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法国夏洛莱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杂交对其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法国夏洛莱羊为父本、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杂交试验初步研究对其杂交1代(F1)、回交1代(B1)体增重及毛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龄时,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体重分别比B1代(试验2组)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2.8%(P>0.05)和46.5%(P<0.01);6月龄时,体重分别提高4.0%(P<0.01)和28.6%(P<0.01);3月龄、6月龄时B1代(试验2组)的体重分别比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对照组)提高42.5%(P<0.01)、23.7%(P<0.01)。在产毛量方面,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的产毛量与B1代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比,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B1代的产毛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20.4%(P<0.01)和20.1%(P<0.01);从增重和产毛总的经济效益来看,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比,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和B1代总的经济收益分别提高了14.80%、10.88%。因此,法国夏洛莱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杂交可用于杂交优势生产羊肉,但不宜用于羊毛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与提高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的肉用性能,采用夏洛莱公羊、白萨福克公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母羊进行杂交试验,并对其F1的初生重、3月龄重、6月龄重、剪毛后体重、剪毛量、羊毛细度等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萨福克公羊×中国美利奴母羊(新疆型)F(1白中F1)、夏洛莱公羊×中国美利奴母羊(新疆型)F(1夏中F1)2组之间的初生重、3月龄重和剪毛后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夏中F16月龄重,则比白中F1高4.5%(P<0.01);2组之间毛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毛长和剪毛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夏中F1的剪毛量比白中F1高9.8%。说明在新疆伊犁地区,夏中组合较白中组合更适合用作肥羔生产,而且从毛用性能方面看,夏中组合也较白中组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产毛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998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周岁资料,应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羊毛长度、剪毛后体重、毛弯曲分、毛油汗分和羊毛纤维直径对产毛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这5个性状与产毛量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2、0.7048、-0.0759、-0.0917和-0.0105;对产毛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103、0.6447、-0.0105、0.0324和0.1141。可见,剪毛后体重是影响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产毛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11):48-50
本试验分别采用夏洛来、白萨福克与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进行杂交并用中国美利奴进行回交,获得分别含夏洛莱、白萨福克羊血统的回交后代B1(含75%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血液)。并对含两个肉羊血统B1的初生重、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剪毛后体重、剪毛量、羊毛细度等性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含夏洛莱羊血统的B1代较含白萨福克羊血统的B1代更适合用作肥羔生产。在生产实践中建议夏洛莱羊仅用于细毛羊老龄淘汰羊交配供生产肥羔用,含25%白萨福克羊血统的回交后代既有明显的肉用体型,羊毛品质的退化也不严重,属于比较理想的导血水平。在细毛羊业目前的状况下,在保证细羊毛品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白萨福克羊与细毛羊进行杂交提高产肉性能,可使细羊毛和羊肉生产得到"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乐至黑山羊(父本)杂交改良营山黑山羊(母本)以提高生产性能。分别测定了两品种羊及乐×营杂交一代羊6月龄的体高、体长、胸围、胸宽和管围以及2月龄、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的体重,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羊的所有指标明显高于营山黑山羊(P0.05),其中6月龄杂交一代公羊的体高、体长、体重、胸围和胸宽较营山黑山羊分别提高23.3%、25.2%、18.39%、38.9%和27.7%(P0.01);母羊体高、体长、体重、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19.3%、21.7%、22.72%、26.4%和13%(P0.01),胸宽提高6.2%(P0.05)。说明杂交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为父本,改良兴安细毛羊的产肉性能.通过德兴F1杂交后代产肉性能的测定,增重效果极显著.德兴F1杂交后代肉质鲜嫩,上膘快,在自然放牧条件下,6月龄平均日增重达225 g,达到德国肉用美利奴品种标准;6月龄公羔较兴安细毛羊公羔体重高5.7 kg,提高了14.18%;18月龄体重高4.4 kg,提高7.93%,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胴体重较兴安细毛羊6月龄和18月龄分别高4.1 kg和4.09 kg,分别提高25.03%和16.21%,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重较兴安细毛羊6月龄和18月龄分别高4.13 kg和3.74 kg,分别提高33.71%和17.98%,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细毛羊是上个世纪60年代培育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品种,是东北农牧交错地区饲养的主要绵羊品种,但存在着肉用性能不突出等缺陷。