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康)(鱼良)白鱼是云南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正面临濒危.(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采卵孵化和苗种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对其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研究的基础.杂食性鱼类在稚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存在着食性转化现象,(鱼康)(鱼良)白鱼亦不例外.为此,我们在苗种培育中进行了(鱼康)(鱼良)白鱼饵料的人工培育、人工替代饵料的筛选;在人工孵化中进行了(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受精孵化;上述尝试均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抚仙湖白鱼现面临着灭绝 ,只有通过人工驯养繁殖 ,实现白鱼的人工池塘驯养繁殖、产卵孵化 ,才能摆脱天然采卵的束缚 ,变被动为主动 ,有望保住这一珍贵物种 ,同时增殖其种质资源和恢复其种群数量 ,并使白鱼家化成为池塘养殖品种。大规格鱼种培育成功后 ,成鱼的人工池塘驯养是人工驯养繁殖最重要的环节。1 问题的提出“白鱼的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项目经过 1999年的实施 ,采集鱼卵 4 3 5kg ,少得出乎所料。项目实施计划拟达到增殖目标 ,最基本条件是每年采卵孵化 2 0 0~ 30 0kg ,4年采卵孵化 80 0~12 0 0kg ,这与…  相似文献   

3.
苗种繁殖与培育锦鲤人工繁殖及苗种选育技术 (1)…………………………鱼康鱼良白鱼人工繁殖试验 (1)…………………………………暗纹东方鱼屯稚鱼的驯化转食 (1)……………………………东北大口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1)…………………花鱼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1)…………………………匙吻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1)………………………………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培育技术 (1)………………中华倒刺苗种培育试验 (2 )………………………………南美白对虾温室中间培育试验 (2 )…………………………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采卵孵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对其受精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美洲鲥苗种培育过程中,用空气能制冷制热机组将受精卵孵化温度控制在17~19℃,苗种培育温度控制在19.0~20.5℃,并以池塘培养的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4—8月收集美洲鲥卵,数量分别为277.96万、471.48万、2 226.32万粒,获得的受精卵分别为18.58万、74.47万、195.8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6.68%、15.80%、8.80%;受精卵孵化后,仔鱼经30~50 d的室内水泥池培育,最终分别获得体长30~50 mm并已成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9 392、40 083、78 600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1.01%、15.00%、15.72%。试验获得了1套适合上海地区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模式,可以为美洲鲥后续的人工育苗研究和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对其受精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美洲鲥苗种培育过程中,用空气能制冷制热机组将受精卵孵化温度控制在17~19℃,苗种培育温度控制在19.0~20.5℃,并以池塘培养的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4-8月收集美洲鲥卵,数量分别为277.96万、471.48万、2 226.32万粒,获得的受精卵分别为18.58万、74.47万、195.8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6.68%、15.80%、8.80%;受精卵孵化后,仔鱼经30~50 d的室内水泥池培育,最终分别获得体长30~50 mm并已成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9 392、40 083、78 600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1.01%、15.00%、15.72%。试验获得了1套适合上海地区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模式,可以为美洲鲥后续的人工育苗研究和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牙鲆苗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日本早在2 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我国1 992年之后牙鲆人工养殖业迅猛发展。但近年来出现了卵的受精率低、苗种成活率低、白化与黑化比例提高、养成过程死亡率高、优良性状退化等现象。为改变上述现状,必须从亲鱼培育着手,并严格执行健康苗种技术操作规程,从而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1 材料1 .1 培育设施 亲鱼培育池30~75m3,深1~1 .5m ,水深0 .8~1m ;水泥池30~45m3/个,可作为亲鱼产卵池、孵化池、仔鱼培育池;饵料生物培养池1 2~1 8m3;沉淀池5 0 0m3;一级、二…  相似文献   

7.
鱼康鱼良白鱼 (AnabariliusgrahamiRegan)隶属鲤科鱼白亚科白鱼属。鱼康鱼良白鱼为云南抚仙湖的特产鱼类 ,是沿湖渔民的主要渔业对象。它个体小 ,种群数量大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历史上其产量曾占抚仙湖总渔产量的 70 %~ 80 %。在近十余年间 ,鱼康鱼良白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1998年产量仅有 10t左右。渔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鱼康鱼良白鱼种群数量锐减 ,,并于 1999年拨专款进行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 ,四年来 ,重点开展了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孵化、苗种培育放湖、池塘人工驯养和人工繁殖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0 引言翘嘴红鱼白 ,俗称白条、太湖白鱼 ,在分类学上隶属鲤科、鱼白亚科、红鱼白属 ,是长江流域的优质经济鱼类。其个体大 ,生长快 ,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为鱼中之上品。由于自然资源日趋减少 ,市场需求量大 ,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盐城市盐都区水产养殖场今年进行了翘嘴红鱼白的苗种繁育试验 ,对其性腺发育、人工繁殖、夏花培育进行了研究总结 ,旨在探索翘嘴红鱼白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使之得以推广。1 材料与方法1 .1 基础条件试验用亲鱼池、繁殖池、育种池均为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塘 ,面积 2亩 /只 ,深 1 .5m ,底淤厚 2 0cm ;催产孵化…  相似文献   

