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青年体检人群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94例健康体检正常高值血压青年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血压青年100例为对照组,分析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焦虑、抑郁、高血压家族史、A型行为、健康体检频率、是否接受高血压知识教育与超重在两组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l),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焦虑、抑郁、高血压家族史、A型行为与超重是影响青年体检人群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性因素(P<0.05或0.01),健康体检频率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对其进行干预,避免向临床高血压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防治进展型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法定量试剂盒测定血清Hcy水平,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FIB值,美国雅培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分析比较7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进展型组)和70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完全型组)的上述3项检查结果。结果进展型组患者血清Hcy水平、FIB、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完全型组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血脂水平和FIB升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发展为进展型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及早预防进展型脑梗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脑卒中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和200例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或健康人,分析体质指数、血压、血脂、AIP与脑卒中相关性.结果 两组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I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BP、TG、LDL-C、HDL-C是AIP的影响因素(P<0.01或0.05).AIP异常者发生脑卒中危险性是AIP正常者24倍.结论 AIP反映了脑卒中患者脂蛋白代谢紊乱,可用于评估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56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128例,分别给予综合干预方案及常规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性质变化,并监测各时间点血脂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及斑块性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6),不稳定斑块向稳定性斑块逆转增多(P0.05);干预后综合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及斑块性质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TC、TG、HDL及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TC、TG、LDL较干预前下降(P0.05),HDL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综合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方案可稳定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行为干预对防治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对35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改变生活方式的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嗜烟酒、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体质量指数、运动、嗜烟酒等状况)明显改善(均P<0.01),TC、TG、LDL-C、BMI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HDL-C升高(P<0.01).结论 采用针对性的饮食、运动干预及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在短时间内形成稳定适用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比较了2种不同配方的高脂饲料的建模效果.选用SD雄性大鼠30只[ (200±14.27)g/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C组)、高脂饲料Ⅰ(Ⅰ组)、高脂饲料Ⅱ(Ⅱ组)共4周,每周测定体重1次,于第3周末和第4周末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表明:高脂饲料Ⅰ组与C组比较,体重显著增加(P<0.05),T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HDL -C和LDL -C水平显著升高(P<0.05),建模效果优于高脂饲料Ⅱ组.采用高脂饲料Ⅰ饲喂大鼠可在4周内建立稳定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兔血清生化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Oxytropis glabra DC Poisoning,OgP)的关系,为小花棘豆中毒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2只小花棘豆中毒家兔与10只正常家兔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α-甘露糖苷酶(AM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尿素氮(BUN)、肌酐(CRE)、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后,再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的AST、ALT、AKP、LDH、MDA、BUN、CRE、GLU、TC、GLO、LDL-C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AMA、SOD、GSH-Px、CAT、TG和ALB极显著下降(P<0.01),HDL-C值显著下降(P<0.05),TP和VLDL-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小花棘豆中毒相关的主要因素有AMA、CAT、GLU、LDH、GSH-Px、AKP、TG和CRE,并建立回归方程:OgP=0.714-0.078AMA-0.069CAT+0.038GLU+0.047LDH+0.045AKP.[结论]血清AMA、CAT、GLU、LDH、GSH-Px、AKP、TG和CRE对家兔小花棘豆中毒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转归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黄樱椒提取物对营养型肥胖小鼠的脂肪代谢干预作用。将32只4周大小的C57BL/6J小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肥胖模型组、黄樱椒提取物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以外,其余各组均喂养高脂饲料,每天灌胃给予黄樱椒提取物1次,持续灌胃40d,每5d称量1次体质量。实验结束,分别测定小鼠体质量、脂体比、Lee指数、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瘦素(leptin)含量,肝中TC、TG以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以及胰脂肪酶(pancrelipase,PL)含量。与肥胖模型组比较,黄樱椒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小鼠体质量(P<0.01)和脂肪总质量(P<0.01),降低其Lee指数(P<0.05);血清中TC含量降低(P<0.05),TG含量降低(P<0.05),LDL含量降低(P<0.05)。不影响HDL含量,肝质量下降(P<0.01),TG含量下降(P<0.05),对TC无影响;胰脂肪酶活性降低(P<0.05)。黄樱椒提取物对营养型肥胖小鼠具有一定的脂肪代谢干预作用,没有造成肝毒性,有进一步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检测了糖耐量试验,并在0、120min同步测血清胰岛素以及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滴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正常人组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内皮素-1(ET-1)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VaD患者50例(VaD组)、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55例(脑梗死组)及健康者46例(正常组),观察各组血浆中Hcy、ET-1、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VaD组和脑梗死组血浆Hcy、ET-1水平升高(P<0.01),而叶酸和VitB12水平降低(P<0.01).在VaD患者中,中、重度痴呆者血浆Hcy、ET-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痴呆者(P<0.05),而叶酸和VitB12水平降低(P<0.05).Hcy与ET-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221,P<0.05).结论 血浆Hcy和ET-1水平可作为判断VaD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鳜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60个随机引物对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经过引物筛选,分别用55个和54个引物对野生鳜和养殖鳜进行群体内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群体多态位百分率为85.75%,群体内遗传相似率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8547和0.1453;养殖群体多态位百分率为16.39%,遗传相似率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527和0.0473;两群体间遗传相似率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6905和0.3095;鳜野生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却显著降低,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有明显的遗传差异,说明人工繁育对鳜基因组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德保苏铁是我国特有种,为更好地了解其回归项目人工居群状况,为其今后的发展制定规划,2012年对其个体进行生长特性调查。(1)调查德保苏铁扶平居群结构,并绘制其分布图。将此次调查数据与2001年马晓燕等调查的数据对比,发现植株数量由2001年的785株下降致2012年的425株。扶平居群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扶平居群极度濒危,亟需有效保护。(2)调查扶平居群和黄连山居群(即"回归自然项目"居群)植株的形态指标并进行比较,人工居群的有茎干植株比、植株叶数均值都优于扶平居群的,说明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已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