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杂交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稀植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今后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型栽培法,在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也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革命。该技术的核心是超稀植栽培,通常密度在每亩5500-7400穴,单本小苗移栽。本文总结了超稀植水稻栽培的相关技术,并对2年来的实践强化栽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理念,其栽培理念与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该理念,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试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四川稻作生态区及类似生态区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具有增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4.
张志华 《农业与技术》2015,(3):93-94,100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从2000年《世界水稻》杂志上引进的一种新型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易于掌握应用、技术简便、应用前景广阔的生产技术,不仅袁隆平院士用其指导超级稻培育生产,各地农业部门广泛应用,农户经过培训即懂,现场演示即会操作的栽培技术。超级稻更高产,常规品种大增产,技术人员能掌握,普通群众能学会,不分地域田块能推广。预计将是水稻大面积生产的重点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5.
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马达加斯加提出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当地应用多年获得成倍的增产效果,被认为是能促进水稻高产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节本,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是四川农大水稻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在引进国外水稻强化栽培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水稻生产“高湿度、低光照、小温差”的气候特点,经过3年联合攻关优化集成的一项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足肥高产”的技术特点。2005年.我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依托”三百”粮食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7.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日益减少趋势不可逆转,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成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是一项有效的科技增产措施,能够起到节种、节水、节本、优质、高产的效果。我县单季晚稻生产发展迅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表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强化栽培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一项新型技术。我县2002年开始了该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在我县已更趋完善并得到了较好的推广,表现出了强劲的增产优势。我县2006年把该项技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突破口,推广面积将达到1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以上。  相似文献   

9.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系国外最新研究建立的水稻栽培新方法,具有省种、省工、省本、优质高产和经济效益显等特点.中国水稻所等经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水稻栽培体系,适于我国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推广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强化栽培几个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最早在美国的马达加斯加提出,并经多年应用,取得了成倍的增产效果。该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稻株——土壤——水分——营养”管理新概念,其先进性在于:小苗移栽(8~11天秧龄,叶龄约2.5片),每穴插单株,大幅度降低本田栽植密度,从而省种省工;抽穗前田间不保持水层而实行湿润灌溉,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综合增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明武  李栋  万春雷 《新农业》2009,(10):18-20
水稻综合增产技术是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推广提出的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组合体系,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水稻无纺布钵盘育苗技术、抛(摆)秧技术、一次性深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辽星1号高产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等。该技术体系具有省种、省肥、  相似文献   

12.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20世纪80年代在马达加斯加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栽培管理理念。首先在马达加斯加应用多年,获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马来西亚、印尼及我国等10多个国家试验及推广,显示出较大的增产潜力。该技术特别强调水稻个体充分生长和发育,在此基础上协调好个体和群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充分挖掘水稻种植产量潜力、促进水稻增产的新型栽培技术。采取嫩秧早栽,"三围"种植,稀行密窝,密中有稀,稀中有密,群体个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增产增收增效。近年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扩大,对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水稻强化栽培的技术路线水稻强化栽培是从国外引进,经国内科研、推广机构多年试种并加以改进后再逐步示范推广的一项  相似文献   

14.
对比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总结出水稻增产的栽培技术,让农民掌握新的栽培技术,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采用科学的育秧技术、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方式、科学的田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比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水稻增产约为16%;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能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将使水稻生产产量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马达加斯加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RI)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以三角形稀植栽培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2004年在四川省中江县通济镇创造了818.8kg/667m2的全县水稻高产纪录,2005~2014年又是在中江县辑庆镇钟楼村创造了同一片土地连续10余年获得800kg/667m2以上高产的奇迹,2014年还创造了德阳市水稻高产的新纪录(868.9kg/667m2),说明在四川省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也说明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先进成熟,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水稻大穗型品种SRI适宜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ystemofRiceIntensification,即SRI),是被认为促进水稻高产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和高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技术体系。其主要技术是旱育小苗(8~12d或2叶龄)单本稀植,施用有机肥,无水层湿润灌溉。这些技术与我省水稻高产栽培有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及其在广西的应用前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在广西现有生产条件下的对比试验,初步明确了SRI栽培模式在广西同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中以30cm×30cm的SRI模式增产极显著,分别比常规抛秧和旱育插秧增产17.46%和22.95%.另外,SRI栽培模式强调有机肥的施用,对广西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研究中以水稻栽培技术为核心,分析贵州铜仁地区水稻栽培情况,探究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提高水稻产量,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三围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种方法配套,水稻才能实现高产。水稻三围立体栽培技术是比较科学且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水稻三围立体栽培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共同提出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理念,其栽培要点是田间所有栽植秧苗在窄行内呈小三角形分布,宽行内呈大三角形排列。其显著优点是增产幅度极大、节水、优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对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稻米生产,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于2003年在街头镇埠头村选择面积3.4公顷为示范片,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供试水稻品种,开展了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示范.取得较高的单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