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来源肽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试验分别研究36、72、144、216、324和450 mg·L-6个水平的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液肽在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肽的降解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而降解速率却显著降低(P<0.01);当培养液中肽含量增加时,3种肽的降解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降解速率显著提高(P<0.01或P<0.05),而降解率却显著下降(P<0.05).对于不同肽源来说,培养初期瘤胃液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显著高于玉米肽,培养后期几种来源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差异不显著.因此,肽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其降解规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来源肽的速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外分别研究了 36 ,72 ,14 4 ,2 16 ,32 4 ,4 5 0mg·L-16个水平的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液肽在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结果表明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3种来源肽处理的培养液中肽的含量均极显著降低 (P <0 0 1) ;对不同的肽源来说 ,瘤胃液肽降解得最快 ,培养后单位时间肽浓度最低 ,大豆肽降解速度次之 ,玉米肽降解得最慢 ,培养后单位时间肽浓度最高 (P <0 0 5或P <0 0 1) ;培养后单位时间内由玉米肽降解产生的游离氨基酸氮 (FAAN)数量最少 ,大豆肽次之 ,由瘤胃液肽降解产生的FAAN数量最多。结果表明 :肽的来源不同 ,其降解速度有异 ,瘤胃液肽和大豆肽降解速度较快 ,玉米肽较慢 ;培养液中FAAN含量过高可能限制了肽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实验法收集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在25 ℃下培养30 d,研究了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稳定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率(P<0.05),增加了土壤中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P<0.05),但二者均随培养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大团聚体(粒径>1 mm)的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小团聚体(粒径<0.1 mm)的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皆显著高于对照(P<0.05).培养时间越长,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培养1 d时,添加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是对照的2.7倍.  相似文献   

4.
以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黄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应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技术研究日粮组合效应对瘤胃液pH、NH3-N含量和不同发酵时间(2、4、8、12、24 h)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实测值与加权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pH值间不存在日粮组合效应.NH3-N含量实测值与加权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5.
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 ℃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聚体(>1 mm)比例(P<0.05),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结构特性影响趋势基本一致,玉米根系分泌物提高土壤稳定性的幅度显著高于大豆根系分泌物.培养1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分别比对照增加2.38倍和1.71倍;培养30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2.0%和28.4%.因此,新鲜的作物根系分泌物能快速黏结土壤颗粒,避免遭水破坏,保护团聚体,从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90只清洁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5组,预饲基础日粮一周后,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CK)、伴大豆球蛋白液(Ⅰ)、伴大豆球蛋白胃蛋白酶水解液(Ⅱ)、伴大豆球蛋白胃蛋白酶水解液提纯B组分(Ⅲ)、伴大豆球蛋白盐酸水解液(Ⅳ),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组灌胃液体总含氮量相等,实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第3周Ⅱ组和Ⅲ组每只小鼠日均采食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降低8.75%(P<0.05)和9.28%(P<0.05);Ⅲ组小鼠胸腺相对质量极显著下降,降低了10.40%(P<0.01),肠黏膜sIgA水平提高45.49%(P<0.01),大肠食糜中6-磷酸果糖酮糖酶(F6PPK)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pH值下降了1.80%(P<0.05),肠球菌数显著下降(P<0.05).实验结果表明水解肽作为腔内信号分子可能与肠道内相关因素有着多层次调控关系,共同促进宿主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玉米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玉米品种"掖单13"和"丹玉13"为材料,采用大田挖掘法,全生育期系统研究了玉米根系与地上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根系干重与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与绿叶面积以及根系总吸收面积与绿叶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掖单13"根系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丹玉13"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两品种根系与叶鞘的NR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系与叶片中的可溶蛋白含量、根系与叶鞘中的可溶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掖单13"根系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丹玉1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掖单13"根系与叶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