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微卫星技术对云南肉山羊黑色品系2个群体(石林群体和寻甸群体)、2个育种素材(云岭黑山羊和努比山羊)及对照群(萨能奶山羊)基因组DNA进行11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以期为云南肉山羊黑色品系的选育提高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在0.5以上,表明5个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云南肉山羊黑色品系石林群体He和PIC值在5个群体中最高;遗传分化的研究表明云南肉山羊黑色品系石林群体与寻甸群体之间存在着最大的基因流(Nm=18.981)、最高的遗传一致度(0.906)、最小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013)及最小的遗传距离(0.099);UPGMA聚类图也显示二者最后聚为一支,说明二者遗传结构基本一致,可归为同一类群体;UPGMA聚类图还显示云南肉山羊黑色品系2个群体(石林与寻甸)与育种素材努比山羊关系最近,与另一育种素材云岭黑山羊关系稍远,而与对照群萨能奶山羊的关系最远,分属于不同的2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基于SNP芯片的云上黑山羊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分子水平对云上黑山羊遗传结构做出评价,本研究以云上黑山羊核心群母羊108只(来自7个育种核心场、10个群体)、育种素材云岭黑山羊和努比山羊各11和14只、对照组波尔山羊10只为试验动物,用Illumina公司Iselect Goat60k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并运用GenAlEx 6.5、Cervus 3.0、SNPRelate、Plink 1.07、Mega 4.0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统计计算、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试验获得143个样本在48 116个SNPs位点上的分型结果,其中波尔山羊10个样本单独聚集,与云上黑山羊、努比山羊、云岭黑山羊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较小的遗传一致度和较小的基因流,在聚类进化树中显示为一个独立分支,这些结果与波尔山羊实际遗传背景完全一致,显示出它在本研究中的对照组作用,同时证明本研究方法可行、结果可靠;云上黑山羊108个样本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聚类系统树中这些样本聚为一个大簇,而努比山羊(14个)和云岭黑山羊(11个)的样本各自聚为一簇;UPGMA进化树显示,云上黑山羊与努比山羊关系较近,与云岭黑山羊关系稍远,这与云上黑山羊育种导血方案结果相一致。云上黑山羊新品种在基因组水平上可与其育种素材明显区分,在基因组层面已具备独立品种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从分子水平对云上黑山羊遗传结构做出评价,本研究以云上黑山羊核心群母羊108只(来自7个育种核心场、10个群体)、育种素材云岭黑山羊和努比山羊各11和14只、对照组波尔山羊10只为试验动物,用Illumina公司Iselect Goat60k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并运用GenAlEx 6.5、Cervus 3.0、SNPRelate、Plink 1.07、Mega 4.0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统计计算、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试验获得143个样本在48 116个SNPs位点上的分型结果,其中波尔山羊10个样本单独聚集,与云上黑山羊、努比山羊、云岭黑山羊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较小的遗传一致度和较小的基因流,在聚类进化树中显示为一个独立分支,这些结果与波尔山羊实际遗传背景完全一致,显示出它在本研究中的对照组作用,同时证明本研究方法可行、结果可靠;云上黑山羊108个样本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聚类系统树中这些样本聚为一个大簇,而努比山羊(14个)和云岭黑山羊(11个)的样本各自聚为一簇;UPGMA进化树显示,云上黑山羊与努比山羊关系较近,与云岭黑山羊关系稍远,这与云上黑山羊育种导血方案结果相一致。云上黑山羊新品种在基因组水平上可与其育种素材明显区分,在基因组层面已具备独立品种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1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攀枝花地方黑山羊、建昌黑山羊、云岭黑山羊、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5个品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4个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129~0.7646之间,均为高度多态位点;5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05~0.6856,平均杂合度(H)在0.6985~0.7371之间,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296,说明群体间的变异仅为2.96%,群体间存在基因交流;攀枝花黑山羊和金堂黑山羊2个群体之间的Nei氏遗传距离最大(D=0.1286),金堂黑山羊和乐至黑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D=0.0365);NJ聚类图中,攀枝花黑山羊、建昌黑山羊和云岭黑山羊聚为一类,金堂黑山羊和乐至黑山羊聚为一类,聚类结果与群体的地理分布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7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小香羊与相邻产区山羊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7个微卫星位点,以波尔山羊为对照,对中国6个山羊群体进行了遗传检测,计算了各品种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同时分析了各品种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NJ聚类。结果表明,各群体的He、PIC、Ne分别为0.778~0.823、0.766~0.809、4.707~5.767;川东黑山羊和川东白山羊聚为一类,乌羊和南江黄羊聚为一类,其次是马头山羊、小香羊,最后是波尔山羊。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及品种形成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的7个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23个微卫星标记对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等7个山羊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23个基因座中21个座位在所有群体中都具有多态性,基因座BM0203在各个群体中分别为纯合基因座,但存在群体间变异,基因座BM6444在湘东黑山羊、宜昌白山羊群体中为单态,但在其他群体都存在多个等位基因。总群体基因杂合度为0.819 0,7个群体PIC平均值在0.630 5~0.691 9之间。