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地膜覆盖造林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求林木速生丰产措施,我们于1983年春季在带岭试验局新皆伐迹地上,进行了地膜覆盖造林试验。经过9年的观测,地膜覆盖对林木的增产效果非常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地条件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位于永翠林场227林班8小班,  相似文献   

2.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绥阳林业局双子林场23林班的1~4小班、5、6小班以及18林班的1小班。1~4小班林木组成为6柞、3桦、1椴,林内天然幼树有水曲柳、杨树、椴树,伐区清理时都均匀地予以保留。小班土壤为暗棕壤,上层厚度30cm,坡向东北,坡度为12°。采伐作业时上层林木均匀的保留0.4郁闭度,采伐后于当年秋天进行了暗穴整地,于1985年春造林。5、6小班未采伐,上层林分原始郁闭度为0.6,18林班1小班采伐后保留部闲度为0.2。2结果与分析2.1不同保留郁闭度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23林班1~4小班上层林木保留郁闭度为0.4,当年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根侧造林就是依据森林采伐后,伐根腐烂,土壤微生物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这一自然规律和国外有关绕伐根栽树的成功经验,以及运用常规植苗技术在伐根一侧或周围按一定规律造林的方法。此方法操作方便,可防止水土流失,便于抚育。为了把这一方法付诸实践,使其进一步完善,探讨其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我们于1989年进行了根侧造林试验。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东丰县中心林场兴隆林班的51号小班内,土壤为黄土,土层厚度40cm,地形地势为西向缓坡,试验地为1988年冬落叶松经营采伐迹地,有伐根1695个,供试面积为2h…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强度的间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给合理间伐落叶松人工林提供技术依据,我局近几年来利用固定样地进行了逐年观察。现将其结果整理如下; 调查地点与方法人工落叶松间伐试验地,位于东沟林场洋沟子经营区,77林班东山脚下,西北坡向,坡度平缓。1965年春季造林,面积约八公顷左右,密度为6600株/公顷,保存率在90%以上。1974年曾进行过一次抚育间伐。1979年局设计队在该地选择4.94公顷作为试验地。为了长期观察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因子、不同的间伐强度划分了两个小班,每个小班内设0.1公顷  相似文献   

5.
林木在幼龄阶段长得比较缓慢,尤其针叶树更是如此。为了加速林木生长,我们对樟子松采取了掰芽试验,以探求其速生的途径。现将试验过程和分析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临江林业局桦树林场170林班更新造林4小班,南坡16°,灰棕壤土,pH值6.2。年均气温2.8℃,年均降水量850mm。无霜期1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林木速生,缩短林木培育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于1989年春我们对人工落叶松林进行了追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东丰县一面山林场一面山林班65小班,26年生的人工落叶松纯林。林地  相似文献   

7.
<正> 平原地区造林,特别是速生丰产用材林株行距非常规整。为摸索适于株行距规整的林分。特别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小班蓄积量调查的抽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了几种栽植点单元抽样调查方法(以下简称栽植点抽样),并进行了实地检验。现将结果初报于下。一、试验地概况本研究试验地选在山东省费县(方方)河林场同乐庄分区二林班34小班进行。1979年春季营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自1955年在科尔沁沙地东南前哨,辽宁省西北部的章古台,引种樟子松至今已有30余年,有固沙林、种子林(园)等各种试验林1533ha。31年生平均树高9.8m,胸径17.8cm,在沙地上生长良好。樟子松人工林的形成,使沙地人工林内的水分、热量发生了变化。研究其水热变化趋势,对于评价樟子松人工林生态功能、经营好现有林、进一步开展造林,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地自然状况和方法试验地设在章古台的大一间房。大一间房  相似文献   

