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豆粉末磷脂、谷朊粉、小麦胚芽粉的添加量对普冰9946小麦品种面包烘烤品质的影响,确定比较理想的加工工艺参数,为普冰9946小麦及类似小麦品种的优质面包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面包感官评价和质构仪分析结果为指标,探讨大豆粉末磷脂、谷朊粉、小麦胚芽粉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对面包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到添加物对面包品质改良的最佳配比。【结果】各种添加物使用量的变化对面包的感官评分有显著影响,3种添加物对面包感官评分影响的主次作用依次为:小麦胚芽粉谷朊粉大豆粉末磷脂。面包制作优化工艺参数范围为:大豆粉末磷脂添加量0.574%~0.755%,谷朊粉添加量3.059%~3.398%,小麦胚芽粉添加量3.286%~3.539%,在此参数范围内,面包的感官评分均大于84.39。【结论】通过在面包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大豆粉末磷脂、谷朊粉、小麦胚芽粉,可制得质量较好的面包。  相似文献   

2.
小米馒头配方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小米粉、水、单甘酯、谷朊粉的添加量对小米馒头品质(比容、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米粉添加量对馒头品质影响最大,谷朊粉和水的添加量次之,单甘酯添加量影响最小.当小米粉添加量20%,加水量49%,单甘酯添加量4%,谷朊粉添加量1.5%时,小米馒头的感官评分最高,达85分.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传统美食河南烩面的营养结构,将复合谷物(玉米、绿豆、燕麦、荞麦)制作成粉加入到小麦粉中,研究复合谷物对烩面面团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谷物粉可以弥补小麦粉蛋白质含量较少的问题;复合谷物粉平均粒度低于小麦粉,不会因粒度问题影响烩面的制作工艺。复合谷物粉影响烩面面团原本的品质,如降低粉质拉伸性能、面团筋力、烩面亮度色泽以及评分和质构指标,同时扫描电镜也证实,复合谷物粉破坏了烩面中淀粉与面筋蛋白的结合。为保证复合谷物烩面的营养与品质,需要添加谷朊粉后以辅助改善整体质量。在质量分数5%谷朊粉的辅助作用下,在小麦粉中添加质量分数30%的复合谷物粉可以生产出高营养、高品质的烩面。  相似文献   

4.
李治龙  刘新华  武巧莉  赵晨霞  桑立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98-17199,17245
[目的]研究微波提高谷朊粉品质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谷朊粉为原料,通过微波处理,以起泡性、乳化性、溶解度为指标,研究谷朊粉浓度、pH值、加热时间、微波功率等对谷朊粉品质的影响。[结果]当功率为570W,pH值为5,谷朊粉质量百分数为9.5%,微波处理时间为100s时,通过微波处理,能明显提高谷朊粉的乳化性和起泡性。[结论]该研究为采用一定改性手段来改善谷朊粉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以提高其作为不同食品改良剂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脂肪酶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加水量5因素5水平对元麦面条品质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元麦面条生产工艺: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为20 mg/kg,脂肪酶添加量为15 mg/kg,谷朊粉添加量为8%,食盐添加量为3%,加水量为60%。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面条的综合评分最高,且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
均匀设计法优化元麦面条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脂肪酶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加水量5因素5水平对元麦面条品质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元麦面条生产工艺: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为20 mg/kg,脂肪酶添加量为15 mg/kg,谷朊粉添加量为8%,食盐添加量为3%,加水量为60%。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面条的综合评分最高,且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玉米-小麦饺子专用混合粉的粉质特性,采用改性玉米粉和小麦粉为原料,谷朊粉、瓜尔豆胶、田菁胶及海藻酸钠为面团改良剂,考察了改良剂的添加量对复合粉面团稳定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面团改良剂优化组合为谷朊粉8%、瓜尔豆胶0.6%、田菁胶0.5%和海藻酸钠0.2%时,添加复配面团改良剂的混合粉面团稳定时间为5.2 ...  相似文献   

8.