因此,利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作为父本品种与其进行二元杂交,将其F1代(SN)与同龄纯种东北细毛羊进行了生长发育及产毛性能的比较,目的在于探索利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其杂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南东F1代羊的3月龄重、6月龄重和周岁体重、哺乳期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同龄的东北细毛羊(P0.01);南东F1代羊的被毛仍为同质细毛,虽然羊毛长度和产毛量低于东北细毛羊,羊毛纤维直径有所增加,但剪毛后体重显著高于东北细毛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的杂交组合可以作为较佳的杂交组合在东北农牧交错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引进的乌骨羊为父本与湖羊进行杂交,通过分析乌湖杂交一代羊的体貌特征、抗逆性、生长发育、屠宰性能以及繁殖性能,对其杂交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乌湖杂交一代羊体貌特征趋向于父本乌骨羊;抗逆、抗病能力强;初生、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重及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初生体高、胸围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性成熟较乌骨羊早1~2个月,初配年龄早2~3个月,受胎率差异不大,产羔率提高72.5%,初产母羊胎次产羔数达1.7只;宰前活重、胴体重、骨重、净肉重、尾脂重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高于乌骨羊(P<0.05);肉骨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乌湖杂交一代羊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肉用体型佳,杂种优势明显,可作为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用MTDFREML估计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产毛性状的遗传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巩乃斯种羊场饲养的2001-2005年出生的5 425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周岁资料,采用动物模型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估计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在新疆自然条件下产毛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毛长度、剪毛后体重、产毛量和纤维直径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3、0.29、0.22和0.3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盘羊、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一代羊及其回交羊、巴什拜羊、山羊的羊绒和新疆军垦型美利奴细毛羊毛纤维细度的测定和形态学的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盘羊绒毛的纤维平均细度12.500μm<山羊绒细度15.595μm<盘羊杂交一代羊绒毛细度15.825μm<新回交羊绒毛细度19.385μm<新疆军垦型美利奴细毛羊羊毛细度19.800μm<巴什拜羊绒毛细度23.319μm;盘羊及其杂交一代羊绒毛的鳞片排列结构和形状与山羊绒毛十分相似,与细毛羊的毛纤维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盘羊绒毛、盘羊杂交一代羊绒毛的纤维平均细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山羊绒。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F2公羔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对6月龄德美×内细杂交F2公羔和内蒙古细毛羊公羔进行了屠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德美×内细F2公羔平均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较同月龄内蒙古细毛羊分别增加了5.97、4.19和3.35 kg,分别提高21.36%、34.26%和37.35%;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10.65%和13.24%,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能显著提高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F2公羔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对6月龄德美×内细杂交F2公羔和内蒙古细毛羊公羔进行了屠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德美×内细F2公羔平均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较同月龄内蒙古细毛羊分别增加了5.97、4.19和3.35 kg,分别提高21.36%、34.26%和37.35%;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10.65%和13.24%,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能显著提高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东北细毛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的杂交一代肉羊12只,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每组4只,研究谷胱甘肽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胱甘肽显著提高了肉羊的日增重(P<0.05),试验Ⅰ组、Ⅱ组分别提高了14.6%和11.4%;降低了肉羊的料重比(P<0.05),试验Ⅰ组、Ⅱ组分别降低了11.0%和8.1%。试验Ⅰ组的净肉率和G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Ⅱ组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宰后45 min内肉的pH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24 h的pH极显著地高于其他2组(P<0.01)。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进行肥羔生产和肉羊杂交利用提供依据。