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苎麻茎尖的组织培养及其诱导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苎麻50号品系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并诱导植株再生。结果表明:最适茎尖转绿和分化的培养基是1/2MS 6-BA1.0mg/L CH300mg/L的液体培养基,茎尖分化率为100%。最适成苗培养基为MS 6-BA0.5mg/L IAA0.1mg/L CH300mg/L,成苗率是53.3%。扩繁培养基为MS 6-BA0.3 ̄1.0mg/L,繁殖系数达6.7。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01mg/L。最佳茎尖剥取材料是无菌试管苗,茎尖长以0.3mm带1 ̄2个叶原基为宜。从茎尖接种培养成苗到移栽需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2.
果蔗Badila花叶病茎尖脱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热带种(Badila)茎尖培养进行脱毒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是茎尖成苗所必需的激素,萘乙酸则不是,0.5-1.0mm外植体在附加2.0mg/L BA和0.2mg/L NAA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成苗率可达30%以上;采用液体培养和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活性炭均能有效地防止酚污染,提高成苗率;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能有效地脱除花叶病毒,侧芽培养无法进行脱毒。田间调查表明,茎尖脱毒苗在光合速率、株高、茎径方面显著优于未脱毒的侧芽苗,分蘖数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3.
甘蔗茎尖脱毒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四个甘蔗品种,茎尖脱毒培养效果从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拔地拉>F134>粤糖57/423>桂糖11号。而同一品种不同的培养基、外源激素、培养方式和培养环境,茎尖培养效果差异也很大。在温室条件下,以20%S或改良MS0作预培养3-5天后,再转入改良MS+BA2.0mg/L NAA0.1mg/L培养基进行滤纸桥液体振动培养,并根据材料褐变及时转管,是茎尖培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枇杷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倍体枇杷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间及茎尖大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倍体枇杷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中萌发、伸长、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取材且茎尖大小为0.7 cm时,茎尖成活率最高,为77.5%;初代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IBA 1.5 mg/L,在此培养基上,三倍体枇杷茎尖萌发率高达91%;茎尖伸长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GA30.3 mg/L,平均芽苗高度可达4.9 cm;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Tryptone 750 mg/L,增殖系数为7.7;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25 mg/L+IBA 2.0 mg/L,生根率为73.3%;三倍体枇杷组培苗移栽入腐熟有机肥∶园土∶锯末(1∶2∶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3.67%。  相似文献   

