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小麦的平均产量不断提高,高产纪录也被不断刷新,各地区已培育了一批较优良的高产品种。但从基因科学的角度来看,小麦的产量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国土地广袤,不同区域的地理因素差异导致高产小麦在不同区域的实际表现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因此,深入分析与研究小麦高产技术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出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基本原则,并简要阐述了我国当前高产小麦研发工作进展,结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了小麦高产高效育种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小麦育种的生产管理策略,为小麦高产育种的顺利实现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克字号小麦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系列品种。本文分别从抗锈品种,多抗性品种,高产、超高产品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以及克字号小麦育种的特点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克字号小麦育种的特点,目的在于更好的利用现有小麦资源,同时为优质、专用、高产、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产耐旱冬小麦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六五”攻关开始至今,在小麦抗旱育种的理论及方法,新品种选育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根据国内外适应性育种的试验,结合我们多年小麦抗旱育种实践,对培育兼具抗旱节水和高产冬小麦的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剖析了高产抗旱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环境的产量构成特点;建立了选择鉴定抗旱高产、广适性、稳产性品种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驻马店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hm^2左右,丰收与否直接关系着全市800万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小麦品种的利用在驻马店市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近年来气候的影响与大力推广优质麦,使小麦品种利用单一化,春性化。本文通过对驻马店市小麦品种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今后驻马店市小麦育种应以半冬性、高产、稳产的优质小麦作为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山西省小麦品种的演变特点和优良品种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当前我省小麦育种及品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重点叙述了我省小麦育种方向,应加强突破型超高产品种、耐旱、节水型品种以及各类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明确提出现阶段我省育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研究和选育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对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基于‘洛夫林10号’种质育成石麦系列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方法、系谱和代表性品种的优良特性进行分析。详细解析了我院多年节水育种实践提出的"前水后旱、同一世代水旱复合选择"节水高产育种方法,以及在此方法基础上以‘洛夫林10号’种质为原初材料培育出19个石麦系列节水高产小麦品种。依据‘石4185’和‘石家庄8号’代表性品种不同灌水制度下多年产量结果,指出冀中南节水灌溉下小麦丰产依赖于穗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育种年代的推进,2008年后育成石麦系列品种白粉病和锈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指出今后河北育种工作中注重节水高产的同时加强抗病基因的引入。  相似文献   

7.
高产耐旱冬小麦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国内外适应性育种的经验 ,结合我们多年小麦抗旱育种实践 ,对培育兼具抗旱节水和高产冬小麦的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剖析了高产抗旱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环境的产量构成特点 ;建立了选择鉴定抗旱高产、广适性、稳产性品种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8.
“克”字号小麦品种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凤梅 《小麦研究》2005,26(3):33-34
本文论述了“克”字号小麦的四个育种阶段,即:抗锈育种、多抗性生态育种、高产超高产育种、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及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克”字号小麦对黑龙江省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黄淮麦区高产小麦的选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麦区高产小麦的选育方法雷振生,林作楫,李从军(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提高小麦产量是育种的主要目标,然而品种的推广价值和生产效益却往往取决于品种的适应性与产量稳定性。许多品种高产而不稳产,从而很快被淘汰或种植面积偏窄。只有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0.
