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 4个辣椒品种为材料 ,探讨飞船搭载对辣椒种子发芽力、植株生长特性、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飞船搭载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随材料而异 ;搭载种子平均初花期较对照提早 0 2~ 3 2d ,且株间变异增加 ,植株有矮化的趋势 ;第 1花序节位也呈降低态势 ,结果能力有所提高 ,但果实长度、直径和平均单果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飞船搭载番茄种子SP1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 4个番茄品种经飞船搭载后 ,番茄种子的发芽、植株生长、果实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搭载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变化 ,这种变化随品种而异。番茄种子经搭载处理后 ,其平均初花期推迟 0 7~ 5 4d ,且株间变异增加 ;植株有矮化的趋势。空间条件对番茄第一花序节位、花序间隔节位、小花数、座果率及果实大小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发现在叶形、果色等有变异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卫星搭载处理对辣椒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李水凤  汪炳良  管学玉  张艳 《核农学报》2006,20(3):205-207,221
测定经卫星搭载后的辣椒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辣椒种子经卫星搭载处理后,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和5.3%;在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低于地面对照,但SOD活性高于对照;卫星搭载的种子在萌发13d的幼苗体内SOD、G-POD、APX和CAT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4.29%、25.23%、1.84%和21.52%。表明卫星搭载处理提高了辣椒种子和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对萌发初期保护膜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桦航天诱变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白桦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航天搭载后4个家系白桦的种子活力及1年生白桦苗木分析表明,太空环境对苗高影响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处理后均表现矮化现象。对白桦种子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4个家系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其它测定指标由于家系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异,总体表现为:航天搭载后对白桦种子活力有促进作用;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净光合速率略有提高;3个家系白桦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比地面对照低。  相似文献   

5.
卫星搭载处理丹参种子SP2代的SRAP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航天搭载丹参种子SP2代材料的诱变效应,本研究调查了航天搭载处理对植株地上、地下部各性状的影响,并利用SRAP技术分析其生物学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丹参种子SP2代的航天诱变效果明显,不同植株不同性状所表现出的效应不一致。利用12对引物对丹参航天材料进行分析,共产生146条多态性条带,丹参航天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53-0.867之间,平均为0.648。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种子卫星搭载后其根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了解卫星搭载苜蓿细胞的生物学效应,3个品系的苜蓿干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地后,制作根尖染色体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对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表现为促进(品系二、四)或抑制(品系一)。搭载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出现了微核、染色体桥、断片、落后等畸变类型,畸变频率因搭载材料的诱变敏感性差异而不同。卫星搭载苜蓿种子对其根尖细胞有显著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7.
航天诱变对甘蓝型油菜根尖的细胞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谢琳  牛应泽  罗谊 《核农学报》2008,22(2):179-182
对经卫星搭载的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种子当代(SP1)根尖细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搭载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对多数甘蓝型油菜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了促进效应,同时使根尖细胞产生了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表明,通过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在细胞学水平上发生了真实的诱变效应。与不育系材料相比,航天搭载对保持系材料有着更强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60)Coγ射线对小豆种子辐射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平均为 3 89Gy ,且M1生长初期叶片性状有明显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形不对称、叶缘卷曲、花叶、黄叶等致变现象 ,各种畸型叶出现频率与辐照剂量大小有关 ;M1根尖细胞中有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 ,以染色体桥和断片频率较高 ,辐照剂量在 40 0Gy以上时根尖细胞异常率达 1 0 %以上 ;植株花粉育性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京农 2号植株花粉育性达 5 0 %时的辐照剂量为 3 78Gy。根据M1出苗率、成活株率、根尖细胞异常率、叶片致畸率、植株花粉育性、植株农艺性状受抑程度及M2 植株性状的变异等综合分析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较适宜剂量为 40 0Gy  相似文献   