5.
黑甘薯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义  白鹏  郑静 《杂粮作物》2008,28(2):94-95
以富含硒的日本黑薯的茎尖为材料进行脱毒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剥取小于0.3 mm的甘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产生愈伤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1.0 mg/L+NAA0.1 mg/L;继代培养基为MS;生根培养基为1/2MS+活性炭,填加活性炭的生根培养基能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6.
有色棉茎尖培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棕 98 0 1和绿 990 4两个有色棉品种茎尖进行诱导培养 ,结果表明以 5天苗龄的无菌苗进行茎尖培养为宜 ,棕 980 1的茎尖在附加 KT0 .5 +IAA0 .1的 MS培养基存活率高 ,幼苗长势好 ,绿990 4的茎尖在附加 KT0 .5 +IAA0 .5的 MS培养基存活率高 ,幼苗长势好。茎尖培养在各有色棉品种间不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甘薯茎尖脱毒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令文 《杂粮作物》2010,30(6):414-415
以辽薯20等品种为试材,对辽宁省4个主栽甘薯品种的茎尖脱毒和脱毒苗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尖采用体积分数为0.05的NaClO溶液消毒10 min,采用高温(33~35℃)预培养植株2~5 mm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可提高成苗率和脱毒效果。切取0.2~0.3 mm长的茎尖分生组织,在附加6-BA1.0mg/L+NAA0.24 mg/L的MS培养基中,4个品种的茎尖培养成苗率平均为78.5%,成苗期45~60 d,加入IAA(0.02~0.05 mg/L)的MS培养基对甘薯无毒苗的快速繁殖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离体茎尖生长点对几种培养因子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对培养条件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的生长反应十分敏感。以MS培养基为基本成分 ,与几种附加成分组配了 5种培养基 ,对马铃薯茎尖进行离体培养。结果发现 :光照、温度、湿度、激素、肌醇对茎尖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及培养基中激素和活性炭对马铃薯茎尖培养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原基数为2的茎尖脱毒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1)6-BA、0.1mg·L~(-1)GA_3和0.1 mg·L~(-1) NAA有助于陇薯6号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加入0.05%活性炭,茎尖成苗时间提前了13 d,成苗率增加了7.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二倍体甜菜离休茎尖的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作用。采用5种培养基,由甜菜的茎尖组织都获得了愈伤组织,从其中的三种培养基上再生了植株。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生长素,不同的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绿苗分化率都有明显影响。对甜菜茎尖外植体,蒙乙酸(NAA)是适合的生长素。MS全成份的一半附加NAA可诱导出粗壮的根系。过筛消毒的砂土配合浇灌营养液可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良DNS等方法筛选出的生长快、糖苷含量高的甜叶菊品系10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尖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其次是带腋芽茎段;再次为叶片。无腋芽茎段和无菌根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不能诱导成芽。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1.0mg/L;带腋芽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mg/L。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采用MS+6-BA 0.5mg/L+NAA0.05mg/L;在1/4MS+IBA 0.1mg/L+NAA 0.1mg/L+1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可达100%,生根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2.
以木薯华南5号(SC5)和华南8号(SC8)微茎尖为外植体,通过比较试验,对微茎尖的长度、初始培养基、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将长度为0.4~0.5 mm的木薯微茎尖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培养基MS+6-BA 0.01 mg/L+NAA 0.02 mg/L+GA31.0 mg/L上培养30 d后,SC5和SC8成活率均达60.0%以上;初代培养的小苗在继代和生根培养基MS+NAA 0.02 mg/L上培养35 d后,SC5和SC8增值系数均达4.0以上,生根率达100%。建立了SC5和SC8木薯微茎尖离体培养技术体系,为下一步木薯脱毒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方法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带马铃薯病毒的N88为材料,分别在40℃/25℃(4 h/20 h)的变温环境中,培养2、3、4周处理后茎尖剥离;以N88和D575试管苗为材料,在加入0,20,30 mg·L-1病毒唑的培养基中处理40 d后茎尖剥离。茎尖培养基为MS+0.05 mg·L-1 NAA+0.1 mg·L-1 6-BA+0.1 mg·L-1 GA3+4 g·L-1琼脂粉+30 g·L-1白砂糖的改良固体培养基,30 d后开始调查成苗率,每隔10 d调查1次,直到60 d,统计茎尖成苗率。结果表明:2周变温处理的茎尖成苗率和对照接近,但脱毒率有所提高;4周变温处理剥离茎尖成苗率最低,60 d成苗率仅为15%,脱毒率为100%;病毒唑浓度对不同材料的茎尖成苗率影响不同,其中D575经过20 mg·L-1病毒唑处理,茎尖培养60 d后成苗率最高达到83.3%,PVS脱除率为40%;材料N88在加入20 mg·L-1和30 mg·L-1浓度病毒唑的培养基中培养40 d后茎尖剥离,60 d成苗率分别为40.0%和41.7%,PVY、PLRV的脱毒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以灯笼草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其初代、继代及生根培养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茎尖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的茎尖大小、不同浓度和配比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但成活率和成苗率越差;茎尖越大,成活率和成苗率高但脱毒率差。6种培养基中以MS+NAA 0.1 mg.L-1效果最好,成苗率为33.75%,为本试验中茎尖诱导分化成苗的最优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茶树茎尖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材料为江华苦茶(37—2)。茎尖的生长以GA0.02ppm+IAA1.5ppm+6-BA2.0ppm的激素水平较为适宜,侧芽的分化以上述激素水平和GA0.01ppm+NAA0.2ppm+6-BA0.5ppm激素水平较为适合,不定根的形成则宜采用液体滤纸桥法培养,培养基以1/4MS附加IBA1.0ppm适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空心李实生苗高效再生系统的培养基类型和培养基配方。[方法]以沿河沙子、香蜜空心、红心道、东门3号4个品种的空心李为试验材料,研究空心李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以4种李成年嫁接树梢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空心李嫁接树营养器官组织培养的主要调控因素及控制外植体微生物污染的措施,建立完整、高效、实用的空心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生长的植物体内存在大量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生长调节物质,因而组织培养时成活率高、生长快;不同条件的培养结果不同,空心李种子发苗的最佳方案是成熟种子在半固体1/2MS萌发后,转至固体MS上培养;不同外植体的培养结果是带腋芽的茎段繁殖系数大于茎尖,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激素配比中,细胞分裂素6-BA与生长素NAA浓度配比适当时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和分化。[结论]最适合空心李幼穗的6-BA浓度为0.5 mg/L,而健壮梢则为1.0mg/L;NAA浓度以1.0 mg/L为好。  相似文献   

18.
以白掌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其初代、继代及生根培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2mg·L-1+AD0.2mg·L-1+NAA0.2mg·L-1;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2mg·L-1+NAA0.2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1。  相似文献   

19.
甘薯茎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华康  袁照年 《杂粮作物》2002,22(3):141-143
利用已报道的8种不同的甘薯茎尖培养基,对6个甘薯栽培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成功率差异较大,6-BA1.0mg/L+NAA0.24mg/L+MS为相对广谱的培养基。6个品种培养的平均成苗率达65.4%。金山1255、金山57、湘75-55较易培养,其平均成苗率达68.2%。而新种花、夏引一号平均成苗率较低,说明甘薯茎尖培养基具有基因型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甘薯(Ipomoea batatas)抗旱力强,适应性广,营养丰富,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近年来,甘薯在辽宁省西北半干旱地区种植面积较大,发展较快.为了满足生产上急需的优质甘薯品种脱毒种苗,对甘薯茎尖脱毒苗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筛选出MS 6-BA 1.0 mg/L NAA 0.24 mg/L为最适茎尖初培养培养基,其成苗率达85.0%;愈伤组织诱导率达73.2%;同时,筛选出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 IAA 0.02~0.03 mg/L,并进行了工厂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