根据Nei氏遗传距离用UPGMA方法对7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马头山羊和湘东黑山羊首先聚为一类,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黄淮山羊再和前者依次聚类,最后,宜昌白山羊和它们整个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努比山羊(Nubian)引入我国最早是在1939年,1984年、1985年先后从英国引进努比山羊88只[1],同时开展努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改良研究,杂交后代毛色出现黄色、褐色、杂色花斑、黑色、红色等个体性状.1996年云南开始引进英系努比黑色山羊与云岭黑山羊杂交.2002年开展组建努比黑色理想型群体,采取多系祖建系的方法进行闭锁繁育,进行努比山羊黑色新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省10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取15个微卫星位点分析云南省10个地方山羊品种(弥勒红骨山羊、圭山山羊、马关无角山羊、师宗黑山羊、威信白山羊、龙陵黄山羊、罗平黄山羊、云岭山羊、宁蒗黑头山羊、昭通山羊)以及参照群波尔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结果表明:除MCM200外,其他14个微卫星位点均属于高度多态位点;11个群体观测杂合度值(0.573~0.692)、期望杂合度值(0.608~0.69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62~0.655)均大于0.5,表明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遗传变异系数为0.112,处于中等以下分化程度,群体近交系数均为正值(除马关无角山羊),表明云南省地方山羊品种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群体间的基因流大于1,说明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基于Nei氏遗传距离计算和UPGMA聚类分析,波尔山羊与10个云南地方山羊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单独为一支;10个云南地方山羊品种分为2个类群,弥勒红骨山羊、圭山山羊和马关无角山羊聚为一支,师宗黑山羊、威信白山羊、龙陵黄山羊、罗平黄山羊、云岭山羊、宁蒗黑头山羊、昭通山羊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云南培育的努比山羊黑色品系(努比奶山羊)开展DHI检测,并与萨能奶山羊乳品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努比奶山羊乳脂肪含量为(6.35±2.26)%,乳蛋白含量为(4.19±1.17)%,萨能奶山羊乳脂肪含量为(4.81±1.77)%、乳蛋白含量为(3.44±1.03)%,努比奶山羊乳与萨能奶山羊乳营养成分(乳脂肪含量、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非脂物含量、尿素氮含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细胞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努比奶山羊乳与萨能奶山羊乳相比,乳脂肪含量高32.0%,乳蛋白含量高21.8%,乳糖含量高7.1%,总固体含量高23.8%,非脂物含量高14.8%。努比奶山羊乳汁稠密,营养价值高,具有奶肉生产的双重效益,将有希望培育成为云南高原地区特色奶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应用QIAxcel全自动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对云南肉山羊黑色品系5只公羊134只后代的基因组DNA进行了11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以期为这一品系的选育提高和合理选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11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101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在115~249 bp之间,全群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在0.5以上,表明云南肉山羊黑色品系遗传多样性丰富。对5只公羊UPGMA聚类分析表明:5只公羊间遗传一致度较高,说明云南肉山羊黑色品系具备了相对统一的遗传基础;系统聚类图直观地显示出公羊N7379和N7373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被聚为一支,而公羊N5043、N7303、N5049间也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被聚为另一支,分属于不同分支的公羊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分布的地方山羊品种主要有南江黄羊、成都麻羊、建昌黑山羊、金堂黑山羊、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贵州白山羊、北川白山羊、古蔺马羊、藏山羊,主要以产肉为主,肉皮兼用。引进品种有波尔山羊、萨能奶山羊、吐根堡山羊、努比羊。绵羊品种有凉山半细毛羊、云南半细毛羊、藏绵羊。在品种利用方面,目前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努比羊利用比较好,推广面积大,产生了良好的杂交效果,并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川渝部分山羊品种(类群)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川渝山羊品种(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山羊品种(类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堂黑山羊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777、0.819和6.54;大足黑山羊各项指标最低,分别为0.736、0.787和5.57。对6个品种(类群)聚类分析表明,金堂黑山羊与南江黄羊的首先聚类在一起,然后依次与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大足黑山羊和波尔山羊聚类。各山羊品种(类群)的聚类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宗旨是了解山西省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运用群体遗传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依据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结果)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Na)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05 3~0.798 2之间,平均遗传杂合度(H)在0.759 2~0.831 6之间;4个地方山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0.046 1,黎城青山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在一起,再与吕梁黑山羊聚在一起,最后与洪洞奶山羊聚在一起形成一类.