9.
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土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3种林分中设置杉木大径材培育试验,试验前进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本底调查分析,以了解不同试验地土壤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养分分级评价,近熟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而中龄林试验地和新造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则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大径材培育试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土壤养分的补充和维持,在保证充足、均衡肥料的施放的前提下,使试验地有足够的养分供杉木大径材培育所需。不同试验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异,但没达到显著水平。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3种土壤酶的活性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不同试验地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场位于吉林省怀德县西北部宝泉乡,试验地设在宝泉作业站房东20林班28小班林地。属于丘陵起伏地带。土壤为风积沙土,常年干旱,土壤瘠薄,表土层20—30厘米,PH值为6—7.5。由于过去对樟子松特性掌握的不够,所以造林成活率不高。为了提高造林成果,我们于1984年7月7日至8月29日进行了雨季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三种林分中设置杉木大径材培育试验,试验前进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本底调查分析,以了解不同试验地土壤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养分分级评价,近熟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而中龄林试验地和新造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则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大径材培育试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土壤养分的补充和维持,在保证充足、均衡肥料的施放的前提下,使试验地有足够的养分供杉木大径材培育所需。不同试验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异,但没达到显著水平。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三种土壤酶的活性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不同试验地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本底调查结果对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试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峡县不同植被类型截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场基本情况试验场位于西峡县罐沟村 ,流域面积 7 5 2km2 ,区域划分 35个小班 ,其中以栎林为主的用材林 15个小班 35 9 4hm2 ,板栗经济林 13个小班 187hm2 ,以栎林和灌木为主的防护林 3个小班 95 8hm2 ,以农田为主的 1个小班 10 9 8hm2 。试验区通过实行造林、封山等措施以来 ,共完成造林 12 1hm2 ,封山育林 5 0 0hm2 。区域内地形为两山夹一沟 ,最高海拔 10 5 4m ,地势东高西低。年均降雨量在 76 0~ 935mm ,年均气温 15℃左右。集水区内植物种类丰富 ,总计有植物115个科 ,6 2 6个种以上 ,有 11个植被类型。2 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大边沟林场第21林班内的15个小班构成的小流域的森林功能进行调查,利用以往实验地森林各种功能的调查数据作为原始数据,用雷达图综合分析法进行森林功能的分析与评估。雷达图可以全面反映出森林各种功能的发挥效果,通过雷达图中的多边形的形状可以具体看出各个小班的各种功能的强与弱以及各种功能的对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试验地的15个小班的森林多功能性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综合发展型、稳定发展性以及滞后发展性。利用雷达图综合分析法评估森林多功能可为以后的森林经理和造林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加速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探讨石灰岩瘠薄山地造林的有效技术措施,自1991年开始,我们选用侧柏、刺槐、杏、花椒等苗木和种子进行造林试验。3年营造试验林104.5hm~2,直播造林330hm~2,取得了显著效果。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嘉祥县城北,属尖山小流域,包括何庙、刘庄、石庄、刘山等4个自然村的荒山丘,海拔45.5~141.3m,  相似文献   

15.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的特效植物生根激素。 1988年在西畴县用该激素浸蘸椐杉苗木根系进行了造林试验。一、试验地情况试验地设在西畴县新街镇戈木办事处杀鸡厂村附近,位于山的中上部,海拔1220米,北坡,坡度25~30度,土壤为石灰岩发  相似文献   

16.
<正> 红松人工林,在黑龙江省人工林中占的比例较大,主要生长在东部林区的采伐迹地和次生林地的改造地上。它将接续逐渐减少的天然阔叶红松林,是有希望的后备资源,因此,必须加强对它的管理。一、试验地概况 1978年8月初,于南岔林业局浩良河森林经营所的大青川697林班9小班(56公顷),进行了红松人工林的透光伐试验。该小班的迹地  相似文献   

17.
杉木林地免耕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传统火烧炼山方法处理采伐迹地进行更新造林 ,若山地的坡度大 ,不仅难以作业 ,且较为危害 ,同时炼山除杂整地是全山铲草抚育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受破坏 ,造林成本相对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 ,我场进行了免耕营林的试验研究 ,本文是对 6年生杉木林免耕造林抚育法和效果的初步总结。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广东省西部象牙山林场符竹工区 ,地理座标为 2 2°5 2′~2 2°5 3′N ,111°5 0′~ 111°5 2′E ,林地坡度 30~ 32° ,年降雨量 16 0 0~ 2 0 0 0mm ,年均气温 2 1~ 2 2℃ ,土壤多为页岩及砂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 ,杉木林…  相似文献   

18.
人工红松母树林疏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地概况人工红松母树林疏伐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三道河子林场62林班1小班。位于129°38′35″E,44°44′00″N,海拔339m。年平均气温2-7℃,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40-4℃。年平均降水量595-9mm,年蒸发量1145-7mm,相对湿度78%,无霜期125天;坡度10°,棕色森林土,土层厚30cm,排水良好。该林分1958年春造林,密度4400株/hm2。1986年初第1次疏伐,疏伐强度55%,保留株数620株/hm2,胸径12cm,树高6-8m,枝下高…  相似文献   

19.
东安县退耕还林有新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东安县强力推进工程管理制度细化新措施,以切实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效。一是规范工程造林小班合格标准。针对个别小班年年见苗不见林的情况,在检查验收中均按不合格面积确定,并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更新造林质量,缓和春季劳力紧张的矛盾,巩留林场进行了秋季更新造林试验。更新造林试验地位于巩留林场库尔德宁47林班,是1984—1985年块状皆伐迹地,共15块,面积350亩,海拔1850—2250米,坡度12°—32°,土层厚度50—70厘米,砾石含量3—8%。植被盖度45—60%。下木主要有山柳、忍冬、蔷薇、花楸、稠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