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及海南岛花卉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祝年  王奇志 《热带林业》2002,30(3):29-31,35
世界花卉业发展迅速,市场繁荣,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发展潜力很大。国际上每年对鲜花需求量以20%左右递增,已出现全球性的花卉热。中国花卉业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并不缓慢,共种植面积已从1998年9.3万hm^2,发展到2001年14万hm^2。花卉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各省形成各具特色的花卉产业,但生产现状并不均衡。海南岛的花卉产业发展较晚,生产面积约0.13万hm^2,总产值约2.47亿元。基础较薄,但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现正处于迅速崛起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山楂是我国特有果品,近儿年来山楂生产发展迅速,截止1988年全国山楂栽培面积达400万亩以上,连云港市栽培面积达9.8万亩,年总产量达1304吨,加工1100余吨,且大部分加工产品已出现严重滞销趋势。预测至1995年连云港山楂总产量将达4.9万吨,是1988年的37.8倍。面对如此迅速增长的山楂果实巨大资源,必须采取开发山楂加工适路产品,大力发展山楂加工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由于果价的攀升,八角林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成为广西主要土特产之一,有些地方甚至掀起了发展八角生产的热潮,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截止2001年,广西八角林面积已达440万亩,近3年面积就增加了110万亩。八角树一年种植百年收成,兼有生态林和  相似文献   

4.
广西林产工业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迅速崛起,从2000年到2004年的5年时间,人造板产量由69万立方米增加到200万立方米,增长1.9倍,竹木制浆制纸由68万吨增加到86万吨,增长26.5%,松香产量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特别是中密度纤维板企业由2000年的9家增加到27家,生产规模由51万立方米增加到300万立方米,增长了4.9倍,跨进了全国中纤板先进行列,排名全国第三。林产工业迅速崛起,带动了造林、营林事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区累计完成速丰林面积770万亩,近年来速丰林面积每年都以200万亩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区人工林面积和经济林面积分别由2997.6万亩和2413.95万亩增加到6744.3万亩和3055.35万亩,发展速度与面积均排在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5.
自治区成立40年来,国营林场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盟(市)、旗(县)管理的国营林场(治沙站)有263处。总经营面积1.2亿亩,有林地4078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17亿立方米。从建场至1986年国家总投资4.3亿元。历年累计造林面积1965万亩,保存面积951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823万亩,生产木材712万立方米。1978至1986年累计完成飞播造林种草试验面积74万亩(其中:有效面积65万亩,成效面积14万亩)。从业总人数有24600人。主要设备有汽车759台,拖拉机1605台,公路4674公里,简易公路1709  相似文献   

