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虾类养殖品种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虾类养殖技术成熟,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盛行,加上水质污染及种苗品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影响,导致凡纳滨对虾病害频发,产量下降。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促进水产动物存活和生长,也能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在动物体内无残留,也不产生抗药性。使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益生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力及抗病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合理使用益生菌喂养凡纳滨对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通过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榜上有名。这是海洋所自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后又一通过审定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的70%。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3.
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凡纳滨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口池塘共1.14 hm2进行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试验,投放锯缘青蟹大眼幼体8500只,凡纳滨对虾苗2.03×105尾,经96~129 d的养殖,收获锯缘青蟹729.1 kg,凡纳滨对虾2804.3 kg;锯缘青蟹平均312 g/只,凡纳滨对虾57.5尾/kg;锯缘青蟹大眼幼体成活率27.5%,凡纳滨对虾成活率79.4%。试验结果表明,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可以直接投入池塘中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将为今后大规模发展锯缘青蟹养殖摸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养殖池中施用益生菌制剂,在露天土池中的使用量分别为0、0.3g/m3、0.45g/m3、0.6g/m3水体,研究了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使用益生菌制剂对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的影响和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以及饲料系数的影响,目的是探讨益生菌制剂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适宜使用量。  相似文献   

5.
<正>本研究针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这两个性状进行探讨,通过选取自交传代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和与另一个群体的杂交子代的仔虾幼体,然后对比这几个群体的仔虾幼体的耐低盐、低氧能力以及生长速度,旨在设计和培育抗逆快长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增加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从而提高养殖者  相似文献   

6.
以霍氏肠杆菌(E3)和乳酸菌(R3)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4周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Biolog-ECO方法对实验组及空白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霍氏肠杆菌(E3)或乳酸菌(R3)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显著上升,表明益生菌增强了肠道微生物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整体能力显著增强,表明益生菌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有明显差异,表明饲喂2株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其中,停喂霍氏肠杆菌后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停喂乳酸菌后的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二者在第10天取样的结果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原有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促进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维持或者促进对虾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此两株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停留时间最少为5 d。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又名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白脚虾,自然分布于东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88年和1991年先后2次引进凡纳滨对虾,并于1992年完成了实验室条件下幼体培育工作(张伟权等,1993)。1998年以后,随着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的成熟,育苗产量逐年提高,如今全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已达到50万t以上。虽然我国是世界养虾大国,但是我国目前凡纳滨对虾还没有一个品牌虾苗。现有的凡纳滨对虾人工繁育技术模式,基本上都是在黑暗环境下进行,水环境很难控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进行了基因组探查分析,成功构建了全球标记密度最高的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凡纳滨对虾是我国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对虾,也是世界单一种类产值最高的水产养殖对象,培育高产抗逆的对虾新品种对于推动对虾养  相似文献   

9.
<正>凡纳滨对虾是一种生长快速、适应性强、极具商业价值的经济虾类,也是全球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由于水质不稳定、营养不足等问题,凡纳滨对虾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往往受到限制。然而,环保且高效的生物絮团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实施与管理,并分析其对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凡纳滨对虾苗种挑选的重要性苗种是养殖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关键,也是其养殖中防病技术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广东省开始引进并推广养殖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1998年开始,随着凡纳滨对虾在我国粤西地区,特别是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广泛养殖,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但是逐渐的也出现了凡纳滨对虾种群种质退化,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对养殖水体的压力增加,病害趋于严重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凡纳滨对虾难养的原因,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质蛋白质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目前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在水产养殖业中地位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借助反季节工厂化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品质,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渔业主推品种“凡纳滨对虾”的推广应用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的凡纳滨对虾养殖业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又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品种,出口数量占全球生产总量的以上。我国养殖凡纳滨对虾年产量超过万吨,占养殖对虾总产量超过,其中广东、广西、海南是我国凡纳滨对虾的主产区,产量接近全国海水养殖对虾总产量的。70%。1/3140 80%70%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96年首次引入天津市开始养殖以来,凡纳滨对虾已经成为天津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014年天津市凡纳滨对虾主套养面积达2万多公顷,超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原因造成凡纳滨对虾养殖形势日益严峻,本实验以期能够了解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变化特征,为科学管理养殖池提供基础理论数据,促进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卤虫(Artemia)是对虾苗种培育重要的生物饵料.本研究将产自美国大盐湖,以及中国新疆艾比湖、西藏双湖和渤海湾盐田卤虫卵孵化的幼体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研究不同产地卤虫幼体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存活、肌肉组分、抗氨氮能力和盐度耐受力的影响.凡纳滨对虾仔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生态基在养鱼池塘中作用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关于天津地区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凡纳滨对虾条件下生态基的合理设置密度还没有报道。本研究在天津市西青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第二水产养殖基地开展利用生态基调控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的试验,以期探索生态基的合理设置密度,以期为当地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的水  相似文献   

16.
<正>湛江市1998年开始引进凡纳滨对虾繁育种苗,目前遂溪县凡纳滨对虾育苗场超过70家,遂溪县作为水产苗种培育的大县,在育苗结束后大部分育苗池处于闲置状态,为了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笔者于2012年3月至12月,在遂溪县乐民镇利连源养殖场,开展利用闲置育苗池室外养殖凡纳滨对虾试验,旨在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三大高产养殖虾种之一,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养殖。但由于近年来养殖密度过高、投饵过剩等原因,造成养殖水质恶化,对虾病害频发,给生产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通过对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水质因子变化规律研究,旨在为凡纳滨对虾健康科学养殖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某养殖场随机选取了3个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池塘进行水质跟踪监测。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包括前期第1~28天、  相似文献   

18.
从广西地区引进5月龄和7月龄的凡纳滨对虾10000对,从中选出健康无病的成虾作为后备亲虾8000对,放入工厂化车间培育4个月,探索亲虾在北方地区越冬培育技术和性腺发育过程,分析理化因子对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此外,总结提出凡纳滨对虾幼体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多使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水质,为避免破坏池塘菌群结构,很少使用抗生素.为了解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耐药性与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江苏地区4种主要养殖模式凡纳滨对虾成虾和虾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K-B纸片法和qRT-PCR技术,研究对虾样本肠道可培养细菌对...  相似文献   

20.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原产于中美洲。由于凡纳滨对虾对盐度有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迅速成为当前养殖总产量最高的内陆养殖甲壳类品种。近年来,内陆养殖凡纳滨对虾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病害的危害,成为该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摸清内陆养殖凡纳滨对虾的主要发病情况,建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我们在2005-2006年期间对浙江省平湖市内陆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病害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