丹玉13"则二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盐分对白刺(Nitraria)光合作用及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深化盐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学机理,为新疆盐生植物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不同盐分梯度上白刺的叶绿素、叶氮、比叶重等与植物光合有关的功能性状,并测定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利用聚类、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盐分与光合指标、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1)随土壤盐分增加,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显著增加(P<0.05);(2)随盐分增加,叶绿素变化不显著(P>0.05);叶氮显著增加(P<0.05);比叶重则略有降低但不显著(P>0.05);(3)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盐分含量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而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与土壤盐分含量间呈显著线性关系(P<0.01);(4)土壤盐分与叶氮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比叶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绿素含量呈不显著相关(P>0.01);(5)土壤水分含量与盐分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相关性较小(P<0.05),与比叶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6)白刺叶氮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叶绿素与各光合指标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而比叶重与各光合指标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白刺的光合能力随盐胁迫的增加而降低"相反,白刺的光合能力随盐分增加而增加,加之水分和盐分正相关,白刺的光合能力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内,水盐过程不可分割,环境梯度上水盐的协同变化是引起白刺光合、叶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IGF-1基因与小型猪的"比例性矮小"相关,且IGF-1基因结构复杂,其C端由于可变剪接可产生3种E肽,分别为Ea、Eb和Ec.为分析IGF-1的3种E肽(Ea、Eb、Ec)表达量对猪体型大小的影响,选取大白猪和巴马香猪作为大型、小型猪样本.通过PCR方法在大小型猪中鉴定3种E肽,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种E肽在大小型猪7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表明:在大小型猪中均存在3种类型的E肽,其中,Ea在小型猪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大型猪(P<0.05),在肝脏、心脏、肺脏和脾脏组织中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软骨组织呈相反结果;Eb在小型猪的肝脏利软骨组织中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高于大型猪(P<0.01),但在心脏组织中表现相反,且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Ec在大小型猪中的表达情况与Ea相似,但在软骨组织中差异不显著(P>0.05).3种E肽分析显示,Ec表达量最高,Ea表达量次之,Eb表达量最低.这说明,小型猪中Ea与Ec高表达不促进机体器官重量,也不影响小型猪体长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池塘养殖与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的生物学指数、可食部分比例、营养成分组成,以比较两者的品质.结果表明:与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相比,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的肌肉指数、肝脏指数、可食部分总和无显著变化(P>0.05);雌性的性腺指数、性肝指数高于野生中华绒螯蟹,差异显著(P<0.05),但雄性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雄性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的雄性中华绒螯蟹(P<0.05),但雌性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无氮浸出物高于野生中华绒螯蟹,但雌雄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高于野生中华绒螯蟹,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鲜味氨基酸总含量显著大于野生中华绒螯蟹(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单烯酸含量与野生中华绒螯蟹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野生中华绒螯蟹,其中雌性群体之间差异显著(P<0.05),雄性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利用活体瘤胃动力学测定装置检测小麦粉喷洒甲醛后小麦蛋白过瘤胃保护作用,探讨蛋白保护对3头水牛瘤胃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与对照期相比,瘤胃平滑肌收缩力平均提高127.8%(P<0.01).15 min内,瘤胃平均蠕动持续时间延长76.3%(P<0.05).瘤胃蠕动频率下降34.0%(P<0.05).证明所建立的活体瘤胃动力学检测技术能够定量检测到小麦蛋白过瘤胃保护后瘤胃排空加快.这对于有效地提高饲料蛋白利用率具有积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24只空怀期小尾寒羊母羊,采用2×2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A11.0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A21.5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不同粒度(B1不粉碎、B2粉碎)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后2~8h,绵羊瘤胃液pH先降低后升高,在6.21~6.80之间波动,1.5倍营养水平极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2h和4h的瘤胃液pH(P<0.01),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6h的瘤胃液pH(P<0.05).在各时间点,采食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总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前、食后2h和4h,采食含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含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后2、4、6h,采食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显著低于采食未粉碎TMR的绵羊(P<0.05),但瘤胃液尿素氮浓度变化规律却相反(P<0.05).