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 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育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广油占、 黄粤丝苗、五山油占(华占)、五山丝苗等,在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华占通过广东、 湖南、湖北等 8 省审定,是我国年度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华占共配组 142 个组合,252 次通过各级审定, 是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通过广东、陕西等 4 省审定,共配组 47 个组合,88 次通过各级审定。以晶 两优 534、隆两优华占等两系杂交稻组合为例证,提出并倡导在南方稻区进行杂交稻育种的新策略:在华南培育 精品恢复系,在南方不同生态区创制适合所在生态区的不育系,并配组成优势互补的强势组合,形成合作共赢、 协同发展和高效互补的整体水稻育种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商业化育种提供了内在推动力,而种业全球化已经成为我国商业化育种的催化剂。加快构建我国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应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在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的同时,引导科研单位育种人才、育种技术和育种材料等科技资源向企业有序流动,形成科企紧密合作的有效机制,从而推动种子企业加强商业化育种能力和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农业部公开发布的权威文件数据为依据,从国审水稻品种选育、超级稻品种选育和水稻推广主导品种育种3个层面,对我国“十一五”水稻育种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稻育种以杂交稻、籼稻为主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国审水稻品种中杂交稻品种数占总数的77.43%,其中又以三系杂交稻占统治地位,籼型水稻品种占66.32%;水稻育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落实国务院(2011)8号文件精神,提高种子企业的创新能力,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当前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种子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的合作.这种合作能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如何进一步推进科企合作,日前,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山东种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商业化育种过渡期内实行科企合作的必然性,剖析了深化科企合作面临的困境,如政策支持不配套、商业化育种机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种业科研成果评估体系和交易平台、现有科企合作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种业发展需要等,针对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商业化育种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创新合作模式等角度提出了深化科企合作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山东种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种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据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的种业科企合作经验交流会透露,今后要把种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整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种业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种业自诞生之日就是育、繁、推脱节。要把种子企业建成科技创新主体,关键是商业化育种逐步退出科研院所。有关部门不是从宏观政策方面努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依靠市场合理配置资源,而是致力于提倡"科企合作"、"研发联盟"等等。有关部门召开"科企合作"会议官员调研"科企合作"形式,媒体报道"科企联合"经验,出谋献策,撮合姻缘,说白了就是科研单位向企业"卖品种",企业向科研单位"买品种"。理念的落后带来了实践的落后,而实践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育种目标必须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70年代初,中籼稻育种主要是围绕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强的目标进行的。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水稻的迅速推广,中籼稻逐渐处于与杂交稻搭配种植的位置,对中籼稻品种的选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种目标则以高产、多抗、优质为主攻方向,熟期上要求与杂交稻错开季节。盐稻2号就是基本符合上述目标的“丰、抗、优”兼备的中熟中籼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浙江农业科学》2009,(2):F0004-F0004
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是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现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自1999年以来,公司与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开展杂交水稻合作育种,成为浙江省育种科研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的典范。2008年公司完成企业转型,成为国资独资企业。10年来,双方紧密合作,追求自主创新,有效利用粳糯稻杂种优势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育成并通过审定组合达11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定5个。形成了杂交粳稻、杂交糯稻和籼粳驱种间杂交稻三大系列和一条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中试示范直到经营推广的完整的种业产业链,为浙江省水稻优质、安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12,(5):19-20
从农业部获悉,2012年种业工作将以推动现代种业发展为主线,以开展种子执法年和科技促进年活动为抓手,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种业科技进步,创新工作机制,促进科企合作,强化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努力确保良种供应安全,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种业"新政"出台一年来,四川省的种业企业整合正驶入快车道。兼并重组、引入资本、科企联盟等纷纷上演。经过此番整合,四川种企踏上了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的现代种子企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从种业政策、企业竞争力、优势种子产供需现状3个维度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我国不同阶段农作物种业政策支持重点,展示我国种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与国际种业企业进行优势对比,同时剖析杂交玉米、杂交水稻2类优势种子的产业化特点。基于分析内容总结了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建财政保障制度、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快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科企联合育种以及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甬优12"的诞生,归功于科企间的紧密合作,更证明了科研成果只有贴近市场需求才有生命力。而这正是当前民族种业的"短板"所在。纵观世界种业的成功范例,在育种理念上,无一例外都是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公司从种子生产、推广到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都自始至终参与品种选育的过程,育成品种有明确的推广区域和市场定位,针对性和指向性都很强。  相似文献   

14.
王平 《北京农业》2012,(35):25-27
为了促进农作物新品种快速转化、有效保护与广泛应用,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交流,北京市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展示优势,围绕种子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努力地谋划建立规范完善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转化合作体系,扩大科企合作范围,搭建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企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做好种业发展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南方稻区主要籼稻良种系谱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三十年来,我国南方籼稻在矮化基础上的高产育种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一方面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籼稻品种高秆易倒,丰产性低于相同熟期粳稻品种的面貌,同时也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建国以后,南方稻区育成的水稻品种数是十分可观的。据不完全统计,到1975年为  相似文献   

16.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近年来,河南省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黎种业)牢牢抓住种业科研这个"总开关",在"科研立企、科研兴企、科研强企、科研富企"理念的指导下,丰黎种业科研育种事业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98年以来,丰黎种业连续审定农作物品种12个,成为河南乃至黄淮区域颇具影响力的种业企业,品种销售覆盖了黄淮大部分地区,丰黎种业也一度成为中国种业五十强. 丰黎种业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呢?带着这一疑惑,记者走进了丰黎种业,走进了丰黎种业小麦育种室. 形势逼人,初创小麦育种室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相继颁布实施,给以经营推广为主的种子公司带来了压力.这些种子公司深切感受到,在未来的种子经营中,没有自己的品种,无疑是无源之水,而要生存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科研队伍,走育繁推一体化之路."丰黎种业负责科研的副总经理王怀苹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种业"新政"出台后,面对种业发展新挑战,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积极尝试与种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阐述了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在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植物品种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探索了科企合作模式,如自行实施、许可实施、转让实施、合作实施和代育品种等,以期进一步完善科企合作、产研融合的双赢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韦昌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65-1068
【目的】种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农业持续发展,探索加快广西种业创新之路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材料,分析广西种业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政策要求和区情实际,提出了广西种业创新的发展对策及建议。【结果】广西种业市场空间广阔、科研实力增强、育种创新成果丰硕、品种引进筛选成绩突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种能力明显提升。目前还存在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基础薄弱、育种技术手段落后、种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重大突破性的品种少、科技成果转化困难、人才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建议】提高广西种业创新能力,必须做好引导服务、推进“科企”合作、重视人才培养、加快良种培育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种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商业化育种、扶持并壮大种业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安徽省中籼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安徽省中籼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开展安徽省中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至今,本文作者分析了2020-2021年阶段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桥两优569、桥两优369、科香优269、9两优香油占和金竹丝苗等5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安徽省中籼稻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种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农业持续发展,探索加快广西种业创新之路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材料,分析广西种业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政策要求和区情实际,提出了广西种业创新的发展对策及建议。【结果】广西种业市场空间广阔、科研实力增强、育种创新成果丰硕、品种引进筛选成绩突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种能力明显提升。目前还存在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基础薄弱、育种技术手段落后、种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重大突破性的品种少、科技成果转化困难、人才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建议】提高广西种业创新能力,必须做好引导服务、推进"科企"合作、重视人才培养、加快良种培育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种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商业化育种、扶持并壮大种业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