石国家公园。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千个自然保护区,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了一处处庇护所。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是:印度95个、澳大利亚90个,苏联71个、中国31个、印度尼西亚28个。另外,有八个国家自  相似文献   

10.
1973年9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木材采运、木材加工、营林三方面的机械设备和仪器国际展览。21个国家的700多家厂商参加了展出。苏联中央森工动力科学研究所所长,曾根据展品写了一篇文章,评述木材采运技术发展趋势。现将该文摘译如下。从1973年国际展览会上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苏联的展品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全盘机械化,乃是当前这些国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化学灭火的过去和现状70年代,黑龙江省林科院森林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出以磷酸铵为主剂的“704”灭火剂和东北林业大学研制的以硫酸铵为主剂的“75型”灭火剂都取得较好的灭火效果。1982年3月,东北航空护林局科研所研制出“82—3”森林化学灭火剂,不使用进口化肥,灭火效果接近或优于“704”灭火剂,成本仅为“704”的1/4。在我国航空化学灭火至今已实施十几年,其喷洒灭火药剂520多吨,扑灭了80多个火场。1980年春季调配了5架化学灭火飞机先后在20个火场喷洒了138架次化学灭火剂,单独扑灭了9个火场的林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农业部林业局所属北方林火实验室的研究者George,C.W.,在最近杂志中指出,到2004年防火季节,美国农业部林业局仅采用树胶增稠森林灭火剂。这一信息应当引起我们的注视。1摇美国森林灭火剂的发展史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开展从空中喷洒化学灭火药剂扑救森林火灾的试验研究工作。1954年投入了实际施用。最早采用的是制造硼砂的副产物——硼酸钠钙泥浆,使用后发现它有许多弊病,不久被淘汰。此后出现了两大类森林灭火剂:长效灭火剂和短效灭火剂。美国从空中释放药剂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第一个阶段:1930-1950年,药剂盛于各种容器…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空降灭火、化学灭火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各类快速扑火队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林火从发生到蔓延成灾有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因天气、地理、可燃物等条件的不同而长短不一。林火的蔓延成灾总是有个短暂的时间过程。快速扑火队就要在这短暂时间里发挥作用,把林火消灭在蔓延成灾之前,达到有火不成灾。近年来甘河林区先后组建了两种类型的快速扑火队,即企业组建的专业快速扑火队及各责任区组建的边生产边待令的快速扑火队。几年来的扑火经验证明,发挥快速扑火队的作用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和准备:第一、扑火队员的训练:快速扑火队员应年富力强,人员固定。平时要加强队员的体育锻炼、政  相似文献   

14.
美国曾是历史上森林火灾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年来,虽然森林游人大增,但由于遥感、化学灭火药剂、直升飞机等先进防火、灭火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森林火灾逐年减少。据近5年统计,南方13个州平均每年烧林面积占保护面积的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自然保护区是从1918年起开始陆续建立,到五十年代初期已有40个。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保护区网不断扩大,现在苏联有150多个国家一级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近1,500万公顷,约占苏联国土总面积的0.56%。此外还有500多个加盟共和国一级的自然保护区和1,000多个地区级的自然保护区,约有4,000处自然名胜区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6.
苏联自1930年在阿·姆·西姆斯基领导下,使用化学药剂扑灭森林火灾的试验取得成功后,使森林化学灭火药剂得到发展。他们得出结论:化学灭火药剂的溶液不仅可以直接扑灭林火,而且可以开设阻火隔离带;  相似文献   

17.
风力灭火机的发展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扑灭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实践证明,风力灭火机是最有效的灭火机具之一。两人一台风力灭火机每小时可打4km长的防火线,一台风力灭火机的作用相当于15人的灭火效率。同时,还可用于降温、喷水、火场自救等。 从风力灭火机的产生、发展到如今在我国森林防火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为了使人们对风力灭火机有更系统、全面的认识,现对风力灭火机的发展史作以介绍。l风力灭火及其机具的产生 人类在长期的征服大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灭火经验,从原始的树枝条打火、沙土掩埋到灭火锄…  相似文献   

18.
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到非洲的沙漠现象,一系列的环境恶化问题使得全世界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人数上升到1000多万. 前些时,美国一家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东北、内蒙林区的机降灭火工作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机降专业扑火队伍已发展到一千余人,有七个航空护林基地相继开展此项工作。在扑救森林火灾战斗中,机降灭火发挥了很大威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这一先进的灭火措施,已逐渐成为某些大面积林区扑救森林火灾的一种主要灭火手段。它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受自身某些局限性的制约,更加之目前所拥有的机降灭火力量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上有八大生态工程,除了美国罗斯福工程、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北非绿色坝建设三大项生态工程外,其余的五大生态工程都在我国。一、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1978年开始建设,范围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东部的551个县旗市,面积为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截至1988年,人工造林900多万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