9.
航天搭载青稞遗传变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彭正松  杨军 《核农学报》2007,21(6):541-544,556
108粒青稞干种子经返回式实验卫星搭载后,室内培养正常发芽得到108株幼苗。细胞观察结果表明,航天飞行处理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没有显著影响。幼苗移栽至大田发现经航天飞行处理的植株与未经处理的对照青稞植株一样健壮,但其中2株花序形态表现变异,出现双麦穗。其余106株的花序形态完全正常,用来自7个连锁群的21对微卫星引物对经航天飞行处理的青稞幼苗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其中20对引物未检测出变异,而用位于2H染色体上的引物HVM54从63个植株中检测出10株发生了变异,且这10株青稞的变异类型完全相同。这一结果说明经航天飞行的青稞种子DNA发生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0.
平流层辐射对谷子生长发育及后代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平流层辐射对谷子的营养生长及后代性状的变异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高空气球搭载的谷子,种子发芽势比对照提高21.1%,株高比对照降低6.8cm。叶片长度的生长动态呈双峰曲线,叶片长度和宽度与对照的差值由下到上呈正弦曲线,旗叶的面积、穗重均明显高于对照。SP_2分离群体中产生了各种各样具有隐性性状的突变体,SP_3大穗型株系性状相对稳定,在穗长、穗重、种子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上表现出有选育价值的稳定变异。  相似文献   

11.
以旱稻基因型旱 65(OryzasativaL .)为母本 ,稗草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 ,获得实粒种子。连续 5年试验结果表明 :( 1 )F0 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去雄 82 4朵小花 ,结实率为 1 2 1‰。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育性正常 ,结实率 92 2 6% ,单株产量超母本 80 3 9%。 ( 3 )F2 农艺性状分离严重 ,但育性无分离。群体 40 5株无不育株出现。选育出的优良变异单株“远F2 1” ,超亲优势为 55 64%。 ( 4)对“远F2 1”衍生F3株系 1 60株考种株穗数、株高、穗长、主茎穗一级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诸性状 ,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 2 3 2 %、1 5 1 8%、47 2 6%、3 3 84%、2 4 2 6%及 2 1 62 % ,差异显著。 ( 5)F5光合速率测定 ,超母本2 9 72 %。远缘杂交对不同属间引入目的基因 ,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花前~(14)C同化物分配与累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吕金印  刘军  高俊凤 《核农学报》1999,13(6):357-361
研究结果表明:从花前标记到整个灌浆期,春小麦901 叶和鞘中14 C同化物分配率分别下降231 % 和78% ,陕229 下降了321% 和77% 。茎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901 增加了73 % ,陕229 增加了220 % 。从花前标记、灌浆到成熟,901 穗颖壳14C同化物分配率上升了122% ,陕229 上升了87 % 。在花后21d 前,两品种旗叶14C同化物分配率逐渐下降。花后35d 901 旗叶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存在一个高峰,尔后又下降,比花前标记时下降42 % ;陕229 则一直下降,比花前标记下降45 % 。花后同化物转运,陕229 早于901 ,陕229 籽粒中14C同化物放射性相对高于901 。花前标记的14C同化物在901 中有45 % 转运到籽粒中,陕229 中有111 % 转运到籽粒中去。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胁迫对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同功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本文报道了浓度为 0 0 5~ 2 0mM的重金属Cu、Cd、Hg胁迫对 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和同功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在胁迫浓度为 0 0 5~ 2 0mM范围内 ,CAT活性随Cu和Cd浓度的增高而持续下降 ;CAT活性随Hg浓度的增高表现为先下降 ,再略有升高 ,然后又明显下降 ,表明浓度为 0 0 5~ 2 0mM的Cu、Cd、Hg胁迫显著抑制 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幼苗叶片CAT活性。( 2 )应用聚丙烯胺浓度梯度电泳对CAT同功酶分析显示 ,正常情况下水稻叶片中有 1~ 2个CAT同功酶的表达 (武育粳叶片中表达 2个 ,扬稻 6号和汕优 81 8叶片中表达1个 )。 0 1mM的Cd胁迫能诱导武育粳叶片 ,0 1mM的Cd和Hg胁迫能诱导扬稻 6号叶片表达 1个新的CAT同功酶。尽管如此 ,正常表达的CAT同功酶仍受到重金属Cu、Cd、Hg胁迫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以旱稻基因型远F2 1 [旱 65 (Oryzasativa) 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 ]为母本 ,高粱(Sorghumbicolor)基因型沈农 1 33为父本 ,进行属间远缘杂交 ,获得三属间杂交实粒种子。对杂交种F0 、F1、F2 代连续观察结果表明 :( 1 )杂交F0 代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发生 ,结实率仅为 2 63‰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株高、穗长、1级枝梗数、小花数、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诸性状超母本优势为 0 61 %~ 2 0 5 6% ;主茎叶片数多于母本 1片 ,总叶面积超亲优势为 1 1 95 % ;F1出现母本没有的红芒、红护颖和紫柱头 3个可遗传性状 ;( 3)F2 除在生育期、株高及穗长等性状发生分离外 ,其典型特征是穗型、芒性、芒色、柱头颜色、护颖颜色等性状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15.
金钗石斛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2 P研究了金钗石斛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转。结果表明 ,金钗石斛植株各部位均可吸收磷素 ,成长叶的总放射性活度最高。植株吸收的总32 P放射性活度随根系吸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至 96h达最高 ;随移栽后日龄的增加 ,植株各部位干物重逐渐增加 ,新生茎和新生叶增加最快 ,32 P亦逐渐向新生茎和新生叶运转。 2 5℃和 40℃温度处理 ,植株吸磷量分别为 1 0℃处理的 2 3和 2 5倍。中度光 ( 2× 1 0 4 Lx)和高光强( 5× 1 0 4 Lx)下植株吸磷量分别较弱光 ( 5× 1 0 3Lx)下增加 74%和 2 3 %。  相似文献   

