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三年开沟施肥与撒施肥试验,红哺鸡竹地下竹鞭鞭节数及壮芽生长数量差异不大,但其地下竹鞭鞭长、鞭节及壮芽在各土层生长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差异性检验分析,鞭径及跳鞭条数已出现显著差异,建议竹农在该竹种培育时应根据培育目标选择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尤溪县开展了黄甜竹笋用林不同年龄竹鞭生长特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甜竹笋用林的鞭段数、鞭长、鞭径随鞭龄增长而减小,1~4龄鞭段数占总鞭段数78.6%,鞭长量占鞭长总量的80.9%,土壤层(10~40 cm)的竹鞭长度占总长度的88.1%。随着竹鞭年龄增长,壮芽、弱芽和空芽节的数量呈现减少变化,笋芽则为少-多-少的变化趋势,壮芽和笋芽在竹鞭节上的分布在第1~30节内较为集中,且壮芽分化成笋芽的能力也强。根据竹鞭生长规律,提出了采取适时的经营措施可为竹林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红壳竹笋用林竹鞭的生长结构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红壳竹不同年龄竹鞭长度、重量、鞭段长度、鞭径、侧芽 (笋芽、壮芽、弱芽、空芽节 )数量及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竹鞭的分岔和延伸方向等进行分析。认为壮龄鞭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幼龄鞭 ;壮龄鞭在 10~ 2 0cm土层分布最多 ,幼龄鞭在 0~ 10cm土层分布最多。竹鞭大多数为平行生长。为红壳竹笋用林的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厚壁毛竹具潜伏芽、壮芽、笋芽和死芽4种类型的鞭芽,活芽/死芽比为7:3。竹鞭主要分布在土层20~40cm范围内,鞭径1.79cm,竹鞭每6cm左右有1个鞭芽,8cm左右有1活芽,21cm左右有1死芽。厚壁毛竹当年春天定植,当年冬新鞭即长达123.2cm,翌年冬新鞭长达441.9cm,鞭数、鞭径、鞭芽、鞭断稍率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揭示高节竹地下竹鞭生长规律,为高节竹林分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节竹成熟林分为材料,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布设样方,采取挖掘法调查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竹鞭重量为4 252.07 g·m-2,占总鞭重的99.57%;3 a生竹鞭鞭长最长为305.72 cm·m-2,占总鞭长的23.18%;6 a生竹鞭平均节间长最长为4.83 cm2壮芽主要着生在1~3 a鞭龄鞭段上,占99.04%;休眠芽主要着生在1~3 a竹鞭上,占85.71%;死芽主要着生在3~5 a竹鞭上,占84.44%;笋芽主要着生在2~3 a竹鞭上,占75.00%。高节竹竹鞭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壮龄鞭鞭长最长、老龄鞭平均节间长最长、壮龄鞭平均鞭径最大,壮芽、笋芽及休眠芽主要分布在1~3 a鞭上,死芽主要分布在3~5 a鞭上。  相似文献   

6.
在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调查毛竹的母竹特性对新竹与地下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母竹发笋多于1年与2年母竹;胸径>4 cm及胸径2~4 cm母竹发笋均多于胸径〈2 cm母竹发笋;栽植4年的母竹发笋多于栽植3年、2年及1年的母竹;1年鞭的母竹发笋多于2年与3年生鞭的母竹。不同年龄的鞭长与鞭重所占比例依次排列为:壮龄鞭>幼龄鞭>老龄鞭;在以母竹为中心的1.5 m范围内,竹鞭上的壮芽数、弱芽数、笋芽数及休眠芽数依次为74.86,21.10,56.68个及8.68个,分别占总芽数的24.64%,13.98%,26.88%及3.19%。壮芽比例越高,说明地下鞭系统活力越旺盛。毛竹造林时要对母竹特性予以高度重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与增加来年新竹数目。  相似文献   

7.
银杏-鹅毛竹复层林光照和根系种间的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鹅毛竹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地上不同光照环境鹅毛竹光合作用和地下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缘鹅毛竹平均日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林中,上层银杏对下层鹅毛竹有光照竞争作用;而两物种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则存在竞争与协作并存的关系,但竹鞭壮芽的数量与总鞭量关系不显著,而与幼壮龄鞭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复层林鹅毛竹的生长状况是上层光照竞争和下层根系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合江方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江方竹地下茎的生长特性直接影响到发笋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合江方竹鞭、根在土壤中主要分布于在0~25 cm范围以内,尤以5~10 cm分布量最多;鞭角、1/2鞭长处鞭径、鞭节间长度在不同丛间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竹鞭具有先行一定长度生长,再在该段的上部集中发鞭的规律性.同时,6~9月温度和降雨是竹鞭长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采用鞭系追踪和分层挖掘法对重庆梁平县篌竹鞭系和根系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篌竹竹鞭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竹鞭的相对年龄;研究地竹林的竹鞭以4~6年的壮龄鞭为主,占竹鞭总量的65%;年龄结构呈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型,结构比较合理;88%竹鞭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中;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和壮龄竹鞭上;壮芽和笋芽主要分布在壮龄的壮鞭上,弱芽主要分布在幼龄鞭上,老龄鞭上空节芽占到80%。因此在竹林培育管理中主要是管好0~20 cm土层,并做到培育新鞭,保护壮鞭,去除老鞭,促进长鞭发笋,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崇阳县天然苦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作业对苦竹竹鞭及根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竹竹鞭及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且以2 a和3 a壮龄鞭段为主。年龄及土层均对鞭径与节间长影响不显著。壮龄鞭上着生壮芽和笋芽多,而老龄鞭上则着生死芽多。苦竹细根生物量、细根直径、细根长度以及细根比根长各根序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根序、土层深度及季节影响细根生物量、细根直径、细根长度及细根比根长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秆竹竹鞭绝大部分分布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着鞭龄加大而增多,然后又迅速减少。笋芽多长在2-3龄竹鞭上。竹鞭划分应以1龄为幼龄鞭,2-3为壮龄鞭,4龄为中龄鞭,4龄以上为老龄鞭。  相似文献   