试验比较了2017年与2018年同一饲养管理水平下杜泊羊(父本)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母本)杂交后代(杜×巴F1代)和新疆库尔勒地区本地绵羊自然交配所生产的羔羊(对照组羔羊)之间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和当地母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3月龄及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除2018年6月龄杜×巴F1代羔羊体长、胸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外,2017年与2018年6月龄屠宰时杜×巴F1代羔羊的体高、胸深、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2017年和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胴体重分别比对照组羔羊提高了21.07%和22.90%,差异均极显著(P<0.01);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净肉重、净肉率极显著(P<0.01)大于对照组羔羊;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难产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绵羊,羔羊成活率极显著(P<0.01)低于本地绵羊,但其受胎率显著(P<0.05)高于本地绵羊,产羔率、双羔率分别比本地绵羊提高了24.72%和3.41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杜×巴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优于对照组羔羊,继承了父本杜泊羊优良的生长发育性能;母本巴彦淖尔多胎羊保持了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多胎性。在该地区引入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并与杜泊公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杜×巴F1代羔羊的杂种优势,将明显提高该地区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萨福克羊与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著名肉羊品种萨福克为父本,以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初生重、6月龄体重、周岁胸宽、后躯宽、体斜长、和5月龄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7%、19.74%、9.20%、6.24%、和10.30%、45.6%、16.56%,杂交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杜泊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与乌珠穆沁羊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在相同饲养环境下,试验分别选择同年龄的杜泊公羊、德国肉用美奴公羊与乌珠穆沁母羊杂交,对杜×乌组合、德×乌组合与乌×乌组合的后代(F1)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杜×乌组合、德×乌组合F1代羔羊的初生体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乌×乌组合的后代(F1)羔羊同月龄体重(P<0.05);杜×乌组合F1代羔羊的初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德×乌组合,但6月龄体重两组合差异不显著。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杜×乌组合、德×乌组合F1代羔羊在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乌×乌组合(P<0.05);胴体率和净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由该试验可以得出,杜泊公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公羊与乌珠穆沁母羊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均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二者均可作为优秀的良种公畜杂交改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地羊,以提高杂交羊的产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助力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非遗传因素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对拜城种羊场1992-2010年共19年周岁母羊鉴定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法研究出生年份、群别及出生月份3个非遗传因素对周岁母羊鉴定记录的6个主观鉴定性状(头毛评分、毛密度评分、毛弯曲评分、毛细度评分、体型外貌评分、品种等级评分)和4个客观测定性状(毛长度、鉴定时体重、剪毛后体重、剪毛量)共10个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年份和群别对10个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月份对除毛密度评分、毛细度评分、品种等级评分外的其他7个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从毛细度、毛长度和剪毛量3个最主要的性状来看,2008年毛细度评分最高,显著高于2006、2007和2010年(P<0.05);1996年毛长度最长,显著高于1994、2002、2004、2006、2007、2008和2010年(P<0.05),与1995、2003和2009年差异不显著(P>0.05);1995年剪毛量最多,显著高于1994和2009年(P<0.05),与1992年差异不显著(P>0.05);除此之外,其他年份的毛细度评分、毛长度和剪毛量均极显著低于最高值(P<0.01)。除2号群外,不同群别各有优势。1、2月份出生的羊较3、4月份好。由此可见,出生年份、群别和出生月份非遗传因素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的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在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评定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从而为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育种值及制定育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DLX3基因的多态性与绵羊羊毛品质及生长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5个品系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开展了DLX3基因3′UTR区4个SNPs的多态性检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了4个SNPs在各品系绵羊中的等位基因频率,采用连锁不平衡分析构建了这4个SNPs的单倍型,最后将单位点和单倍型分别与绵羊羊毛品质和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SNPs在5个品系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超细毛绵羊品系与其他4个品系间的基因型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个多胎品系与其他3个品系间的基因型分布同样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这4个SNPs及其单倍型均对羊毛卷曲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羊毛性状及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DLX3基因3′UTR区的多态性与绵羊毛发卷曲度性状显著相关,可以尝试使用这些SNPs开展高品质细毛羊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