(结论)结果表明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选择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山西省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估,也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4个地方山羊品种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位置、生产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中西部7个山羊品种(陕南白山羊、陕北白绒山羊、西农萨能羊、关中奶山羊、太行山羊、黄淮山羊、伏牛山羊)共计32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并根据Nei氏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标记在这7个品种中存在高度多态性;陕北白绒山羊的遗传变异程度最大,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401和0.8244;而关中奶山羊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小,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990和0.7784。UPGMA聚类分析表明,黄淮山羊和伏牛山羊聚为一类,陕南白山羊,太行山羊,陕北白绒山羊依次加入,西农萨能羊和关中奶山羊作为一类最后加入。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标记BM1329在2个山羊品种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微卫星标记在相近物种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这一特点,选择与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一个微卫星标记BM1329,分析其在云南黑山羊和努比山羊中的多态性以及与山羊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BM1329在2个山羊品种中均存在AA、AB和BB型3种基因型。统计检验表明,品种与基因型显著相关,云南黑山羊以AA型为主,努比羊以AB型为主。虽然本研究表明微卫星标记BM1329不同基因型最小二乘山羊产羔均数差异不显著,但云南黑山羊与努比羊的产羔数差异极显著,即存在AB型山羊产羔数大于AA型山羊产羔数的趋势,所以微卫星标记BM1329仍可作为探讨山羊高繁殖性能的一个候选标记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四川7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个微卫星标记对四川7个地方山羊品种(类群)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从1~7个不等,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37~0.716,其中ILSTS004、ILSTS030、McM038和OarFCB011这4个基因座位为高度多态性基因座,CSSM004为中度多态基因座,都能较好地用于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7个山羊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1~0.696,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530~0.65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167,表明7个地方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群体间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0822~0.7240,以Nei氏遗传距离为基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表明,藏山羊、建昌黑山羊、成都麻羊和北川白山羊聚为一大类,第2类为乐至黑山羊和金堂黑山羊,最后简阳大耳羊单独成一类。  相似文献   

17.
云南黑山羊新品系选育是在引进努比山羊与地方山羊杂交改良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及胚胎移植新技术,经过15年培育的"云南肉用黑山羊新品系群".本试验在舍饲饲养条件下,开展对云南黑山羊品系群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通过对体重、体尺性状测定和分析,掌握生长发育规律,为开展选育、饲养和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资料,指导种羊生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卫星技术对云南半细毛羊、凉山半细毛羊、贵州半细毛羊、彭波半细毛羊、罗姆尼羊和考力代羊基因组DNA进行了17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以期为半细毛羊品种的遗传关系做出评价,同时为这些品种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个研究群体PIC值均大于0.5,表明遗传多样性都极为丰富;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表明,6个群体Nm值均在1以上,Fst值均在0.6以下,说明群体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基因迁移或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贵州半细毛羊和考力代羊间存在最大的基因流(Nm=12.065)、最小的变异系数(Fst=0.020 3)、最高的遗传一致度(0.862)及最小的遗传距离(0.148),显示出两个群体较近的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显示6个群体聚为两个大支,贵州半细毛羊、考力代羊、彭波半细毛羊聚为一支,云南半细毛羊、罗姆尼羊及凉山半细毛羊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太行黑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试验采用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显色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BM6404和TGLA53在太行黑山羊上呈现多态性。BM6404基因座有6个等位基因,其片段大小在125~147 bp之间;BM6404基因座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杂合度(He)分别为0.725,4.169,0.760。TGLA53基因座有7个等位基因,其片段大小在121~147 bp之间;TGLA53基因座的PIC、Ne、He分别为0.795,5.5280,.819。说明微卫星位点BM6404和TGLA53在太行黑山羊上均为高度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20.
华东地区羊品种资源丰富,地方品种主要有小尾寒羊、湖羊、槐山羊、黑山羊等,引入品种主要有南江黄羊、波尔山羊、萨能奶山羊、努比羊等。 (一)把握市场供求,确定以肉用为主的生产方向华东地区众多的地方品种中,绵羊大部分为粗毛羊,由其生产的异质毛经济价值低;山羊则历来以产肉为主,其他生产为辅。这些绵、山羊品种均适于发展商品肉羊生产。另外,不论从华东地区的自然气候、饲草资源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