谷朊粉是小麦粉经水洗去淀粉和水可溶性成分后得到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黏弹性、薄膜成型性、热固性等特性。本文重点综述了谷朊粉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发酵酶解谷朊粉的加工技术以及谷朊粉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对谷朊粉的深度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制作方法研究与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饺子品质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国内已有大量的关于蒸煮食品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面条和馒头上,对于饺子制作和品质评价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针对饺子专用粉开发和添加剂对饺子品质的改良以及小麦品质性状对速冻饺子的影响等,且饺子制作多采用手工操作,评价标准不统一。本研究采用机器和面与压片,用饺子感官评价与仪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和面机速度、和面时间、面团加水量、压片加工工艺等参数及对饺子皮的影响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超微麦麸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食用碱添加量、食用盐添加量对超微粉碎麦麸热干面品质(蒸煮特性、质构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微粉碎麦麸热干面的最佳工艺为:麦麸添加量8%,谷朊粉添加量3%,食用碱添加量0.8%,食用盐添加量0.4%。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nufacture and quality of steamed bread, consumed in Southeast Asia including China, Japan, and Korea. Hence, flours of 11 Korean wheat cultiva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quality attributes of two different styles of steamed bread, Korean style steamed bread (KSSB) and northern-style Chinese steamed bread (NSCSB). KSSB prepared more ingredients and higher optimum water absorption of dough than NSCSB because Korean consumers prefer white and glossy surface and soft crumb. KSSB showed lower height, larger diameter and volume of steamed bread, higher stress relaxation, and softer texture of crumb than NSCSB.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lour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steamed bread was different in KSSB and NSCSB. About 90% of variability in the height and volume of KSSB could be predicted from protein content, mixing tolerance of Mixograph,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flour, final viscosity and 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 Protein content and quality parameters also could explain the variation of steamed bread height in NSCSB. Korean wheat carrying Glu-A3c allele produced higher volume of steamed bread (704.7 mL) than Glu-A3d allele (645.8 mL) in KSSB, 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olume of NSCSB by glutenin compositions. Glu-D1d and Glu-A3c alleles had softer texture of crumb than Glu-D1f and Glu-A3d alleles in KSSB, Glu-B3i allele also showed lower hardness of crumb than their counterpart allele in NSCSB. Hard wheat showed higher height and volume of steamed bread, and lower stress relaxation and hardness of crumb than soft wheat in KSSB.  相似文献   

12.
影响普通小麦加工馒头质量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利用33个普通小麦(T .aestivum)品种(系)对影响馒头加工质量的3大类,19个小麦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馒头质量模糊综合评判系统,并首次对影响馒头白度、孔隙、比容、回弹的小麦品质性状及HMW谷蛋白对馒头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3大类性状对馒头的加工质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其作用顺序是:面粉物理性状大于籽粒化学组分,籽粒化学组分大于籽粒表型品质性状。⑵影响馒头质量的主要品质性状是:角质率、容重、湿面筋、支链淀粉的含量及支、直链淀粉比值、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伯尔辛克值、发酵成熟时间及成熟体积、面粉需水量、降落值。馒头各质量指标受不同小麦品质性状影响,可利用这些关系对馒头各质量指标进行间接选择和预测。⑶影响小麦加工馒头质量的品质性状较多,且性状间相互影响。因此,对其协调选择是优质馒头小麦选育的关键。⑷HMW谷蛋白组分主要影响馒头的体积、白度,含Glu5+10的品种,加工的馒头体积较大,白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将大豆粉末磷脂加入金苑面粉和雪燕面粉中,研究其封馒头及老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苑面粉和雪燕面粉的大豆粉末磷脂最佳添加量均为0.6%,金苑馒头和雪燕馒头的体积比空白分别增加了4.0%和3.0%,总评分比空白提高约10分,48h时馒头的硬度减少35.0%和34.1%,和24h时空白馒头的硬度相近,弹性和1h时空白馒头的相近,对馒头老化起到了显着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板栗馒头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瑶琪  张慧  孔繁东  杨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35-139,148