12.
应用树木年轮生态学方法研究三峡库区云阳县柏木生长动态,通过交叉定年并滤除遗传因子对生长的影响,建立柏木标准年表和残差年表,并进行年表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云阳县柏木年轮生长与当年春季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1,2月的月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月降雨量和湿度指数对柏木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柏木鞭角华扁叶蜂的发生与标准年表的相关分析表明柏木叶蜂的发生总面积、柏木感虫率与柏木生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得出云阳柏木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模型,用于柏木生长的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13.
毛竹混交林鞭系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在毛竹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900~1350 株/hm 2时,壮龄鞭比例比较高,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更新快;毛竹竹鞭有92.8% 分布在0~40cm 土层中,其中0~20cm 土层中占60 以上,大于40cm 土层中仅占7.2%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随杉木密度的增加,0~20cm 层鞭根减少,20cm 以下鞭根明显增加,岔鞭数加大。  相似文献   

14.
毛金竹鞭系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炎陵县毛金竹鞭系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样方内毛金竹林地下鞭段条数为80.7条/m2,总鞭长2 271.2 cm/m2,鞭质量为4 502.0 g/m2,平均鞭径为1.27 cm。0~10 cm土层的鞭段数、鞭长、鞭质量分别占整个竹鞭系统的77.3%、73.5%和73.0%。样方内总鞭芽数为1 028.7个/m2,其中弱芽、壮芽、笋芽、空芽、岔鞭分别占14.7%、25.9%、1.5%、53.6%和4.3%。2~3龄竹鞭上壮芽数量为210.3个/m2,占总壮芽数量的79.1%。毛金竹竹鞭无分岔鞭段数量占总鞭段数量的59.1%,一侧单岔鞭段数量占总鞭段数量的28.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采挖鞭笋与不挖鞭笋之间6 a后地下竹鞭鞭径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鞭径为1.9 cmd≤2.5 cm的鞭段数减少22.22%;2.5 cmd≤3.0 cm的鞭段数增加22.03%;≥3.0 cm时,鞭段数所占的比例变化很小。采挖鞭笋后竹鞭鞭径增大的主要原因:一是细鞭、弱鞭被挖除,保留了粗壮的竹鞭,直接提高了整体的竹鞭鞭径粗度;二是竹鞭鞭径粗度与立地条件、竹鞭在土层中垂直分布的深度有关,通过人为有意识地将粗壮的浅鞭进行深埋,对竹鞭鞭径生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茶秆竹新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茶秆竹的鞭芽及幼竹--成竹生长规律的观测,结果表明:茶秆竹的鞭芽于8月上旬开始分化,鞭芽数随着鞭龄的增大而降低。当年的鞭可以分化成鞭芽和笋芽,茶秆竹立竹主要集中在壮龄和中龄鞭上,立竹的着生部位以鞭的中、后段为主。竹笋出土可分为3个时期,高生长可分为4个阶段,高生长节律呈S形,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17.
毛竹五月鞭笋生长特点及挖掘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遂昌县毛竹笋竹两用林基地中进行鞭笋挖掘试验的结果表明,毛竹鞭笋生长情况在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份的鞭笋直径最小,7月份最大。5月份鞭笋的母鞭均分布在10 cm以内的浅土层中,在5月份挖掘鞭笋不仅不会影响竹林正常生长,还可有效防止林地中低效鞭和无效鞭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毛竹肉桂混交对毛竹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进行毛竹肉桂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竹桂混交可促进造林母竹的生长,也可促进新生毛竹的生长:造林当年竹桂混交林地母竹的成活率、母竹当年长新率(母竹造林当年长新竹的比例)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增长0.8和10.4个百分点;3年内混交林地新生毛竹数量、竹高、冠辐、枝盘数和竹鞭数、鞭径、1m长竹鞭鞭节数、鞭幅、鞭深年均增量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新生毛竹高64.3株/hm~2、46.1cm、17.9cm、4.0枝和1.1根、0.23cm、~2.7节、18.9cm、-1.4cm。竹桂混交在闽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生长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特征、组织发育成熟度和生理活动的规律综合判断竹鞭相对年龄,具有准确、实用的特点;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壮龄鞭的鞭径、节间长、芽数和鞭长均大于老、中、幼龄;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鞭梢生长始于4月,5月进入新鞭速生期,6—9月生长速度最快,到12月停止生长;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95%的鞭根系生长在0~50 cm深的土壤中,21~40 cm是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鞭根系的主要分布层,占整个剖面的60%。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毛竹鞭笋产量和地下竹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 a对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实施施肥与不施肥的试验,分析施肥对地下竹鞭生长和鞭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鞭笋产量增加28.9%,鞭笋支数增加27.9%,达到极显著差异;施肥鞭笋单支重量变化很小,仅增加0.7%;施肥地下竹鞭的总长度、竹鞭粗度、竹鞭节间长度均略有增长;施肥毛竹林竹鞭分布在土层中鞭段数所占的比例:0H≤10 cm和11 cmH≤20 cm分别增加153.11%和11.09%,21 cmH≤30 cm减少19.95%,31 cmH≤40 cm和H40 cm分别增加4.54%和7.56%。可见,施肥对鞭笋产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对竹鞭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连续施肥会导致分布在土层中的竹林幼鞭向上靠地表生长,对竹林经济产量不利,影响笋的孕育和萌发。因此,建议对连续施肥的林地,应及时采取埋鞭措施,确保毛竹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