9.
<正>固着类纤毛虫病是青虾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不仅青虾亲本、苗种体表有寄生,而且受精卵表面也往往有寄生。据观察,在自然界中白洋淀青虾受精卵发育后期,几乎所有卵表面都或多或少有纤毛虫滋生。青虾苗种培育的水源为河水、湖水或水库水,水体中有机质较多;而且培育过程中虾片、藻粉等人工代用饵料的使用,以及青虾苗种代谢废物的排放,使水体中有机质过多,为固着类纤毛虫的大量繁生创造了条件。因此,青虾工厂化苗种培育过程中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要从生产设备消毒、亲本消毒、水质管理和饵料投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进行人工苗种生产过程中,为了能生产出健康苗种,保证亲鱼的卵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给亲鱼投喂营养丰富而且营养平衡的饵料更是十分必要的。影响卵质量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真鲷、欧洲平鲷亲鱼饵料中的n-3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  相似文献   

11.
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随着海水鱼类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海区鱼苗的自然资源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经过40多年的开发和研究,到目前为止,约有40多种海水鱼类获得人工繁殖成功,并达到批量生产水平。在所有这些鱼苗的人工培育中,对鱼苗饵料投喂技术的掌控,是一个关系到鱼苗生产成败的技术关键。因此,本文就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饵料投喂技术谈几点体会,供广大苗种生产者参考。一、饵料种类目前,在海水鱼种苗生产中所采用的饵料分生物饵料和非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12.
将由黑龙江引进的达氏鳇苗种在华中地区养殖并培育成亲鱼。早期苗种培育使用生物饵料,后期转投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的水泥池,流水和循环水养殖。2010年春季,经13年培育,达氏鳇平均体质量达73.25kg,平均全长219cm,经检查1组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至Ⅳ期末。经人工催产,采用活体取卵技术获卵20.4万粒,受精率为95%;人工孵化获水花1.75×105尾;产后亲鱼康复存活良好。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抚仙湖(鱼康)(鱼良)白鱼现面临着灭绝,只有通过人工驯养繁殖,实现(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池塘驯养繁殖、产卵孵化,才能摆脱天然采卵的束缚,变被动为主动,有望保住这一珍贵物种,同时增殖其种质资源和恢复其种群数量,并使(鱼康)(鱼良)白鱼家化成为池塘养殖品种.大规格鱼种培育成功后,成鱼的人工池塘驯养是人工驯养繁殖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正>大鳞副泥鳅为底栖鱼类,在传统的苗种培育方法中多采用泥塘作为培育池,泥鳅苗种喜欢钻进泥土中,被搅动的泥巴容易将泥鳅鳃堵塞,控制不好容易导致大量死亡。同时,饵料种类、苗种培育塘水质管理、病害防控等环节也直接影响苗种的成活率,试验中发现传统苗种培育方法成活率不足20%。本研究从泥鳅养殖的水体、饵料和环境出发,肥水培育泥鳅苗种,使用发酵料、浮游动物和配合饲料分阶段投喂,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人工培育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苗种的技术要点,包括亲螠的选择、采卵与授精、孵化及胚胎发育、幼体培育、投放附着基及苗种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吴文红  王骥 《科学养鱼》2000,(12):23-23
泥鳅人工繁育苗种技术南方报道较多,各种催产孵化设施、设备各说不一,总体是敞口网箱催产、长方形水泥池加以微流水孵化和较大水泥池培育,为进一步探求此技术数据,我们今年在唐海县涪鑫苗种繁殖基地进行了泥鳅苗种人工繁育生产性尝试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设备、材料与方法   1.设备   (1)催产池: 4米× 4.5米× 1.5米椭圆型水泥池,挂以离壁 10厘米、底 20厘米网箱,以防亲鳅撞壁受伤和便于集卵。   (2)孵化环道:外圈直径 3米,内圈直径 1.4米,深 1.1米,孵化水体 5米 3,筛网 70目,底铺 12个鸭子嘴喷…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对苗种的需求,利用体质量250 g以上人工养殖的绿鳍马面鲀作为亲本进行了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沙蚕和牡蛎对亲鱼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培育水温20~22℃,经过20 d左右,亲鱼能自然产卵;将收集的受精卵均匀泼洒到育苗池中孵化,采用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配合饲料的饵料系列,育苗成活率约为10%。试验结果表明:亲鱼培育前期投喂沙蚕,开始产卵后改投牡蛎,培育效果较好;要提高苗种成活率,繁育时饵料应选用高品质的丰年虫卵或及时换用鲜活桡足类。  相似文献   

18.
<正>浮游生物是大部分鱼类的天然适口饵料,是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针对黄颡鱼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研究有较多报道,但其培育过程中的浮游生物及水质变化未深入研究,本文自2013年6月中旬清塘至7月11日鱼苗长至夏花规格,每天对黄颡鱼苗种培育池水质及浮游生物进行了连续取样调查,以期能够量化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丰度及分析探讨其动态变化,为科学培育提供可靠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仔稚鱼摄食行为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稚鱼摄食行为是仔稚鱼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事件之一。有关仔稚鱼摄食的形态、生态、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是鱼类自然资源保护和增殖、种群数量变动和养殖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饵料研制和水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鱼类生态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外利用这方面知识指导有关鱼类苗种培育,有效地推动了鱼类养殖业和大规模人工放流的发展。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进展,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可以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鱼苗。研究材料的容易获得,以及苗种生产实践对相关理论的迫切要求,使得鱼类的早期摄食行为生态学研…  相似文献   

20.
2008~2010年,对日照近海金乌贼产卵场的水文状况、生态环境、生殖群体组成、半人工采卵、人工育苗技术及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宜附着基的投放、饵料和病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海捕金乌贼作为亲体,育成幼乌贼37.85万只;在金乌贼种质资源保护区放流人工培育苗种30余万只,投放人工附卵基150余万具,实施金乌贼资源增殖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