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电网结构的日趋复杂和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必须增强电网本身的电压无功自动调控能力.依据无功补偿原则,对变电站变压器的电容补偿形式进行了探讨.结合当前变电站变压器无功优化的现状,通过采用新型的调节判据补偿变压器无功损耗,达到无功倒送、提高功率因数,降损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5~110 kV变电站的容性无功补偿装置以补偿变压器无功损耗为主,并适当兼顾负荷侧的无功补偿.容性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按主变压器容量的10%~30%配置,并满足35~110 kV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的要求.现以山东省成武县供电公司110 kV东城变电站增设无功补偿电容器为例进行探讨.根据有关要求,从不同考虑点计算得出不同的容量要求,求其最大值作为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的判据.  相似文献   

3.
王西训 《农村电工》2004,12(12):21-21
加强农网35kV变电站的电压无功管理对于提高供电质量是特别重要的。由于农网变电站的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通常装设在主变压器二次侧,而主变压器一次侧的电压是由其上一级变电站调节的,所以农网35kV变电站电压无功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主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合理调整和补偿电容器的正确投退。1当主变压器二次侧电压偏低时,由于系统负荷多为感性负荷,所以应首先投入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网结构的日趋复杂和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必须增强电网本身的电压无功自动调控能力。依据无功补偿原则,对变电站变压器的电容补偿形式进行了探讨。结合当前变电站变压器无功优化的现状,通过采用新型的调节判据补偿变压器无功损耗.达到无功倒送、提高功率因数、降损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 35/10kV变电站集中补偿 变电站集中补偿在配电网中多以35 kV变电站为主,通常在10 kV母线并联电力电容器组实现变电站无功集中补偿.该种方式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的空载无功损耗,适当考虑线路的漏补无功功率,可有效改善输电线路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6.
一级补偿是随机补偿,在电动机处安装电容器,达到电动机无功回路最小化,基本不吸收电网的无功,功率因数达到0.80以上;二级补偿是集中补偿,在有条件的配电变压器配电盘上安装自动补偿控制器,使低压无功达到就地补偿;三级补偿是10kV线路补偿,由于配电变压器也要吸收无功,而且又分散。因此在10kV线路上安装10kV电力电容器。分两组补偿随季节变化按无功潮流分别投切;四级补偿是变电站补偿,它是最后一道无功防线,是三级补偿不到位的无功负荷和零散无功负荷,在变电站必须补偿完毕,使本县不吸收电网无功.  相似文献   

7.
正1 10 k 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设计依据1.1设计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中的规定,作为补偿方案设计原则。(1)变电站10 k V侧功率因数达到0.9及以上,100 k VA以上大负荷功率因数应在0.9及以上。(2)积极推广无功补偿微机监测和自动投切装置。应采用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的补偿装置。(3)配网无功补偿,要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及"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阐述当前变电站在无功优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变电站无功优化补偿容量的确定原理,提出实现变电站无功补偿的最优控制方案和控制流程,以期为变电站无功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阐述当前变电站在无功优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变电站无功优化补偿容量的确定原理,提出实现变电站无功补偿的最优控制方案和控制流程,以期为变电站无功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功过补偿和欠补偿都会造成损耗的增加.如何较合理地把无功电流限制到最低限度呢?我们认为: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同时,应侧重于分散补偿和随器补偿,这样,才能达到最佳补偿效果.1 随器补偿和分散补偿比集中补偿优越1.1 变电站集中补偿:能补偿主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及变电站进线侧输入电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但不能降低配电网络的电能损耗.由于网络负荷的变化,功率因数也随之变化,过补偿和电压升高现象会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