16.
稀土对碳酸氢铵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稀土与碳铵混配的情况下稀土对碳铵氮素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稀土碳铵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 ,使根的干物重比不添加稀土的对照提高7 3 4%~ 2 7 8% ,产量提高 4 1 7%~ 6 3 0 %。在谷子和小麦试验中 ,稀土碳铵中的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对照提高 8 84%和 5 2 4%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稀土与碳铵混配施用时 ,稀土对碳铵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赞皇大枣叶片再生植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李云  王宇  田砚亭  王树芝 《核农学报》2003,17(3):187-190
以赞皇大枣组培苗叶片为试材 ,研究了叶片诱导再生不定根的最佳培养基及其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 ,在此基础上从不定根诱导出不定芽 ,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在 1 /2MS +IBA 1 0mgL- 1+NAA 0 3mgL- 1培养基上 ,可从叶片上诱导产生不定根 ,将上述不定根转接到 1 /2MS + 6 BA 1 0mgL- 1+NAA 0 2mgL- 1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从不定根诱导出不定芽 ,从而获得完整的体细胞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8.
甜椒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坤  赵青春 《核农学报》1999,13(6):339-342
甜椒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差异。幼苗期及发棵期NH +4 N 对生长有利,而盛果期则以NO-3 N 有利。同种形态氮素因施用时期不同而氮素利用率差异很大,以盛果期追肥利用率最高,为418 % ~458 % ; 基肥利用率为336 % ~367 % 。不同时期施肥的肥料氮在各器官的分配不同,基肥及初花期施肥氮素主要流向茎叶,占总吸收量的75 % 左右;盛果期追肥以果实分配较多,占总吸收量的60 %以上。对植株氮素来源的分析表明,仅400 % ~415 % 的氮素来自于肥料,而近60 % 的氮素来自于土壤。  相似文献   

19.
改性尿素N在土壤-烟株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2 7 9%。从土壤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58 3 %。N肥利用率 ,改性后处理为 45 8%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1 0 1个百分点。N的回收率 ,改性后处理达 98 3 %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 1 2 8个百分点。改性尿素省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作物从土壤N库中吸收了较多N素 ,同时所施N肥的利用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