6.
荣获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的天峨县在近年的造林绿化、消灭荒山工作中,合理营林,使油桐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该县的油桐面积已从1984年的6.8万亩发展到1994年的30多万亩,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北京市顺义区本着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本着加快建设绿色环境和富裕农民的目的,大力发展果树生产,使果树面积同1999年以前相比扩大了一倍,生产和效益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一批果树行业的知名品牌和优秀龙头企业。 顺义区现有果树面积13万亩。主要树种有梨7万亩,苹果2万亩,葡萄1.3万亩,桃1万亩,枣1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有林地面积78.2万亩,森林资源基本上属于人工林,主要为杨树55万亩,松树13.5万亩,经济林7.2万亩.近几年,苗木花卉生产面积已迅速发展达10万余亩.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已成为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场始建于1985年,现有山林面积30.657万亩,其中人工林18.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0万立方米。几年来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造林面积迅速增加,质量年年提高。1986—1993年经上级检验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6%,保存率99.5%,达标合格率92.1%。5年共获林业厅颁发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省种类商品林发展迅速,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到1998年底,我省经济林面积达到1200万亩,比1985年增加了535万亩,增长80%,经济林产量达到36.58亿公斤,比1985年增加了29.58亿公斤,增长422%;全省用材林、薪炭林面积已达1636万亩,四旁植树5.35亿株,蓄积7465万立方米,(其中围村林1.6亿株,蓄积2239万立方米),年生产木材495万立方米;花卉面积达到12万亩。1998年,林业系统产业总产值达113亿元,全省农业人口人均林业收入145.8元。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近几年李子栽培面积得到迅速发展,由1980年前的几千亩发展到今天的4.5万亩,产量达到1.2万吨,成为黑龙江省的主要果树树种之一,占全省果树总面积的7%。根据省“八五”规划,到1995年李子裁培面积将发展到6.0万亩。因此,探讨李子品种的发展趋势,对今后李子生产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足县棠香街道办事处于1996年开始实施枇杷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政府引导,业主带动,规范管理,市场运作,产业迅速壮大.已形成以大宝路为轴心的区域化生产基地,枇杷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2009年枇杷全部开花结果,产量达2500t,产值达3000万元基于棠香办事处枇杷产业生产中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云南茶叶生产发展较快,特别是“六五”期间发展迅速,到198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224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年产干茶85万担,居全国第六位,平均亩产由建国初期的12千克提高到32.5千克,商品茶生产已成为我省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遵化市是河北省林业重点县(市)之一。全市种苗面积4.8万亩,年出圃优质苗木2亿株,销往全国22个省、区、市,是我国北方林木种苗主要集散地之一,林木种苗业产值突破1亿元。 近几年,遵化市名优经济林苗木发展迅速,面积达到1.9万亩,年出圃各类优质果苗l亿株,形成2个苗木生产专业乡镇和5个专  相似文献   

15.
扬州地区位于长江北岸,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利于林业生产的发展.全区土地总面积1,800多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00万亩,成片宜林地43万亩,芦滩田37.2万亩,水面315.3万亩.现有林地面积32万亩,林木蓄积量195.7万立方米,森林复盖率由0.7%提高到5%;农田林网化发展到200万亩;建立了一批用材林基地,其中水杉10.5万亩,池杉1.5万亩,毛竹0.5万亩,以杞柳为主的灌木林得到了迅速发展,折合面积达16万亩.我区是一个稻麦二熟的粮食产区.现有191.81万农户,770.06万农业人口,1980年粮食总产760,886万斤,  相似文献   

16.
营建岑溪软枝油茶二、三号高产无性系采穗圃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油茶高产无性系采穗圃,用大砧嫁接换冠方法营建结果,生长快,迅速为生产提供优良穗条。本圃1985年开始嫁接,1988年便向生产单位提供了29598个优良穗条,1990年提供了4.4万多条。本圃建成后,面积仅0.55hm ̄2可为生产提供6万余条优良穗条,可育苗12万多株,造林46.67hm ̄2。利用大砧嫁接建圃,不仅迅速为生产提供优良穗条,而且还获得高产、稳产,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730.2kg,比对照增产623.75%。  相似文献   

17.
以火防火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从60年代起已经广泛开展了林内外计划火烧,进入80年代,计划用火迅速发展,美国年计划火烧面积达到1400万ha,澳大利亚年计划火烧面积150万ha以上,加拿大、独联体国家也积极进行计划火烧,并收到了良好的防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八五”期间,信阳地区大力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发展势头强劲,优势已经形成 信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板栗的适生区,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板栗作为振兴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板栗生产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优势产业。主要表现是: 面积迅速扩大。到1995年,板栗发展到90万亩,全区万亩以上基地乡已达44个。 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95年,全区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比“八五”初的750万公斤增加了3.3  相似文献   

19.
赵瑞 《安徽林业》2003,(6):26-26
淮河北岸的凤台县,现有杨树林8万余亩,近年来杨树造林面积仍不断扩大.杨树纯林面积的迅速增加,发生大面积杨树病虫害的危险性也在增加,杨树病虫害防治已成为杨树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赞皇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迅速壮大,成为赞皇县林业生产的一支主力军。极大地调动了赞皇县林业生产跨越式发展。截止目前,新增林地1.5万hm2,其中非公有制林业造林面积已达1.14万hm2,占近几年全部造林面积的76%,在赞皇县林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断加强,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