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影响水稻抗寒性的生理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低温冷害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综述了细胞膜、保护酶系统、脯氨酸含量、糖类物质和激索等生理因素对水稻抗寒性的影响,试图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水稻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硅锌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锌肥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硅锌肥能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性、抗寒性,增加穗粒数,降低空秕率,增加结实率,增加产量,增产幅度可达11%,同时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抗寒性不同的水稻幼苗,经人工低温(0—4℃)处理后,MDH、SOD、POX和EST同工酶的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同工酶分析可能成为鉴定水稻幼苗抗寒能力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转Bt基因水稻对东亚飞蝗抗寒性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以转Bt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分别喂养东亚飞蝗3代,用过冷却点仪测定东亚飞蝗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饲养的东亚飞蝗的4龄、5龄幼虫、成虫(雌和雄)的过冷却点分别为-5.89、-7.59、-6.64和-6.79,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茶园抵御冻害的能力,选择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资源,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8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抗寒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此3个品种表现强抗寒性;劲峰、乌牛早、安徽3号、福鼎大白茶4个品种表现中抗寒性;迎霜品种表现弱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用适当浓度的木霉菌T216发酵产物对杂交早稻金优402和金优974进行浸种处理,3叶1心时进行连续96h 8℃的低温胁迫,以研究其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菌T216发酵产物浸种可提高秧苗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系的活性,减轻低温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和电解质渗漏,增强杂交水稻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玉米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振波  刘昕  曹鸣庆 《玉米科学》2002,10(2):056-060
低温不仅是限制冷敏植物分布及其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许多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生产的重要气候条件.近年来玉米抗寒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在自交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冷锻炼或ABA处理也能使抗寒性大为提高.玉米抗寒性的表现有着重要的生理基础,即抗氧化酶的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其同工酶的表达模式也相应改变;膜类脂降解的程度较轻、光系统II保持较高的活力、膜系统保持较好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叶片中ABA、水势和渗透压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玉米抗寒性的遗传分析以及有关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品种改良和生物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绿玉树经不同诱变途径获得的材料进行了抗寒性研究,通过观察其形态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及测定膜的透性变化,了解绿玉树形态结构、细胞结构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会使植物在形态及细胞结构上发生相应的变化;经60Co-γ辐射或EMS诱变处理后用HYP筛选出的突变体和经秋水仙碱处理获得的多倍体的抗寒性较强.这对抗寒性育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个品种澳洲坚果叶片解剖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叶片离析和石蜡制片技术,对澳洲坚果10个品种的叶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测定了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等结构参数.结合10个品种抗寒性的前期研究分析认为:叶片厚度、SR和CTR等指标与澳洲坚果抗寒性关系不大,而叶片组织结构的上表皮厚度及其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和叶脉突起度等指标与抗寒性关系密切,认为气孔密度小、叶片表皮及角质层厚大和叶脉突起度大是抗寒性强的性状,反之则是抗寒性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易霭琴  蒋丽娟 《中国麻业》2005,27(6):294-299
本文对绿玉树经不同诱变途径获得的材料进行了抗寒性研究,通过观察其形态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及测定膜的透性变化,了解绿玉树形态结构、细胞结构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会使植物在形态及细胞结构上发生相应的变化;经^60Co-γ辐射或EMS诱变处理后用HYP筛选出的突变体和经秋水仙碱处理获得的多倍体的抗寒性较强.这对抗寒性育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香型优质两系杂交水稻黔香优2000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360S与自育优质抗病恢复系Uni2000配组,育成香型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黔香优2000.经2002-200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鉴定和在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黔香优2000平均产量分别为7 955.55和7 319.25 kg/hm2,与高产对照相当,且米质优,12项指标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二级以上,其中9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一级.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该组合抗稻瘟病.抗寒性亦强于对照.黔香优2000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胶木兼优无性系寒害适应性调研初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深入了解目前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系在海南垦区中心试验区和广东垦区协作试验区的寒害适应性,以及为品种选育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008年笔者对两地试区无性系的寒害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平流型寒害中两垦区无性系受害均较严重,中心试验区的热试17和热试2的抗寒性很差,寒害级别在5.88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寒害指数高于97.87,4~6级寒害率为100%,无性系成片死亡;热试21、热试10的抗寒性较强,仅存在部分枯枝和掉叶现象:热试3、热试5等的抗寒性较差,热试9、热试11等的抗寒性中等.从抗寒性看,热试17和热试2可作为科研中不抗寒的对照材料,而抗寒性好的热试21和热试10分别适合在琼、粤等植胶区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3.
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茶树抗寒生理过程、抗寒分子机制、抗寒性鉴定、提高抗寒性4个方面对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茶树抗寒性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武陵山区气候生态条件复杂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在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总体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以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米质和抗性选育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抗稻瘟病和耐寒育种,达到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有机统一.实现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加强区内育种单位之间的协作,建立多病圃对种质资源、亲本和组合进行联合鉴定筛选,通过病区胁迫选择、非病区选择与高海拔基地抗寒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组合.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地鉴定或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的恢复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并相继通过各级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东乡野生稻苗期抗寒性QTL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9311/东乡野生稻F2群体为材料,用108对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以苗期分蘖叶片相对电导率为抗寒性鉴定指标,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检测抗寒性QTL.结果在第3号和11号染色体上定位到2个与抗寒性相关的QTL qSCR3和qSCR11,其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3%和19.2%.  相似文献   

16.
以粤光S为不育基因供体,与具有广东野生稻亲缘的优质常规稻种质增城丝苗-8选杂交,经多年系谱选择和测交筛选,育成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广3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较低、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抗寒性强、配合力强、米质较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2010年7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以广3S组配的广两优931、广两优802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广东省区试中呈现丰、抗、优协调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9,(3):73-74
软华优55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高州野生稻新质源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G软华A与自育恢复系R55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叶形态较好、米质优、抗寒性较好和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17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桂南稻作区作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5个椰子品种的成年植株叶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叶片的基本组成相同,但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存在差异,其中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差异灵敏度较高,在总次数为10次的多重比较中,差异极显著次数分别为7次和6次.结合供试材料的田间抗寒性观察发现,抗寒性最强的海南本地高种具有最厚的栅栏组织和叶片,抗寒性最弱的文椰4号的栅栏组织和叶片厚度最小.因此,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椰子品种的抗寒性,可以作为抗寒指标.  相似文献   

19.
特优 6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优63(龙特浦A ×明恢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1986年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其不育系龙特浦A(简称特A)是用龙特浦杂交V41A转育而成。 一、特A主要特性:1.穗大粒多:平均穗粒数115.9—120粒,千粒重27—28克,比珍汕97A增加37-45粒和2—3克。2.抗寒性强,包颈短,在不喷九二O情  相似文献   

20.
金优990是安顺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金23A与自育恢复系安恢990配组育成的高产、稳产、抗寒性好、分蘖力强、穗形较大、结实率高、后期转色较好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根据亲本的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结合印江县合水镇兴旺村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金优990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