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后琚  韦春洪 《广西植保》2007,20(Z1):109-110
水稻"两迁"害虫是水稻最主要的害虫,在鹿寨县常年皆达到中等偏重程度发生.近3a来,"两迁"害虫在鹿寨县的发生较常年严重,发生程度达到大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两大重要迁飞性害虫(简称水稻两迁害虫)。2005年,受"凉夏暖秋"气候和热带风暴活动频繁、雨水偏多等因素影响,水稻两迁害虫在江南大部、长江流域、江淮大部和华南稻区等地严重发生。据初步统计,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2400万hm2,经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00亿kg,实际仍造成稻谷损失20亿kg。田间发生表现为:迁入峰出现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虫量上升迅猛、发生为害期延长等特点。稻纵卷叶螟已连续多年严重发生,2005年全国发生面积达1700万hm2,也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总结两迁害虫的发生概况、迁飞规律和暴发…  相似文献   

4.
"两迁"害虫是水稻生产的重大害虫.由于2007年"两迁"害虫的大量迁入,早稻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卷叶率部分田块高达85%~100%,甚至叶片枯白.稻飞虱虫口密度之大,发生面积之广,是几年来没有过的,对的水稻生产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三化螟是融水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融水县各稻区就已普遍发生为害,并曾出现几起几落的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于种田科学技术水平与病虫害防治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不断提高,即使螟害大发生年份也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作物的安全生长与粮食丰收。但有些年份三化螟在适宜的气候、虫源基数、食料等因素聚集合成下大发生,造成粮食严重损失。1历年三化螟发生时间及各代诱蛾量1·1根据融水县病虫测报站1970~2005年历史资料,三化螟1a发生4代。第1代螟蛾于4月中下旬盛发,幼虫在5月中旬盛孵为害;第2代螟蛾于6月上旬盛发,幼…  相似文献   

6.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融水县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大小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近40a来第3代的发生,除1975、1986、1999年为大发生之外,其它年份均属中等程度发生。2004年第3代继上述3a大发生之后再度暴发,发生面积达9333.3hm^2,比1986、1999年同代发生减少2933.3hm^2,3333.3hm^2,  相似文献   

7.
甘毅 《广西植保》2007,20(Z1):114-116
"两迁"害虫是金城江区水稻上为害最大的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各乡镇稻区普遍遭受其为害,2007年全区发生面积14 666.7ha,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强中晚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中晚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今年中晚稻主要病虫将呈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10.4亿亩次,其中"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汤金仪,胡伯海(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00026)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主要种类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国主产稻区最重要的害虫。由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具有大区域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全国各主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广西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早、峰次多,迁入量大,发生面广量多,褐飞虱比例高,在早、晚稻上持续暴发,是历年防治任务最重的一年,各级农业植保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指挥有力,措施到位,充分发挥了"公共植保"的威力,全区防治"两迁"害虫430万ha次,占发生面积的113.2%,总体防效91.6%,经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83.5万t,取得了"两迁"害虫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从生物灾害"公共植保"的角度,作为应急管理的典型案例全面总结2007年广西水稻"两迁"害虫防控实践与成效,提出持续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钤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黏虫、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重发风险高于上年,水稻纹枯病、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栽培方式以及气候改变,水稻病虫害发生模式相应变化。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类"两迁"害虫为害下降,而水稻大螟的发生、为害明显上升,在部分地区其发生程度甚至超过二化螟,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此,笔者开展了安徽省大螟为害情况初步调查,现将其发生概况、产生原因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越两国同属东亚季风区,水稻病虫害在发生危害上为一个整体。每年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下简称"两迁"害虫)随着季节和气温变化,在两国间往返迁飞,发生为害,相互影响。研究两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的关系和影响规律,对于提高监测预警的早期预见性和防控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中越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通过连续多年开展交流合作,初步明确了越南"两迁"害虫发生规律。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越南"两迁"害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中越两国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的相关性,对提高中国"两迁"害虫中、长期预报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湖北气候异常,春季持续低温,梅雨季节降雨超过20 d,农事季节普遍推迟7~10 d.部分地区连续遭遇区域性特大暴雨,引发水稻"两迁"害虫偏早迁入,田间虫量暴增等次生灾害."两迁"害虫在鄂西南发生较轻,在江汉平原及鄂西北主产稻区的大部分地区大发生;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仍大发生,其他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黄淮平原中部,是稻麦两熟制为主的北方稻区,以单季中稻为主。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动,品种的更换以及有机合成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对害虫天敌的严重的杀伤作用,而使水稻害虫的发生为害程度加重。近年来,我县水稻上常发生的有两大害虫:水稻生长前期(分蘖到拔节幼穗分化期)是二、三代稻纵卷叶螟,水稻生长后期(抽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各地小麦条锈病、玉米螟、水稻"两迁"害虫、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存在流行的风险,小麦条锈病、黏虫、二点委夜蛾、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但局部地区有重发可能,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17.
甘毅 《植物医生》2008,21(3):9-10
水稻"两迁"害虫是金城江区水稻上危害最重的害虫之一,年危害损失10%~30%.通过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两迁"害虫的危害,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总趋势为:水稻"两迁"害虫、两夏作物病害、粮食作物常发病虫害呈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趋势,棉花烟粉虱中等偏重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蔬菜病害、虫害、鼠害并重.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越南区域植物保护中心的地位和职能、水稻病虫测报调查技术、近年来水稻病虫防控技术的发展以及越南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结合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研究进展,明确了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的建议,以期为两国预测迁飞性害虫发生动态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全面提升两国植保能力,为保障两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11日至1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报人员和有关专家对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根据病虫源发生基数、冬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多发、重发和频发态势,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3.53亿hm~2次,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