采食1.0倍营养水平和未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挥发性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采食1.5倍营养水平和粉碎TMR的绵羊(P<0.01).据此认为:绵羊饲喂TMR,瘤胃液pH波动范围较小,有利于维持瘤胃内环境的平衡;饲喂1.5倍营养水平TMR,绵羊瘤胃液总氮、氨态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升高,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有利于提高绵羊生产性能.饲喂粉碎TMR,绵羊瘤胃液总氮、蛋白氮和尿素氮浓度升高,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对蛋白的分解减少,过瘤胃蛋白的比例增加,从而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类型的纤维添加向日葵油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共轭亚油酸(CLA)形成的影响。以等量的玉米秸细胞壁、甜菜渣细胞壁和微晶纤维素作为底物,分别代表木质化纤维、易消化纤维和纯纤维素,添加相同水平(占底物DM的4.76%)的向日葵油,用混合瘤胃微生物进行活体外发酵培养24 h。结果表明,添加向日葵油进行活体外发酵培养时,不同纤维类型显著影响活体外瘤胃发酵特性(P<0.01),并影响发酵液脂肪酸组成和CLA的比例。木质化纤维显著地增加(P<0.05)活体外瘤胃微生物对cis9,trans11-CL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批次培养法研究了体外条件下日粮分别添加异麦芽寡糖、甘露寡糖及果寡糖对生长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3种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0%、0.40%、0.60%、0.80%以及1.00%。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VFA含量,降低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和培养残渣中的NDF含量,对培养液中BCP含量的影响不确定。(2)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VFA含量;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BCP含量,并以0.60%的添加量效果最佳;添加量在0.80%以上时,可以显著降低(P<0.05)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对培养残渣中的NDF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日粮添加果寡糖可以显著(P<0.05)提高培养液中的VFA含量;当添加量在0.60%以上时,可以显著(P<0.05)提高培养液中的BCP含量,显著(P<0.05)降低培养液中的NH3-N含量和培养残渣中的NDF含量;在本试验所设添加范围内,1.00%的果寡糖对瘤胃发酵影响的综合表现最优。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甘露寡糖和果寡糖有助于提高生长绵羊的瘤胃发酵功能,其中果寡糖对提高瘤胃整体发酵功能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用4头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双筒T形瘘管的黑白花公犊,研究颗粒精料对复胃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分粉状精料期(Ⅰ期)和颗粒精料期(Ⅱ期)。两期精料成分和量完全相同。粗料为青草,计量自由采食。试验结果表明:Ⅱ期与Ⅰ期相比,平均每kg体重青草采食量和干物质摄入量分别提高了42.97%(P<0.01)和57.35%(P<0.01);复胃纤维素、干物质和有机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94%(P<0.01),13.03%(P<0.01)和10.61%(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乙酸(C_2)百分比升高(P<0.01),丙酸(C_3)和戊酸(C_5)百分比降低(P<0.01),C_2/C_3升高(P<0.01),丁酸(C_4)变化不明显(P>0.05)。两期氨氮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瘤胃液平均pH由6.46升到6.67(P<0.01)。Ⅱ期十二指肠食糜流量增加了18.20%(P<0.01);食糜总蛋白、总徽生物蛋白、过瘤胃蛋白和非氨氮量分别提高了26.02%(P<0.01),38.28%(P<0.05),30.63%(P<0.01)和24.66(P<0.01).结果表明颗粒精料能促进犊牛粗饲料采食量,提高复胃纤维素消化率,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减少饲料蛋白在瘤胃的分解,增大进入十二指肠食糜量和非氨氮,从而提高了饲料蛋白和纤维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选择体重40 kg左右小尾寒羊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半胱胺的添加量分别为:1组1 g/头.d、2组2 g/头.d、3组3 g/头.d、对照组0 g/头.d,结果表明:①半胱胺能够激发瘤胃原虫的生长率和增长数量。②试验羊采食正常,各组间采食量无显著差异。试验3组的日增重达到0.234 kg,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间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组的耗料/增重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试验3组的耗料/增重显著低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消化率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以矮小型品系(S3系)21 000枚种蛋为材料对种蛋孵化期减量情况进行系统测定。结果显示,种蛋的平均减量率为13.56%,死胚蛋的减量率高于活胚蛋(P<0.05);种蛋减量率与蛋质量太小有关,各个阶段的减量和减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入孵蛋质量与不同阶段胚蛋质量呈强正相关(P<0.01),且与雏鸡的出雏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早期种蛋分级孵化,有利于提高雏鸡整齐度。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用4种合成生物活性肽(肽1、肽2、肽3、肽4分别由15、7、9、7个氨基酸构成,采用固相合成柱手工合成的直链肽)对小鼠进行灌喂饲养试验,旨在探讨其对小鼠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清洁级健康小鼠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连续灌喂10 μg/kg体重和50 μg/kg体重剂量的4种活性肽,空白对照组灌喂等量蒸馏水.试验期32 d.结果表明:(1)灌喂活性肽15 d和32 d,小鼠体重、平均日耗料量各试验组之间及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小鼠灌喂活性肽15 d,50 μg/kg体重肽3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IgG和IFN-γ含量(P<0.05).(3)小鼠灌喂活性肽15 d,50 μg/kg体重肽1组小鼠肝脏系数显著高于10 μg/kg体重肽1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脾脏和肾脏系数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鼠灌喂活性肽32 d时,50 μg/kg体重活性肽2、肽3、肽4对小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系数有显著提高作用.综上可见,4种人工合成生物活性肽对小鼠生长性能未见明显影响,对免疫机能和脏器系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