1987—1996年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水地育种室选育成功井通过山西省和国家审(认)定品种有晋麦30号等8个。10多年来这些品种一直是晋南麦区的主流品种。晋麦31号、45号还推广到陕西、河南、江苏、安徽等省。本文通过对10多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对8个育成品种的生态特点、应用情况、选育系谱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小麦高产育种目标和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小麦育种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育 750 0~ 90 0 0kg/hm2 的优质高产品种和选育 9750kg/hm2 的超高产品种是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 ,在品种类型上优质高产品种可以目前的高产品种类型为主 ,超高产品种则以大穗类型为主 ,并着重对河南省优质高产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攻关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荷载pGMCSF-SS质粒的减毒沙门氏菌为参考菌,连续培养13h,间隔1h连续采样,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OD600值,同时用平板计数计算活菌数。根据所测数据,建立细菌对数与细菌浊度之间的直线回归数学模型,即Y=1.5568x+7.0944, R2=0.9543,并对相关关系进行了显著性检测︱r︱>r0.01,表明此回归方程可信度很高。为进一步检测该模型的可靠性,在培养时间内随机取样,检测OD600值,比较利用平板计数与回归方程所得细菌对数Y,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探讨细菌浊度与细菌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计数方法的不足,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株高优异等位变异挖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北方冬麦区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筛选株高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选用117个均匀分布于小麦各条染色体的SSR标记,对136份小麦抗旱品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48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12.6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42个,供试材料的多态性遗传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16~0.941,平均为0.640。聚类分析把同一地区或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具有共同亲本的姊妹品种聚为一类,部分相近年代选育的品种也分别聚在一类,国外材料的基因导入对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产生了影响。关联分析表明,在旱地条件下与株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19个(P0.01),其中6个极显著相关(P0.001);在水地条件下与株高显著相关的标记也有19个,其中7个极显著相关。水、旱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出与株高极显著相关的标记9个,分别是Xbarc125(7D)、Xbarc168(2D)、Xgwm126(5A)、Xgwm130(2B)、Xgwm212(5D)、Xgwm285(3B)、Xgwm495(4B)、Xgwm95(2A)和Xwmc396(7B),其中Xgwm285的220bp、Xgwm495的181bp、Xgwm212的99bp和Xbarc125的167bp等位变异是与矮秆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特异分子标记对郑麦583和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河南省品种比较试验、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及国家黄淮麦区品种比较试验的共630份小麦材料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549份材料含有RhtB1-b基因;592份材料含有RhtD1-b基因;513份材料含有Rht8基因;422份材料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169份材料仅含有2个矮秆基因,说明3个主要的矮秆基因在河南小麦育种过程中被聚合使用。此外,分析发现,矮秆基因Rht8与株高和每公顷穗数,以及千粒重具有显著相关性。郑麦583等小麦品种聚合了这3个矮秆基因,具有优良的丰产性,通过选择和利用矮秆基因对于培育具有丰产性优点的小麦品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麦育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种质资源匮乏,改变这种现状最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应用理化诱变剂进行诱变育种,即人工诱导产生突变经多代筛选和鉴定,培育高产、优质及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种质。EMS是一种良好的化学诱变剂,目前已成为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应用最广泛、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种化学变剂。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EMS对小麦品种新春11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确定EMS适宜诱变剂量,并探讨EMS对小麦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了解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999’的特征特性和为超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本研究对‘烟农999’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选育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农999’产量表现突出,在小麦高产创建中实打12255.0 kg/hm2,创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和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品质优良,在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中连续2年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山东和国家审定;田间综合抗性好。超高产品种的选育要加强种质创新和多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注意高穗粒重的选择,提高生物产量,注重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水旱交叉选育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中,采用渐近杂交法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地交叉选育法,为杂种后代基因型的潜在遗传特性的充分表达和选择提供了条件,使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大了选择压力和频率,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为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Improving the level and stability of grain yield i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wheat breeding programs in the Eastern Gangetic Plains (EGP) of South Asia. A regional wheat trial, the Eastern Gangetic Plains Yield Trial (EGPYT), was initiated by CIMMYT in collaboration with national wheat research programs in Bangladesh, Nepal, and India in 1999–2000 to identify wheat genotypes with high and stable grain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uperior agronomic traits for the EGP region. A set of 21 wheat experimental genotypes selected from a regional wheat screening nursery in South Asia, three improved widely grown cultivars (Kanchan, PBW343 and Bhrikuti), and one long-term cultivar (Sonalika) were tested at 9–11 sites in six wheat growing seasons (2000–2005) in the EGP. The 21 experimental genotypes were different in each year, whereas the four check cultivars were common. In each year, one or m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enotypes showed high and stable grain yield and acceptable maturity, plant height, and disease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check cultivars. Three improved cultivars have already been commercially released in the region through EGPYT and many germplasm lines have been used in the breeding programs as parents.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genotypes with high-grain yield in individual sites and high and stable yield across the EGP region underlines their value for regional wheat breeding programs attempting to improve grain yield and agronom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粒叶比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粒叶比的概念、遗传特性、与产量因素及产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粒叶比不仅是衡量小麦群体库源流协调和单位叶面积光合生产力的指标,而且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能在高水平上实现产量因素的协调增长。粒叶比遗传力高,测定方法简单,是一个较好的有实用价值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