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蔬菜保护地生产对北方地区蔬菜供应的实用性,以及蔬菜保护地生产在增加蔬菜种类,花色品种上的突出作用,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就保护地蔬菜如何实现标准化施肥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蔬菜产业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4~2006年山西省不同栽培方式下蔬菜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露地蔬菜而言,保护地蔬菜,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表现更为突出。在投入相同时,保护地蔬菜的产出比露地蔬菜高出19个百分点。保护地蔬菜对于均衡山西省蔬菜周年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克服蔬菜冬春淡季的主要措施,其重要性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蔬菜施肥是蔬菜生产的重要措施,其直接影响到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到人类健康和土壤环境条件。利用保护地生产蔬菜,由于保护地设施形成一个独特的环境,使蔬菜生产的环境条件、施肥条件、土壤条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尤其施肥技术,将会使土壤条件恶化,对蔬菜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现介绍施肥技巧:  相似文献   

4.
董蕴芝  王亚平 《农业与技术》2005,25(6):124-124,131
随着蔬菜保护地生产增产、增收的高效性,随着蔬菜保护地生产对北方地区差季蔬菜供应的实用性,以及蔬菜保护地生产在增加蔬菜种类,花色品种上的突出作用,使蔬菜生产保护地栽培,越来越得到重视,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由于保护地棚、室生产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包括温差大、湿度大、光照弱、通风透光条件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增施农家肥和追施有机肥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肥害影响,特别是早春和秋冬问题更加明显,不仅起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有时适得其反,所以在蔬菜保护地栽培中,必须坚持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5.
蔬菜保护地栽培是目前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随保护地生产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次生盐积化现象日趋突出,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因而在当前保护地蔬菜生产中,有效减轻或消除土壤盐积化影响,是一项重要任务。本试验试图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保护地盐积化的危害,以促进保护地生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蔬菜育苗主要在冬春季进行,此期处在低温、高湿、弱光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多种病原菌的滋生、传播和蔓延,是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限制性障碍之一。下面就几种重要的病害,简述其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田蔬菜的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露地蔬菜是我国目前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其单位面积的耗水量大于保护地,是蔬菜节水的主要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保护地(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中小拱棚等)蔬菜生产在各地发展很快。由于保护地内环境比较密闭,温湿度比较高,且轮作比较困难,导致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采用喷雾法进行防治,已不能完全适应保护地生产的需求。而采用烟熏(雾)剂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则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其效果优于喷粉和喷雾。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张玉勋,王翠花,陈发炜,公维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济南250100)(沂水县农业局)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蔬菜灰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80年代初,山东仅在部分地区的保护地蔬菜发生流行。90年代以来,不仅保护地蔬...  相似文献   

10.
灰霉病是随保护地蔬菜的发展而蔓延起来的一类病害,目前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的一大主要病害,它发生早、蔓延快、为害重、损失大,严重影响着温棚蔬菜生产,通过近年的实践,只要把好"三关"就可有效地防止大棚蔬菜灰霉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的增多,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在防治工作中,要搞好预防,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护地蔬菜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既要量的满足,又要质的提升。唐山农民认识到,在保护地蔬菜市场整体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单靠在温室、大棚蔬菜的品种上进行简单的结构调整已难有较大发展,于是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他们大力发展温室无公害蔬菜,建工厂化育苗中心并发展成片的种植基地;他们严格按照河北省的技术标准,经过128道工序,生产出无公害蔬菜。其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的增多,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为害损失目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在防治工作中,要搞好预防,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内温湿度可以人为控制,封闭后又便于高温或烟毒熏染灭菌灭虫,防病治虫十分便利,效果显著。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科学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既控制病虫害,省药,又使蔬菜产量大幅度提高。针对保护地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本文介绍了其科学用药的方法,提出要灵活掌握用药品种、时间、浓度和方法,以期科学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蔬菜种类多,病害亦重.应了解保护地蔬菜病害症状,掌握保护地蔬菜病害发生特点,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调节保护地生态环境,结合药剂及生物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晋南南部300个蔬菜土壤样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土壤钙含量比大田土壤钙含量低1.52g/kg;保护地蔬菜土壤钙含量比露地蔬菜土壤钙含量低1.47g/kg;保护地蔬菜土壤钙含量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钙含量最高层为50~100cm,而露地蔬菜土壤钙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变化没有规律;无论是保护地蔬菜,还是露地蔬菜土壤钙含量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钙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钙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蔬菜产量与土壤钙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土壤钙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蔬菜产量的增加,从土壤中携带出的钙量相对较多,含钙肥料使用量减少及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和土壤PH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蔬菜保护地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Cu、Zn污染的状况。导致Fe、Cu、Zn含量升高和Mn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了元素的含量状况,保护地土壤特殊的水、肥、气、热和生物因子影响了元素各形态间的转化。农药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Cu、Zn的富集。  相似文献   

18.
蔬菜保护地连作土壤肥力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文利  马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87-4988
为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采集了蔬菜保护地土壤及其邻近的露地土壤、露地菜园土壤及耕地土壤,共计60个样品,分别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反季节栽培蔬菜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技术,效益显著。随着温室、大棚面积的逐步扩大,连年种植,蔬菜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对蔬菜生产和蔬菜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制约了蔬菜保护地生产。为了有效解决冬季保护地低温、弱光、病害重的问题,我们引进了鞍山生产的生态调节仪,该产品通过产生臭氧,可杀死保护地内多种有害菌,达到防病的目的。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保护地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保护地蔬菜害虫为害日益严重,鉴于化学农药防治易造成污染,生物防治必将成为保护地蔬菜害虫防治的优选。对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和方法,包括天敌昆虫、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杀虫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及新兴生物技术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为保护地蔬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