[目的]研究开发添加板栗粉的营养馒头。[方法]试验考察了板栗粉添加量、加水量、酵母量、发酵时间、复合乳化酶制剂对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比容测定、感官评定以及质构测定确定了最优条件。[结果]板栗馒头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板栗粉添加量6%、加水量50%、酵母量0.9%、复合乳化酶制剂0.22%(皆以混合粉质量计);板栗馒头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温度38℃,相对湿度为70%~80%,发酵时间为55 min,醒发时间为30 min。该条件下制成的馒头品质优良、风味良好。[结论]该研究可为研制营养丰富的杂粮馒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两种外源蛋白添加对全麦面团混合特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及对全麦面包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外源蛋白提升全麦食品品质及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混合实验仪、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外源蛋白(蛋清粉(EW)和酪蛋白酸钠(SC))添加对全麦面团热机械学、动态流变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合全麦面包的制作分析其对面包比容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EW)添加量的增加,全麦面团吸水率降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增加,加热过程中全麦面团的峰值黏度和回生值升高。全麦面团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持续降低,损耗角正切值(tan δ)持续上升。面团微观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内部孔洞显著减少,面团结构连续均匀,很好地弥补了麸皮对面团的破坏;全麦面包的比容增大,面包的内瓤结构疏松柔软。全麦面包的硬度下降,咀嚼度降低,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变化不显著。随SC添加量的增加,全麦面团的吸水率和蛋白弱化度增加,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加热过程中,全麦面团的峰值黏度随SC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回生值变化趋势相反;当SC添加量大于1%时,全麦面团的G'和G"上升;面团微观结构逐渐变得致密,孔洞和缝隙逐渐减少;全麦面包的比容随SC添加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内瓤结构相对紧密;全麦面包硬度和咀嚼度逐渐增加,黏聚性和回复性逐渐降低,弹性变化不显著。【结论】蛋清粉的添加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谷朊粉,有效改善全麦面包品质;而酪蛋白酸钠的使用要考虑其自身的高吸水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添加酶制剂对全麦面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及全麦馒头品质的改良作用,为制作出营养健康、口感良好的全麦馒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真菌α-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添加到含8%麸皮的全麦面粉中进行品质改良试验,比较和优化酶制剂对面团及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全麦面粉中添加真菌α-淀粉酶后,面团弹性增强、持气性和膨胀效果好,蒸制出的全麦馒头变松软、体积增大、弹性增强,面粉加工品质得到改良;添加葡萄糖氧化酶,也能改善面粉粉质特性和面粉拉伸特性,形成更耐搅拌且不粘的面团.当真菌α-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分别为4和30 mg/kg时,全麦馒头的感官评价值较高.[结论]全麦面粉经真菌α-淀粉酶和葡萄糖氧化酶改良后,面粉品质特性得到改善,面团的延展性及持气能力增强,蒸制出的馒头体积增大,感官评分值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对北方小麦32个品种的蛋白质与粉质拉伸特性及制作的馒头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小麦的蛋白质和粉质拉伸特性对北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值、弱化度、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等4项指标与馒头综合得分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28-、0.598、1.318和-1.576,对馒头品质影响很大,是优选优质馒头专用小麦或专用面粉重点考察的指标;优选出豫麦52、太空6号、豫农949、豫农9676、郑麦98、豫麦69、泰山23和洛展1号等8个优质馒头专用小麦品种;确定了优质馒头品质指标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黑小麦品质育种、加工品质评价及相关加工企业的原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在新疆种植表现良好的6个黑小麦品种(系)为原料,对其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及面条、馒头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特性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供试黑小麦品种(系)的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沉淀值较高,湿面筋含量中等,灰分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偏低.品种间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面粉蛋白质质量需进一步提高.S-2、黑小麦76和96-45具有较好的面条加工适用性,S-2属于制作馒头良好黑小麦品系,S-2和黑小麦76属于制作新疆拉面良好的黑小麦品种(系).[结论]黑小麦在我国传统蒸煮类食品加工上仍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3年41个品种分析了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与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品质的相关性显著。优质馒头与所分析的品质性状(馒头体积除外)相关性均不显著。本文还提出了黑龙江省优质面包和优质馒头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品系)SRC值与冷冻面团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探讨小麦品种(品系)SRC值与冷冻面团品质的内在关系及其预测效果,本试验选用陕西关中地区16个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在对各小麦品种面粉溶剂保持能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和冷冻面团品质检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SRC值与冷冻面团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水SRC值与冷冻面团面包比容的关系密切,冷冻5 d间面包比容的变化主要受到乳酸SRC值的影响,各SRC值对冷冻5~10 d间的面包比容变化均有影响。SRC值对冷冻面团品质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