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 《甘肃农业》2006,(10):85-86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乡村旅游开发也继农业产业化之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首先基于乡村旅游开发一般理论,给出对当前湖南省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基本判断。接着具体分析了湖南开发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省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重点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很多地方开发了各类型的乡村旅游项目,但是由于开发经验不足、开发模式简单、开发项目雷同、开发没有合理的规划等问题,没有达到通过乡村旅游致富的目的。通过分析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要深挖文化内涵、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策略,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垂直地带性的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蕊  孙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97-199,202
陕西秦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相对薄弱。本文主要从分析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的特性,即独立山体旅游资源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类垂直地带性出发,总结了秦岭山地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森林公园开发模式、地质公园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山地运动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绵阳市安县双泉村为例,在分析低碳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双泉村低碳乡村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双泉村低碳乡村旅游开发途径。笔者认为低碳乡村旅游开发主要内容包括营造碳汇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低碳乡村设施、倡导低碳乡村旅游消费、开发低碳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加大低碳乡村旅游宣传、建设乡村旅游低碳设施、营逢低碳乡村旅游环境、开发低碳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低碳产业链来实现双泉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针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是一种可持续性开发。针对优势和机遇,提出了设计多样化的开发模式、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健全文化旅游市场机制的对策;针对劣势和风险,建议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区域特色、乡村自然和人文等旅游资源,开发适合于旅游的项目,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体验、娱乐、休闲、度假的一种旅游形式。作者以湖南新化县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开发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作用,分析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与难点,进而提出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董阿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51-9253,9256
辽吉黑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旅游基础设施雄厚、客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奠定了基础。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典型模式,认为辽吉黑区域应采取多种机制综合协调、政府力量积极主导;区域多中心、多圈层、分级联动开发;参与主体多元化、涉及领域众多的联动开发模式。建议配套深入挖掘特色、分级开发旅游资源;塑造区域整体形象,联合开展市场营销,针对性开发旅游市场;分尺度开发旅游产品;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等战略措施,确保大区域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指出福安白云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提出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星群  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57-5759
调查了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滨海生态旅游开发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认知集中在旅游开发意愿认知、旅游开发外部因素感知、旅游影响感知、旅游者认知、旅游开发认知、环境效益认知6个方面。社区居民的认知集中反映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如何成为对社区居民负责任的旅游和如何增加社区居民生态旅游参与2大问题。并从保护区管理处职能定位、全方位提供旅游开发支持措施、搭建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晔  黄震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75-5677
旅游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是旅游景区开发的一种常见形式。探讨了旅游房地产的概念、类型与特征,阐述了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的一般模式,并从主题定位、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旅游景区房地产深度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杜洁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62-8264
以深圳"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经验为案例,对城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对于"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林肥酒”是一款百年历史的文化名酒,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绿酒,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云南是旅游大省,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云南地方特色产品应抓住机遇,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本文以云南“杨林肥酒”为例,立足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阐述“杨林肥酒”的历史渊源及产品的发展演变,具体分析“杨林肥酒”结合旅游开发的优势,提出把“杨林肥酒”融入云南旅游市场的思路,作为一种促使云南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易伟新  谢兰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83-10385
运用SWOT分析法对“长株潭”创意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具备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指出它既有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条件突出等优势条件,又有政府与“两型社会”平台的外部支持;但也存在产品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不利因素.强化创意农业理念的运用以加快产品的提质升级将是“长株潭”地区体闲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机制构建与路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旅游合作已成为福建区域旅游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也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两岸区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从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背景入手,明确了实验区设立的政策优势、旅游发展优势及愿景等各项背景,从目标约束、组织协调、技术保障等方面构建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的“三维”机制,分析指出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的路径发展取向,即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推进旅游人才无障碍流动,最终将实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杨娟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55-56
对当前“农家乐”发展现状、主要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农家乐”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历史分析,从其经历的“观光接待”到“经济产业”再到“支柱产业”的转变升级过程,分析其出现的问题和启示,引导探索发展云南省旅游业的成功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回扣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虽已采取诸多措施,但收效甚微。本文在肯定旅游回扣危害性的前提下,指出了旅游回扣存在的合理性因素,对时下流行的治理旅游回扣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圈层模式",及一些具体的方法与建议。最后得出结论:治理旅游回扣的关键,不在于彻底取缔而是采取恰当的方法策略,使其归于健康发展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文化淀积浓厚。虽然旅游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该文通过对湘西州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发展湘西州的旅游业应努力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精心打造属于本区域本民族的"神秘湘西"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湘西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王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09-13412
在阐明乡村旅游发展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对提高土地附加值的贡献,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模式.总结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台湾民宿产业对大陆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大陆乡村旅游产品在满足消费者深度游、休闲游方面日已变得陈旧、过时,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延伸产业链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问题。在分析台湾民宿产品的发展历程、产品特色的基础上,从产品创新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特点,及对大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